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斑驳,与众不同”
“你的沉默,震耳欲聋”
视频中,无数后世军人面对日寇猛烈的炮火与枪林弹雨冲锋,死了一批,又冲上去一批,前赴后继!
又有许多后世将士被日寇俘虏,排成队的枪杀,或是推入坑中活埋,皆沉默无言。
不知死了多少人,也不知流了多少血,又不知战斗了多少年。
镜头拉上天空,俯瞰之下,中华大地似乎尽成一片焦土!
终于,视频中的后世军人开始对日寇赢得一场场胜利,视频甚至贴心的用文字标明了战役名称。
平关大捷。
台庄血战。
百大战!
连天的炮火之中,无数中国将士冲锋,终于让日寇的国旗倒了下去。
随后那支军队又与白色军队再次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并且很快就以摧枯拉朽之势击败了白色军队。
新朝成立,大街小巷、城市乡村,百姓载歌载舞地庆祝!
“爱你来自于蛮荒,一生不借谁的光。你将造你的城邦,在废墟之上!”
“去吗?去啊!”
“以最卑微的梦!”
“战吗?战啊!”
“以最孤高的梦,致那黑夜中的呜咽与怒吼~~”
第四首歌也结束了,朱元璋又忍不住暂停了视频。
他感叹道,“看来这后世新朝的建立确实很不容易啊。”
刘宽点头道,“确实不容易,因为当时国内和国际的局势都太复杂、太凶险了。”
“新朝团体建立之初,便有不少先驱者被旧朝势力捕杀,更有不知多少有志青年死难。”
“而新朝团体建立后,因力量较为孱弱,又不得不跟另一个大团体合作,以共同推翻旧朝残余势力形成的军阀。”
“然而就在北伐战争将要获得胜利之际,这个大团体内部却发生政变,并将新朝前身的团体视作生死大敌进行打击、围杀视频中的守常先生等革命先驱便是在那时候就义的。”
“这时,包括新朝首席在内的一些新朝开创者才意识到,要建立新朝必须要掌握自己的军队,于是便在洪都等地发动起义。”
“之后新朝义军先是在各地开辟根据地,与那个大团体所成立的朝廷抗争,因实力弱,守不住根据地,不得不转移,转战各地。”
“随后,这支新朝义军在枪炮武器、补给都优于他们,人数更是数十倍于他们的敌军围追堵截下,几入险境,甚至陷入了绝境。”
“是靠着新朝首席以‘四渡哧水’为代表的一手绝顶指挥艺术,将几十万敌军耍得团团转,才突围出来”
“等等。”朱元璋忍不住打断了刘宽的讲解,“四渡哧水?可否具体具体讲讲?”
朱元璋也是个军事家,不仅战术方面颇有水平,战略方面更是一流,因此听刘宽夸赞新朝首席的军队指挥能力,就好奇和心痒了。
谁知刘宽却露出了羞愧之色,挠了挠后脑勺道:“陛下,微臣穿越前只知‘四渡哧水’之名,并不知具体内容。”
“据说当年那些新朝将士及一些将领,哪怕在首席指挥下完成了‘四渡哧水’摆脱几十万敌军的壮举,亦不知怎么完成。”
这么玄乎?
朱元璋、朱标、朱棣等一时听得面面相觑,甚至都有点怀疑刘宽吹牛了。
刘宽担心老朱追问,便继续道:“摆脱几十万敌军后,新朝义军为了开创新局面,以及摆脱后续追兵,不得不翻越大雪山、走过沼泽遍布的大草地,转战上万里,方抵达陕西跟另一支新朝义军汇合。”
“至于后面日寇入侵,新朝义军选择跟之前的敌人握手言和,一起抗日之事,想必陛下看得明白,微臣就不多讲了。”
朱元璋点了点头,没再追问,而是继续播放视频。
第五首歌的名字出来了,叫做《错位时空》。
错位时空?
老朱、朱标都听刘宽讲过后世对时空的理解,再加上有刘宽穿越的事例在,两人就不禁想:该不会后世新朝的兴起,亦和穿越者有关吧?
