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铁路到大明 第161节

第184章 朱标被儿子科普,制镜局与玻璃厂

  刘宽道:“这个实验我们准备了很久,升空应是没问题的,此番主要是看热气球升空后能坚持多久。”

  朱标闻言不禁看向忙碌的人群。

  只见人群下热气球的吊篮直径约莫九尺,从外面看高约五六尺,很是不小。

  虽说是以竹子构造,但有这么大体积,在加上里面还要装燃料、燃炉,重量必然不会太轻。

  ‘此物真能升空?’

  朱标纵使很信任刘宽,此时心里也对热气球升空之事略有怀疑。

  刘宽见朱标没别的事要问,便去与学生们一起忙碌了。

  不过,他与学生们主要负责指挥、测量、记录、计算之类的事,真正负责组装热气球的是实验组的能工巧匠。

  因为事前准备充足,再加上人手也多,不过小半个时辰,实验组便完成了热气球的组装、检查等升空前的工作。

  此时,热气球的球囊已经被牵扯起来,树立在吊篮上面。

  也是此时,朱标才看出,这个球囊大得惊人其最宽处直径几乎是吊篮的五倍!

  高更是有数丈!

  耸立在大校场上仿佛一栋古怪的“小楼”。

  不过,因为下方还未点火燃烧,虽名为球囊,其实还没有个球的形状。

  已经十岁的朱雄英作为大本堂班长,以及相当一段时间内的实验组实际负责人,跟工匠们确认了一些事后,便来向刘宽报道。

  “老师,初级热气球第一次升空实验所有准备工作皆已完毕,请问是否点火?”

  刘宽点头,“点火!”

  实验组的一位匠头亲自登上吊篮,点燃炉子中的特制燃煤,并加入了依次加入酒精、松脂等燃料,见火焰升起数尺之高,这才小心翼翼地下来。

  众人开始等待。

  朱标对热气球升空的原理一知半解,此时不由问:“需要等多久?”

  刘宽道:“理论上来讲,半刻钟内球囊应该就会浮空。但因为是第一次试验,具体需要多久,微臣也不确定。”

  听就是半刻钟、一刻钟的事,朱标便也跟着耐心等待起来。

  在众人的注视下,被牵扯在周围脚手架上的球囊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鼓胀起来,并自动脱离脚手架。

  工匠们则按照演练过的步骤,将脚手架逐步撤离。

  约莫半刻钟后,球囊完全鼓胀起来,成为了一个饱满的球囊,脚手架也被全部撤离。

  “好耶!球囊浮空了!”今年才入学,年仅五岁的朱权拍手欢叫。

  其余大本堂学生,年纪大的如朱,年纪小的如朱允、朱植、朱,也都露出兴奋、激动之色,但也有紧张。

  因为球囊浮空只是实验的开始,须得球囊带着吊篮升空到一定高度,并滞空一定时间,实验才算成功。

  接着,在众人注视下,球囊缓缓上升,拉直了连接吊篮的绳子。

  “吊篮离地了!”这次发出兴奋叫声的却是朱允。

  “太好了!”

  “这次实验一定能成功!”

  “是啊,我们准备那么久,解决了那么多问题,一定可以成功的!”

  这一刻,大本堂的皇子公孙们忽略了平时彼此间的小矛盾,皆期待着热气球升空成功。

  朱标将朱雄英、朱允都拉到了身旁,瞧见热气球整体离地升空,他抓着两个孩子肩膀的手都不禁紧了一些。

  就算是刘宽,也激动、紧张得很,毕竟他也是头回参与热气球制作与升空实验。

  在众人激动又紧张的目光下,硕大饱满的球囊带着吊篮一点点爬升。

  一丈,三丈,五丈

  吊篮下面连接了一根特制的绳子,较细,很轻,却很结实,此时随着热气球爬升一卷卷地被拉起。

  又过了半刻钟左右,热气球将预备好的绳子全部拉起,拉直,终于停滞在“高空”中。

  朱标一手遮挡着阳光,仰着头看向空中的热气球,满脸震撼,忍不住口中喃喃道:“竟然真的升起来了,还这么高”

  回过神,他便忍不住问刘宽,“妹婿,这热气球此时离地多高?”

  不待刘宽回答,一旁朱雄英便道:“父亲,吊篮下的绳索是一百米,也即是三十三丈有余,所以热气球此时离地也是三十几丈。”

  “三十多丈?!”朱标虽有所预估,客厅了这个答案仍觉震撼。

  随即便眼睛发亮,道:“这么高,人若站在上面,拿着千里镜,岂不是可以俯瞰整个京师?”

  刘宽笑道,“京师这么大,用千里镜怕是看不全,用微臣带来的望远镜还差不多。”

  朱标道:“如今制镜局研制的最新千里镜,倍数相较以往增加了不少,在这么高的位置,若是城中心,俯瞰整座京师也差不多了。”

  制镜局是去年从银作局分离出来的宫廷内造机构之一,专门负责生产千里镜、银镜。

  至于由琉璃场改组成的玻璃厂,却是一分为二,一个挂在银作局下,另一个则挂在工部工营司下。

  不过,老朱家即便只掌控银镜的生产,便可赚得盆满钵满,更别说还掌控了一小部分玻璃的生产了。

  至于千里镜的生产,依旧被老朱当成内廷机密,不往外透露,自然不可能当做商品拿到民间出售,一般都是作为宝物赏赐给有功将领。

  玻璃生产技术与大明原来的琉璃生产技术之间壁垒并不厚,随着透明玻璃、银镜开始在民间流行,刘宽估摸着要不了多少年,应该就会有人私下研究出玻璃生产技术。

  至于千里镜,若有流落到民间的,可能被仿制得更快。

  届时就看老朱、朱标如何应对了这事刘宽管不着。

  热气球升空没几分钟,便开始下沉。

  朱标见状,不禁紧张道:“妹婿,这热气球好像不行了,该不会坠落下来吧?我们要不要再站远一些?”

