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铁路到大明 第176节

  瞧瞧,还是人家朱洪武看得明白。

  当初朱元璋脱离郭子兴自成一家势力后,之所以能迅速崛起,可不仅仅靠能打,还因为朱元璋对军队纪律、风气抓得最紧,相对而言对平民百姓更好。

  纯粹论能打,陈友谅可不比朱元璋差,便是张士诚麾下能打的将领也不少。

  朱元璋大概了解了《水浒传》内容后,便没太大兴趣了。

  他转而问:“另外三部名著都叫做什么名字?又写的是何事?”

  刘宽指了指御案上的美食,道:“要不陛下吃完了,微臣再讲?”

  朱元璋略一沉吟,便点头道:“也行,不过你得先教咱怎么只重播刚才《西游记》的那段视频。”

  刘宽没去纠正老朱话中错误,而是认真教了他拉视频进度条的方法。

  老朱学会,刘宽便退下去继续干饭了。

  于是,接下来有趣的一幕出现了老朱一边干饭,一边反复观看黑神话悟空视频,听着唢呐劲曲,简直不要太开心。

  下面朱标、朱棣等老朱的儿子、孙子们羡慕得眼睛都红了。

  说起来,刘宽穿越前《黑神话悟空》话题正热,他电脑中是有好几个相关视频的。

  前几日他本想选《往生咒》给老朱听,但想想《往生咒》毕竟是佛家超度用的,哪怕是经后世人改变的《往生咒》,在中秋节老朱阖家团圆时献上来,也未免太过作死了。

  更别说,如今他也算老朱半个家人,万一把他也咒到地府跟老朱阖家团圆咋办?

  于是就选了《唢风吟》。

  约莫半个小时后,老朱才吃完。

  马皇后让宫人收拾大善殿,老朱则拿着平板径直来找刘宽。

  “蕙兰,将这平板拿去,把刚才的歌曲视频也放给你那些兄弟姐妹们看看瞧他们馋的,眼睛都红了。”

  老朱笑着将平板递给了朱蕙兰。

  待朱蕙兰拿了平板过去,老朱家的女子和孩子们自是一片欢呼,开始组织着排排坐看视频。

  朱标、朱棣等人却露出了为难之色。

  老朱这边明显是要跟刘宽聊后世之事呢,他们若为了看歌曲视频错过,岂不可惜?

  视频就在平板里,以后还有机会看。

  可听刘宽谈及后世之事的机会却不多,错过就未必能再听到。

  念及此处,朱标、朱棣、朱最先往老朱、刘宽这边凑过来,朱、朱、朱桢等皇子见状便也不舍地从平板上挪开目光,凑了过去。

  最终,十一个十岁以上的皇子以及朱雄英,都成了刘宽的听众。

  朱元璋扫了儿子们一眼,便笑道:“刘宽,说说另外三本名著的事吧。”

  “是。”刘宽拱手应了,回忆着道:“诞生于大明的第二本名著小说应该是《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

  “罗贯中?”朱元璋打断了刘宽的话。

  刘宽讶异,“陛下知道此人?”

  朱元璋双眼微眯着道:“当然知道,此人亦是张士诚麾下谋士,还曾献计击败过咱麾下一路将领。”

  刘宽只记得罗贯中也做过张士诚谋士,还真不知道他在老朱这里挂了号。

  稍稍沉默,他决定接着讲:“罗贯中在文学上是施耐庵的学生,至于《三国演义》一书如今写出来没有,微臣也不知。”

  “三国演义是以东汉末年为背景,讲述了曹魏、蜀汉、孙吴三家从创业到最终三家归晋的历史故事。”

  “虽然这书是演义性质的话本故事,但书中涉及的权谋、军事、武将决战等,却令后人津津乐道。”

  “据说,满清将领当年都酷爱读《三国演义》,甚至学习书中的军事计谋,更对关羽推崇备至。”

  如朱、朱桢、朱虽是头回听刘宽讲后世之事,可之前已经从朱标、朱棣、朱那边了解了一些,知道满清就是后世取代大明的朝代。

  所以,听完刘宽这番话,这些皇子都神色复杂。

  他们怎么都没想到,竟然有人拿演义小说当军事书籍去学习。

  最让他们难以接受的是,大明就是被这样的满清取而代之的。

  简直是耻辱啊。

  朱有些口无遮拦,忍不住道:“大哥,满清用演义中的计谋打仗,都能取代大明,你后人未免太不中用了吧?”

  朱标一时不知该说什么。

  一旁朱棣脸红不已,幸亏他如今肤黑,兄弟们一时注意不到。

  朱元璋瞪了朱一眼,道:“怎么跟你大哥说话呢?没大没小!”

  朱虽顽劣,却也怕老朱,撇了下嘴不敢多说了。

  刘宽见状接着道:“这第三本就是吴承恩的《西游记》了,这部书着实好看,可惜成书于嘉靖年间,距现在还有一百多年。”

  “这书虽以唐三藏西行往印度取经的故事为背景,可真正的主角却是一只猴子。”

  “这猴子由一块仙石所化,天生地养,生俱慧根,后求仙问道,拜入斜月三星洞,得其授艺恩师菩提祖师赐名孙悟空。”

  “孙悟空练得一身仙家本领后,先是回到家乡傲来国花果山称齐天大圣,与六位妖魔义兄一起对抗天庭。”

  “随后又接受天庭招安,成了弼马温。孙悟空觉得玉帝封官不公,便大闹天宫,结果被如来佛祖镇压在五指山下五百年。”

  “之后在佛门安排下,他与猪八戒、沙悟净两个同样有故事的角色,一起保护唐三藏去西天取经。”

  “师徒四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得真经回归大唐,并得了佛家果位。”

  听刘宽讲完,朱元璋最先开口道:“这西游记听着倒是有些意思。”

  朱标接着道:“这故事与佛家有关,母后多半喜欢。”

  这时朱檀道:“老师,这故事能展开说说吗?听着好有趣啊。”

  刘宽无语,“鲁王殿下,《西游记》有近百万字呢,微臣记不得全部,即便记得,讲一遍得多少时间?”

