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道:“咱若是调几个死囚给你们用,这载人升空实验可否快些进行?”
老朱心里死囚显然是没有人权的,刘宽对此并不意外。
他想了想道:“即便用死囚实验,估计进度也快不了多少。”
朱元璋道:“甭管能否加快实验进度,既然载人升空实验存在危险,便先让死囚去做。”
见老朱把事情定下来,刘宽也不再争辩,回头让实验组准备充足些再进行载人升空实验就是了。
聊完热气球的事,朱元璋道:“组建铁路运输公司进行官营,开放部分运力给民间,以及将公司股份化,通过向民间豪绅、富贾出售股票以集资的事,咱准了。”
“不过这件事得等到此番北伐结束后再进行你趁这段时间写一份相关奏本,呈送内阁走一下流程。”
组建铁路运输公司并股份化的事是朱标转述给朱元璋知晓的,后来老朱还专门将刘宽叫到宫中详细了解了一番。
如今老朱考虑清楚其中利弊,同意此事,倒也在刘宽意料之中。
至于写奏本走流程,也是必须的,他当即应了下来。
朱元璋接着又问:“将来大明修建新铁路,你认为先修在哪里比较好?”
这件事刘宽还真考虑过。
“回陛下,微臣认为,可先在北边修建一条真定到保定,再到北平的铁路。”
“这一带都是大平原,虽河流不少,但多属上游,并无太宽阔的大河,正好可以给铁路工人练手。”
“之后可以再修建一条京师到当涂再到芜湖的沿江铁路,这一段虽有丘陵,但地势整体较为平坦,恰可让铁路工人实验在丘陵地带修建铁路的技术。”
“此外,铁路修成后,也可令京师到直隶长江上游诸府的交通便利一些。”
朱元璋都不用找舆图看,刘宽所说的两条铁路线路便浮现在他脑海中。
华北平原修建铁路确实要容易一些,且真定属于华北平原与黄土高原相衔接的一处重要位置,若北平有铁路通往真定,于大明军事、经济方面都有助益。
至于修建京师到芜湖的铁路,好处也正如刘宽所讲直隶西部诸府到京师都可皆沿江河顺流而下,乘舟船本就便捷得很,但回去却要逆流而行,就没那么方便了。
若有铁路从京师通往芜湖,乃至更上游的地方,确可令交通更为便利。
此外,将来朝廷若要从民间集资修建铁路,早些在江南修建一条铁路便很有必要,因为如今的大明,豪绅、富贾大多都在江南。
刘宽见朱元璋没别的事要说,便准备告退。
却听殿门外有宦官喊道:“皇上,北洋水师传来六百里加急!”
六百里加急仅次于八百里加急,北洋水师又是军事部门,老朱当即道:“呈上来!”
小宦官进入殿内,将一份密封的奏报交给了李贵,由李贵送至御案上。
朱元璋检查密封后拆解开,拿出里面的奏报一看,便冷笑起来,“高丽国占据黑山岛不说,其水师竟然还敢袭击我大明水师,当真好胆。”
随即,朱元璋用手指敲打着御案,似是沉思了一会儿,忽然问:“刘宽,你说此番北伐之后,咱收回耽罗岛如何?”
耽罗岛?
刘宽一时有点迷茫,问:“陛下,耽罗岛在何处?”
