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铁路到大明 第334节

  随即马皇后让宫人收拾,朱元璋则招手示意刘宽过去说话。

  刘宽来到御陛一侧,便听朱元璋问:“这次播放的武侠金曲中怎么有四首是岭南方言所唱?难不成后世岭南方言唱的歌很流行?”

  流行这个词自是跟刘宽学的。

  刘宽见朱元璋仅凭几首歌就猜测到后世的一些事,心中很是佩服。

  他道:“回陛下,历史上清末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如今东莞县下屯门以南(新安县为万历朝增设)的一小块土地和诸多岛屿被清廷割给了英夷。”

  “到了后世新朝崛起,才让英夷归还此地,但其已为英夷统治一百五十余年。”

  “因种种历史遗留问题,此地风气与内地颇为不同,娱乐业由此在一段时间内很是繁荣发达,电影行业甚至曾一度驰名国际,可与当时白头鹰那等超级大国的电影媲美一二。”

  “再加上广东于海贸有地理优势,向来为中国风气之先,故而后来新朝娱乐业发展起来时,有相当一段时间粤语歌颇为流行。”

  “哼,又是英夷”朱元璋冷哼了声,“看来这后世历史上,除了日国便是英夷欺辱咱们最多,迟早叫他们好看。”

  “对了,英国如今应是存在的吧?”

  “这”刘宽回忆了下他不怎么多的外国史记忆,道:“应该是存在的,至于处于哪个王朝,微臣便不知道了。”

  这时旁边马皇后咳嗽了声,让朱元璋醒悟,他问偏题了。

  于是再问,“你选的这四首粤语歌听着都不错,其中又以《难念的经》意境最好,你可否说说这首歌配的是什么武侠剧?”

  “回陛下,《难念的经》是某一版《天龙八部》电视剧的主题曲。”

  天龙八部?

  朱元璋与马皇后对视了眼,心道,果然跟佛理有关。

  马皇后问,“宽儿,可否给咱们大概讲讲这《天龙八部》的内容?”

  刘宽道,“皇后娘娘通晓佛理,想必知道天龙八部在佛教经典中指的是八种非人的神怪。”

  “而这部同名小说,便是作者以这八种神怪为寓意,写的一部表述众生悲苦的武侠小说。”

  “该小说背景乃是宋辽相争、西夏、吐蕃、大理三国业已存在的时代,又以丐帮新任帮主乔峰、少林寺弟子虚竹、大理镇南王世子段誉为主角。”

  “这三人各有身世秘密,乔峰实际是契丹人,父亲为契丹高手,被中原武林高手错杀,坠崖未死,使得乔峰被汉人养育长大。”

  “虚竹表面上是孤儿,实际却是当时少林寺方丈与一江湖女恶人的私生子,但方丈和虚竹都不知道此事。”

  “那段誉也不是镇南王亲儿子,而是前任大理太子与镇南王王妃所生”

  尽量简略的介绍完三人身世,刘宽忽然觉得不对劲,忙打住了,道:“陛下,《天龙八部》这部小说写了许多个人物角色,几乎个个都有独特身世背景,相关故事也精采之极。”

  “微臣若是要讲,只怕几天几夜都讲不完,不如等以后有机会再给陛下和皇后娘娘讲?”

  朱元璋、马皇后虽然仅听三个主角的离奇身世,便对这部《天龙八部》颇感兴趣了,但还是克制了让刘宽讲小说的念头。

  在他们眼中刘宽是能延续大明国祚的大才,总不能当成个说书的。

  恰好此时宫人们将午宴的碟盘等物都收拾得差不多了,马皇后便令宫人摆放桌椅。

  朱元璋则趁此机会问,“这次准备了几部视频和电影?”

  刘宽道,“回陛下,微臣此次准备了五个超十分钟的短视频,以及一部动画电影。”

  五部短视频?

