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铁路到大明 第363节

  至于人手,则选派了二十名护军,由百户陈文涛带领。

  朱檀则又在登岛队伍临行前过来嘱咐,“陈百户,你们登上大岛后只需探查登陆点方圆十里的情况。行事当以安危为主,可记住了?”

  陈文涛抱拳道,“末将谨记!”

  随后,21人就登上快艇,向南划去。

  陈文涛等人既隶属于护军水师部份,自然都是训练过划船的,又属于精兵中的精兵,因此两个小时后便划到了大岛北岸。

  只见近岛之处多珊瑚礁,海水清亮透彻,能直接看到海底。

  水中各色鱼、虾、龟等颇多,甚至能看到一些品相不错的海底珊瑚!

  一名护军忍不住道:“刚才那个红色珊瑚要是采下来,送回大明卖,怕不是能值上千贯!”

  另一名护军却道:“牛二,咱们如今跟船队失散,电报机也坏了,联系不到朝廷,还不知能不能见到家人呢,你还有心思想这个?”

  听了这话,顿时同船的几名护军将士都没心思欣赏浅海美景了。

  因为他们这些人的家属都在鲁藩船队别的船上,也不知如今是生是死,以后还能不能再见到。

  好在三艘快艇很快靠岸,众人注意力都转移了。

  这边海岸不算陡峭,陈文涛选了个地方,轻易上了岸。众人合力将快艇拖上来,藏在了岸边礁石之间。

  陈文涛找个高处稍稍观察了一番,只见这岛北岸多是树林,里面又以松树为主。地势则高低起伏绵延,算是丘陵地带。

  于是,他将登岛的护军按小旗分为三个小队,分别向东南、正南、西南三个方向探索,他亲自带领正南方向的探索小队。

  进入林子前,陈文涛便通过海滩的一些痕迹,断定岛上有人,因此探索时颇为小心。

  他本以为要深入岛内才能见到岛上的土人,谁知才在林中前进了两三里,便瞧见一个不大的土人聚落。

  部落一般比较大,聚落就比较小了。

  譬如陈文涛眼前这个聚落,只有二十几座由石头、树木、茅草搭建的棚屋,遮风避雨都很勉强。

  聚落外面有树木围成的粗糙栅栏,里面有十几个土人女子在做事,旁边还有一群土人孩子在玩耍。

  陈文涛等人静静地观察了半个多小时,才悄无声息地退走。

  随后,他们绕过这个村落,继续向南探索

  太阳西沉前,陈文涛带着探索小队,一个不少地回到了荒岛上。

  待其上了邹邑号,朱檀立马赶了过来,关问道:“没人伤亡吧?”

  陈文涛没想到朱檀如今这么会关心人了,心中一暖,答道:“谢大王关心,我等无一人伤亡。”

  朱檀这才接着问:“大岛上什么情况?”

  陈文涛道:“末将爬到岛上高处用千里镜观望过,这大岛确实不小,估计有方圆数十里,地势北高南低。”

  “岛上确实生活有土人,我等虽然探查范围不大,却也发现了四个土人聚落。其中人口多的有七八十人,人口少的则只有四五十人。”

  “土人用的武器多是石器、骨器,但已然会制陶,用树皮、藤条编织简陋的衣裳,还会搭建棚屋,但也有住山洞里的。”

  听此,唯一一个在邹邑号上的幕僚周立新道:“大王,若如陈百户所说,这大岛人口、资源应该都不错。”

  “如今咱们也不知什么时候才能修好邹邑号,即便是修好了,在没有电报机联络船队及朝廷的情况下出海,也比较冒险。”

  “倒不如先设法在这大岛上安顿下来,看船队那边是否会派人寻过来。”

  朱檀想了想,道:“这荒岛上什么也没有,呆在这里确实不是办法李上匠,你看邹邑号能先稍稍修理,使其航行到南边的大岛去吗?”

