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铁路到大明 第184节

  但他也不怎么后悔他确实喜欢领兵打仗!

  “刘宽,你继续讲后面的事。”老朱发话了,“西班牙既计划那般周详,后来与大明打成了什么样?”

  刘宽道:“回陛下,在西班牙国王同意了远征大明的计划,并为之积极准备的时候,西班牙帝国却在欧洲遭到了重挫。”

  “当时的瑛格兰女王说要跟西班牙国王成婚,实际却是以联姻为计策将其耍得团团转。”

  “西班牙国王在明白其被耍弄后,便派出了他们号称‘无敌舰队’的主力舰队,征讨英国。”

  “这一战,西班牙大败,不仅其无敌舰队的不败神话破灭,军队士气、民族心气亦遭受重挫。”

  “当时欧洲其他大国,如法国、荷兰以及击败西班牙的英国,见状纷纷趁机抢夺起西班牙的海外殖民地。”

  “这般情况下,西班牙想要保住已经获得的海外殖民地及本土利益,仍嫌力量不足,自然没法再执行远征大明的庞大计划。”

  老朱、朱标、朱棣等万万没想到竟是这么个结果。

  那西班牙制定了如此完备的征明计划,甚至都开始为之积极准备了,没想到最终竟因一场大败,让这计划胎死腹中。

  ‘难不成冥冥中自有天意,彼时大明国运尚在,不该亡于西夷之手?’有较为迷信的皇子忍不住如此想。

  朱元璋却是忽然摇头,笑了起来。

  “这西班牙能殖民全球,号称日不落帝国,咱还以为其君王何等雄才大略呢,搞半天连其在欧洲的霸主地位都不稳,更不曾统一欧洲。”

  “如此情况,竟然想要派兵远渡重洋,征服咱的大明,当真是可笑。”

  朱标此时出声问:“三妹婿,那英国女王因联姻耍弄西班牙国王是怎么回事?”

  “那欧洲列国有女王便也罢了,可国王与国王竟然也能结婚联姻?若如此,婚后他们两个的国家怎么办?”

  其实刘宽讲这段时,不少人心中就起了疑惑。

  如朱、朱桢、朱等,甚至是头回知道那欧洲竟有女王,还比较常见。

  此时听朱标问起国王和国王成婚的问题,其他人都转移了注意力,好奇起此事来。

  刘宽笑着解释:“回太子殿下,欧洲列国历史、文化、体制与咱们这边都有很大不同,男性国王与他国女王联姻虽然罕见,却并非不能。”

  “比如那西班牙国王,就通过政治联姻等手段兼任了葡萄牙、神圣罗马帝国以及多个小国的国王。”

  “后来西班牙国王之所以会被那英国女王以联姻为诱饵耍弄,也并非其贪图美色,而是企图以联姻为手段,兼任英国国王。”

  听到这番解释,老朱一家子面面相觑,只觉得再次被西方之事刷新了三观。

  回过神后,朱标感慨道:“世界之大,当真是无奇不有。”

  朱檀则双眼亮晶晶地道:“老师,那岂不是说,我若娶了那英国女王,便可以当英国国王?”

  刘宽笑道,“欧洲列国在这方面的逻辑我也不是很清楚,只能说有一定可能吧,不敢肯定你娶了女王就一定能当其国王。”

  朱元璋则瞪了朱檀一眼,“老十,你才多大年纪,就想娶西夷婆娘?信不信咱打断你的腿?!”

  朱檀瘪嘴,委屈。

  这是他今天第三次挨训了。

  最重要的是,朱元璋都娶了好几个异族女子为妃,居然说他不该想娶西夷婆娘这不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吗?

