带着铁路到大明 第405节

  “他在位虽仅有一月,除去后来生病的时间甚至不足一月,但出台的政策并不少。”

  “主要是按照朝臣的建议废除矿税,免除各地榷税,撤回万历派往各地的矿税太监,又增补阁臣,还从内帑发银百万两犒劳辽东等边镇将士,令朝野为之感动。”

  听到这里,老朱、朱标、朱棣不仅不感动,反而心一沉。

  此时三人心里都一个想法:完了,这个朱常洛多半是被文臣给教傻了。

  刘宽则继续道,“根据后世《国榷》、《罪惟录》等明代相对可靠点的史书记载:大概在朱常洛登基十日后,郑贵妃便向他进献侍姬八人,然后泰昌皇帝便沉湎女色,甚至有传言其‘夜御八凤’。”

  夜御八凤?!

  而且郑贵妃一个太妃,向新帝进献侍姬,这什么鬼操作?

  让令老朱、朱标、朱棣无语和不解地是:朱常洛竟然还敢接受!

  他不知道之前郑贵妃一直想除掉他吗?

  又或者,他以为自己登基后,郑贵妃就对他不具有威胁了?或者说不可能再谋害他了?

  “在郑氏进献侍姬后没几日朱常洛就病倒了,然后司礼监秉笔兼掌御药房的太监崔文升便向朱常洛进献‘通利药’大黄,大概相当于泻药。”

  “然后接下来的一昼夜朱常洛连泄三四十次,直接泄到病危的程度。这时朱常洛生母外戚王氏、太子妃外戚郭氏得知此事,便向朝臣哭诉,说‘皇帝病危都是崔文升进错药的缘故’。”

  “朱常洛也感觉自己不行了,于是召勋贵、阁臣等人进宫,交代后事。”

  “令后世人迷惑不解的是,大臣们也认为是崔文升进献的药有问题朱常洛当时疲劳过度患病,需要温补;可崔文升反而进献泻药,明显居心不良,说是故意谋杀皇帝也不为过。”

  “可根据那些史书记载,朱常洛竟然认为崔文升不通药理,是无心之失,在交代后事期间让人将崔文升贬到南京去了事。”

  ???

  老朱、朱标、朱棣脑门上再次冒出一连串的问号,而且个个目瞪口呆,显然对此事惊呆了。

  朱棣忍不住道:“这朱常洛病糊涂了么?竟然就这么放了有极大嫌疑谋杀他的凶手?!”

  朱标回过神来也是一脸不解。

  这时刘宽忍不住微笑了下,道:“燕王殿下可知这里面还有一件更诡异的事?”

  “何事?”

  刘宽:“那崔文升本是郑贵妃身边的太监,而且属于亲信,可朱常洛登基后,却将崔文升提拔为秉笔太监到身边服侍,并信任有加。殿下说诡异不诡异?”

  朱棣感觉自己脑子转不动了,完全想不明白这里面的情况。

  这时朱元璋沉声道:“要么就是这朱常洛真的单纯且愚蠢,认为自己跟郑贵妃和好了,不再有利益冲突,为示信任,才提拔崔文升加以重用。”

  “但如果是这种情况,他在吃了崔文升的药病重将死,也该知道这人有意害他,并且可能是郑贵妃授意。”

  “那么正常来讲,他不可能只是将崔文升赶去南京一个太监,他作为皇帝一句话就可以杀了,甚至不需要什么理由。”

  “他又没有被宫人隔绝对外,这点从他最后能联络到外戚,召集外臣进宫交代后事便可以证明。”

  “所以,另外一种可能性更大这崔文升表面是郑氏的亲信,可实际却是朱常洛的人,或者说是当初支持朱常洛为太子那些士绅的人。”

  听到这儿,朱标忍不住道:“父皇,若崔文升是朱常洛和朝臣这边的人,那他为何要谋害朱常洛?”

  “朱常洛登基后不是表现得很信任朝臣,并且按照朝臣们的想法,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士绅的政策吗?”

  像什么撤销矿税、榷税,明显就是有利于士绅群体的地方上什么人能开矿及做专卖门类的生意?不就是那些士绅、大地主么?

  要不然朱常洛颁布这政策后,朝野怎么会感激涕零呢?

  这个道理在场四人都懂。

  朱标的意思也很明显:这样一个皇帝难道不是士绅群体所需要的吗?为何又要杀他?

  此时朱元璋老眼变得格外明亮,微微一眯,闪过一抹寒光,平静地道:“刘宽所说都是通过后世史书得来,可史书却是人写的,所以其记载之事未必为真。”

  “更不必说,有些事必然是史书没有记载的假如朱常洛只是利用士绅群体的支持登基,先应他们所求,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士绅们的政策,可实际上却是想等真正掌权后,便重新颁布万历年间的税收政策,甚至更加严厉呢?”