朱元璋略有些无语,道:“耽罗岛就是后来的济州岛。”
原来是济州岛。
刘宽眼睛一亮,当即道:“济州岛正处在我大明前往北美的航道上,陛下派舰队探索美洲,能早些拿下此岛最好不过。”
朱标却道:“父皇,高丽已称臣纳贡,为我大明藩属国,咱们若强夺济州岛,只怕有损宗主国名声。”
朱元璋听了略微不悦,道:“咱可不是强夺济州岛根据咱让人搜集到的史料,以高丽光明卫打听到的情报,那济州岛在一两百年前乃是耽罗国。”
“其国主曾在赵宋时亲自来中国朝贡,还曾随那宋真宗登泰山,参与封禅。”
“约莫一百八十年前,高丽国吞并耽罗废其国号,先改其名为耽罗郡,后又改称济州。”
“蒙元时,高丽为蒙元藩属国,蒙元则直接占了济州岛,于岛上设置耽罗军民总管府。”
“此后百年间,蒙元与高丽国就济州岛隶属之事多有反复。”
“及至吴元年,高丽国又向元顺帝索取济州岛,彼时蒙元鞭长莫及,便答应了此事。”
“然而岛上的蒙古牧马人及耽罗人皆抗拒此事,杀死了高丽国派去的官吏,据岛而守。”
“到了洪武七年,高丽国方才派兵夺取了济州岛咱大明既承认蒙元曾为中国正统,这济州岛自然也该归我大明处置。”
“高丽国虽入朝纳贡,可济州岛之事却只问北元而不问我大明,后来更是出兵强占济州岛,哪里有将我大明当做宗主国的样子?”
“标儿,你好好想想,于情于理咱是不是都该收回济州岛?”
听了老朱这番“长篇大论”,刘宽差点没忍住笑出来。
很显然,老朱为了拿下济州岛,做了不少功课毕竟济州岛是当初老朱从他这里抄后世地图时才注意到的,估计此前都未必知道耽罗这个南宋时就亡了的小小岛国。
不过老朱这番话也确实有些道理。
你高丽能把自己的藩属国吞并了,我大明为何就不能吞?
更别说,前面已经有大元打过样,大明继承蒙元遗产,确实拥有济州岛的处置权。
朱标其实早就知道朱元璋有夺取济州岛,乃至吞并高丽的心思。
他也知道,要想确保大明通往北美航道的安全与稳定,拥有济州岛很重要。
他方才那么说,主要是担心朱元璋不讲道理,直接出兵强占济州岛。
如今知道朱元璋做足了功课,自是不会再有异议,想了想,便道:“父皇既然这济州岛本该由我大明处置,当遣使高丽质问此事,或可兵不血刃地收回此岛。”
朱元璋一笑道,“肯定是要遣使告知高丽的,可咱就怕那高丽君臣不知好歹。若是那般,咱也只能让高丽水师陪北洋水师练练手了。”
听到这话,刘宽不禁怀疑,老朱不会通过光明卫在高丽国使手段,故意让高丽国不服,好跟高丽水师打一场。
想到这里,刘宽当即道:“陛下,其实历史上高丽九年后就亡国了。”
高丽九年后就亡了?
朱元璋、朱标听了都一愣。
父子俩这边还想着怎么处理(吞并)高丽呢,骤然听说高丽九年后亡国,自是惊讶得很。
老朱随即问:“高丽如何亡国的?总不能是被咱大明攻灭的吧?”
刘宽道:“陛下可知李成桂?”
“李成桂乃是如今高丽国内的名将、权臣,咱如何不知?怎么,莫非九年后是此人亡了高丽,改朝换代?”
刘宽点头道,“正是李成桂位极人臣后,便勾结权贵,废了高丽国王,建立李氏朝鲜。”
“后世历史上,李氏朝鲜几乎是历经中国明清两代,国祚五百余载,对半岛影响深远。”
“大明若要拿下半岛,待九年后李成桂废除高丽国王时,便是最好的机会。”
朱元璋听了一脸高兴,并不掩饰,看向朱标道:“标儿,看到没有,这是老天让咱大明拿下高丽啊!”
能有这么好的机会拿下高丽,朱标心里也挺高兴他并不反对吞并高丽,只是不想因此死太多人而已。
父子俩高兴了一会儿后,朱元璋忽地又道:“九年有些太久了,看来咱得想办法帮帮那李成桂,让他早些篡夺王位。”
听到这话,刘宽差点没忍住竖起大拇指。
心道,不愧是你啊老朱。
第二更。
晚安~
第186章 君臣一心联元抗明,什么!纳哈出降了?
