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讲解,视频也出现孟加拉各种地形图画面。
这让朱棣看得目不转睛,想要一下子将这些地形图都印刻到脑海中。
同时心里寻思着,聚会后得找个机会跟刘宽沟通,把这些地形图弄过来。
朱棣继续看视频,发现后面一段内容主要针对孟加拉国情讲述了三个概念。
其一,恒河三角洲由三条大河挤在一块形成,被称为加强版的珠江三角洲。所有这里才能以极高的粮食生产力养活1.7亿人口。
其二,则是讲述了“内卷”的概念,并表明孟加拉就是农业社会极度内卷的一个典型。
其三,孟加拉还是什么天然的“亚洲季风带泄洪区”,又受南亚季风影响,因此不仅河流众多,而且很乱。
这就导致孟加拉境内河流不仅多发洪水,且变幻无常不少河流宽的时候能从一两公里扩张到十几公里,直接变成大泽!
也即是说,孟加拉境内的河流治理难度很大!
最后,视频又讲起了孟加拉的历史遗留问题。
“当年英人殖民孟加拉的目的就是搞钱,但要从‘糊口农业’里榨取剩余价值极难。”
“对于殖民者而言,占据土地的农民都是低端生产力,与虫害无异。要想产业升级,必须‘改稻为鸦’。”
“为此,英人决定苦一苦孟加拉百姓,从1767年开始,他们毁掉大片稻田,改种各种经济作物以及鸦片!”
“但很快,孟加拉百姓就从苦一苦,变成了死一死”
视频中,因英人施行“改稻为鸦”的政策,孟加拉很快爆发了大饥荒,无数百姓成了饿殍,倒毙街头、路边、田野。
朱元璋虽然经历过元末乱世,且视频中是孟加拉人,而非中国人,可看到这一幕胸中仍生出一股无名怒火。
因为他想起了蒙元完全不把汉人当人,灾年不救灾反横征暴敛,以至于百姓陷于饥荒的事情。
视频的最后,孟加拉国在脱离英人殖民统治后,虽然人口在不足百年中暴增至1.7亿人,却凭借着极端内卷的农业,养活了这1.7亿人,甚至可养活2亿人,不至于再出现英人殖民时期人民数百万乃至上千万饿死的惨剧。
待视频放完,朱元璋便忍不住道:“这英夷当真是可恨,竟在沃野千里的大粮仓改稻为鸦,以至于当地人数百万上千万的饿死。”
“咱以前以为蒙人就够丧尽天良的了,可如今看来,其与英夷相比,真是小巫见大巫!”
朱标则感叹道:“视频末尾,那位研究贫困与饥荒的学者说‘绝大多数饥荒是丰饶中的贫困’,当真是精辟。”
“若非人祸,原本能养活上亿人口的孟加拉,何至于饿殍遍地?”
朱棣则带着迷惑问:“三妹夫,这孟加拉国于种田而言,到底算不算好地方?”
刘宽笑道,“视频中不是说了吗,恒河三角洲就是加强版的珠江三角洲这意味着,其种田虽然比珠三角更为便利,可遭受的洪涝、飓风灾害也要强于珠三角。”
“这样啊。”
朱棣眉头紧锁。
他此时觉得,孟加拉就好像是个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朱元璋这回没有再考校几个年长皇子,而是跟刘宽讨论。
“咱觉得这视频所讲诸事中最有意思的莫过于‘内卷’按照视频中的说法,咱们这边的王朝更替似乎也与内卷有关。”
“对于此事,刘宽你有何见解?”
刘宽道:“回陛下,咱们这边每有新朝建立,因当朝不抑兼并,或抑制兼并不力,便会在一两百年中土地兼并到极致。”
“再加上农业科技不受重视,发展有限,变成了类似于视频中孟加拉国的农业极端内卷局面,掉入马尔萨斯陷阱。”
朱元璋问,“这马尔萨斯陷阱作何解释?”
“回陛下,马尔萨斯陷阱指的是,人口一般是按几何级数增长的,而资源却是按算术级数增长简单说,就是某个和平稳定的环境中,人口增长速度总是会比资源增长快许多倍。”
“当人口数量超过环境承载极限,人们就会爆发内乱,通过消灭部分人口的方式,让人口恢复到环境所能承受的范围内。”
听此,朱元璋不禁点着头道:“所以,即便强如汉唐,在建国一两百年后,也难免因此爆发祸乱。”
顿了顿,他便接着问:“那你可知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刘宽笑道,“陛下如今不正在解决这一问题么?”
