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铁路到大明 第387节

  “后来一些商家为了蹭乾隆的名气,便将自家菜肴、产品编了个与乾隆相关的来历毕竟他出巡的次数太多、时间也很长,又吃喝玩乐无一不精,容易与各种食物产生关联,让小民信以为真。”

  朱元璋听了展眉笑起来,“这乾隆果然是个败家子,难道不知皇帝出巡牵扯重大,会耗费地方许多钱粮吗?”

  “而听你所言,此人还喜吃喝玩乐,必然排场盛大,那出巡耗费的人力、钱粮等就更多了。”

  刘宽当即奉上马屁,“陛下明见后世认为,清朝中期以后地方财政出现重大问题,乾隆六次出巡糜费民力、物力是重要原因之一。”

  听刘宽代表后世人贬低乾隆,朱元璋心里顿时爽快不少,随即又忍不住问:“那咱留下的野史、民间故事怎么也那么多?咱可不像那乾隆一样任意出巡。”

  刘宽道,“关于陛下的野史、民间故事大多是您作为游方僧人时所留下的,毕竟那时候您的形象跟底层老百姓最为贴近,百姓就喜欢把您的故事当爽文听。”

  “何谓爽文?”

  “就是听了就让人感觉爽快的简单故事。”刘宽道,“比如,有一个民间故事就是您当游僧时,曾向某地主家求施舍,那家地主不仅没施舍,反而放出恶犬追咬您,于是您当上皇帝后,便让人灭了那地主一家。”

  朱元璋:“这事是真的。”

  “啊?”刘宽惊讶了。

  民间故事竟然是真的?

  朱元璋淡淡道,“咱当游僧是跟乞丐差不多,被地主家放狗咬何止一次?只不过其中一次咱差点丢了命,所以咱成了红巾军头领之后,就带人灭了那地主全家。”

  刘宽听完回过了神,心道,这种事确实像老朱干得出来的。

  朱元璋又问:“你可还记得其他关于咱的野史故事?”

  刘宽道:“民间关于陛下的野史故事很多,但微臣大多都记得模糊,甚至忘记了,唯有关于一道菜肴的故事还记得清楚。”

  朱元璋、马皇后一听都来了兴趣,问:“什么菜肴?”

  “珍珠翡翠白玉汤。”

第478章 李善长善终,马皇后病重

  “珍珠翡翠白玉汤?”

  听到这个一听就像某道美食的菜名,朱元璋不禁与马皇后对视了眼。

  随即道:“莫非是如你所讲的,后世某酒楼为了蹭咱的名气,才将某道美味佳肴强行跟咱联系了起来?”

  听到这话,刘宽差点没忍住笑出来。

  但他表情管理终究不到位,让朱元璋等人看出了他的笑意。

  朱元璋不解道,“你笑什么?”

  刘宽赶紧解释道:“陛下误会了,微臣没有笑,只是说话太多,脸颊肌肉控制不住地抽搐了下而已。”

  这下轮到马皇后、朱标、朱蕙兰控制不住发笑了。

  明明就是忍不住想笑,还脸颊肌肉控制不住地抽搐真不愧是大明的科学导师啊。

  朱元璋也觉得好笑,直接道:“别解释了,还是讲讲那‘珍珠翡翠白玉汤’的故事吧。”

  “是。”刘宽应了声,“这其实也是一个陛下当游僧时的故事据说由此陛下多日不得食,饿得昏倒了,然后被一个老婆婆所救。”

  “那老婆婆家里也没什么好东西,便用锅底剩余的锅巴米粒、白菜梆子、白萝卜和一块馊豆腐,外加鱼骨煮的汤,拿来给陛下吃,救了陛下一命。”

  “陛下觉得很好吃,就问老婆婆这道菜叫什么名儿。老婆婆是个风趣的人,便说这菜叫‘珍珠翡翠白玉汤’。”

  “当然,也有人说救陛下的并非什么老婆婆,而是一个乞丐,更有传说救陛下之人乃仙人变化而成。”

  “后来陛下年老生病,食不下咽,就特别想念当年那一碗珍珠翡翠白玉汤,便寻厨子却做不出来。”

  “之后有个凤阳的厨子,让您饿了一天,照着您说的做了珍珠翡翠白玉汤,才让您认可。”

  讲完,刘宽就心想:这个故事该不会也是真的吧?

