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说行人走路边、车辆靠右行驶等交通规则,有些是以前就有的,朱棣等人自是知道,有些后来增添的,他们也都了解了。
好在京师交通管制严格的地方并不多,倒也不会影响人们的出行和正常生活。
过了马路,沿街走了会儿,到了一处书铺附近,朱棣忽然被一个叫卖声所吸引。
“《海国图刊》最新期出来啦!销量仅次于《海外风物》的海外内刊物,想要了解海外地理、民俗以及新鲜事的赶紧来买,一会儿就卖没了!”
“快来买啦!两贯钱一册,有精致彩色配图,里面还有外国美女子,绝对划算!”
朱棣顿时脚步一停,往那书铺走去。
朱能、张辅对视了眼,心道:大王该不会想看那报刊上的外国美女子吧?难道大王对在印度纳的那几位美女厌倦了,想找新的?
大王也不是好色之人呀。
两人不解地跟着来到了书铺,便见朱棣道:“书僮(对书店店员的称呼),把你们这边有的各期《海国图刊》都找出来,若内容不错,俺便买一套。”
朱棣衣着不凡,气势就更不凡了,再加上带着随从,书僮一看就知道是大主顾,当即热情地应了,去帮朱棣找来了店里有的十几本《海国图刊》。
朱棣一一翻着看了,发现这《海国图刊》内容基本是模仿《海外风物》,但在介绍海外地理、民俗上的专业性明显不足,以传闻为主。
但是,《海国图刊》有两个优点:其一,确如那书僮叫喊的一般,有不少精美配图,甚至每期都有人物绘图,而且以异域美女为主。
其中有些美女绘图在朱棣看来,甚至有那么点点春宫图的意味了。
作为男人,朱棣可以想象,就凭这些异域美女绘图,这刊物就不愁卖。
其次,这刊物中介绍海外之事虽以传闻为主,可却更具故事性、趣味性。
如某某在海外哪里发现了宝藏,从一个穷小子一月成为大富翁;又如,某个打了三十年光棍的男子,到海外闯荡,九死一生后竟被某方国公主看重,成为了该方国驸马!
旁边还配了该方国公主的精品绘图,简直美艳不可方物。
朱棣虽然内心毫无波动,但他知道,普通人看了肯定对去海外闯荡心生神往。
因此,翻看了几册刊物后,他便道:“这一套刊物俺都买了,另外咨询个事你可知这《海国图刊》的出版社在哪里?”
第501章 三杨之一投燕藩,欲借报刊宣燕国
书僮当即拿起一本书册,翻到最后一页,道:“客官请看,这里印着出版社地址呢,就在京师外城。”
“多谢。”
“客官太客气了。”
等离开了书铺,朱棣便道:“张辅,你带人去查一查,这个《海国图刊》销量究竟如何,是不是真如那书僮所讲,在海外类报刊中销量仅次于《海外风物》。”
“是!”
张辅领命,带着几个机伶的侍卫离开了。
朱棣则带着剩下的人按原计划到京师大学去。
来到京师大学,朱棣发现这里相较于他当年离开时也有很大变化校园内的高楼更多了,最高的一栋甚至高达五层!
