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铁路到大明 第379节

  “我的父母没能活下来,所以我跟爱丽丝姨妈住在俄亥俄州的哥伦布。”

  “在2045年,哥伦布是地球上发展最快的城市,詹姆斯哈利迪和莫罗在这里建立虚拟网络社交公司”

  电影以主角韦德的口吻简单介绍了下世界背景,随后便见韦德站在一个全方位压力跑步机上,带上眼镜、手套等VR设备后,屏幕上的世界就大变样,仿佛韦德的意识进入了另一个截然不同废墟现实的宏大、奇幻世界。

  看到这里,朱元璋、朱标等终于明白,刘宽之前介绍的虚拟现实技术是怎样的一种技术,用起来又是何种情况了。

  过去十年,老朱一家子也算是看过不少大片的,论场景宏大、震撼,这部《头号玩家》肯定排不到第一。

  但是论奇妙、花哨、新奇,这部电影差不多能排到第一。

  因此众人都看得不眨眼,格外专注。

  这部电影长达两个小时零十四分钟,讲述了在虚拟技术十分发达的2045年,现实因各种原因城市几乎成为一座座废墟,人们失望之下纷纷沉浸于一款名为“绿洲”的虚拟游戏(世界)中。

  而该游戏的创造者哈利迪在弥留之际,宣布将他的巨额财产和“绿洲”所有权留给第一个闯过三道谜题,找出他在游戏中所藏彩蛋的人。

  由此引发了一场世界所有人在该游戏内的竞争。

  18岁的韦德沃兹和他在网络上认识的朋友们一起,突破游戏到现实的重重关卡和劫难,最终暗道哈利迪藏在游戏里的彩蛋,成为绿洲继承人的故事。

  大约是因为电影相较于老朱一家之前看过的《流浪地球》等影片来讲,并没有那么震撼,剧情也比较单调,所以等电影播放完,老朱一家子便纷纷从屏幕上收回了目光。

  然后就忍不住低声议论起电影中的内容来。

  “这电影里的虚拟现实游戏中竟然可以变成任何想要的模样,男子可以变成女子,甚至可以变成动物,乃至现实中没有的怪兽,也太有意思了!”

  “这么好玩的游戏,也怪不得电影中那些人都沉浸其中,反而把现实生活过得一团糟。”

  “这样的世界,说是一场盛大的幻术,诚然不假,可惜于现实无益。”

  “不过,如果能利用这种虚拟世界进行交流、沟通,倒是比用电报方便得多。”

  “”

  听其他人低声议论几句后,朱元璋便道:“刘宽,这电影中说的是2045年的世界,现在后世应该是2035年了吧?岂不是离拥有电影中那样的虚拟现实设备不远了?”

  刘宽笑道,“陛下,其实在微臣来大明前,后世的虚拟现实设备便跟电影中差距不大了。若非如此,也不会有人提出‘元宇宙’的概念。”

  朱元璋微愣,随即笑道:“还真是,那元宇宙可不就跟电影中的‘绿洲’相似么。既如此,为何你却说‘元宇宙’最后无人问津了?”

  刘宽道:“其一,出于技术和成本原因,元宇宙没能建设得如电影中那般精致、宏大。”

  “另外,当时世界上有很多财团各自建立类似‘元宇宙’的虚拟世界,这就让人流分散了,元宇宙自然难以达到电影中那种热度。”

  “再则,想要体验元宇宙,还是需要一套足够好的虚拟现实设备当时虽然有好的设备,但价格却相当高昂,绝大多数人都不愿意去消费。”

  “第三嘛,便是后世并没有像电影中的世界一样发生什么灾难,人们也无需逃避现实,而是以现实为主。”

  “原来如此。”朱元璋点了点头,接着便仿佛在思考什么。

  这时朱标问:“妹婿,若后世虚拟现实设备价格降低下来,并且诞生如电影中这样精彩的虚拟游戏世界,岂不是也会让不少心志不坚之人沉溺其中?”

  “如此的话,待将来虚拟现实设备和游戏大行其道,沉溺其中的人变多,只怕会影响现实世界发展吧?”

  刘宽没想到朱标问的问题还挺有深度。

  他想了想后,答道:“回太子殿下,如果虚拟现实设备和游戏真的普及开来,对现实世界肯定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但要说很多人都沉溺于虚拟游戏的世界,进而荒废了现实中的事,却未必了。”

  朱标微微讶异,“妹婿为何这么说?”

