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墙周长仅四里,高仅一丈五尺,宽一丈,夯土造就。
开东西南三处城门,城门楼高达三丈多,由砖石垒砌而成。
第二更。
感谢【zxdao123】的500起点币打赏!
晚安~
第240章 南航以尽全功!奴儿干与北洋
城内粮仓、武备库、弹药库等重要仓库,则全由砖石、三合土砌成陈忠明等人虽知道水泥更好用,可惜水泥目前仍是朝廷机密,探索舰队的工匠中并不知道水泥烧制之法。
至于城中其他房屋,则大多是木制,并且相当部分是粗糙的原木搭建。
明昌城的建造时间太短,虽是小城,可不到三个月的时间能将城墙等主要建筑建造好就不错了,一些次要建筑只能以原木房屋作为过渡。
除了建城,陈忠明等人还在明昌城外开垦了六千多亩田地。其中水田五千亩,菜籽、芝麻、大豆等旱地一千两百亩,菜地三百多亩。
以探索舰队三千余人的力量,开垦这点田地不过是顺带而已。
此外,还在明昌城西去三四里的港口修建了一座不小的码头,并顺带修了一条夯土路。
而在当初陈忠明派人探查此地周边三十里的情况时,发现了五个土人部落。
其中最大的一个土人部落拥有八百多人,最小的一个土人部落则拥有两百多人。五个土人部落人口加在一起,有两千多人!
八百多人的大部落算是这一带的霸主,除一个长期与之联姻的部落,另外三个部落皆受其欺压。
或许是霸道惯了,这个部落的人在接触到探查的大明将士后,直接开打,想要俘获只有十人的探索小队。
结果不仅一人没俘获到,反而惹恼了探索舰队陈忠明在搞清楚这个八百人部落的情况后,便直接带人穿过二十多里的林子,把这个部落给灭了。
该部落三百多名青壮男丁被打死了一百多,剩余两百多被俘虏。
老人、妇人、孩子除了抵抗明军进攻时死了几十个,剩余四百多人也都被俘虏。
之后,该部落逃脱的少数人去了他们的联姻部落,蛊惑该部落来攻打明军。
这第二大部落拥有五百多人,其首领或许是被逃过去的第一大部落之人骗了,严重低估了明军实力,竟想着带领两百多部落战士来夜袭。(印第安人肉食为主,是有夜战能力的。)
结果自然是夜袭不成,反被明军击败,杀了好几十人,仓惶而逃。
于是等到第二日,陈忠明索性又带着部队去将这五百多人的部落也给灭了。
之后,他派张秉义负责去与剩余三个小部落交流,令他们归附大明。
这三个小部落人口最多也不过四百多人,在得知另外两大部落都被“大明”部灭掉后,自是都乖乖归附了。
剿灭两大部落后,探索舰队除多了约一千人的土人俘虏,更找到了玉米、红薯两种朱元璋点名让寻找的美洲农作物,以及南瓜、花生等多种其他美洲杂粮作物。
可以说,那时探索舰队的任务便算完成了一大半
这一日,陈忠明、张秉义等舰队高层正在城内官衙处理公务。
千户韩斌一脸喜色地进来,抱拳道:“启禀指挥使,总旗张先等人在南边八十多里的地方发现了橡胶树!”
听此,陈忠明大喜,当即起身问:“他们可带回了那橡胶树苗或者种子?”
韩斌道,“带回了十几棵树苗,还采了上百斤橡胶,但并未得到种子,说是种子都尚未成熟。”
作为探索舰队一把手,陈忠明知道,大明想要种植橡胶,把种子带回去最靠谱带树苗的话,因为他们走的是北太平洋航线,回到大明后树苗未必还活着。
“来人,去通知张同知、王监军、李同知到军营汇合!”
陈忠明留下这道命令,便带着亲兵当先去军营,准备亲自询问张先等人的情况。
半个时辰后,陈忠明、张秉义等人向张先这个总旗询问完发现橡胶树的整个过程,便一起回到了官衙。
陈忠明首先开口道,“稳妥起见,咱们最好还是等一段时间,得到橡胶树的成熟种子比较好。”
李明启道,“指挥使,若要等那橡胶树结种子,咱们今年可就不能北返了。”
陈忠明果断道,“那便明年再北返。”
张秉义之前一直在思考,此时道:“指挥使,咱们须得派人在那处长有橡胶树的地方驻守。此外,还需多移植一些树苗种在明昌城附近。”
“另外,若舰队今年不北返,属下建议趁着天气刚转凉,继续向南探索。”
“根据朝廷给的手册,玉米、红薯、橡胶树以及尚未找到的土豆等物,原产地其实都是南美洲。”
“如今陛下指明寻找的几样美洲产物中,只剩土豆和那金鸡霜纳尚未找到,咱们索性到南边去将之找齐,争取明年以全功回归大明!”
陈忠明觉得张秉义建议很不错,但还是问:“王监军怎么看?”
王顺道,“若能找到土豆、金鸡霜纳,以尽全功,自是最好不过?”
“李同知可有异议?”
“末将也支持南航。”
就这样,第一远航探索舰队定下了继续向南航行寻找土豆、金鸡霜纳的决策。
十天之后,也即是洪武十七年九月二十二日。
陈忠明留下三艘船及一千余人驻守明昌城,带着剩下的六艘舰船及两千人继续沿着美洲西海岸向南远航
金秋十月。
大明京师,大本堂。
刘宽站在黑板前,道:“经过前段时间的课程,我已经将所知道的所有电磁理论都教给了你们。”
“接下来,希望同学们能像之前研究热气球那样,成立一个以研制发电机为目的实验项目组。”
“同学们可以通过参加项目组,进行各种电磁现象相关的试验,争取完善老师所教授的电磁理论,然后根据这套理论,制作出一个简易发电机来。”
“同学们有没有信心?”