  虽然朱檀被训斥了,但皇子中仍有人不禁寻思起这事来娶个女王就能兼并其国,这事儿不亏啊,就是不知是否有别的限制。

  朱元璋却是对这西班牙了解越多,越觉得其不配作为大明强敌了。

  再考虑到西班牙还有一百年才建立,他便道:“西班牙之事不必再讲了,接着讲别的吧。”

  “是。”

  刘宽也觉得西班牙之事讲太久,决定后面几个殖民强国之事讲得更精简些。

  他道:“在西班牙之后,第三个风头最劲的殖民国家是荷兰这是一个由商人贵族联合掌控的国家,在海外殖民时同样以商业贸易为主。”

  “因其海上贸易以武装商船为主,且造船业发达,鼎盛时期在各大海洋共拥有上万艘商船,在相当一段时间中都是海洋贸易运输的主力,便有了‘海上马车夫’的称呼。”

  “当然,对于一些看着容易侵略的国家、土人部族,荷兰人也会如西班牙人一般,进行武力征服。”

  “历史上,荷兰人便曾多次袭扰大明沿海,想以武力打开大明的商贸大门,但基本都被大明地方官军击败。”

  “荷兰人对待殖民地的土人相对温和些,主要是以利益驱使土人及海外闯荡的汉人为他们种植、工作,但会通过律法、税收等手段,极尽剥削、压榨之事。”

  听到这里,周王朱觉得由商人贵族联合掌控的国家挺有意思,便问:“三妹婿,那荷兰如今可存在?”

  这问题有点把刘宽难住了。

  他不确定地道:“应该是不存在的,可能也要近百年后才出现。”

  朱一时失望他想若这荷兰已存在,日后可以派人去考察一番,写一本见闻著作呢。

  刘宽接着道:“在荷兰之后第称霸海洋的则是昂撒人,也即是英国人。”

  “或许是有葡萄牙,西班牙、荷兰三国的经验作为参考,历史上英国的海外殖民可以说是最‘成功’的。”

  “他们最擅长的是以强大海外武力打开他国国门,然后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与该国建立不平等的贸易关系,通过倾销工业品等商业手段大肆掠夺殖民地财富。”

  “再加上第一次工业革命最先出现在英国,所以,历史上英国不仅通过移民、殖民手段占据了大半个北美洲以及整个澳洲,还在非洲拥有诸多殖民地。”

  “除此外,他们还将整个印度都变作其殖民地在英国鼎盛时期,英国女王甚至兼任印度皇帝,并学习西班牙,号称新的‘日不落帝国’。”

  “至于与英国几乎同时期开启海外殖民的法国,其海外势力主要在非洲、东南亚,以及北美、南美的部分地区。”

  “其殖民成效并不如英国,微臣便不多讲了。”

  “剩下的德国等其他欧洲国家的海外殖民方式和事迹,微臣虽了解不多,但大体跟西班牙、荷兰、英国相似,只不过这些国家的海外殖民地要比前三者少得多。”

  讲这些时,刘宽会时不时的指向地图某处,让老朱跟他的皇子皇孙明白历史上西方列强的海外殖民势力分布。

  朱元璋记忆力颇强,尤其是对地图。

  所以,待刘宽讲完,朱元璋脑海中已经有了西方列强海外知名地的分布图,同时对大明海外封藩范围的划分,也有了大概的想法。

  稍稍琢磨后,朱元璋便也来到了那副颇大的全球地图前。

  诸皇子皇孙也知道老朱要宣布其决定,顿时眼巴巴地看过来。

  朱元璋侧着身,用手指在地图上画了一圈,洪声道:“咱决定了,除高丽、日本、东南亚以及南洋诸岛的北半边,以及西域、中亚。”

  “哦,还有大草原及其广袤的北方这全球舆图上的其他地方,尔等皆可选来建藩!”

  朱棣见印度所在的南亚次大陆没被朱元璋画进圈里,心里猛松口气。

  谁知不待他这口气松完,便听朱元璋又道:“但是,咱对尔等海外藩国却有几点要求!”

  第一更。

第211章 四点要求,朱棣:莫非雄英克俺?

  大明皇帝和朝廷肯定不会对海外藩国放任自流,任其肆意发展,这点朱棣早有预料。

  关键是大明对藩国有何要求,会如何限制。

  若是要求太多,限制太多,那藩国经营起来就没什么意思了。

  朱、朱桢、朱檀等皇子也想到了这点,都不禁忐忑地看向朱元璋。

  在众皇子注视下,朱元璋没有卖关子,直接道:“第一点,在对外军事方面,海外藩国须得听从大明皇帝的安排与调遣。”

  “比如说,老四在海外建立藩国后,标儿为帝时下令让他配合朝廷攻打某个化外之国,老四得听。”

  “对于这点,尔等都没什么异议吧?”

