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倒不是觉得朱办不了此事,而是朱办事能力太好了,督办此事让他有种大材小用的感觉。
这时刘宽又开口了。
第406章 天工开物,科学巨匠!
“陛下,周王殿下来督办此事正好历史上周王便以好医学著称,后来更是编纂了好几本医药著作。”
“其中又以一本《救荒本草》最为有名,被后世誉为十五世初中国最有科学性的植物学著作。”
“此外又有一部收录医方的《普济方》据说李时珍撰写《本草纲目》便引用此书词条甚多。”
说到这里,刘宽嘴动了动,终究没当众将后面一番话说出来。
据他所知,历史上周王朱是朱元璋26个儿子中子孙后代最多的一个,却也是子孙中出败类最少的一个,周王嫡系一脉可以说一直颇有贤名,直至明末。
如果从封建王朝的传承稳定性考虑,让周王一脉坐皇位兴许是最好的。
可如今论嫡长论贤能,皇位都轮不到朱身上。
所以这一想法刚出现就被刘宽驱除出脑海了当下而言,不论从哪方面考虑,朱标继承皇位都是最好的。
朱元璋并不知道刘宽脑海中转过的这些念头,听完刘宽的略微意外,随即就笑道:“老五不错那督办撰写医药典籍之事就交给你了,定要用心去做。”
朱先是略微感激地看了眼刘宽,随即便向朱元璋拱手道“儿臣一定办好此事,不负父皇所望!”
朱元璋点头,随即示意刘宽播放下一个视频。
视频被调出来,标题也出现在众人眼前,跟前一个视频标题风格类似。
“一部《天工开物》析世间,一生颠沛流离寻自由大明风华之科学巨匠,宋应星!”
看到“科学巨匠”这一称号,老朱、朱标等人都精神一振。
自刘宽到来,大明发展科学至今,可太清楚科学人材重要了。
可以说,如今大明虽然拥有七千多万人口,可除了刘宽,至今也找不出哪个可以被称为“科学巨匠”的大才来。
即便是以郭天问、陶成道之能,也只能算科学的某方面大才。
于是老朱等人对这视频内容更加期待了。
“他曾六次参加进士考试,却六次名落孙山。他编写《天工开物》,为中国农业、手工业做了百度百科,被称为中国的狄德罗。”
“他就是大明末年的科学巨匠宋应星!”
“宋应星出身江西奉新,其家族十分重视教育,宋应星曾祖曾靠科举入仕官至左都御史,宋家因此显赫一时。”
“到了宋应星父亲这一辈,家中仍有数百亩田地,然而一场大火却令宋家损失惨重。”
“等到宋应星出生时,宋家已大不如前,但也因此宋应星有了更多机会走进农田、作坊,实地体验,为他后来编写《天工开物》奠定了基础”
这个视频依旧是由几部宋应星相关的纪录片剪辑而成,找的是一个颇有名气的男演员饰演宋应星,让人看了就心生好感。
通过视频的讲述,老朱等人知晓,宋应星自幼聪明,甚至有过目不忘之能。
比如说,宋应星小时候有次赖床起晚了,忘了背书的作业,老师抽查时他却背了出来,老师一问,这才得知他是在半睡半醒之间听到兄长背书就记住了。
宋应星从小就爱好广泛,只是迫于社会风气和家族需求才走上了科举之路。即便如此,他依旧读了很多杂书,并顺带着考上了举人。
在儒家先贤中,宋应星最推崇张载,从张载的关学中汲取了一些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思想。此外,他还曾熟读过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对音乐、绘画也有所涉猎。
不过宋应星考试运不太好,六试不第后,他先是回乡奉养老母,之后在崇祯年间出仕做官,为一县教谕。
做教谕很轻松,他的创作进入了高产期,《天工开物》亦在此间逐渐成书。
“《天工开物》是宋应星一生成就最高的作品,堪称其学术巅峰。他解释道,‘天工开物’的意思‘模仿天工,进而开创万物’。”
“他还以‘贵五谷而贱金玉’为主旨,以‘乃粒’开篇,以‘珠玉’结尾,体现了他对于农业、民生的重视。”
“正如‘乃粒’一篇中写道:生人不能久生而五谷生之,五谷不能自生而生人生之。粮食人与的关系相生相依。”
“虽然《天工开物》出版之初并没有引起太大关注,但在之后的日子里却带来一些奇效”
视频后半部分主要介绍了《天工开物》的各种成就,以及对后世的各种影响和重要意义。
朱元璋等人看到明末竟然诞生宋应星这样一位科学巨匠,编写出《天工开物》这样的农、工等行业百科全书式巨著,再次为大明感到骄傲。
然而下一分钟,让老朱等人愤怒的事就出现了。
“由于明朝对于实用技术并不重视,且《天工开物》出版时又是明末,因此知道的人并不多,几乎被埋没。”
“到了清朝,则有因为书中有不少‘东虏’、‘北虏’、‘鞑子’等字眼,且宋应星终身不愿仕清,因此被清朝列为禁书,惨遭焚毁!”