  李上匠沉吟着道:“卑职今日看了这荒岛上的树木,确实没几棵可用的,若想修船,只怕须得从大岛上运来一些合格木材才行。”

  听此,朱檀当即做出决断,“那明日就派人去大岛上伐木!”

  

  

  在朱檀准备设法前往无名大岛,在上面搞个临时小鲁国时,鲁藩船队在后世古巴西部的桑迪诺海湾靠了岸。

  随后,鲁藩的幕僚及军队高级将官,便都聚集到岸边的一块空地上议事。

  不论是水师指挥使齐三顺,还是鲁藩卫所军指挥使程靖,又或是首席幕僚孙颉,朱檀的妻弟汤鼐(汤和第三子),全都是愁眉苦脸的。

  倒不是船队在之前的风暴中损失多大。

  事实上,除了失踪十三人,受伤数百人外,及部分海船轻微损坏外,只失踪了一艘船。

  问题是,那艘船是邹邑号啊!

  鲁王和王妃汤氏都在上面,他们这些人就算安全抵达了目的地又有何用?

  因此在风暴过去,得知邹邑号失踪且电报也联系不上后,齐三顺等人当即就决定尽快靠岸。

  船队这才停泊到后世的桑迪诺海湾。

  见一时无人出声,众人中年纪最轻的汤鼐道:“不论如何,必须要找到大王和王妃,不然我等没法向朝廷交代!”

  以汤鼐的身份,如今勉强能算半个主心骨,听他开口,剩余人才相继发言。

  齐三顺皱眉道:“关键不知邹邑号去了何处,又是否安全这般情况下派人找,就真是大海捞针了。”

  程靖道,“昨夜的风暴其实不是很大,我们这些船能挺过去,邹邑号又大又坚固,没理由挺不过去,定是在风暴里迷失方向飘到别处去了。”

  “只要我们一边派人寻找,一边在舰船所到之处留下记号,纵然不能直接找到大王他们,也有让他们看到记号的一天。”

  朱檀招募了五千户以福建两广户籍为主的汉民,并都编为军户,又成立五千人的鲁藩卫所军。

  程靖能成为卫所军指挥使,不仅是朱檀信重之人,更是主将中最有能力、资格也最老的他此前在大明卫所军中已做到了指挥同知的位置。

  而他刚才这番话确实有见地,让众人心一下子安稳不少。

  他们这些人最怕的是什么?

  不就是朱檀出了事,人没了吗?真那样的话,搞不好朱元璋会迁怒他们。

  虽说他们如今离大明数万里,远隔重洋,谁知朱元璋会不会派水师来搜寻、抓捕他们?

  再说了,船队中朱檀的亲信可是不少,甚至可能有朝廷锦衣卫暗藏除非他们这些人分成许多小股,分散逃入蛮荒之中过野人生活,否则还是有可能被朝廷找到。

  唯有找到活的朱檀,才是众人的最好出路。

  这时,首席幕僚孙颉开始出谋划策。

  他道:“要寻找大王和邹邑号,可能会耗费很长时间,数月乃至数年都有可能。”

  “因此,我建议先寻地方落脚,照常建立藩国一则可以稳定人心;二则,咱们船上携带的粮食等物资不多了,必须设法获取更多粮食;三则,可以建立造船厂,造更多海船,为长期搜找邹邑号做准备。”

  程靖道:“我同意孙先生的提议。”

  齐三顺道,“既要建藩,我看也别再选其他地方了,就在此处吧若要去计划中的建藩起始地,可还需要往东边走几百里呢。”

  “大王是在横渡海峡时失散的,要么流落鲁地(鲁藩对古巴主岛的称呼)其他海岸去了,要么就流落到周边岛屿去了。”

  “这般情况下,咱们还是在此处建藩,寻找起邹邑号更方便些。”

  说完,齐三顺就看向汤鼐,因为只有汤鼐没就此事发表意见了。

  恰好此时一名护军百户过来,凑到汤鼐耳边低声说了什么。

  随后汤鼐就环视众人,道:“诸位,我已经将此间情况发电报禀告给京师方面了在此地建藩之事我同意,不过咱们最好先看陛下有何旨意再做决定。”

  听了汤鼐这番话,几人都皱起眉头来,齐三顺甚至露出恼怒之色。

  原本,朝廷不知道这事,他们还可以商量一下,先瞒着朱元璋,等找到朱檀再告知京师方面,那样大家就算有过估计也不会被处罚什么。

  可如今汤鼐不知出于何种心理,竟然先将事情禀告了朝廷。

  这岂不是说,他们除了尽全力找到朱檀,再无更好的选择?

