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铁路到大明 第38节

  感谢【爱种菜的隔壁矿工老王】的600起点币打赏支持!

  感谢【我是郝仁123】的100起点币打赏支持!

  感谢【心中妖媚】的500起点币打赏支持!

第41章 求知求道,例行汇报

  在一片安静中,这个年轻的大喊声实在突兀,不仅打断了刘崧后面的话,也让周围人都循声看过去。

  却见一棵香樟树下,两名学生拉住了另一名学生。

  “沈,你冷静!”

  “沈华玉,你疯了吗?以你之才,怎能去做工部小吏?!”

  “你们别拉我,我很冷静,更没有疯快放开!”

  情况很明显。

  先前便是这个叫沈的学生大喊,愿自荐入科技司。

  但他身边两名同伴却反对,认为沈是一时冲动,甚至脑子犯抽,才会有这般举动,于是拉住了他,劝他改变想法。

  眼见三人僵住,苏铨看向李敬,问:“这三个也是国子学的学生?”

  这是暗指三人大庭广众下这般行为是否有些没规矩。

  李敬当即出声喝斥道:“大庭广众之下,如此拉拉扯扯,成何体统?”

  拉着沈的两人顿时松开手。

  沈并未因中间曲折改变想法,稍微整理了下衣衫褶皱,便往明伦阁走来。

  一位同伴在他身后道:“沈华玉,你会后悔的!”

  周围诸生瞧着沈,也露出意外、不解的目光,甚至低声议论起来。

  “沈竟然要入科技司当小吏?他可是率性堂的优秀学生啊。”

  “听说他再经过几次月考,获得两三分,就能被推荐做官,且最差也是个百里侯。如今竟然要自荐入工部为吏,难道真的脑子坏掉了?”

  “哼,我看这沈华玉是自视过高,被那什么科技司副郎一番奇言怪语忽悠了。”

  “”

  诸生不解乃至嘲笑的言论纷纷入耳,却未能让沈放缓脚步。

  他很快就来到明伦阁内。

  “学生沈,见过诸位师长,见过刘副郎。”进来后,沈向阁内几人环揖行礼。

  刘宽看着这个应声自荐的国子学学生,很是高兴,问:“你叫沈?愿意自荐入职科技司?”

  沈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刘副郎先前关于科学、科技的一番言语可有虚假?”

  刘宽道:“绝无虚假。”

  沈一笑道,“那学生之前在阁外所言自也无一字虚假,愿入职科技司!”

  沈才说完,旁边刘崧就忍不住道,“沈,你想清楚了!你入率性堂不足半年,次次月考优秀,兴许明年年初便能得到举荐为官的机会,如今竟要去工部做一小吏?!”

  “你这般作为,可对得起教你四书五经的师长?可对得起于你寄予厚望的亲友、乡党?!”

  如今虽是洪武十四年,国子学尚未改名国子监,却并非没有制度。

  实施的乃是源自宋朝“三舍法”的“六堂积分法”。

  一名学生被举荐进入国子学后,需要花费至少一年半的时间,依次在正义、崇志、广业三堂熟习儒学经典。

  之后,通过考试被认为文理通畅者,方可升入修道、诚心二堂学习诸多历史典籍。一般而言,也需耗时一年半。

  经史俱通,文理兼优者,方可升入最后的率性堂。

  率性堂学生不再具体学习某类经典书籍,而是以自习为主,但需经历月考。

  月考优秀者给一分,良好者给半分,差劣者不给分。

  因一年除去放假时间外,共经历八次月考,故最优秀者一年内可得八分,由此获得被举荐为官的资格。

  这般制度下,国子学内能在四年中修完六堂课程,获得举荐资格的属于极少数。

  多数人要花费七八年,乃至十年以上的时间才能达成。

  沈入国子学不足四年,便将在率性堂积累八分,获得举荐为官的资格,绝对称得上诸生中的佼佼者。

  故而诸生才不理解他入职工部为吏的选择。

  就连司业刘崧都忍不住责问,想以此压迫沈改变决定。

  面对刘崧的责问,沈拱手揖礼,不卑不亢地道:“回刘司业,正如之前刘副郎所说,学生入国子学,不仅是为了入仕,亦是为了求知求道。”

  “跨江大桥那般奇迹降临城外,刘司业难道就不好奇吗?何人能造出那般宏伟大桥?我大明能否?”

  “若能获知此中道理,乃至获得修建那跨江大桥之法,学生纵为一小吏,亦心甘情愿!”

  “你!”

  刘崧竟被沈说得不知如何辩驳,气得一只手指向沈直哆嗦。

  这时,阁外微微喧哗,却是又有两名学生在诸生异样的目光中,来到了明伦阁内。

  “学生马梦阳(徐祯)见过诸位师长,见过刘副郎!”

  苏铨虽然先后被三个入阁的学生漏掉称呼,却并无不满,见了二人,笑呵呵地问:“你们也要报名自荐入职科技司?”