  听到这里,朱标、朱棣都不禁带入到万历末年、泰昌年间的朝局中,一时只觉得波云诡谲,危险无比。

  随后,朱标忍不住道:“若朱常洛真有父皇说的这种想法,有些聪明,那士绅群体又是如何知晓他真实想法的?”

  朱元璋道,“自是因为一个人。”

  “崔文升?!”朱标、朱棣异口同声地道。

  朱元璋点头。

  这下,连一旁的刘宽都听得汗毛直竖了。

  他是真没想到,仅凭着历史书中的寥寥几段话,老朱竟然就推测出一个这么波云诡谲的朝局,并点出了崔文升这个关键人物。

  朱元璋此时哼了声,道:“那郑氏认为崔文升是她的人,而朱常洛则以为崔文升是他安排到郑氏身边的内鬼有可能在他成太子前,及作为太子期间,崔文升真的为他提供过郑氏身边不少消息,让他躲过郑氏的一次次谋害。”

  “所以,朱常洛对崔文升信任有加,才在登基后将其提拔为秉笔太监建掌御药房,视作绝对的亲信,对其进献的药物也毫无怀疑。”

  “可实际上,崔文升始终是士绅的人多半是当年士绅中某人选中了崔文升,控制了其家人,送崔文升入宫,并帮其先取得朱常洛信任,再将其送至郑氏身边,又助其成为郑氏亲信。”

  “也正是朱常洛对崔文升绝对信任,才有很大可能向其吐露治理天下的真实想法。”

  “当然,也可能是士绅中有人本就怀疑朱常洛,让崔文升稍加试探便给试探出来了。”

  “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在士绅们看来,朱常洛将来真正掌握皇权后会比万历更难对付,至少也是第二个万历,甚至有可能是第二个嘉靖。”

  “他们不希望见到第二个万历,更不希望见到第二个嘉靖。那么在朱常洛真正掌握皇权前,将之除掉便是最好的办法。”

  “更不用说,还有郑氏那个蠢女人可以利用,可谓一箭双雕了。”

  听朱元璋“还原”出“真实”的泰昌朝局,刘宽、朱标、朱棣只觉得汗毛都竖了起来,甚至嗓子都变得干涩。

第504章 红丸案,朱棣:恨不能打死朱常洛!

  朱标觉得朱元璋未免将士绅群体想得太过阴暗,也想得太强了所谓的士绅群体真能有这等令人思之头皮发麻的谋画?

  念及此处,朱标想到了先前刘宽所说泰昌之事中另一个疑点。

  他于是道:“若崔文升真如父皇所讲,实际是士绅的人,并且受士绅指使谋害了朱常洛。那最后朱常洛对此人的处置又作何解释?”

  “总不会朱常洛吃了崔文升的药病重将死,还依旧信任此人,认为此人是无心之失吧?”

  虽然在原历史上,一个原本在宫中位高权重的太监被贬到南京属于较为重大的处罚,可若论其犯的罪过,这种处罚就很轻微了,跟没处罚差不多。

  朱常洛如果知道利用士绅团体,先稳住士绅,待掌权后再施展真正的政治抱负,又怎么可能在病重后还怀疑不到崔文升身上呢?

  面对朱标的疑惑,朱元璋皱眉道,“标儿,又忘记咱先前讲的话了?史书都是人写的,你怎知里面的记载就一定是真的?”

  “彼时朱常洛病重,宫中又有郑氏这位大敌,群臣欺骗他,说杀了崔文升,实际却假传圣旨将此人放了又如何?”

  “当然,咱倒是更倾向于另一种可能那就是为子孙谋,朱常洛虽然识破了崔文升真面目,猜到是士绅谋害他,却故意不说破。”

  “因为他一旦说破此事,乃至揭开某些代表士绅利益的朝臣真面目,只怕局势就会彻底失控他的儿子别说顺利登基,可能连活命都难。”

  “他干脆假装糊涂,放了崔文升,让那些代表士绅利益的朝臣安心地扶持他儿子即位。”

  “当然,也有可能朱常洛不确定究竟是郑氏害他,还是士绅知晓了他胸中抱负才谋害他。”

  “这种情况下,放了崔文升,不跟另一方撕破脸皮,依旧是让他儿子稳定即位的最佳选择。”

