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铁路到大明 第19节

  刘宽见夏荷端着茶水托,里面有个大白瓷茶壶、四只茶杯,后世的思维习惯便让他下意识地去接。

  夏荷更惊讶了,以至于一时没反应过来,真让刘宽把茶水托接走了。

  回过神来,她忙低头道:“奴婢晃神了,还请公子责罚。”

  刘宽将茶托放到书桌上,道:“晃个神而已,无需责罚。”

  夏荷虽因性格、经历胆子大些,但到底是个明朝人,且是在官府有司受过数年训练,成为了绝对合格的奴婢,有些规矩观念、规矩已经深入到了她的骨子里。

  所以,听了刘宽的话她依旧感到不安,回想了下刚才的情景,便道:“这等端茶送水之事,公子以后就不要沾手了,都交给奴婢们便是。”

  听了夏荷这话,刘宽若有所思的看了她一眼,才后知后觉地明白,他方才习惯性的帮手举动,不仅没让眼前的明朝婢女感到轻松,反倒是觉得不安。

  刘宽想了想,觉得这算是夏荷等侍女的工作,他确实不该乱插手,乃至改变。

  于是点头道,“我初到大明,确实有不少习惯一时改不过来,以后会注意的。”

  夏荷听后,忍不住好奇地问了句,“公子是从何处来大明的?”

  刘宽不知朱元璋对他来历之事是想保密,还是怎样,便准备先保密。

  他道:“我来自哪里你们以后自会知晓,现在不要问。”

  夏荷心中微凛,意识到她犯了多嘴的错误,忙道:“奴婢知错,请公子责罚。”

  “别动不动就让我责罚。”刘宽有点无奈地道,“难不成我还能因为一点小事,就打你一巴掌?”

  夏荷道,“公子若要扇耳光,也是奴婢该得的。”

  刘宽决定不再跟夏荷讨论这件事,换个话题,于是问:“你们四人可会读书写字?”

  夏荷答道,“自是会的,但只有秋月能断句,识字也最多。”

  刘宽又问,“那可有人会作画?最好是会工笔画。”

  夏荷道,“春兰似乎善画奴婢也不太确定。”

  求收藏,求推荐,求票。

第21章 女婢抄写员,公子初体验

  “她们三个在干吗?”刘宽问。

  “她们在打扫中院其他房间。”

  “我看中院不是清扫过吗?”刘宽不解。

  夏荷道,“还有些地方的灰尘没擦抹干净,我们几个一时无事,便准备重新擦一遍。”

  刘宽点点头,觉得夏荷几人品性还行,并没有因为侍女的身份,而不愿干粗使丫鬟的活儿。

  “你去将她们都叫过来吧。”

  “是。”

  因为另外三人就在中院,很快便被夏荷带到主屋书房前。

  刘宽先问秋月,“夏荷说你识文断句?”

  明代尚未有正式的句读(通逗),很多文章是没有标点符号的,因此需要读者自己断句,进而判断文意。

  所以,在古代能识字和能识文断句是两种意义。

  何况此时是明初,大明建立不过十数年,东北、西南都尚未收取。

  虽然朱元璋洪武二年便开始推行官学教育,但女子中识字的仍是寥寥,至于能识文断句的就更少了。

  且基本都是家学渊源。

  秋月点头,“寻常文章,奴婢都能断句。”

  她声音婉转轻柔,语气却很坚定,明显对此颇有信心,甚至是隐藏了些许傲气。

  然而刘宽却又问道:“你写字速度如何?”

  秋月略微讶然,但很快答道,“尚可。”

  她不知刘宽需要多快的写字速度,只能如此回答。

  在她心目中,读书写字出自家学,比她在官衙中学到的伺候人的本领更为重要,总是不自觉的彰显,又小心地维护。

  刘宽点点头,又看向春兰,问:“夏荷说你善画?”

  “回禀公子,奴婢只会画些普通的花鸟虫鱼。”相较于秋月,春兰这番话就不那么有底气了。

  一则,她自觉画技粗陋。

  二则,她实在不知刘宽要她画什么,担心误事。

  “可会工笔画?”刘宽又问。

  春兰道:“略通一二。”

  哪怕询问过,刘宽也不知两人行不行,便抱着一试的心态道:“你们俩到书房来,帮我做些事。”

  春兰、秋月对视了眼,便随刘宽进了书房。

  冬梅好奇地看着,似乎也想跟进去,却被夏荷拉走了。

  到了院中,冬梅忍不住问:“莲香姐姐,公子要让她们做何事呀?”

