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支则选择投靠苏禄国,近百年时间,两三代人下来,据说都差不多融入苏禄国了。
大明要将南洋纳入统治,这些因各种原因定居南洋的汉人都将成为招纳对象。
从蜜金卫的建立与屯田过程便可知道,朝廷统治一个地方,有民众基础和百姓支持,便能少走很多弯路。
比如当地汉人熟悉水文、道路,可以帮明军引路,消灭敌对的土人势力。
又比如在当地定居多年的老农,可以指导耕种;商人熟悉各岛屿、王国、部落的商道,可以将大明的商品更好的销售出去,等等。
因此,朱桢此番前来,除了视察吕宋都司的建立情况,还有一个要务便是代表大明朝廷正式接触这些个南洋汉人势力。
若无刘宽,大明朝廷肯定不会派一位亲王来负责此事的事实上,若无刘宽,老朱都不会去注意南洋。
如今朱元璋派出楚王朱桢,则表示了他对南洋诸多汉人势力的重视。
想必这些汉人势力得见朱桢,也能感受到大明朝廷招纳他们的诚意
朱桢在吕宋都司(实际就是目前的蜜金卫)呆了十来天后,便再次由南海水师的分舰队护送,沿着吕宋西海岸南下。
于几日后抵达吕宋国,也即是后世的马尼拉。
这里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不仅当地土人日子过得相对安稳富足,且早在隋唐时期,便有汉人浮海至此定居。
汉人带来了中国的农耕、纺织、陶瓷等先进技术,则又让这里土人开化得更加迅速,实力也与日俱增,并最终建国。
可以说,在大明中晚期以前,东南亚及南洋诸国大半都深受汉文化影响,实际成为中国天下体系的一部分。
而另一小半则受印度文化、阿拉伯文化影响,其中源自印度的佛教文化又与后来的汉文化有些许重合,这则又加深了汉文化在南洋的影响力。
如今南洋诸国相争,其实也有三方文化冲突的缘故。
这里面,吕宋国在南洋诸国当中算是受汉文化影响最深的一个,且早在洪武五年(1372年),吕宋国便遣使到京师朝贡,正式成为大明的藩属国。
此次得知大明皇帝竟派了一位亲王充当天使驾临,吕宋国上下激动之余,准备多日。
待南海水师分舰队抵达吕宋湾其国都附近的港口时,吕宋国王耶那识率领王后及文武官员到码头附近迎接。
以许柴佬为代表的吕宋汉人豪商亦在其列,更有不少汉人、土人平民围观。
这次朱桢所乘坐的分舰队旗舰,乃是泉州造船厂去年才下水的“珠”号,已达四千料,比吕宋最大战船都大了近十倍!
当其靠近码头时,附近停泊的吕宋国战船、民船,简直就跟玩具一般。
而两层甲板上露出了一个个黑黝黝的火炮炮门,更是让人望而生畏。
一时间,码头上的吕宋君臣、民众都不禁发出了惊叹声。
“好大的船!”
“不愧是天朝上国,竟能造出如此大船。”
“看着比当年胡元的战船都大不少哩!”
“那船舷上的一个个方口莫非都是炮门?若是,岂不是说这艘船装载了三十多门火炮?”
其实吕宋有些人之前并不认识火炮,毕竟当年南宋、蒙元战船上虽有“火炮”,但多称之为铳,且装备很少,在船上的重要性也颇为靠后,出场频率远不及拍杆、投石机、床弩等武器。
是去年大明水师进入南洋,在吕宋附近剿灭了几股敢于劫掠大明商船的海盗,这才让吕宋等南洋土邦、王国知道了火炮之犀利。
不过之前的大明水师战船多在一千料到三千余料间,即便是三千余料的战船,也只能配置十几门火炮,一侧船舷不足十门,威慑力自然无法跟这艘四千多料、双层甲板的珠号相比。
当珠号等大明战船泊入码头,一队队身着火红色战衣,披戴南方明军特制盔甲的护卫军下船,其昂扬的姿态、精良的甲兵则又让吕宋君臣、民众一阵赞叹。
这时由光明卫安排在围观民众的几十个人忽然喊了起来。
“明军威武!”