  朱棣听得直挠头,没想到里面一件事竟能有这么多考量。

  他暗暗比较,终于意识到,自己谋略方面虽然较其他兄弟强出不少,可跟老父亲比起来还是差得远这让他有点儿泄气。

  这时朱元璋又道:“还有最后一种可能原历史上的朱常洛就是那么糊涂,那些朝臣做事也稀里糊涂,所以才会出现刘宽所讲的那些不合理之事。”

  听此,朱标、朱棣还在思考这种情况的可能性。

  刘宽则笑道,“陛下这最后一种推测的可能性确实也不低后世有句话,叫做‘世界都是个巨大的草台班子’。”

  “有些事看着不合理,可它就是发生了。有些人大概是做的事看着糊涂,可他就是那么想并那么做了。无法理喻。”

  朱元璋微微点头,算是赞同。

  然后示意刘宽继续讲。

  刘宽道,“朱常洛虽然让崔文升进献的一位大黄泄得丢了大半条命,吓得都交代后事了,可却一时没死。”

  “这时候鸿胪寺丞李可灼,说要进献仙丹给朱常洛。”

  ???

  老朱三人头上又冒问号了。

  虽然他们刚接受了刘宽“世界是个巨大的草台班子”的说法,可你不能立马就来个这么不靠谱的事吧?

  要是宦官或是宫外道士、方士进献仙丹,他们都能理解。

  可你一个鸿胪寺丞,正儿八经的官员,怎么在这种时候冒出来进献仙丹?

  图啥?

  不会真以为所谓的仙丹能医好皇帝,然后自己获得救下皇帝的滔天大功吧?

  这种事没办成很容易全族消消乐,冒这么大的危险去赌一个几乎不可能达成的结果这是正常人办的事?

  在朱标、朱棣一脑门子问号时,刘宽话语并未停。

  “根据后世一些史料记载,这个药是由什么制作的不知道,只知是红色,因此被称为红丸。”

  “病重的朱常洛不知怎么知道了这件事,召李可灼入宫问了几句,抱着一试的想法吃了药,当天就感觉状态好了不少。”

  “等到傍晚,他就让李可灼又进献一枚红丸吃了,结果当天晚上就一命呜呼,驾崩了。”

  “这就是晚明三大疑案的另一大案红丸案。”

  “事后,有部分朝臣认为红丸是让朱常洛暴毙的原因,不然朱常洛是有机会救回来的,因此追罪李可灼,并由此事牵扯到推荐李可灼的首辅方从哲。”

  “在此过程中,有人对红丸成分进行了分析,这才知道,这红丸与当年嘉靖皇帝炼制的‘仙丹’类似,是以妇人经水、辰砂、秋实、人乳等调制而成。”

  “说红丸是重补、大燥之物,与大黄药性正好相反,所以才两丸就要了朱常洛的命。”

  “有意思的是,后面李可灼也只是被发送贵州为戍卒,方从哲虽屡遭弹劾,却只是以养病辞官。”

  “而等到天启五年,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为了打击当年议定‘红丸案’的东林党人,又免了李可灼的戍边之罚,并任命崔文升督导漕运,甚至还让天启帝重新启用方从哲,只不过方从哲当时已经年老,不愿出仕。”

  天启朝对“红丸案”主要人员的处置,无疑又不合情理。

  但此时不论是老朱,还是朱标、朱棣,都已经适应了,甚至可以说是麻木了。

  他们在想:或许到了王朝末世就会有那么多不合理,甚至在正常人看起来很奇葩的事吧?

  不然的话,偌大的王朝怎么会完蛋?

  麻木归麻木,出于好奇,朱标还是问:“妹婿,为何会这样?莫非那天启皇帝并未能掌权,朝政实际由那阉党控制?”

  刘宽微笑道,“太子殿下别急,这就涉及到下一位大明皇帝,朱常洛的儿子,天启皇帝朱由校了。”

  “微臣之前不是说过,朱常洛这人一言难尽,可怜又可气嘛。可知为何?”

  朱元璋瞪眼,“你小子别卖关子!”

  刘宽道,“朱常洛因生母王氏是宫女,身份低微,又不为万历所喜,所以小时候不仅遭受万历冷落,还被郑氏一党打压乃至欺辱。”

  “按理讲,他小时候过得这么惨,应该知道皇子没有父亲的关爱,在宫里会过得多么惨,按理说不应当让这种惨事再发生在他儿子身上。”

  “可事实上是,朱常洛在‘家庭’这方面最终变成了跟万历差不多的样子万历独宠郑氏,朱常洛最后则专宠选侍李氏。”

  “额,因为当时朱常洛有两位李选侍,所以历史上将被他专宠的这位称作西李。”

  “朱常洛成为太子后,他的太子妃是郭氏,但郭氏久无子嗣。再下面就是几名选侍之类的女子。”

首节上一节405/40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