“等到清朝灭亡后,中国人想要阅读《天工开物》,竟然需要重新从日国获取此书,属实可笑又可悲!”
整个视频不算长,才十二分钟,朱元璋等人只觉得没多久就看完了。
见视频结束,朱元璋便一拍座椅扶手,怒道:“那满清当真可恶,将《天工开物》列为禁书就算了,竟然还将其焚毁!”
朱标叹道,“只怕满清不止是因为书中有‘东虏’等字眼,还以为此书可启迪民智,更有铸造火器的方法,才让清廷将其禁绝。”
朱雄英则道:“可惜这宋应星是出生在明末,若是在此时,咱们便可以将他请来,培养成为咱大明的科学大家。”
朱元璋此时想到视频末尾的内容,又道:“这宋应星最难能可贵的还是品行他兄长为大明殉葬,而他为官时为民,明亡后隐居余生,坚决不仕清,难得啊。”
就这样,老朱一家子对宋应星和《天工开物》的事议论、感慨了好一会儿,才停下来。
见此,无需朱元璋指示,刘宽便调出最后一个视频,准备播放。
看到视频的标题,不论是老朱、朱标,还是其他人,都是一愣,颇感意外。
“真正的封神不在电影院,而在殷墟!”【星球研究所】
封神?殷墟?
只看这个视频标题,内容未免古怪了些。但见是熟悉的【星球研究所】阿婆主制作的视频,老朱一家子还是期待的看起来。
第407章 殷商封神真解,科学恰逢其时
刘宽在选定这五个视频时,其实分成了三类,前两个以粮食与人口关系的视频是一类,中间两个“大明风华”系列的又是一类。
最后这个“真正的封神不在电影院,而在殷墟”则又是一类,并且相较于前四个视频,有凑数的意思。
因为这个视频纯粹就是给老朱一家子开阔眼界的,顶多是能从后世发掘的殷商历史中汲取部份经验教训。
单论视频质量的话,这个视频绝对是最好的。
视频一开始,在黑夜背景下,仿佛从遥远的上古传出由许多男子吟唱的苍凉配乐,同时被后世AI技术复原的殷墟3D图景也在视频上逐渐清晰。
一个严肃的男子声解说道:“三千多年前,商王葬礼正在进行。”
视频左下角有文字说明,却是:武丁王陵!
配乐中的吟唱也渐渐清晰,仿佛从上古来到了现实。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巨大的陵墓犹如倒扣的金字塔,比司母戊鼎还要巨大的青铜鼎和诸多宝器安放其中。”
“他们的文字在同时期古文明相继消亡时,却以极其强大的生命力,传承至今。”
“不远处,十余万人生活在水陆纵横的都城,当时全球首屈一指的大都市,大邑商!”
“商朝,中国最神秘的王朝,为何如此强大?真相往往超越神话。”
视频中画面回到了现实中的安阳殷墟博物馆,随后换成两个金黄色的铜铸大字殷商!
只看这个视频开头,老朱、朱标等人便有一种看到电影大片的酥麻感,这种感觉是前面四个视频没能带来的。
正片开始,以殷墟内人祭坑的遗骸作为切入,开始讲述殷商的祭祀习俗。
“在殷墟王陵区,牛、马、大象以及人的祭祀坑超过三千个,形成数万平方米的巨型祭祀场所。”
“商王耗费如此大的人力、物力,只为一个终极目标封神!”
看到这里,老朱、朱标都是一愣,心道:封神?难不成殷商真掌握了传说中的封神术?上古时期真有仙神在世?