  两人一起应道:“是。”

  苏铨脸上笑容更浓郁了,趁机对阁外的诸生道:“已有三人报名入职科技司,其余诸生可要把握机会,莫待日后后悔。”

  或许是因为沈的带头作用,又或许是别的原因,竟然真的又出现两个学生来报名。

  这让苏铨和柳延、郑智良、赵文远都颇为意外之前他们都做好了在国子学招募不到吏员的心理准备了。

  而司业刘崧对吏员毫不掩饰地歧视,对科技司招募诸生的抗拒,更是让他们放弃了最后一丝幻想。

  不曾想,刘宽在明伦阁的前一番讲话虽冷了场,可后面一番听着有些奇怪的激昂之语,竟打动了沈这个国子学的优秀学生。

  进而破局,让科技司招募到五名吏员。

  苏铨见状,又厚着脸皮大声询问了一遍,可惜等了近一刻钟,都无人再入明伦阁报名。

  苏铨很懂得知足,见此也不甚失望。

  他对刘宽道,“刘副郎,如今有五人报名,也算达到我们预期的最低人数了,此番招募便到此为止,如何?”

  因为有前面的事,刘宽也觉得能招募到五名国子学学生,算是不错了,于是点头,“可以。”

  “那刘副郎带着柳延先回科技司,我带着郑智良、赵文远,为沈他们五个办理相关手续,让他们今日便入职科技司。”

  因为李敬、刘崧等国子学官员反对态度过于明显,苏铨担心他们离开后,事情又生变化,便准备先将五人入职科技司的事坐实。

  刘宽也隐约明了苏铨的心思,便应了声,先带人离开与其他官僚打交道,苏铨显然比他更擅长。

  当走出国子学的三洞门楼,上了乌云踏雪,刘宽不禁扭头重新看向国子学这座占地颇广的建筑群。

  回想此番到国子学招募吏员的遭遇,一时颇为感慨。

  他知道此时官员歧视吏员,但连在编经制吏都遭到这般歧视,却是他所没有想到的。

  同时,绝大多数国子学学生,对入职科技司为吏的不屑一顾,对他所言科学、科技之道的无动于衷,则让他明白,他在大明的影响力还很小,甚至近乎于无。

  而他要在大明走的路,也还很远,很远

  入职科技司的五名国子学学生中,只有徐祯一人家住京师,其余四人则都是寄宿生。

  故而,苏铨在国子学为五人办理好手续后,又给沈等四人安排了住处。

  各部司都是有“职工住房”的,苏铨如今作为工部权力颇大的郎中,想要安排四名吏员的住处,很是容易。

  办完这些事,见天色不算晚,苏铨便进了紫禁城,向朱元璋做例行汇报。

  奉先殿。

  朱元璋听苏铨讲完科技司在国子学招募吏员的全部经过后,不禁冷哼道:“这个刘崧,朕敬他是一地宿儒,才选他担任国子学司业。”

  “可他却罔顾朕的谕旨,不配合科技司招募也就罢了,还横加阻挠,当真是成了老朽腐儒!”

  苏铨很清楚,不能在朱元璋面前搬弄是非。

  故而对国子学的经历他是一个字没有夸大,据实而述。

  即便如此,朱元璋也如此恼怒那刘崧的行为,足见其对刘宽、对科技司的期许和支持要比他预估的更大。

  当从奉先殿出来时,想到朱元璋谈及刘崧时的言语和神色,苏铨不禁微微摇了摇头。

  ‘那刘崧的司业怕是做不久了。’

  求收藏,求追读,求票。

  手欠翻牌了书友发的彩蛋章,然后自己又发了张。结果发现两个彩蛋章实际都很影响书友翻页,达成追读数据。

  把两个帖子都删除了,依旧不行,还咔bug了。

  很尴尬。

  这个彩蛋章要连续显示三天。

  新书期追读很重要,这里拜请书友抬一抬贵手,帮忙翻到最后,显示追读。

  拜谢!

第42章 早朝打卡,只听不说

  酉时过半。

  刘宽从科技司下职回到府邸,后厨很快就备好晚膳。

  吃过晚饭,刘宽下意识地摸出了手机,想要刷会儿小视频,或看看喜欢的游戏up主直播。

  摸到冰冷的机身,他才意识到这边没有网络,根本上不了网。

  ‘还是没真正的习惯啊。’

  笑了笑,刘宽便对一旁的夏荷道:“去让春兰、秋月到我书房来,今晚继续抄写电脑上的资料。”

  “是。”夏荷先答应了,随即却提醒道:“明日公子便要上早朝,今日可莫要睡得太晚。”

  “你不说我都要忘了。”刘宽恍然,想到明天凌晨4点就要起床,他担心到时起不来,便道:“那今晚就算了吧去让人备热水,我洗了澡看会儿书就睡觉。”

  “是。”

  夏荷答应一声,盈盈而去

  转眼到了次日,八月初十。

  凌晨。

  刘宽睡得正香呢,便听见有个少女在床边轻唤。

  “公子?公子?快些起来,已经申时过半了。”

首节上一节38/32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