  其实刘宽等人所在位置,距离热气球升空地点已经有一百多步远了,但朱标仍难安心。

  刘宽笑笑,道:“雄英,你来解释。”

  朱雄英点头,对朱标道:“父亲,热气球是能升空是因为里面充斥着热空气,热气比冷气要轻。”

  “所以,下面的燃料烧完,热气球也不会坠落,而是会随着里面空气降温,缓缓降落。只要不是球囊破损,便无需担心坠毁。”

  听了朱雄英的科普,朱标恍然,同时感到有点不好意思。

  他虽然平时也会抽时间学习数学、自然科学,但因为主要时间都用来处理国务,在这方面了解自然不如朱雄英。

  可以说,朱标如今若回到大本堂,儒学、数学方面大概还好,在自然科学方面多半就是个学渣。

  半刻钟不到,热气球便降落到了地面。

  刘宽当即领着朱雄英等学生,还有一班子工匠,上前一顿检查、记录,随即与学生们讨论起来。

  “若从热气球在百米高度滞空算起,其滞空时间只有四分多钟,不到五分钟。”

  “不过,若是从其带着吊篮升空算起,到其下降着地结束,整个升空时间则长近二十分钟。”

  “由此看来,咱们以特制蜂窝煤为主燃料,以松脂、酒精为助燃剂的方向没错。”

  实验时,刘宽让朱蕙兰用平板电脑记录了各个阶段的时间,此时总结起来,心情很不错。

  后世热气球的燃料主要是液化石油气,刘宽此时别说液化石油气,便是连液化煤气也弄不出来。

  之后,他让学生们将大明能搜集到的各种燃料找来进行实验,最后发现,居然是煤炭热值最高。

  于是,他便让学生们开始拿煤炭做实验,比如怎样进一步加工煤炭,使其单位热值更高、燃烧得更久。

  因为煤炭火焰不够大,刘宽后面又与学生想出了添加助燃剂的办法。

  至于球囊,实验组自然也是经过许多试验,才研制出来眼下的实用版本。

  后世热气球钱囊主要由尼龙、合称纤维制成,不仅质量轻,且防水、防火、耐高压。

  大明此时根本找不到性能这么好的材料。

  好在刘宽要是做的只是初级热气球(部分书友说伪热气球的称呼难听,就改了),不会升到真正的高空去,对材料耐高压性能要求就很低了。

  所以,眼下这款初级热气球的球囊,其实是用丝绸、棉、麻等材料特制的,刷上了熟桐油等材料以兜住热空气。

  这么做,防火性能肯定是没有的,甚至颇为易燃。

  但眼下没有其他选择,只能这么做。

  刘宽对此次热气球升空实验的结果感到满意,可少数学生却不满足。

  朱檀道:“才滞空四五分钟,这要是任其漂浮移动,恐怕只能飘飞个几里地。”

  朱跟着道,“几里地怕是都不出不了京师外城况且眼下吊篮里都没载人、载武器,载了这些会更重,热气球怕是滞空更低,说不定能让人站在屋顶用弓箭、鸟铳打到。”

  实验成功,其他学生原本挺高兴的,听了朱檀、朱这番话,顿时都有点郁闷了。

  刘宽好笑道,“这只是第一次热气球升空实验,能成功就不错了。想要热气球升得更高,滞空时间更长,再继续研究、改进便是。”

  口中这么说,但刘宽心里却清楚,若是大明在材料、燃料方面没有显著突破,热气球性能想要有大的提升很难。

  接下来,刘宽又与学生们总结了实验心得,并讨论了接下来改进热气球的方向。

  才说完,便见一队人马从皇城方向奔来。

  为首的是个宦官,下马之后向朱标行了礼,便道:“皇上口谕,让太子殿下和刘驸马速速进宫。”

  朱标没有问宦官什么,直接冲刘宽道:“妹婿,咱们一起走吧?”

  “且容微臣交代学生们几句。”

  刘宽说完,去跟朱雄英等人交代了几句实验收尾之事,这才骑上马匹,与朱标一起前往皇城。

  进了奉先殿,朱标、刘宽先后向朱元璋行礼。

  待刘宽抬起头来,便注意到老朱面带喜色。

  ‘看来是好事。’他心道。

  果然,老朱笑道:“北边传来战报,庆州大捷,果来、不兰溪被生擒,其麾下三万多人被俘根据冯胜的战报,此战神威大炮、虎蹲炮又立了大功啊。”

  第一更。

  错字后面改

第185章 新铁路修在哪里,不愧是你啊老朱

  刘宽虽然知道此战大明胜算极大,可听闻捷报,仍感到高兴,当即拱手道:“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朱元璋摆了摆手,笑问:“热气球升空实验可成功了?”

  “回陛下,此番升空实验还算成功”刘宽将实验过程与结果都大概了讲了遍。

  朱元璋听了脸上喜色更加浓郁了,点着头道:“好!这初级热气球既能升空三十几丈,滞空四五十息(一息约等于六秒),若再解决载人问题,便可给军中用于观测敌情了!”

  当初刘宽叙说的热气球种种用处朱元璋可没忘,如今听闻热气球升空实验成功,第一想法就是运用于军中。

  刘宽则道,“热气球载人升空到底涉及性命安危,只怕还需几个月才能完成。”

首节上一节161/32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