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以反腐为主题的视频也分成几个小节,且每个小节都有一个小标题。
先是第一个小节“前言”,接着是第二个小节“重典惩贪”,第三个小节则是“厉行监察”。
看完前三个小节,不论是朱棣、朱檀等没多少执政经验的皇子,还是有诸多治国经验的老朱、朱标,都没觉得有什么。
因为历朝历代打击贪腐,都是从“重点惩贪”和“厉行监察”两方面去做,大明也是如此。
老朱因为痛恨贪腐,甚至在这两方面做的比之前任何王朝都要充分。
在刘宽来大明前,老朱对待贪腐的官员,最轻也要判一个流放,再重点则是膝刑,即挖去膝盖骨。
若是贪污数额稍大,那就是死刑,并且死刑里也分了三级,最轻的死刑就是斩首示众,再次剥皮萱草,最严重的则是凌迟处死!
就问贪官怕不怕。
至于监察方面,明着的有督察院各种御史,暗中有锦衣卫(前身)。
朱元璋本以为后世人反贪必然也是从这两方面着手,不会有太新鲜的东西。
可看到视频的第四小节,他就不由展了展眉头,露出惊讶和思考的神色。
只见视频上出现四个大字高薪养廉!
“中国古代贪腐横行,固然是官僚制度造成的必然现象,但俸禄太低未尝不是导致官吏贪污的原因之一。”
“薄俸制一直是中国封建王朝的主旋律,以明代一个七品知县为例,其合法收入只能为他提供普通市民的生活水平。”
“可治理一县之地所需的师爷、账房、门房等手下,却都要靠知县养活。官场上的交际,同样会给其带来经济压力。”
“知县心想:我读书做官就是为了过上好日子,可一年俸禄才四五十两,连随员都养不活,更别提让家人过上体面生活了。我贪点不过分吧?贪,必须贪!”
“事实上,明代的低俸禄还不是最过分的,北魏和元朝早期甚至不给官员发俸禄,让官吏自己创收,最终造成中原‘草原化’。”
“地方官员人均土匪,社会达尔文主义无师自通。官吏们为了捞钱,不顾百姓的死活,使劲儿压榨。”
第二更。
晚安~
第351章 老朱的观点,给朱棣的视频
“封建王朝施行低薪制就好像让一条恶狗看守肥肉,无论皇帝怎么打他骂他讲道理,他还是要偷吃,因为不偷吃就活不下去。”
“按理说,中国古代那么多皇帝,不可能不懂得这个道理。那么为什么那么多王朝依旧要施行低薪制呢?”
“有三个原因:第一,官僚系统不断膨胀,导致财政系统无力承担”
“第二,皇权专制和其自私短视的本性皇权专制的根本逻辑就是扩张皇权利益,如此必然导致官僚利益被压缩”
“第三,制度惰性,一个王朝建立之初,经济水平包括物价都比较低,低薪制情有可原,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物价上涨,皇帝们却往往以‘祖宗之法不可变’为由,拒不调整俸禄。”
“关于第二三点,我举个清朝的例子。在清朝皇帝里,雍正算是可以的,他的‘火耗归公’和‘养廉银’政策一度抑制了康熙老登时期飞速膨胀的贪腐之风。”
“为什么说是一度抑制住了呢?因为他并没有真的抑制住。多亏了乾隆,险些让雍正成功了”
原本朱元璋看视频拿明朝做低薪制的例子,有些不高兴,认为这阿婆主在胡说八道。
可看到后面阿婆主先提了北魏、元初的例子,后面又说了“大孝子”乾隆如何对乱改雍正留下的养廉银等制度,他顿时又心情好了起来。
人的情绪往往就是从彼此的比较中获得的,皇帝也不例外。
另外,朱元璋对“高薪养廉”是否真的有效是持怀疑态度的。
果然,视频又将乾隆拿出来讽刺、嘲笑一通后,便拿赵宋说事儿。
“史称宋代官吏俸禄最为优厚,然而贪污腐败依旧横行,天下官吏‘渎货坏政者十长七八’,贪腐之风盛行。”
“当然了,也有人说宋朝实际质对中高层官员施行高薪制,算不上真正的高薪养廉。”
“话说回来,纵然高薪不一定养廉,但底薪一定更容易滋生腐败。若要高薪养廉,那钱又该从哪里来呢?”