这时歌曲前奏响起,改编的青年节特别版《错位时空》歌词随着各种从《觉醒时代》中剪辑的镜头一句句出现
“那一年,你和我一样年轻,年轻得像首青涩的歌曲。但为了创造梦中那个新天地,你转身匆匆走进风雨。”
“我看见千万个可爱的你,不回头,向销烟深处奔去”
只见视频中,一个个新朝义士的牺牲终于打倒了旧朝军阀,赶跑了入侵的日寇,又击败了反动势力,建立了新朝。
随即视频画面一变,换成了后世人和景物。
孩子们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中学习;年轻人在美丽的操场自由奔跑、在图书馆里畅读;科研工作者在搞研究;工程师、工人在建设
这时,那些牺牲的义士一个个重新出现,面带微笑,仿佛为看到这些美好场景欣慰。
“举起手,我说出同样誓言,黑白间你的笑容多清晰。你说你从来都不后悔把一生,奉献给这片辽阔大地”
“我仰望你看过的星空,穿过百年时空再相逢,在此刻我们总会心灵相通,我都懂~”
视频后半段开始展现新朝取得的类似于圆子弹爆炸、卫星上天、载人航天等一系列成就,歌曲亦在这一系列令人骄傲的场景中结束。
这次不用谁暂停,视频便停了下来。
然后老朱就看向了刘宽。
第二更。
晚安~
如有语句缺失,依旧请见谅。
另外,这两章基本都比付费字数多出近两百,算是弥补歌词部分的文字付费。(付费是两百字一结算的)
第335章 清廷愚民,身高变迁
“说说吧,这后世新朝建立前究竟是个什么背景?”朱元璋平静地问。
马皇后、朱标、朱棣、朱雄英等亦好奇地看过来。
刘宽道,“这事还得从满清入关夺了天下说起其以不足百万之族众统治以汉人为主的数万万百姓,便将防范汉人当做统治第一要务。”
“为防范汉人,清朝不仅全盘继承了大明时以八股文为主的科举制度,甚至将其朝着固化读书人思想的方向去加强、完善。”
“等等。”朱元璋忍不住打断了刘宽的话,“咱当年将八股文定制加入科举选才制度中,虽有以此选拔忠君爱国之才的想法在里面,却也没你说的这么不好吧?”
言语间朱元璋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形容词,最后只能用“不好”一词形容。
刘宽道,“陛下莫非忘了?微臣曾说过,在您之后,大明历代君主中有不少对科举制度、内容作了更改,所以历史上大明中晚期的科举已与明初多有不同其中最主要的一点,便是对八股作文更加看重。”
朱元璋皱了皱眉,道:“你接着讲。”
刘宽道,“清朝除继承了以八股文为主的科举制度外,还大力推崇儒家理学思想其实儒家理学在大明中晚期就已经有些没落了,不如后来兴起的心学受欢迎。”
“在后世看来,儒家的心学要比理学更能启蒙人之思想,甚至有人认为其继续发展下去,很可能成为西方文艺复兴那种近代工业革命的启蒙思想。”
“可惜经历明末乱世,心学在中国彻底式微,后来更是被清廷和理学打压,几乎销声匿迹,反倒是被日国吸收接纳,为日国后来的明治维新打下了一定思想基础。”
听到这里,老朱与朱标等皇子不禁面面相觑。
随即朱标忍不住问,“妹婿,明治维新指什么?”