  只见朱元璋笑着道,“这故事倒是比之前那个有意思些,不过,咱当年做游僧时,虽然也得到过好心人的救助,稀奇古怪的菜肴都吃过,却不曾吃过这故事里的珍珠翡翠白玉汤。”

  言下之意,这故事基本属于杜撰了。

  刘宽也不意外。

  后世关于朱元璋的野史、故事太多了,其中肯定有大部分是瞎编的。

  甚至他小时候就听爷爷讲过几个离谱到没啥逻辑的故事爷爷喜欢称朱元璋为朱洪武,说元朝国师很早就算到有个叫朱洪武的会夺取大元江山,于是派人去寻找叫“朱洪武”的杀了,结果自然是找不着,因为那时只有朱重八。

  还说朱洪武有次讨饭被哪里的门坎绊倒,当了皇帝后,就下令那个地方房屋不准装门槛,于是某处的房屋至今都没有门槛。

  爷爷喜欢冬天里围炉夜谈,讲野史奇谭、说鬼怪人心,可惜他上大学时爷爷便去世了,好些小故事他也记不得了

  马皇后细心,看刘宽一时不语,神色有些异样,便关问道:“宽儿,你可是有什么心事?”

  刘宽勉强笑了笑,道:“没什么,只是想起了我爷爷他当年特别喜欢讲小故事,其中就有好几个关于陛下的野史趣谈,可惜我听的时候太小,大都不记得了。”

  朱元璋、马皇后、朱标听了相视一眼,心中唏嘘,此时更真真切切感觉到,刘宽这个后世来人,与他们之间确实相隔了六百年时光。

  之后朱元璋没让刘宽讲什么故事,而是跟他、朱蕙兰、苏采薇还有几个孩子,如寻常长辈般聊了会儿,再之后便让一家子出宫去了。

  朱标也要告退。

  朱元璋却道,“正好今日咱跟你母后都在,便与你说个家事。”

  家事?

  朱标听了微愣,随即便道:“父皇讲便是。”

  朱元璋道:“雄英到明年就十九岁了,虚岁更是有二十,该给他娶妻了。对于此事,你可有什么想法?”

  朱标道,“此事父皇、母后做主便是,不过,儿臣建议可以等雄英回来,问问他的想法。”

  “这孩子如今有主见得很,虽说婚姻大事该听父母之命,但问问他的想法总是好些。”

  朱元璋笑道,“你这个当爹的倒是挺宠他,也罢,反正还有半个月他就回京师了,到时便听听他的想法。”

  马皇后此时也含笑道,“能看着雄英结婚生子,我与你父皇也心安了。”

  这话本没什么,可不论朱元璋还是朱标,都莫名产生种不大好的感觉。

  

  

  一转眼到了年底。

  在一个大雪纷飞的日子,宫中传来不好的消息,马皇后又病倒了。

  太医倒是将马皇后治愈了,可没几日马皇后便又染了风寒。之后太医院、医学院乃至整个京师的名医轮番进宫医治,也只是让马皇后病情不再恶化而已。

  朱元璋因此大怒,若非在刘宽多年的影响下,不再以历史上的态度对待医者,又有马皇后的劝说,讲不定就要流放这几个名医。

  刘宽以女婿的身份,跟朱蕙兰一起进入后宫,看望了马皇后。

  这才知道,马皇后大部分时间都是躺在床上,只能在屋里走几步,靠汤药维持现状。

  按数位名医联合会诊的说法,马皇后早年元气损失过多,后来也没得到很好的调理,之前十几年虽然用心调理了,却也恢复得有限,如今差不多油尽灯枯了。

  以大明如今的医疗水平,马皇后撑过年是没问题的,但明年能撑多久就很难说了。

  而在马皇后病重期间,早就病重的李善长终究没能熬过这个冬天,去世了。

  当年凤阳建都时的压胜之事老朱是否暗查清楚了刘宽不知道,但这个时空李善长却是得了个善终不仅去世时韩国公爵位得到保留,而且还被追封为平阳郡王,外加其他几个国公级别文臣的常规谥号。