“经历过义务教育的你深知,中国传统社会结构比较单一,赋税主要来源于农业。但农民身上能有几个钱?”
“开源节流最重要的是开源,发展工业、商业才是摆脱封建王朝周期律的最优解”
看到视频中说用发展工业、商业来增加财政收入,朱元璋才点点头。因为大明这几年的发展,已经证明这种方法是对的。
视频讲完“高薪养廉”便进入最后一个小节,屏幕上也出现四个大字廉政教育!
“古人云:礼法并用。反腐不仅要建立相关律法、制度,还要教育臣民,宣扬反腐倡廉的价值观。”
“面对百姓,你在全国乡里设立‘申明亭’,内外诸司之犯法罪状名著者,皆示申明亭,以示劝诫。”
“对于清正廉明的模范官员,千万不要让他们默默无闻,而是要点名表扬,乃至给予名声、物质上的奖赏,让其他官员心甘情愿以其为表率”
或许是为了追求语言诙谐,该视频用词造句在朱元璋等人看来并不讲究,语序也比较混乱,甚至有不少废话。
好在最后一个小节时长只有几分钟,很快就放完了。
这种视频既无震撼,内容也不需要消化,因此视频一结束,朱元璋便道:“刘宽,这个视频有不少地方分明是在乱说啊。”
“别的不讲,说咱大明知县年俸四五十两是底薪这段里面,就有两处错误。”
“即便在你来之前,咱给知县定的年俸也有九十石米,而洪武初年米价约一贯钱一石,岂能用四五十两银子作为定论?”
“再则,县衙中既有县丞、主簿、典史等佐贰官员,又有吏员、衙役,知县何需什么师爷、账房、门房等随从?”
“咱任用知县是让他们去治理民政的,不是让他们去当老爷的!”
其实刘宽在选视频时,就知道这个阿婆主的视频品质一般,里面不少话只能听听、不能深究。
所以,听了老朱的话他便拱手道:“陛下说的是,视频中所言确实有不少偏颇乃至谬误的地方。”
见刘宽也承认视频中的错误,朱元璋神色又好看了些。
谁知接着便听刘宽道,“不过,视频中部分说法还是有些道理的。譬如,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物价上涨,官员俸禄若不上涨便会成为真正的低薪。”
“再如,高薪不一定能养廉,但低薪一定更容易滋生贪污腐败。”
“又如重视廉政教育,对清廉有能力的官员进行表扬乃至物质上的奖励,等等。”
朱元璋并非听了刘宽的建议就接纳,而是皱眉道:“你说的前两条还行,至于什么表扬、奖励清廉官员却是可笑。”
“清廉本就是官员应有的操守,官员做到这点也只能说合格,如何还需表扬、奖励?”
刘宽愣了。
他忽然想起后世那些明星将会背台词等演员应有的素质当做一种优秀品质的例子。
他如今将清廉当做官员的优秀品质,岂不也是一种有毛病的认知?
当然,官员保持清廉,和艺人拥有其基本素养还是有些区别的。
毕竟官员掌握权力,便会遭受各种诱惑,保持清廉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在薪俸较低的情况下。
但刘宽并不准备跟老朱争论,而是拱手道:“陛下说的是,是微臣想差了。”
朱元璋又道,“刘宽,以你来自后世的见识,认为该如何防治贪腐?”
刘宽略一沉吟,道:“微臣来到大明之前在这方面的了解并不多,只能说一些网络上的见识。”
朱元璋并不介意,点头道,“你说。”
“首先,自然是建立更好防腐制度和律法,从根源上减少官吏贪腐的机会。”
“比如说将知县的权力分化,财权、刑罚之权、军事权等都分给属官,知县只负责抓民政等事的大方向。”
“其次是进行廉政教育这一点可以从孩童时期开始,利用官学教育去塑造预备官员廉政爱民的思想品质,令其不被轻易诱惑而贪腐。”
“再次就是高薪养廉了让官吏拥有相对较高的薪俸,保证其和家人拥有一定的生活品质,官吏因钱财方面的需求而贪腐的可能便会进一步降低。”
“最后则是定期开展打击贪腐的行动官场就好像一面镜子,如果不想让它蒙尘,必须时不时地擦拭才行。”
朱元璋听得点头,随即看向朱标,“标儿,你觉得咱大明如今在反腐方面有哪些可以提升的?”