刘宽虽然口中说所讲的电磁理论有待完善,可实际上他已经讲得差不多了,至多因为大本堂学生知识体系不完善,对某些延伸知识疑惑不解而已。
所以,听他询问,朱檀、朱雄英等人立即大声应道:“有!”
刘宽微笑点头,“那好,这次依旧以雄英为项目组组长,负责主持这个实验项目其实这发电机并不难,为师就能制作出来,所以希望同学们的实验研究能尽早出成果!”
“对此,同学们可有什么疑问?”
绝大多数同学都没有疑问,唯有年仅七岁的朱权举手,得到允准后起来问道:“老师,若是咱们研制出了发电机,在大明有何用?”
刘宽笑道,“那用处可多了去了,比如说发明电灯、电报乃至电话这三样同学们在之前看过的各种视频、电影中其实都见过。”
“电灯可以替代油灯、蜡烛,在夜晚带来更明亮的光芒;电报、电话则可以实现即时传讯即便是相隔千里的两地,也可以通过电报、电话在极短的时间内联络、交流。”
“可以说,有电报、电话与铁路、轮船相配合,大明疆域即便再扩大两三倍,朝廷的掌控力度也不会下降,反而会变强!”
其余学生虽然知道对电的利用能带来很多好处,可听了刘宽这番讲解,依旧不禁心生神往之色,个个面色激动。
“同学们可还有其他问题?若没有,咱们就下课。”
“没了。”也不知是真没了,还是想下课,学生们一致摇头。
见此,刘宽便拿起教案等物品,道:“好,下课!”
“起立!”朱雄英带着十几个大本堂学生站起,一起道:“老师再见!”
“同学们再见!”
离开大本堂,刘宽便迫不及待地回家。
如今他的女儿刘若雪、儿子刘若(音同玄),虽然都未满周岁,却早已不是刚出生时那种红粉、皱巴的模样,而是水嫩可爱。
所以,过去大半年刘宽颇为恋家,只要公务忙完,就往家里跑。
不过,过去这大半年刘宽虽不甚忙碌,但大明发展、前进的脚步却一刻未曾停止。
洪武十七年,三月二十七日,大明设立奴儿干都司。
其下辖叉河、泰宁、朵颜、福余、兀者、屯河、建州、毛怜、双城、斡朵伦、考郎兀、喜申、葛林、福山、奴儿干,共计十五个卫所,都司衙门设在奴儿干。
值得一提的是,这十五个卫所都是由归附的当地女真部族族人编为军民。
如一个卫所有三千人正军的编制,大明也就派三百汉人出身的卫所军前去镇守,其余的都从女真部族抽丁编入。
卫所的主要任务有三个。
一是通过向女真部族征发徭役进行伐木、开荒,搞军屯开荒得到的田地会分给卫所军户,所伐大木会被朝廷以市价七折收购。
不论是粮食结余,还是卖大木所得的钱,都算卫所开发建设经费。
二是替朝廷向归附大明的各部落征收实物税,并镇压不服。至于征得的税,自然跟其他卫所一样,大部分上交,小部分留用。
三则在当地建立卫所学堂,让女真诸部首领派遣质子以及一定数目的少年来入学。这些卫所学堂只设立三门课,儒学、弓马、数学。
其目的是在女真人中推行汉化,并拔选有数学天赋的少年,送入京师培养,使之为朝廷所用。
洪武十七年,五月初六,大明又设立北洋都司。
下辖苦兀北、苦兀南、虾夷西、虾夷东、留归,共计五个卫所,都司衙门设在虾夷西卫这里面“留归”取的流鬼谐音,寓意为流鬼国故地。
至于大明在北洋都司各卫所推行的政策,与奴儿干都司差不多,但征税会比奴儿干都司轻不少。
第一更。
第241章 日上三竿睡不起,老朱竟用说书人
洪武十七年八月初七,琉球中山、北山、南山三国及诸部酋长,联名上奏,请求内附大明。
朱元璋允准。
随后颁布圣旨,设东藩府,隶属于福建布政使司,其下暂辖澎湖、大员、琉球三县,府治在大员。
同时设立浪峤卫、鸡笼卫、三山卫,隶属福建都司管辖。其中三山卫设在琉球诸岛,由南山、北山、中山三个千户所组成。
而在前不久,朱元璋又下旨在吕宋岛西北设立蜜金卫(后世菲律宾拉瓦尔),并在吕宋岛西北沿海设立多个千户所、百户所。
蜜金卫暂由海军都督府直辖。
在刘宽看来,蜜金卫的设立,便是大明进军南洋的开始
十月初九。
刘宽昨晚跟苏采薇玩了很久,故而日上三竿方醒。
他睁眼后摸身边没人,并不意外,侧过身子,便瞧见苏采薇早就穿戴整齐,坐在桌边查看、计算账目。
看着苏采薇堪称神级颜值的侧脸,以及算账时认真的姿态,他不禁想起昨夜之事。
昨夜两人游戏,苏采薇接连败阵,一再求饶,刘宽才饶过她,一起休息。如今见苏采薇早就起来的样子,刘宽不禁怀疑,她昨夜是诈败。
这么一想,他便问:“你什么时候起的?”
苏采薇停下手上的事,笑看过来,道:“妾身辰时初起的老爷可要起床?”
刘宽此时神清气爽,但还是摇头,“难得今日休沐,还是让我多赖会儿床吧。”
在刘宽来之前,大明绝大多数官员除了要半夜爬起来上早朝,且一年都没多少休息日根据大明的规定,只有某些节日,官员们才能封衙休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