不怪两人如此想。
刘宽来到大明虽然带来了科学思想,但跨江大桥、铁路的“穿越”在他们看来,并非刘宽口中科学能解释得了的,更像是真正的神迹。
尤其是,朱标通过几次看到的后世新闻推测:后世的跨江大桥、京沪铁路应当还存在。
这就相当于当此时的大明凭空多出一座跨江大桥和铁路,如此奇迹,除了传闻中的神仙,谁能做到?
所以两人虽然信刘宽所说的科学,却也觉得仙神或许真的存在,只是比世人想象的更加飘渺难寻而已。
不过,随着视频的继续,老朱才发现他误会了,视频所讲的“封神”并非封神术。
“这是商的至暗时刻,朝政混乱,内斗频繁,都城被迫四处迁徙三千三百年前,商人迁都至殷,新建的都城却又被一把大火烧毁。”
“接下来,新王武丁登场,一场逆天改命的战斗正在酝酿。他要借助神的力量,让商再次伟大。”
“其中关键的一步,是以祭祀在所有人脑中烙下一枚‘思想钢印’只有围绕在商王周围,向天献祭,才能获得神灵庇佑。”
“商王由此获得至高无上的地位,但这还不够,他还要垄断与神沟通的权利”
视频接下来通过殷墟的遗迹讲述了商王朝的占卜、祭祀、军事等与“封神”相关的事情。
视频着重讲述的第一点,商王朝军事能力,便让朱标、朱等自以为读了不少书,对夏商周之事有所了解的人大感震撼。
只见视频中的殷墟遗迹竟然有很多战车,且形式各种各样,从马笼头到车厢等多有青铜部件,似乎不比春秋诸国时的战车落后多少。
殷商战车多到什么程度呢?在甲骨记录中甚至出现了权贵战车意外相撞的车祸之事。
除此外,商王还极其热爱占卜,其频繁程度,大事小事都要占卜一下。
比如武丁征伐在外,思念妇好,都要用甲骨占卜一番,向天询问妇好的情况。这些甲骨遗留到后世,甚至被认为是最早的情书。
除此外,商王朝还有不少英雄将领,如妇好这位女战神,又如一位出身淮南、断臂后接了青铜手臂的将军亚丁。
正是靠着强大的青铜战车、兵甲以及诸多厉害的将领,商王朝才能征讨四方不服,令诸侯接受殷商的“封神”,服从殷商的统治。
但这种“封神”之礼,在商王朝后期逐渐失控,甚至变得疯狂,尤其是到了纣王帝辛时代。
纣王不仅将征讨敌对势力的俘虏当做祭品,甚至还会将一些不服从他的臣子、诸侯当做祭品。
内外仇恨积蓄,西周武王姬发察觉讨伐暴商的时机已至,便率兵东进,在牧野之战中一举大败殷商的数十万大军,进而占领了当时的商都朝歌。
商王朝由此灭亡,被西周取代。
视频放到这里已经到了尾部,又讲述起了诸多商王陵墓。其中有一座陵墓是空的,被认为是纣王帝辛之陵墓其身死国灭,自焚而亡,自然是无法安葬于王陵的。
最后,视频讲述了一些考古工作者的事迹便结束了。
待视频的感谢字幕都出完,朱元璋才感慨道:“商无道,周伐之;周幽王烽火戏诸侯,镐京为犬戎所破,遂诸侯争霸。”
“秦一统六国,二世无道,百姓具反。前汉民不聊生,有绿林、赤眉反之;后汉民不聊生,亦有黄巾之乱。”
“隋炀帝无道,现十八路反王;唐末君臣不顾百姓死活,即有黄巢破洛阳。”
“除了宋朝积弱为胡虏所灭,胡元还有咱大明,乃至后面的满清,皆是将百姓逼得没了活路,才国灭。”
“王朝兴亡因果,史书记载的清清楚楚,怎么就没有哪个朝代能避免呢?”
朱标、朱、朱等皇子、皇孙一时都无言。
刘宽见老朱说到最后看过来,便道:“陛下,后世网络上有句话,叫做‘人类从历史中吸取的唯一教训,就是人类从来不会从历史中吸取任何教训’。”
听了这话,朱元璋、朱标等琢磨着,觉得似乎有理,但又似乎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