“大明万年!”
因为港口围观的汉人有数千至多,土人亦多会汉话,竟然很快被带着一起呼喊起来。
“明军威武!大明万年!”
“”
许柴佬站在吕宋国王不远处,有些忧虑地看向耶那识他怕耶那识因此忌惮上吕宋的汉人。
结果愕然地发现,耶那识竟然牵着其王妃的手,跟着一起高呼“明军威武!大明万年”,一副兴奋无比的样子!
‘看来我白担心了。’
许柴佬自嘲地想。
随即也加入了高呼之中。
之后,朱桢在港口当众宣读了朱元璋给吕宋国王的旨意大体上是些鼓励、嘉许之语。
大明虽有意将整个吕宋岛都纳入统治,却没准备对作为南洋藩国表率的吕宋国动武,而是准备让吕宋国在恰当的时机主动上表请求内附。
至于如何让吕宋国王主动请求内附,大明智谋之士那么多,自有人去谋划
几日后。
许柴佬被单独邀请到朱桢下榻之处。
“草民许柴拜见楚王殿下!”
许柴佬见到朱桢后,当即行跪拜之礼。
待其行完礼,朱桢才和煦地笑道:“许员外免礼,请坐。”
“草民不敢坐。”
朱桢也不强求,开门见山地道:“听说许员外在吕宋有良田十万多亩,佃农上千;又有商铺数十,商船过百艘。”
“吕宋汉民中有传言,许家之富半于吕宋国王,故而又称许半国。不知这传言是真是假。”
听到这话,许柴佬不禁心肝儿一颤,暗想:这大明朝廷该不会看上我在南洋的家财了吧?
可他这点家财在吕宋虽首屈一指,于南洋豪商中也能名列前几,可跟大明国内一些豪族比起来就很寻常了啊。
大明朝廷总不会为了他这点家财大动干戈吧?
才四十几岁的许柴佬心中转瞬间想了许多,随即小心答道:“回楚王殿下,草民是有些家财,但并非聚集于吕宋一地,也没有传言中的那么多。”
朱桢道,“本王对许员外有多少家财并无兴趣,只是想知道,许员外在吕宋国威望是否有传闻中那么大。”
许柴闻言更加小心了,道:“只是薄有虚名而已,称不上什么威望。”
“唉,那就可惜了。”朱桢轻叹,“本王听闻吕宋国有心内附,原本想让许员外从中说和,事后论功少不了封官。”
“若许员外在吕宋威望不足,那此事本王便只能找别人来办了。”
吕宋国有心内附?
许柴佬听了先是微愣,随即反应过来哪儿是吕宋国有这心啊,分明是大明朝廷想要其内附!
明白这点,他顿时激动了。
作为一个聪明的中国人,他很清楚,再有钱都不如有权,经商也远不如当官。
如今当官入仕的机会就在眼前,他岂能放过?
当即道:“若是说和吕宋国内附,草民纵威望不足,亦愿尽全力促成此事!”
朱桢露出灿烂的笑容,道:“既然许员外这么说,本王便不去找别人了论起来,这吕宋国也没有名声比许员外更大的汉民呢。”
许柴很识趣地拱手作揖,“草民多谢楚王殿下栽培!”