  “我怎知道?还有,公子已经为我们改名,你以后别再叫错了。”

  “哦。”冬梅点头,还是忍不住偷看了书房那边一眼,可惜什么也没看到。

  夏荷道:“你我继续擦灰尘吧,争取天黑前把事情做完。”

  “好吧。”冬梅有点无奈地答道。

  她其实想趁机偷偷懒的,可惜不敢。

  

  春兰、秋月进到书房,都第一时间被书桌上的笔记本电脑吸引了目光。

  实在是这奇物摆在书房中太突兀了它明显不属于这里,不属于大明,甚至不像凡间所能有。

  刘宽自顾地在交椅上坐下,然后对两人招手,“到我身旁来。”

  春兰、秋月一时都有点紧张,下意识担心刘宽要对她们做些无礼之事,却又有那么点期盼若真成了主人家的侍妾,她们脱除奴籍的机会便会大几分。

  当然,也有被主人家吃干抹净什么也没得到的。

  不过当两人来到刘宽身侧,注意力便又被那“奇物”吸引去了。

  因为那奇物在发光,上面似乎还有文字、图画!

  不待两人细看,便听刘宽道:“这是我从家乡带过来的一种机器,名叫电脑,上面有些重要资料,得抄写下来。”

  “我不太擅长毛笔字,也不会用毛笔作画,你们便按我的吩咐,抄写上面的资料。若做得好,我会奖赏。”

  听了这番话,两人堪堪回过神,忙一起应道:“是。”

  随即想起方才的担心,又是羞愧又是脸红。

  “秋月坐交椅上,春兰把那边的凳子搬过来,坐秋月左边。”刘宽说着起身,指着交椅示意。

  秋月犹豫着道,“这是公子的位置,奴婢不敢坐。”

  刘宽好笑道,“不坐这里,你难道站着抄写?”

  秋月扫了眼书房,见还有把凳子,便去搬过来,将交椅挪到一旁,把凳子放了过去。

  她道:“交椅留给公子,奴婢坐凳子便可。”

  “也行。”

  刘宽没有纠结这种小事,将笔记本电脑拉开了些,让两人都能看到屏幕。

  然后指着屏幕道:“这上面的文字你们可能看懂?”

  春兰、秋月细看,只见“电脑”上的文字多是缺胳膊少腿的简化字体,类似于草书。

  然后秋月便道:“勉强认得一小部分。”

  春兰道,“奴婢认得更少。”

  刘宽道,“没关系,我教你们便是。”

  接着,刘宽一边念资料,一边讲解春兰、秋月不懂的简笔字,并让秋月负责抄写。

  起初秋月下意识按此时习惯在纸张上右起竖写,但被刘宽“纠正”后,便忍着不适,模仿“电脑”上的格式写。

  且写的都是簪花小楷。

  这样一张纸上便可以承载更多文字。

  等翻到有图的页面,刘宽便对春兰道,“你用工笔画将这图画临摹下来,图画上面的小字也要照抄下来,不得有误。”

  春兰见那屏幕上的图画虽然古怪,却并不算复杂,暗松口气,用心临摹起来。

  刘宽并没有提尺寸、比例之事。

  因为他这份与蒸汽机有关的资料中,相关构造图比例本就不严格,但标注了尺寸数据。

  所以,仿造时只需按照数据来就行了。

  刘宽看得出,秋月书写时已经尽量快速,但因为一些简体字需要他讲解意思,其抄写速度依旧比较慢。

  至于春兰临摹图纸,因为担心出错,就更慢了。

  ‘看来让侍女抄写并非长久之计,回头还是得将羽毛笔、铅笔或者钢笔造出来才行。’

  对于在此时制造钢笔,刘宽其实没多少信心,能不能成,得试了才知道。

  等秋月抄写了电脑上三页多的文字内容,刘宽听见赵有在厅中喊他。

  “刘公子,干爹带着皇上和皇后娘娘的赏赐来了,您快出来吧。”

  刘宽出了书房,对赵有道:“我马上就过去。”

  随即回到书房,“今日便到这里吧。”

  说完,关了笔记本电脑,装进包里。

  他可不敢大咧咧地让春兰、秋月继续在这里抄写,万一他不在时,两人乱动,弄坏了电脑,大明可没人能帮他修好。

  带着春兰、秋月从书房出来,锁上房门,他才随赵有去到前院。

  却是赵成让人将载着赏赐的马车从西侧门驶倒了前院足有八辆!

  赵成见了刘宽,笑着道:“皇后娘娘知道刘公子方搬入新宅,什么都缺,故赏赐了不少生活用具。”

  刘宽扫了眼几辆大车上的东西,发现有桌椅、被褥、餐具、饮具等,凡是大明人此时日常生活中所需的,几乎都有。

  ‘果然还是马皇后心细啊,不像老朱,赏了我宝钞、绸缎,就什么都不管了。’

  回过神来,刘宽便对赵成道:“劳烦赵中官了。”

  “职责所在,说不上劳烦。”赵成明显对刘宽更亲近了,“刘公子,准备接旨吧?”

  “额,该如何准备?”刘宽不懂就问。

首节上一节19/32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