得亏如今大明在建筑规制方面的政策有所改变,不然这京师大学可就有不少建筑违规了。
此外,学校绿化风格相较当年也有明显变化变得更加大气,同时又带着一些后世人造景物的感觉。
朱棣在校园内逛了逛,发现找不到什么发掘人才的机会,干脆直接拜访校长。结果校长不在,朱棣只能退而求其次,拜访主管理工类学院的副校长。
这位副校长得知朱棣来意后,面带为难之色地道:“燕王殿下有所不知,京师大学理工类学院的学生,只要能顺利毕业,朝廷便会安排职位。”
“这些职位或许不高,但薪俸往往都不低,而且大多和他们的专业有关,让他们有机会进一步学习、深造。”
“所以,殿下若想从他们当中招揽人去海外,除了需要朝廷许可,还得他们自己愿意才行。”
朱棣笑了笑,道,“袁校长,俺既然拿着公文进入京师大学,来此招募人才自是受朝廷允许的。”
“至于能不能招募到人,那就是俺的事了,袁校长只管帮忙推荐一些理工专业类的优秀学生即可。嗯,最好还是那种学识及科研能力比较全面的大才。”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朱棣虽然向朱标求得到京师大学招募人才的许可,却只准他招募三人。
选择有限,朱棣自然希望能招募三个较为全面的人才。
袁校长点点头,“行吧,我便推荐一些人。”
说完,袁校长便叫来一位吏员,让他去通知一些大四学生来此与朱棣会面。
说起来,如今京师大学内也有研究所,是有研究生的,但研究所隶属于朝廷,那里的研究生也有了朝廷编制,自然不可能跟朱棣去燕国。
至于朱棣私下里知道了某科研人才的名声,花费重金让其辞职,再将其挖走理论上是行得通,也不违反大明律法。
但这种挖朝廷墙角的做法,肯定会让朱元璋、朱标对朱棣不满,进而训斥朱棣乃至打压燕藩都有可能。
这对燕藩来讲是得不偿失的。
或者说,如今燕藩实力还很弱小,只能在大明朝廷制定的规则内行事。
过了一刻多钟,由袁校长推荐的京师大学大四学生才相继来到这处职房,一个接一个的与朱棣面谈。
朱棣虽然没在大本堂接受过教育,但既然知道科学、科技的重要性,过去这些年他自然也自学过一些相关知识。
再加上他来大明京师前,跟朱高炽、道衍等人商量过,对燕藩需要哪方面科技人才有了想法,如今“面试”起来便能有的放矢。
然而,当花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将袁校长推荐的一二十人都面试一遍后,朱棣却有些失望这些人中并没有他特别看重的那种人才。
比如科学知识比较全面,又足够深厚,一个顶两三个的那种全才。又比如,在某一专业上知识特别深厚,足以帮助燕国打开一个行业发展局面的高专精人才。
他面试的这一二十人虽然也相当优秀,但离朱棣的期待却还有着不短的距离。
念及此处,朱棣不禁道:“袁校长,该不会贵校真正优秀的学生你没推荐过来吧?”
“怎么会呢?”袁校长虽然不怵朱棣这个藩王,却也不想无故得罪他,解释道:“他们确实不是这一届最优秀的几个,可那几个都已提前进了各研究所深造,下官也无权传唤他们过来与殿下见面啊。”
听此,朱棣只好沉吟一番,再三衡量后,从刚才面试的十几名学生中选了三个,将资料要了过来。
他准备回头再派人去接触,看能否劝动他们出海到燕国去
回到燕王府,留在府中替他处理事务的刘隽道:“大王,今日来府中递拜帖的当中有一位颇具才干,名叫杨荣,福建建安人,其人警敏通达,颇善察言观色,谋而能断。”
“其人虽以攻读儒学为主,但对科学亦有颇多了解,甚至有见识独到之处。”
见刘隽如此夸赞杨荣,朱棣来了兴趣,问:“此人多大年纪,目前在做什么?”
“回大王,此人出生于洪武十年,今年已二十四。八年前为生员后屡试不中,后参与学校考试又止步于初中。”
秀才功名?
止步于初中?
朱棣虽然知道来向藩王递拜帖谋求出路的人多半混得不怎样,可了解了杨荣的“文凭”后,仍不禁眼角抽了抽。
虽然觉得杨荣“文凭”太低,可出于对刘隽眼光的信任,朱棣还是道:“那就安排个时间,俺见见他。”
“是。”
朱棣吃过午饭,又睡了会儿,奉命去调查《海国图刊》真实销量的张辅终于回来了。
“大王,根据卑职的调查,《海国图刊》虽不像那书僮吆喝的一般销量仅次于《海外风物》,但在该类报刊中销量却常年位列前五,另外确实有一个月销量位列京师该类刊物销量第二。”
朱棣并不算意外,问:“那你们可曾打听那出版社底细?”
张辅道,“那天海出版社名义上是航海侯庶子张茂所办,但实际是由两名富贾出钱创立和运营,张茂只管拿干股及应付一些官面上的事。”
航海侯庶子罩着的出版社?