  朱檀失望溢于言表。

  朱元璋道,“行了,刘宽你接着讲诞生于满清时的那部小说吧,回头咱看能不能让大明文人写出来。”

  刘宽听得瞪眼。

  心道,老朱你啥人啊,怎么还想抢人家清代的名著呢?

  但想想,这一时空肯定不会有清代了,红楼梦多半也不会再有,有那么点可惜。若老朱能让人创作出一部类似的,倒也可以。

  不过红楼梦创作难度应该是四大名著中的第一吧?

  最重要的是,红楼梦他当初看了几次都看不进去,小说、影视皆是如此,故而只了解其大概内容,难以给大明文人多少指导。

  “怎么不讲?”老朱见刘宽愣神,便催促了一声。

  刘宽道:“这部小说叫做《红楼梦》,作者名为曹雪芹此人祖上出身满清包衣奴才”

  “包衣奴才?”朱元璋疑惑。

  刘宽不太确定地道:“包衣是女真话的音译,包衣奴才就是家奴的意思。”

  老朱听得点头,没再多问。

  虽然关于满清奴才之事刘宽自问能讲几小时,却没现在讲的想法太偏题了。

  他接着道:“曹雪芹祖上帮满清管理江宁织造府,富贵之极,可到了他父祖辈却败落了。等到他后半生,更是穷困潦倒。”

  “所以,《红楼梦》表面上写的是一个类似明末背景下,贾、史、薛、王四大家族兴衰,以及贾家年轻一辈的爱情故事。”

  “可实际上,写的却是满清中期,类似曹家等一批满清早期权贵家族衰落过程中,年轻一辈的感情故事。”

  “论文学造诣,这部《红楼梦》堪称四大名著之首,不过微臣却不喜欢看,因此对其内容了解不多。”

  老朱听了先摇了摇头,随即略带些许得意地道:“满清只出了一部名著小说便罢了,居然还写的是情爱之事,其文治果然比咱大明差远了。”

  刘宽听了这话,欲言又止。

  老朱道:“咱说的难道不对?”

  第二更。

  晚安~

第202章 文字狱,中国为何成为基建狂魔?

  刘宽道:“陛下所言自是对的,但清代文人不敢写三国、水浒这类小说也是有原因的。”

  “清代大兴文字狱,最严重时凡作品中同时有清、明二字,便有可能被清廷认为有反清复明之志,或暗藏讽刺清廷之意,下狱严刑拷问并治罪。”

  “如‘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半轮明月西沉夜,应照长安尔我家’,等等,其作者都因之入狱。”

  听到刘宽这番话,老朱还好,只是冷笑。

  他的众儿孙却都满脸惊讶,尤其是如朱、朱梓、朱椿、朱柏这等偏好文事的,在脑海中反复吟诵刘宽举例的几首诗句,也看不出哪儿暗藏反清复明之意,或暗讽清廷的。

  非要说有,那就很牵强。

  老朱冷哼道:“满清以少民入主中原,自是心虚得很,生怕汉人把他们的统治推翻了。”

  朱棣则不解地问:“那《红楼梦》不是类似明末的背景,且是写爱情的吗,为何会被清廷列为禁书?”

  刘宽笑道:“因为它实际写得是清国早期权贵家族的衰落,不仅有暗怨清廷之意,还暗讽了当时官场、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

  朱棣听了心道:这都行?看来这文字狱很好搞嘛。

  朱元璋则看向朱标,“标儿,你看能不能将这《红楼梦》换成宋代背景,或元代背景去写?”

  “比如说胡元统治中原的晚期,原先那些阿附蒙元的汉人家族衰落,讽刺前元官场、社会的种种不公、不良等。”

  朱标听了眼睛一亮,点头道:“应是可以,回头儿臣找几个有文才的人试试。”

  刘宽对老朱的学习能力又有了新的认识。

  这边才听他说完,回头就要把《红楼梦》据为大明所有不说,还要拿来讽刺蒙元,搞个一箭双雕不愧是你啊老朱。

  宫人们已经将大殿收拾好,老朱见刘宽讲完四大名著,便带着众儿孙去落座,准备看视频、电影。

  刘宽找出平板里准备好的三个视频,并将平板放好后,便介绍道:“微臣这次准备的三个视频都讲的是后世中国之事。”

  听了这话,不论是老朱、马皇后,还是朱标等人,都眼睛一亮。

  之前每次从视频、电影中了解到后世的冰山一角,都令他们对后世好奇不已,甚至神往,自然期待了解更多。

  至于朱棣等第一次看视频、电影的人,自然更加期待了。

  老朱笑着道:“行,快些播放吧。”

  “是。”

  刘宽应了声,播放第一个视频。

  这视频是刘宽自己剪辑的,准确说是拼接的,时长近半小时!

  视频开始,是黑夜背景下浮现一行大字,也是视频的名字中国因何成为基建狂魔?

  基建狂魔?

  视频名中唯一的新鲜词汇顿时吸引了老朱等人的目光。

首节上一节176/32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