朱元璋听了先是微愣,随即佯怒道,“你小子莫要卖关子,将此事给咱讲个清楚。”
第二更。
晚安~
第228章 后世事真奇也怪哉!埃及为何无人口红利?
刘宽道“其实自汉代开始,中国历朝历代统治者都有探索人地矛盾解决之道,且都曾使用同一方法,那就是打压地主豪强、抑制兼并。”
“如后汉、赵宋虽在抑制兼并方面做得最差,甚至被后世视为不抑兼并,可仍有皇帝及小部分官员有意识地打压豪强。”
“陛下自起兵以来,也多打压地主豪强之举,后来又通过移民拆分宗族,也算是循历朝历代之法抑制兼并。”
朱元璋听得点头。
在解决人地矛盾问题上,他之前虽没这么清晰的思路,但确实在有意识地通过各种手段瓦解豪强、大地主以及大宗族的势力。
事实上,且不说这类群体会自发兼并土地让国家在一两百年后爆发人地矛盾,便是当下,士绅豪强及大宗族势力太大,也会影响他对天下的统治。
所以,他不仅以前打压这类群体,以后还会更严厉地加倍打压!
刘宽则继续道,“在微臣来到大明后,又为陛下提供了缓解人地矛盾的两个思路。”
“其一,开启大航海,向海外扩张国家领土多一些,所能承载人口极限便更高,因人多地少所引起的内乱便爆发得更迟。”
“当然,受交通、通讯条件限制,一个朝廷能有效治理的领土往往有限,并非越大越好。”
“去年中秋,见陛下并未过于贪婪海外领土,只是将高丽、日本、东南亚及南洋北部预定为未来大明的海外直属领地,微臣便知陛下明白这一点。”
老朱对刘宽的马屁最有感觉,听其赞服,不禁笑道:“这点道理咱若不懂,不白当十几年皇帝了?”
刘宽也一笑,接着又道:“但不论是打压豪强、抑制兼并;还是开拓海外领地,增加国家人口承载极限,都只能缓解人地矛盾,无法真正解决这一问题。”
“想要国家不再被人地矛盾困扰,还是得跳出农业国的范畴就如方才视频末尾的孟加拉,虽困于人口与极端农业的内卷之中,却也在努力发展工业、科技。”
“所以,大明只要坚持发展科技、工业,从农业大国变成工业大国,乃至科技大国,在两三百年后拥有足够高的科技,足够强大的工业,便可以从人地矛盾中跳出来。”
开拓海外领地以及发展科技、工业,也是朱元璋正在做的事。
所以,刘宽先前说老朱正设法永久解决大明的人地矛盾,是一点没错。
刘宽说完,众人都在沉思。
没两息,周王朱忍不住道:“三妹婿说只要大明变成工业大国、科技大国,便不存在人地矛盾,这点我倒是能理解一二。”
“毕竟通过以前的诸多视频看,所谓工业大国、科技大国,国家财政主要来源已不是农业,而是工业、商业、科技。”
“可即便是科技、工业,也有发展到瓶颈的一日,而人口却一直如视频中所言,呈那几何级数增加,岂不是终有一日又增加到科技与工业大国的承受极限?”
听了朱这番话,老朱、朱标等人都不禁想:可不正是如此,科技与工业只要有瓶颈,那其所能承载的人口必然也有极限吧?
刘宽对朱能想到这一层也挺意外。
可随即他便对老朱笑道:“陛下可记得微臣才来大明那日曾说过一件事?”
刘宽穿越日讲的事太多了,老朱一时真不知他说的是哪件,便问:“何事?”
这时一直旁听的马皇后忽然开口道:“宽儿所说,可是后世百姓皆晚婚,甚至不愿结婚生子之事?”