  中枢对地方的掌控关键就在于军队,所以众藩王对老朱的第一点要求并不意外。

  若他们建立藩国后,军事上就完全独立,那便不是藩国,而是彻底脱离大明的另一国家了。

  毕竟如高丽这等藩属国,若宗主国皇帝有旨意,他们也得派出军队应付一下呢。

  想明白这点,朱抢先拱手道:“儿臣无异议。”

  其余人虽迟了一步,却也纷纷表示无异议。

  朱元璋接着道:“第二点,三百年之内,各藩属国不得相互征伐,若有矛盾,便由大明皇帝调解、处置。这点尔等可有异议?”

  三百年之内不行,那就是说三百年后便可以了?

  刘宽瞬间明白了老朱的想法。

  毕竟到海外建藩的都是老朱子孙,他肯定不希望子孙为争夺领土、资源而彼此征伐,互相残杀。

  可三百年的时间限制会不会太长了?

  果然,有此质疑的不止刘宽,朱便愣愣地冒头问:“父皇,三百年会不会太久?所谓‘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住口!”老朱听朱说一半,便忍不住开口喝斥,“还五世而斩,怎么?等到你朱的玄孙就不是咱大明宗室了?”

  “儿臣并非此意”朱想解释,却又不知如何解释,急中生智忽然看向朱棣,“老四,你倒是说句话啊!”

  朱棣其实也觉得三百年的时间限制太久,只是他有“靖难之役”的“前科”,真不敢主动开口质疑。

  朱喊了这一嘴,倒是让他有了开口的理由。

  他于是道:“父皇,三百年属实太久了些以大明如今的发展速度,三百年后大明跟海外众藩国都不知发展成什么样了。”

  “若届时众藩国间真有什么不得不开战的理由,肯定会有不孝子孙不遵守您这条规定。”

  “与其如此,倒不如您把这时间限制缩短些,免得后世大明皇帝难做。您觉得呢?”

  朱元璋听了这话,再思及历史上大明皇帝诸多违反祖训的事,顿时脸有些黑。

  他想喝骂朱棣“还不是你小子的后代最爱违背祖训”,可一则不方便当众说,另一方面又想起,最先违背他所定祖训的是允那孩子。

  于是,朱元璋便黑着脸问:“那你说这条要求怎么改?”

  朱棣壮着胆子试探道:“一百年?”

  “老四,咱看你是皮痒了!”

  老朱想要摸什么去打朱棣,却找不到趁手的,于是便脱了鞋子丢过去。

  朱棣没躲,只用胳膊挡住头脸,挨了一下。

  随即就捡起鞋子,给老朱送了回去。

  老朱怒气未消,接过鞋子又打了朱棣大腿一下,这才穿回去。

  随即气呼呼地道:“从标儿即位算起,海外藩国两百年内不得相互征伐!此事就这么定了,谁也不得再提异议!”

  冒头的朱、朱棣,一个挨训,一个挨揍,其他更年轻的皇子自是不敢再提意见。

  何况这些皇子中有部分觉得三百年挺好不仅不是所有皇子都喜欢战争,都擅长军事,也有如朱、朱椿、朱柏这般喜欢文事的。

  不过三百年确实太久。

  后世的历史上大明国祚都没三百年呢,如今谁也不知三百年后世界会是何种形势。

  而一百年则太短,若是子孙长寿的,也许他们的孙子还活着,甚至有儿子活着的都不一定。如此一来,藩国互征,就真成五服之内的亲族相互残杀了。

  所以,两百年的时间限制就刚刚好。

  朱元璋坐回了太师椅上,板着脸道:“第三点,初代藩王圈地不得超过三千里尔等可有异议?”

  在是否继续问诸藩王意见上,老朱明显犹豫了下,最终还是决定问。

  毕竟事情得藩王们配合,若他制定的规则太离谱,藩王们不愿接受,或等他宾天后很快就违背,那他不等于白制定了?

首节上一节184/32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