刘宽道:“历史上,西方国家借着工业革命大发展,拥有了强大的国力、军事实力,便连新兴的白头鹰国都不例外。”
“当这些西方列强来到东方侵略各国时,各国皆有触动,并作出一些革新乃至改革。”
“其中又以日国改革最大、最为成功他们推翻了幕府统治,帮助日国明治天皇重新获得权力,又以皇权自上而下的进行近代化改革,在短短一二十年内大大提升了国力,甚至追赶上了西方列强。”
老朱等人听得又是一阵讶然,却是没想到如今任大明揉搓的日国在后世竟有这般机遇和魄力。
刘宽则接着道,“陛下可记得微臣曾放过一个以清末维新运动为内容的视频?里面康有为、谭嗣同等人其实就是看到了日国改革成功的经验,想要模仿借鉴。”
听此,朱标忍不住道:“这么看来,心学相较于理学确实更容易促进改革。”
老朱没吭声他是比较看重理学那一套三纲五常说法的,刘宽来了后,他对这套说法的看重虽有所减轻,但并没直接摈弃的想法。
“除了大兴易于固化阶级与思想的理学,清朝还在基础教育方面做文章他们明面上也宣传重视教育,可办的官学、私塾却还不如大明时多。”
“须知,大明人口最多时,也就将近两亿而已,而清朝人口最多时却有四亿多。”
“根据后世人的统计和估算,清末时中国人的识字率大概只有5%,而后世推算的明朝识字率则在10%至30%之间。”
听到这儿,不论老朱、朱标还是那些嫔妃乃至刚懂事的皇室少年,都露出了与有荣焉的神色。
朱更是直接拍起了老朱马屁,“都是因为父皇建国之后便大肆兴办官学、推行教育,如此咱大明教育之功才能名传后世!”
老朱捋着胡须道:“最高也才百分之三十而已,跟后世全民识字比起来算不得什么。”
朱檀也跟着拍马屁,“百分之三十那是后来历史上的事,依儿臣看,这几年父皇除更加大力地兴办官学外,还让卫所及地方官府兴办成人识字扫盲班,如今大明百姓识字率说不定已经超过了百分之三十了!”
老朱原本就是故作谦虚,如今脸上的得意之色更掩饰不住了。
倒是朱标关注点不同,道:“这满清对教育如此不上心,看来确有愚昧百姓之意。”
刘宽赞道,“太子殿下睿智,清廷就是这般用心。除了在思想方面,清廷担心汉人发挥出人数优势,还阻碍火器发展。”
阻碍火器发展?
老朱、朱标、朱棣等听了都是一愣。
“清朝号称圣祖的康熙帝在位时,曾有位叫戴梓的汉人大才喜研火器,发明了一种连珠铳,被认为是后世连发步枪乃至机关枪的原型。”
“康熙表面上龙颜大悦,实际却将这种火器束之高阁,并不许戴梓继续研究下去。”
“之后戴梓因又研发出了子母冲天炮,遭到当时在清廷做官的西夷教士南怀仁嫉妒,加以陷害。”
“康熙明知戴梓是被陷害的,但还是将其发配到沈阳给披甲人为奴,令其在贫病交加中死去。”
听到这里,朱忍不住道:“那什么康熙莫非是傻子?他们清国也是以武力夺取天下的吧,竟不知重视火器?”
不用刘宽解释,朱棣便道:“三哥没听明白么?清廷并非不知,而是认为火器发展下去不利于控制汉人。”
刘宽顺着这话道:“燕王殿下说的没错不论是骑兵还是弓兵,都需要常年累月的训练,且游牧民族天生就拥有训练骑射的环境。”
“而一个火枪手,只需训练两三个月便能用于作战,甚至于从未打仗的少年,只要知道如何打发火铳,就能轻易杀人。”
“从这点来看,人口众多的汉人在使用火器方面显然是占优势的,尤其是汉人中还有很多能工巧匠。”
“所以到了清朝另一位所谓的圣君乾隆后,清国国内及周边有威胁的敌对势力几乎都被他们压服之后,便故意通过宣传让人们忽略火器的重要性,反说满清是靠骑射得的天下。”
“而事实上,明末时清国若非得到了大批火器及能工巧匠,根本就占据不了中原。”
顿了顿,刘宽又道,“另外,这乾隆帝当时还与西方法国君主多有书信往来,知道西方正在爆发工业革命,甚至通过西夷传教士见识了许多西方科技造物,如高倍望远镜、蒸汽机、先进的纺织机等。”
“可他担心中国发展工业后汉人难以控制,便故意将这些科技造物称作奇技淫巧,或封存宫中束之高阁,或只供他一人玩耍。”
砰!
一声闷响,却是老朱摇着头拍了交椅扶手。
“这个乾隆当真是既自私又短视他只看到发展火器、科技不利于清廷压制汉人,难道就看不到西方列国在迅猛发展,将来可能威胁到中国?”
朱标道,“儿臣以为,这乾隆只怕并非短视,而是极为自私,选择牺牲中国之未来换取清廷的一时安稳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