第466章 沉迷游戏于否,湘王亦欲建藩

  刘宽道:“道理很简单,因为人是生活在现实中的,而非虚幻的网络世界只要人还需要在现实世界维持生命,那么人就必须以现实世界为主。”

  “就算人大部分时间呆在虚拟世界,也只会是对虚拟世界的利用,而非沉溺其中。”

  见朱标似懂非懂,他又道:“其实在微臣来大明前的后世,虽然没有制作出如电影中那般精良的虚拟现实游戏,却制造出了很多依托于电脑、手机、平板这些设备的游戏。”

  “其中一些游戏拥有庞杂的世界观,可以称之为一个虚拟世界。还有些游戏虽然小,但规则却特别有趣,也很有魔性,让人玩了还想玩。”

  “但往往沉迷游戏的大多是一些见识不足的孩子、少年人,成人沉迷于游戏的虽然也有,却很少。”

  “所以,微臣才觉得,即便将来虚拟现实设备和游戏达到电影中的程度,乃至有所超越,只要现实世界没有像电影中那样让人绝望到只能逃避,那么人们便依旧会以现实世界为主,始终将虚拟世界当做一个工具。”

  朱标点了点头,似是理解了。

  朱元璋此时道:“依咱看,这游戏就跟酒色一样,是否沉溺其中荒废正事,主要看个人。”

  “若是心志坚定之辈,即便面对醇酒美人,也能无动于衷。可若是遇到那心志不坚的,就是面对普普通通的酒水,像貌平常的女子,也能沉溺其中,因酒色伤身伤志!”

  刘宽当即赞道:“陛下看得透彻。”

  朱元璋站了起来,对众皇子道:“电影看完了,咱们还是像往年一样,到偏殿去议一议国事。不过今年规矩稍微改改,不只皇子,十二岁以上的皇孙亦可到偏殿参与议事。”

  听此,朱允、朱允以及周王朱的几个儿子皆露出喜色。

  如今朱元璋十八岁以上的儿子中,除朱标外,只有周王朱、潭王朱梓、蜀王朱椿、湘王朱柏、代王朱桂(刚满十八)没有去海外建藩。

  但朱梓才23岁,目前仅有个两岁的女儿。

  至于朱椿、朱柏孩子就更小了,朱桂更是得今年才成婚。

  所以,藩王之中只有朱的孩子有超过十二岁的其长子朱有今年已虚岁十三,次子朱有也虚岁十二了,倒是三子、四子年纪还小。(周王是洪武藩王中儿女最多的。)

  朱本人只想在大明当个太平藩王,哪怕受到些约束也不在乎,可他的儿子却未必这么想。

  比如说嫡长子朱有,就很有抱负,想到海外建藩甚至因朱不愿到海外就藩而心生不满,对朱心怀怨愤。

  如今听闻朱元璋允许他们这些孙子辈到大善殿偏殿参与议论国家大事,哪能不喜?

  至于朱允、朱允,自然也是十分的高兴。

  

  一行人来到了偏殿。

  如今皇宫诸多宫殿都进行改造,有了地龙、暖气管等设施。故而,此时偏殿内虽然没有炭盆,却依旧暖和得很。

  朱元璋照例让宫人在殿内备好了桌椅纸笔,以及许多幅地图。

  待众人落座后,朱元璋便朗声道:“今年咱大明在军事上的最大行动,便是灭了满者伯夷。”

  因为都是自家人,所以朱元璋说话很直接。

  众人也不以为意。

  但凡对国事有所了解,都知道今年大明必然会对满者伯夷动手就算去年大明天使过去时,满者伯夷国真的接受了大明所提的苛刻条件,大明也会找到别的理由动手。

  比如说大明某支商队在满者伯夷国遭遇抢劫,甚至被杀害;又比如说,大明谋队士卒进入满者伯夷国后失踪了,等等。

  一个国家如果想对另一个国家开战,且不怎么要脸面的话,理由简直不要太好找。

  说话间,朱元璋便示意李贵将挂着南洋舆图的屏风抬到斜侧方便众人观看的位置。

  朱元璋道:“据光明卫过去这些年探查到的情报,满者伯夷国如今有精兵近十五万,次一级的地方兵马三十多万,总计有五十多万。”

  “再考虑到南洋气候及地形,这次咱准备以吕宋都司、海龙都司为主,再从广东、广西、云南三大行省及北都司调兵,汇聚十万大军征讨之!”

  听到这里,朱忍不住问:“父皇,六弟不是要与朝廷一起对付满者伯夷么?他能出兵多少?”