  朱元璋一听高兴了去年初二刘宽可是只准备了三部视频,这次能多两部,自然令他开心。

  “行,那咱们这就入座,准备看视频吧。”

  很快,老朱一家子便按往年的规矩排排坐,只不过今年又少了晋王朱一家子,倒是令老朱、马皇后略微怅然。

  好在刘宽很快调出了准备好的视频进行播放,让两人转移了注意力。

  视频标题依旧是在未播放前就出现在屏幕上。

  “人口逆袭25倍,云南如何改天换地?”

  人口逆袭25倍?还是讲云南的?

  看了这标题,朱元璋忙叫住要触屏播放的刘宽,道:“等等雄英,去让人拿来一份纸笔,将这个视频的要点记下来。”

  “是。”

  朱雄英当即起身,去吩咐宫人办事,不一会儿就拿来了一个空白“笔记本”和大明版的自来水笔,甚至还让宫人另搬来一副不大的桌椅。

  然后,老朱后面几排的人就不得不挪位置,给朱雄英腾出一个方便看视频和记录的地方来。

  待朱雄英坐好,老朱点头,刘宽这才播放该视频。

  “五千万人意味着什么?一个西班牙,两个澳大利亚,或者一个云南省。”

  “你能想象吗?云南的人口密度与泰国接近,比缅甸还高,甚至是老挝的3.8倍。”

  “要知道,云南是个彻彻底底的山地省份,平原比例极小,那些大点儿的平地也只能称之为坝子”

  只看视频开头,老朱、朱标这一对儿对云南人口有所了解的父子就一脸惊讶。

  因为在几年前,大明刚平定云南时,在册人口只有三十多万。

  即便过去几年,大明一边努力将当地各族百姓落籍入册,一边通过建立卫所等方式持续向云南移民,却也不过增加了三十多万人口。

  也即是说,如今的云南只有七十几万人口。

  而视频竟然说后世云南有近五千万人口!

  哪怕老朱、朱标早就知道后世中国有14亿人口,可听到这个数据,仍是吃惊不已。

  正如视频中所说,云南可是个彻底的山地省份啊,根本没有多少适合种粮食的地方,是如何养活近五千万人口的?

  就算有红薯、玉米这种适合云南山地种植的粮食作物,恐怕要养活近五千万人也很困难吧?

  后世究竟是怎么做的?

  总不会纯粹靠朝廷接济吧?

  想到这里,老朱、朱标都看得更加聚精会神了。

  年已十七的朱雄英也知晓此事重要,刷刷地记录起一些要点来。

  “如果看中国各省的粮食自给率排名,云南不仅能自给自足,甚至还能出口!”

  “就这么一块天坑之地,怎么能养活这么多人呢?”

  “其实在历史的大部分时间里,云南人口都比现在少得多”

  只见视频上出现一个时间轴,最早的一个居然是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上面显示当时云南才71万人,还不如这一时空的洪武二十二年多。

  等到了明末清初,云南经历几次战乱后,人口则有180万。

  虽然依旧只有后世云南人口的4%,却让老朱、朱标等朱家人脸上光彩不少历史上大明治理云南的两百多年,哪怕没有玉米、红薯等新作物,也算是让云南人口翻了好几倍呢。

  然而,接下来视频中时间轴及云南人口数据的变化,却又让老朱一家子觉得大明治理云南这点成绩不算什么了。

  “但到了1850年,云南人口已经冲上了一千万大关;1949年,人口则接近1600万;2023年,云南人口则突破至4673万!”

  “短短三百年,云南人口飙升25倍,且可以自给自足,属实是农业奇迹!”

  虽然从标题中已经知道这个数据,但看视频画面配着讲解,依旧令老朱一家子惊疑:红薯、玉米真就能在云南养活那么多人?