在朱桢视察吕宋都司、出使吕宋国时,齐王朱则率领着他的护卫军来到了东藩岛上。
大明既决定统治吕宋岛,自然不会忽视更近的东藩岛论起来东藩岛并不比吕宋岛小多少,且与大陆仅隔一个海峡,岛上又无有国度,更容易纳入统治。
东藩府府治大员县,嘉南卫卫城。
朱高坐于主座,听嘉南卫几名高级将官汇报卫所诸事务。
第一更
第259章 生蕃猎头,虾夷渔猎,日国小娘
“根据朝廷的旨意,咱们东藩府的卫所主要有两件任务,其一是垦荒屯田,其二是剿灭岛上不服王化的生蕃。”
“而根据过去一年多诸卫所在岛上的遭遇,想要安心垦荒屯田,就必须先剿灭不服王化的生蕃!”
嘉南卫指挥使魏兴国大马金刀地坐在下方左首位,声音洪亮地说道。
朱与朱桢不同,如今虽不像之前那么厌学,可朝廷给的文件他也没细看,此时听了魏兴国的话,便直问:“这东藩岛的生蕃莫非桀骜不驯,很难归化?”
指挥同知刘臻道:“齐王殿下,这东藩岛生蕃可不只是桀骜不驯那么简单,而是野性难化,几乎无法沟通。”
“根据咱们过去一年多的了解,岛上生蕃多有出草、猎头的习俗凡其男子成年,必猎杀一人头为成人礼。”
“除此外,生蕃还以猎杀人头多者为勇,又多喜用人头骨、手骨等制作饰品。”
朱听了并不惊讶,插话道:“这有什么?咱们大明军中不也以人头计军功吗?至于以人骨为饰,蛮夷多有此举,不足为奇。”
刘臻道:“东藩岛生蕃之恶习可不止于此殿下可知,早在宋末便有不少汉家百姓为避战乱,浮海登陆于此岛垦荒种田。”
“其人数最多时,极可能多达上万人,建有十数个村落。可待咱们登岛时,这岛上却一个汉人都没有。殿下可知那些汉人都去哪儿了?”
朱并不笨,皱眉问:“总不会都让生蕃杀了吧?”
“殿下一言即中。”
朱不解,“若曾登岛的汉人都让生蕃杀了,你们又是如何得知他们曾多达上万人的?”
刘臻道,“因为我等在这嘉南平原上,便曾发现数十座村落遗址。而观察其中痕迹,最近一个被灭的村落就在一二十年前。”
“后来我等听闻福建沿海百姓有人曾在东藩岛上生活过,便派人去询问,又与我等已剿灭的生蕃部落相印证,这才得知生蕃更多恶习。”
“比如,他们出草劫掠汉人村落或其他部落时,多是将男人杀掉,女子则带回部落为他们生子。”
“他们只要女子生的第一个孩子,所以待劫掠来的女子产子后,便会被用于祭祀他们的神灵。”
朱终于震惊,瞪目道:“这不岂不是杀妻?”
刘臻道:“所以末将等才说很多生蕃野性未脱,简直不是人事实上,岛上还有部分生蕃保持着食人的习俗,认为食人可以获得力量。”
朱再次不解了,“这岛上应该不缺吃的吧?他们为何要食人?”
刘臻摇头,“这末将就不知了。”
朱回想了下,道:“我记得朝廷曾派人估算过,这东藩岛上约有十几万生蕃,莫非就没有不猎头的部落?”
“自然是有的,但比例极少,可以说十中无一。”
魏兴国脾气略显急躁,听到这里已有点不耐,道:“齐王殿下,正因生蕃野性未脱、不服王化,且去年多有袭击屯田军余之举,故而今年咱们的主要任务便是剿灭那些生蕃部落。”
“便是那些深山之中的,不好劳师远征,也要打得他们不敢再出山劫掠!”
朱也觉得那些猎头的、食人的生蕃该杀,便点头道:“既如此,你们上奏此事便是本王此番来岛上只是视察诸卫所军务及屯田事务的,可没法给你们下命令。”
“我等明白。”
朱起身,道:“行了,派个人带本王去下面的千户所、百户所视察吧这可是父皇交代的任务,本王得办好喽。”
在前往下面千户所、百户所视察时,朱却因东藩岛生蕃恶习联想到了海外就藩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