朱棣皱眉思虑起来。
航海侯张赫是早年便追随朱元璋起兵的将领之一,而且是带兵入股的那种,渡江前便因功晋升为万户。
不过渡江后,张赫表现就相对平凡了些,因此大明开国那波封赏,张赫只得了个福州卫都指挥副使的职位。
之后,张赫先在福建、浙江沿海练水师,剿灭倭寇、海盗,后又负责开辟南方至辽地的海上运输航道,数年之后方在洪武十年累功封航海侯。
原本,张赫这个侯爵在大明开国诸多武勋当中并不显眼,甚至可以说排名很靠后。
但自从大明开海,重视航海、海贸以来,张赫在军中地位便迅速提升,后来成为李文忠之下对大明海军影响力颇大的几位海军大将之一。
虽然几年前,张赫便因病重告退,在家容养,但在南海水师中仍颇具影响力。
而张赫嫡长子张荣,更是南海水师一支舰队的指挥使,并且因功封伯,属于大明海军高级将领之一。
张赫还有不少子侄、族人在各部海军中任职,称得上是大明海军中的“将门”了。
不过张茂这个庶子之名,朱棣之前倒是没听说过,想来应该是没在军中任职。
念及此处,朱棣便道:“去约一下张茂和两名富贾,下午俺在德云楼请他们吃饭。”
“是!”
张辅应声又跑去办事了。
待张辅离开后,刘隽才问:“大王有意用这天海出版社布局?还是想借张茂交好航海侯家族?”
朱棣道,“俺一海外藩王,交好朝廷大将之家不是惹父皇不痛快吗?俺寻那天海出版社,只是想让其帮忙宣传燕国,看能否在大明吸引一些人才到燕国去。”
说完,朱棣拿出一册《海国图刊》递给刘隽看。
刘隽翻着大概阅览了,不禁莞尔一笑,“大王,这《海国图刊》看似是模仿《海外风物》,可内容却多荒诞不实之处。”
“若真有人因为看了这图刊便想到去燕国博取富贵,只怕是人才的可能性极小。”
朱棣无奈叹道,“俺知道就算能吸引一些普通人到燕国也是好的,咱们燕国的汉人还是太少了,且多是军户。”
“朝廷又不许海外藩国进行第二次大规模移民,俺也只能利用这些报刊了若是某人看了报刊,主动出海投了燕国,朝廷总不会怪到俺身上吧?”
说到最后,朱棣又露出了笑意,觉得自己这个主意挺不错。
刘隽点头,“若如此,大王倒是不妨多寻几家报刊,让他们帮忙宣传燕国,招引人才。”
“俺正有此意,不过不能都在京师寻,还得去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各寻一两家。”
刘隽作揖,“这事大王便交给微臣吧。”
“那就有劳刘先生走一趟了。”
下午。
朱棣在德云楼第三层的一间包厢见到了张茂及天海出版社的另两位东家,边喝茶边听评书边谈事。
一番交谈后,朱棣便看出来,张茂是个平庸之辈,而且有些贪财好色。
他并不意外,事实上,如今大明开国功爵家族中出色的二代、三代子弟本就是少数,大多数都是平庸之辈,没有父辈光彩,不成为欺压良善、违犯律法的纨绔子弟就算好的了。
闲话扯得差不多后,朱棣便道:“实不相瞒,孤此番是想请张四公子帮个忙。”
张茂在张家只是个不受重视的庶子,对于能结交到朱棣这样颇有实力的藩王很是兴奋,闻言立马带着讨好之意道:“不知在下有什么能帮到殿下的?”
反倒是旁边两名商贾警惕些,闻言面带忧色,显然是担心朱棣让他们干什么大逆不道之事。
须知,古往今来卷入皇室争斗中的人,大多都没好下场,更别说他们只是两个普通富贾了。
可惜此时他们做不了主。
朱棣喝了口茶,听下面说书先生讲了一段《神雕侠侣》中郭芙斩断那杨过胳膊的剧情,才缓缓道:“孤希望《海国图刊》能专门出几篇介绍印度次大陆,尤其是燕国的文章。”
第502章 老朱变化,一月皇帝
张茂一听就满口答应道,“这好办,别说几篇,就是几十篇咱也能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