  而几人之中,齐三顺作为鲁藩水师指挥使、船队临时总指挥,若朱元璋要怪罪,他绝对是罪责最重的一个!

  说起来,风暴刚过去,齐三顺就有控制电讯组的想法。

  奈何电讯组一直由另一个千户的护军保护,且汤鼐也是在第一时间就盯住了电讯组,所以他控制电讯组的想法根本没机会实施。

  如今果然陷入了被动之中。

  见气氛不妙,孙颉赶紧打圆场道:“风暴乃天灾,大王和邹邑号失踪是谁也没料到的事,想必陛下能体谅我等再说了,如今我等离京师万里之遥,陛下还需我等寻找大王呢。”

  这话总算将齐三顺暂时安抚住,当即跟众人一起前往电讯组所在处,耐心等待京师回电。

  

  

  京师。

  紫禁城,奉先殿。

  朱元璋正批阅奏本,便见赵成在殿外喊道:“陛下,鲁藩传来急电!”

  鲁藩急电?

  朱元璋听了先是一愣。

  随即想到,以前朱檀发来电报,这赵成都是说“鲁王殿下发来电报”,今日怎么说法改了?

  难不成

  想到某种可能,朱元璋心头便是一跳,忙道:“拿进来!”

  赵成将电报译文拿了进来,交给李贵递上御案。

  朱元璋迅速地将这封并不长的电报看了,随即就攥紧,起身道:“速去传太子来此,再派人去将刘宽也召来!”

  “是。”

  李贵答应一声,当即去安排传讯之人。

第445章 电报组内阁,雍藩遇危机

  当传召的宦官骑着快马来到刘府时,刘宽已经吃完晚饭,正在跟家人在中院偏厅闲聊,顺带指导下两个孩子的家庭作业。

  得知朱元璋急召入宫,刘宽虽不知出了什么事,但还是立马前往皇宫。

  当刘宽来到奉先殿时,发现朱标也在,并且皱着眉头,面有忧色。

  不待刘宽行礼,他便道:“妹婿来了?快帮忙出出主意鲁藩船队遭遇风暴,十弟和他的旗舰邹邑号一起失踪了!”

  朱檀失踪了?!

  刘宽听了也是一惊,顾不得行礼,便看向朱元璋,问:“陛下,究竟是怎么回事?”

  朱元璋虽也面带忧色,却没朱标那么急,道:“你看了电报便知。”

  李贵将电报送过来,刘宽迅速地看了,随即皱眉思考起来。

  稍顷,他便道:“虽说鲁王殿下在风暴中跟邹邑号一起失踪,但既然船队其他船都没事,说明风暴并不是很大,那么邹邑号船毁人亡的可能性便比较小。”

  “微臣觉得,邹邑号大概率是在风暴中迷航,这才跟船队失散,不知去了什么地方。”

  “陛下可令鲁藩在后世的墨西哥湾乃至加勒比海一带搜找,兴许能找到鲁王殿下和邹邑号也不说不定。”

  听此,朱标也道:“妹婿说得对,邹邑号只是失踪,未必就出事了,当前应该尽全力搜找!”

  朱元璋敲了敲御案,沉声道:“邹邑号确实要搜找,但当前最重要的却是稳定鲁藩人心老十不在,鲁藩如今等于群龙无首,若是人心散了,说不定就会出什么乱子,届时朝廷未必能指挥得动。”

首节上一节363/40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