  有这件事,再加上马皇后病重,洪武二十六年的初二老朱家并未如往年般举行观影聚会。

  不过,朱蕙兰每次进宫看望马皇后,刘宽都让她带上平板电脑,放点能让人高兴、开心的视频或影视剧给马皇后看。

  虽然每次播放的时间都不长,可朱蕙兰去的次数多了,反倒让马皇后训斥了一顿,说她不该如此浪费平板电脑的使用寿命。

  朱蕙兰只好减少带平板去的次数,只自己去,多陪马皇后说说话,讲讲从刘宽这里听到的后世之事。

  正月十五过后,皇太孙朱雄英大婚,迎娶的是刘伯温次子刘之嫡女。

  因刘伯温长子刘链是与胡惟庸党人冲突时受胁迫坠井而亡,刘伯温去世后,朱元璋便令其长孙刘(刘链之子)袭爵。

  如今又让朱雄英迎娶刘之女,也不知是否是对刘伯温的补偿,还是纯粹欣赏刘的才学。

  不知是受朱雄英成婚的喜气所激,还是因为春来天暖的缘故,过了二月二龙抬头之日,马皇后身体竟比先前好了些,终于可以出来走动了。

  这让朱元璋、朱标、刘宽等关注着马皇后身体状况的人都松口气,终于可以转移注意力,投入各自的事务之中

第479章 晋藩:我们有队将士在贵国走失了

  洪武二十六年,二月初五。

  晋国都城,晋阳(开罗)。

  光明卫指挥同知铁明义面见晋王朱,世子朱济、军师王栩等人亦被招来,参与议事。

  “晋王殿下,我们在奥斯曼的谍探通过贿赂其国大臣,终于获知了一则重要情报。”

  “奥斯曼国主巴耶赛特目前对地中海南岸的纷争并不感兴趣,虽然接受了哈夫斯使团赠送的礼物,但最终却拒绝出兵援助哈夫斯。”

  听了这话,朱济、王栩等人都露出喜色。

  光明卫和晋藩既然向周边诸国派遣了谍探,自然不会忘了奥斯曼这个正在崛起的国家。因此,当去年哈夫斯使团抵达奥斯曼后,朱等人就得知了哈夫斯欲向奥斯曼求援之事。

  但因为不论光明卫还是晋藩的谍探在奥斯曼地位都比较低,基本都是商人,故而只知道哈夫斯使团被奥斯曼国主隆重接待,并在奥斯曼呆了一个多月才离开。

  至于奥斯曼是否答应援助哈夫斯,却是等开春后才找到关系,收买大臣,获知了较为可靠的情报。

  高兴完了,王栩忍不住问:“铁同知,这情报可靠吗?会不会是奥斯曼国主故意放出的假消息,好让我们放松警惕?”

  铁明义笑道,“王军师未免太高估奥斯曼君臣了根据我们光明卫这几年搜集的相关情报,那巴耶赛特确实能征善战,在战场上有‘闪电’、‘雷神之锤’的美称。”

  “四年前即位后在针对东罗马帝国(实际是多国联盟)的战事上也接连取得胜利,令塞尔维亚、保加利亚等国臣服,又灭西边的萨尔汉、艾登、门特瑟几个小国,扩土上百里。”

  “但其为人并不以善用阴谋诡计出名,反而有些暴虐,只不过军事天赋卓越,尤其是擅长指挥骑兵作战。”

  “再说了,巴耶赛特应该不知道我们往奥斯曼派了谍探,又如何会针对性的释放假消息呢?”

  王栩、朱济闻言点头,觉得铁明义说的有些道理。

  奥斯曼君臣如果真想释放假消息对晋国进行战略欺骗,那么该宣扬他们不会救援哈夫斯之事才对。

  奥斯曼君臣知晓国内有光明卫、晋藩间谍,并利用间谍释放假消息的可能不是没有,但很小,这种行事也与巴耶赛特风格不符。

  这时朱道:“就算奥斯曼故意放假消息,不过就是想趁我晋国出兵攻打哈夫斯之际,来攻晋国。”

  “如果真是这样,那就让他们来吧,孤会奥斯曼尝一尝我们晋军的利害。”

  王栩道,“大王说的是我军有火器,本就更利于守城。而奥斯曼以骑兵出名,恰好不利于攻城。如果他们真的渡海来攻,那就是自讨苦吃。”

  朱济闻言心中一动,道:“奥斯曼既然是以游牧部落起家,海军应该也不强吧?可否分派一支舰队留守尼罗河入海口一带,好以防万一。”

  朱摇头,“用海军来防备奥斯曼完全没必要咱们攻打哈夫斯海军是重要力量且不说,还得提防地中海西部的阿拉贡、西西里等国掺和进来。”

  “相较而言,阿拉贡、西西里等以航海著称的国家才值得我们的海军防备。”

  朱当年来东北非建藩时,只带了四艘战舰。后来因在红海一带根本用不着这么厉害的战舰,他便让舰队绕过非洲来地中海。

  结果舰队在途中遭遇风暴,折损了一艘,最终只有三艘成功进入地中海。

  再加上当初朱订的战船都是两三千料,最大的旗舰也不过四千余料,最多装载了二十二门神威大炮,另外两艘更是只装载了十二门神威大炮。

  且过去几年,朱一直是将陆地作为发展中心,并没有发展造船业,所以晋国海军的其他战船都还是从马木留克“继承”过来的。

  这样的海军,说实话,要是面对太多敌船,或者是特别精通海战的敌人,他是没有必胜信心的。

首节上一节387/40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