洪武十六年四月,朱元璋遣使高丽,就高丽占据黑山岛及其水师袭击北洋水师一事斥责高丽国王王及门下侍中李仁任(同宰相)、枢密使林坚味。
王惶恐,交出袭击北洋水师远航探索舰队的水师将领崔仁喜并归还黑山岛,又遣使上供高丽特产若干及美女十名,以求宽恕。
洪武十六年五月,冯胜、蓝玉领兵至金山(位于四平市双辽县)。
此前,先有乃剌吾因暗中为大明刺探消息之事败露,出奔大明;后又有高八思帖木儿、洪伯言帖木儿等纳哈出麾下重要将领率部归降大明。
及至五月初九,明军进逼金山时,纳哈出部早已是人心惶惶,离心离德。
随后冯胜按朱元璋旨意,遣乃剌吾入金山大营劝降纳哈出及其麾下众将。
纳哈出虽自恃麾下兵马仍众,然心志已然动摇,遂遣使以议降为名,至明军大营窥探虚实。
议降无果,冯胜挥师继续逼近金山。
值此紧要关头,纳哈出麾下大将北元全国公观童忽然率部脱离纳哈出投降大明。
至此,纳哈出已是众叛亲离!
六月初,朱元璋又遣使至高丽,再次叱问洪武七年大明使者遇害、恭愍王被谋杀以及高丽国私自占有耽罗之事
开京。
高丽王宫。
当大明使者被送走后,年仅十八岁的王虽高坐于王位上,一张脸却发白,满是焦急、紧张、不安的神色。
下方,门下侍中李仁任与枢密使林坚味分列左右诸臣之首,也都脸色难看。
王虽是李仁任做主拥立,但如今高丽朝中却是林坚味势大,因此王回过神后便下意识看向林坚味,问:“枢密使,大明大皇帝又来问罪,该如何是好?”
林坚味仿佛没听到王的问话,皱着眉看向李仁任,道:“朱洪武质问当年恭愍王及明使被杀之事,不过旧事重提,我们像上次一般应付即可。不过,朱洪武如今怎又问起了济州之事?”
李仁任与林坚味其实是亲家,虽然如今在高丽朝堂彼此争斗,却没到水火不容的地步。
况且李仁任年纪更大,眼见就要退休了,便更不愿得罪林坚味。
李仁任不仅资历比林坚味老,且是文臣出身,在当朝称得上“见多识广”了。
他此时也皱着眉,闻言沉吟着道:“自明国夺取黑山岛后一两月,多有水师在西南海域巡弋,意图不明。而今又过问济州之事,只怕是要图谋济州岛。”
林坚味位极人臣,私底下贪赃枉法、巧占豪夺,自是将高丽国的利益当做自己的利益。
闻言急道:“黑山岛小,上面也没几户生民,给明国也就罢了,这济州岛可不能再让明国夺了去!”
李仁任道:“济州自是不可让给明国,但方才那使者怎么说的你也听到了。我们若不给,只怕朱洪武会兴兵来攻啊。”
林坚味哼道:“明军要来便来当年红巾军十数万,攻破开京,气焰何等嚣张,最后却被我们杀得片甲不留。前些年日本倭寇屡次登岸侵犯,也都被我们击败。”
“去年东女真叛投明国,同样被我们击败。明军就算来了,也未必是我们的对手!”
见林坚味表明了态度,其党羽三司左使廉兴邦便跟着表态,“枢密使所言极是,此番绝不能因朱洪武恫吓便割让济州岛。”
“前宋名儒苏澈《六国论》有言: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
“我等先让黑山岛,今若再让济州岛,岂不是如同那被暴秦所灭之六国?”
守侍中崔莹亦是武将出身,且是实打实以军功升上来的。而不是如林坚味般军功较虚,实际靠家世和政治手腕上位。
崔莹才五十来岁,比林坚味更“年轻”,既非李仁任党羽,也非林坚味党羽,而是恭愍王在位时培养的心腹将领,是被王借势调入朝中的保王党。
此时他也站出来,大声道:“大王,济州岛乃是当年下臣率领将士们死战牧胡、岛夷方夺回来的,决不可这般让给明国!”
“明军若敢来攻,下臣愿率领水师迎战,定将其覆于海上!”
其余文武大臣,如曹敏休、李成桂等见状也纷纷表态,文臣引经据典,武将勇敢请战,意见竟罕见的一致,那便是不能让出济州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