“正是此事。”刘宽点头,“在后世,不独中国,而是绝大多数发达国家百姓都晚婚,且生育意愿不强。”
“虽说此事原因是多样的,各国情况也略有不同,却也体现了一条规律国家发达后,生育率便会降低。”
“如后世的日本、韩国,人口不增反减,或许多少年后便会自然消失。”
“所以,真正的科技与工业大国,可能会在人口数量达到其所能承载的极限前,先遭遇生育率降低的问题。”
“若生育率低到一定程度,国家人口便会逐年减少,不仅不会爆发人口过多的危机,反而会困于人口逐年减少的危机。”
头次听闻此事的朱棣、朱等人不禁面面相觑。
他们万万没想到,后世竟有国家百姓晚婚乃至不愿结婚生育若是吃不饱穿不暖的贫穷国度倒能理解,可此事发生在那后世的发达国家,他们便难以理解了。
“后世发达国家的百姓应当吃得饱、穿得暖吧?为何不愿传宗接代?”朱回过神后忍不住如此问。
刘宽苦笑道,“这问题太复杂,我也难以回答。”
听此,朱只能感叹道:“后世之事当真奇也怪哉。”
朱元璋是个很实际的人,大明如今发展到后世那种百姓生活好到不愿生育的水平还早呢。
且大明要解决的问题都一大堆,他可没心思去考虑如何解决后世的问题,当即命刘宽播放下一个视频。
“人口破亿!埃及为何没有人口红利,只有人口负担?”【世界观察】
看到这个标题,朱檀等少数关注点不同的人心道:终于不是那个【地球知识局】的视频了。
老朱、朱标等多数大人则想的是:又是一个讲人口问题的视频,却不知能增长多少见识。
视频开始是一座夕阳下的金字塔,同时响起男子语速不慢的讲解声。
“俗话说,穷有穷病富有富病,而对于国家来说,不论你是穷国还是富国,有一种病是相通的,那就是‘人口病’。”
“富国愁人少,穷国嫌人多,各有各的烦恼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埃及的‘人口病’,是如何将其拖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视频上以北非、地中海、西亚一带的地图,用红色标出了后世埃及的国土。
见埃及正好卡在地中海与红海之间,非洲大陆与亚欧大陆之间,老朱、朱标、朱棣等在军事方面稍有见识之人,立马都意识到了埃及在亚非欧三大洲的重要军事地位。
“2020年2月,埃及成为非洲第3个、全球第14个人口过亿的国家。”
“然而埃及95%的领土都是沙漠,适宜人类居住的尼罗河谷和尼罗河三角洲面积只有3.5万平方公里,还不如我国海南岛大。”
“但就这么一块狭窄之地,却聚集了埃及99%的人口,且埃及人口每年还在以两三百万的速度增加着”
视频讲述了后世埃及所面临的人口过多问题,随后开始由近代埃及人口的变迁,引出了一座与埃及人口暴增息息相关的水利工程。
尼罗河上的阿斯旺大坝!
“埃及北邻地中海,东接印度洋,具备成为一个海权国家的绝佳条件。但从古至今,埃及一直都是个陆权国家”
视频进一步描述了埃及的地理条件,表明埃及数千年来都被困于尼罗河谷及三角洲。
再加上其地理位置具备极重要的军事价值,历史上被阿拉伯人、欧洲人轮番占领与统治,因此直到二十世纪其独立前,人口一直不曾超过一千万。
独立后,埃及在苏人的援助下在尼罗河修建起了阿斯旺大坝,改善了尼罗河谷的种植条件,耕地面积一度扩大到53万公顷,可以说改变了埃及国运。
再加上科技、工业加持,能生产更多粮食,于是人口开始暴增,在不足百年中,迅速暴增至1个亿!
埃及自此掉入人口爆炸的深渊!
“其实埃及本可以避免‘人口病’的,只要它能一直坚持粮食自给原则,那么在该原则下,国家必须控制人口增长,就不会患上‘人口过多’的病症。”
“然而埃及并没这么做,它很轻易便将粮食供给交给他国掌握”
老朱、朱标、朱棣等人听得越发认真了。
因为通过视频,他们见识到后世超级大国、美欧资本是如何通过粮食买卖毁掉一个国家未来的。
视频中,埃及后来投入西方阵营,并在人口暴增过程中,听信西方资本的劝说,以向美欧资本国家购买粮食来解决不断猛增的国人口粮问题。
由此,埃及不仅忽略了对人口的控制,还因为将宝贵外汇大部分用于进口粮食,而非发展工业,以至于国家工业发展缓慢。
等到了新世纪,埃及人口危机彻底爆发人口过多,工业能力却不足,因此创造外汇的能力也变得不足,哪怕坐拥苏伊士运河,仍需将每年获得的大部分外汇拿去进口粮食。
想要挪出外汇发展工业,已然变得极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