朱标对此早有想法,当即道:“儿臣以为,若按妹婿所讲,咱大明目前在惩治贪腐方面做得已经够了,但官吏俸禄确实偏低,如今朝廷财政一年年变得更好,或许可以适当提升官吏们的俸禄。”
“其次,方才视频中讲到了儒学在倡廉方面的教育作用,儿臣觉得很不错,可以增加儒学典籍中的相关内容。”
“最后一点,自然是定期清查官场、打击贪官污吏了,不要等贪腐之案发生了再去查。”
朱元璋露出些许笑容,道:“说得不错。”
朱、朱棣、朱桢等人也都听得点头,觉得通过这个视频和方才的谈话,学到了不少防治贪腐的知识,将来可用在藩国治理上。
接着,老朱又与一众皇子、皇孙谈论了下这些年防治贪腐的心得,这才示意刘宽播放下一个视频。
刘宽调出视频后,却是看了眼朱棣,便对老朱道,“陛下,微臣考虑到燕王殿下开春后便将出海就藩印度,特意找出了这个视频,希望对燕王殿下有所帮助。”
对俺有所帮助?
朱棣先是略微惊讶,随即拱手道,“妹婿有心了,俺这里先谢过。”
说完看向平板,恰好视频开始,显露标题
“十分钟印度简史印度到底多少次被异族入侵统治?”
印度简史?
这下不仅是朱棣,老朱、朱标,以及有心也就藩印度的朱等皇子都是眼睛一亮,集中注意力观看起来。
只见视频第一个镜头画面,便是以印度次大陆为主的一副辽阔地图
第一更。
第352章 种姓,总被征服的印度
朱棣作为极受老朱重视的皇子,又将要去海外就藩,自是早就从老朱这里得到了一套与印度有关的地图,时常观摩研究。
不过那些地图都是平面地图,而且是大明画师手绘。
此时视频上的却是三维地图,印度次大陆及周边地区的山川河流、陆地海洋皆一览无余。
很快,一个听着有点怪的年轻男子解说声(实际是AI解说)传了出来。
“印度次大陆的历史就是不断被征服和统治的历史,本地原住民更是早早失去了领土控制权。”
“大约五千多年前,在印度河流域便诞生了古印度文明,又被称为哈拉帕文明,由印度本土民族达落毗荼人所缔造。”
“哈拉帕文明建造了很多城池,拥有出色的制陶、纺织、染色技术,还和当时的中国有一定往来,但该文明存在八百多年便消亡了有人说是毁于天灾,也有人说是因为雅利安人的入侵。”
“在哈拉帕文明消失之前或之后,一支游牧的雅利安人从西北方向的开伯尔山口进入印度次大陆。”
“说起来,印度次大陆东西北三个方向皆有山脉环绕,尤其是北部,喜马拉雅山纵横数千里,是绝对的天堑。”
“其他方向则被海洋包裹,这种封闭的巨大环境非常有利于文明发展,但开伯尔山口的存在,却让这个封闭环境有了个缺口,由此让印度三番五次被外族入侵和统治。”
“这要是在我国,怕是早早建造长城,让它‘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了”
看到这里,老朱、朱标等也都是不解,不明白印度人为什么没有在这开伯尔山口建立类似“长城”的边防建筑。
朱棣则想:俺将来要是能统治印度北方,乃至整个印度次大陆,一定要在这开伯尔山口建立长城。
军事要地更是得建立雄关,如此大燕便进可攻、退可守了。
就算他的子孙平庸乃至昏聩,也至少可保大燕数百年江山!
“雅利安人进入印度次大陆并征服达罗毗荼人后,因种族人数太少,为了对达罗毗荼人进行长久且稳固的统治,他们创立了婆罗门教。”
“该教奉行种姓制度,即人血种高低贵贱有别,生而不平等,并被分为四个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