  朱元璋道,“老六在婆罗洲立足太短,此番至多能出兵两万。”

  “两万?”朱听了惊讶,“六弟在婆罗洲立足不过一年多,能拿出两万兵马已然出人意料了。”

  朱元璋笑道,“他本来只能出七八千楚藩军队,但去年年底先后拿下了婆罗洲东南的两个方国,俘虏了很多土人士卒,计划招降、训练一批,这才能多出一万余土兵来。”

  “原来如此。”

  议论了一会儿,朱元璋便问:“此番灭满者伯夷国之战是难得的历练机会,也是积累军功的机会,你们当中已成年且到军中进行过基本历练的,可有愿意参与此战的?”

  朱默不作声。

  朱梓低着头,面色紧张而又略带羞愧。

  朱椿亦低头不语。

  成年皇子中唯有朱柏、朱桂先后起身,几乎同时道:“儿臣愿往!”

  朱桂想要去南洋参与灭国之战刘宽并不意外作为大本堂老师之一,他对老朱这些个儿子的性格可了解得很。

  说起来,代王朱桂与蜀王朱椿一母同胞,都是郭惠妃(郭子兴之女)的儿子,但其性格却与朱椿截然不同。

  朱椿学习成绩好,为人温文儒雅,同时又有一股内敛的精明,但并不争强好胜。

  朱桂却截然不同。

  其在大本堂中不仅学习比较差,而且还有跟“同学”动手打架的经历。另外,他虽然根据老朱定下的规矩接受磨砺,可待跟随他的宫人仍旧粗暴,甚至有残虐倾向,几乎就是个小号“朱”。

  他这种性格,在大明内受到老朱及朝廷的诸多管束,必然过得不自在。

  想要不受管,乃至释放“天性”,去海外建藩就是最好的办法。

  但朱柏性格却是跟朱椿类似,至多是为人更加刚烈、执拗些。且之前朱柏跟朱椿是约好了,都留在大明内的,如今也想到海外建藩,自然是让人颇感意外。

  事实上,朱元璋、朱标同样感到意外。

  朱元璋当即就问:“老十二,难不成你也想去海外建藩?”

  朱柏拱手道:“回父皇,儿臣确有此意。”

  朱元璋好奇道,“可否说说你为何改变了想法?”

  朱柏道,“儿臣去年奉命北上巡视漠北、罗荒,对军事、民政等都别有感触,并且有了一些特别的想法,因此想到海外建立一藩国,尝试自己的治国理念。”

  “原来如此。”朱元璋笑着捋了捋胡须,“你这建藩的志向倒是比你那几个已经出海的兄长更高远一些,不错,不错。”

  至于朱桂,朱元璋没有询问他也是了解朱桂大概性格的,自然能猜到其到立功建藩的目的。

  于是直接吩咐道:“既如此,元宵节后你们便南下,朱柏便到吕宋都司中去历练,朱桂就到海龙都司中历练。”

  “既到了军中,就得像其他将士一样听从军令,不得依仗皇子身份违抗军令、胡作非为,若有咱绝不会轻饶!”

  朱桂嘴角微撇,心道:这不就是警告我么?

  他可不敢说出来,而是跟朱柏一起抱拳:“儿臣谨遵父皇教诲!”

  

  

  正月初八,各衙门开衙后。

  郭英再次来到奉先殿。

  去年年末,他回京述职时,已经与兄长郭兴一起到奉先殿见过朱元璋一次,为的便是外甥朱檀之事。

  当时朱元璋提出,希望他们两兄弟中出一个带领舰队到中美洲东边去寻找朱檀虽然当时朱元璋用的是商量口吻,但两人都知道,朱元璋既提出此事,便不容他们拒绝。

  他兄长郭兴年已六十二,征战多年,受伤颇多,身体已经不行,若非大明医疗水平这十年进步很多,怕是几年前就驾鹤西去了。

  这几年,郭兴都是在军校担任教师,基本处于养老状态。

  所以只能是小兄长五六岁的他接下这差事。

  再说了,朱檀毕竟是他的亲外甥,在海外遭遇风暴,已经小半年没消息,妹妹(郭宁妃)眼睛都快要哭瞎了,见到他更是哭得话都说不出来,他这个当哥哥、当舅舅的不可能无动于衷。

  况且,这些年大明在陆地上几无敌手,也就是在西域跟跛子帖木儿、金帐汗国偶尔小打一番因为朝廷如今并无进军中亚的计划,所以不允许他们扩大战事。

  西南将来倒是可能打大仗,但要等几年后却不一定了。

首节上一节379/40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