  接下来,视频从明末开始讲云南的农业发展史

第404章 超级大米计划,朱桢的就藩想法

  “首先,新大陆农作物补上了云南最大的短板,坡地农业。”

  “云南面积相当于四个江苏,不缺土地,但这土地实在太陡了。一般坡度大于2度,就可能水土流失;大于6度,就很难搞机械化。”

  “对于两大主粮,坡度大于5度就很难种水稻,大于8度连小麦都难种植。”

  “然而云南处在云贵高原与横断山脉最南部,东西南北全是山,耕地有77%坡度都在6度以上,2度以下的平地只有11%。”

  “全滇最大的坝子还没有崇明岛大,怎么办呢?搞梯田是个办法,但梯田对坡度、水源、技术的要求都很严格”

  视频从科学角度讲述了云南在引进玉米、红薯等新作物前,种植传统农作物的难度有多大,便是堪称奇观的梯田,都是不得已而为之,也不适合大规模推广到全滇。

  但玉米、红薯、土豆在云南这种山地地区种植却没有问题,其中又以玉米为主。

  正是靠着对玉米、红薯、土豆的推广种植,云南才得以养活越来越多的人口。

  “解决吃饭问题后,云南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穷。”

  “古代江南之所以富庶,除了是鱼米之乡,还因为是蚕桑和棉花的主产区,等纺织业发展起来后,就将种田的任务交给湖南湖北。”

  “作为对比,云南贫困时除了缺让人活命的粮食,还缺能让人赚钱的经济作物。即便有些经济作物,也被蔽塞的交通卡死。”

  “但从近现代开始,随着农业扩张和交通改善,滇省的经济作物开始爆发,优势远在种田之上。比如非常赚钱的烟草、茶业、中药材等”

  在视频的介绍下,老朱一家子知道了云南适合种植哪些经济作物。

  除烟草、茶业、药材外,还有源自美洲的咖啡豆、橡胶,以及各种热带水果。

  其他人看得聚精会神,朱雄英则运笔如飞,将这些要点都记录了下来。

  视频重点讲述了云南水果种植虽然广东、广西、海南也拥有种植热带水果的条件,却没有云南那样的地拔差距和复杂地理环境。

  正因此,云南几乎可以种植全球各地的绝大部分植物。

  说完水果,视频又点明,五千万人口几乎已经是现有科技下云南供养的极限,再多就真的要掉入马尔萨斯陷井了。

  因为对山地的开发也不能是无限制的,若是对自然环境破坏太大,就会引发水土流失、泥石流频发等一系列地质问题。

  朱雄英虽然觉得这一问题离大明较远,但还是谨慎的记录了下来。

  而此时,视频也放到了末尾。

  “这几百年来,一大批美洲农作物绕过半个地球,来到亚洲的亚热带山区,这是新大陆植物的反向地理大发现。”

  “而它们恰好遇到了种田天赋极高的中国人,如同命中注定一般,它们在这里发扬光大,大大提高了中国人口上限。”

  “云南也从一片缺粮缺人的边疆山区,逆袭为中国农业版图上一块不可或缺的重镇”

  看完这个视频,朱元璋只觉得对治理云南更有谱了。

  他问旁边坐着的朱标,“去年云南玉米等农作物的推广如何?”

  朱标道,“咱们设立在云南的卫所自然是严格按朝廷的旨意来,让种植多少玉米、红薯、土豆,就种多少。”

  “但当地百姓,尤其是少民部族,对新作物的种植就比较抗拒了。”

  “好在云南平定不过数年,朝廷军威犹在,各少民部族倒也勉勉强强地种植了一些。”

  “就算他们没好好种,但到底也知道玉米等新作物确实能种能吃,想必今年就不会抗拒种植了。”

  朱元璋听得点头,“你说的不错,只要知道玉米等新作物的好处,不用朝廷督促,他们就会抢着种都是老百姓,谁不希望多产些粮食?”

  “不过,咱们现在也只能让云南本着多产粮、多养百姓方面走。至于说改善交通,让云南百姓富起来,只怕非数十年乃至百年之功不能成啊。”

  这时朱雄英道,“皇爷爷,相信只要咱们努力,三代之内便可令云南百姓也富起来,毕竟如今云南也没后世那么多人。”

  “哈哈,雄英说的倒也有些道理。”

  谈过、笑过之后,朱元璋便让播放第二个视频。

  然后老朱一家子便发现,这第二个视频仍是之前那个阿婆主的,且还是同一女子解说。

  标题叫做“不用金坷垃,印尼这样喂饱2.7亿张嘴”。

首节上一节334/40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