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铁路到大明 第16节

  说到底,朱允也是朱标的儿子,所以朱标还是想了解下历史上朱允的结局。

  刘宽道,“正史中只说他自焚于皇宫中,已然死了。不过野史却说他化妆成和尚逃了出去,远遁到海外的说法。”

  “因此,也有人说后来永乐皇帝派郑和七下西洋,目的之一便是为了寻找建文帝,以绝后患。”

  四弟为寻找允派人七下西洋?

  在此时大明人的认知中,西洋其实指的是后世印度洋。即便如此,那也是比南洋更遥远的所在,远航而去绝非易事。

  因此朱标感到疑惑,道:“此说法只怕是不靠谱吧?”

  刘宽笑道,“所以才说是野史。”

  “那永乐皇帝派人七下西洋是为何事?”

  刘宽道,“比较主流的说法有三点,一则是宣扬国威,令海外诸国向大明臣服、朝贡;二则是打击张士诚余部等倭寇,靖平海患;三则是为了进行官方贸易,从南洋获取金银财宝,充实国库。”

  “这三种说法倒是靠谱多了。”朱标听得点头,随即又忍不住问,“我四弟在位多少年,文治武功如何?”

  刘宽没想到朱标竟仿佛化身成了问题宝宝,一副想要将他肚中货掏干净的架势。

  眼见楼江门在望,刘宽便道:“殿下,此事说来话长,咱们以后有机会再聊,如何?”

  朱标意识到他问得太多太急,略微尴尬地笑了笑,道:“也可。”

  出了楼江门,没多久刘宽、朱标等人就来到了大桥头堡(南堡)附近。

  隔着数百步,刘宽便觉得那桥头堡墙体上似乎少了些什么。

  刘宽记得那墙体上似乎几竖行醒目的大红字,大概内容他记得,但具体句子他却记不清了,毕竟只是看过几眼。

  如今发现那大红字莫名消失,或者说并未随着大桥一起穿越过来,刘宽不由产生某种怀疑。

  ‘该不会是河蟹大神连穿越时空后的大桥都能影响到吧?’

  心中嘀咕了句,刘宽与朱标等人终于来到了桥头堡一楼大门前。

  门敞开着。

  刘宽依旧是由人帮扶着下马,朱标却是一抬腿就颇为潇洒地下来了。

  两人正要一起进去,千户陈虎便抱拳道,“殿下,还请让末将带人先进去查看一番。”

  陈虎虽然为人莽撞了些,但作为护卫朱标的亲军将领,职责却是谨记在心头他这是担心堡楼中有危险,要先排除安全隐患。

  朱标没有托大,点头嘱咐道:“小心些。”

  “是!”

  陈虎应了声,便带着十几个将士小心翼翼地进去了。

  朱标又对刘宽道:“刘公子别介意,保护你我的安危,乃是这些亲军职责所在。”

  刘宽笑道,“殿下放心,我并不介意此类事。”

  不一会儿,陈虎便带着亲军出来了。

  “殿下,这栋石楼中什么也没有。”

  什么也没有?

  刘宽听了略微默然,又觉得在情理之中。

  他记得朋友提过,这南堡内是有一个陈列馆的,里面陈列了不少建造大桥相关的资料、物品、模型等。

  墙体上的大红字都没穿越来,陈列馆相关物品也没穿越来“很合理”。

  随后,刘宽与朱标一起进入堡楼中参观了一番。

  朱标倒是还能通过堡楼了解下后世的钢筋混凝土建筑风格,可对于刘宽来讲,就没什么值得看的了。

  此外,刘宽记得之前在楼江门城楼上,探索铁路的亲军禀报时,并未提到铁路站台,这意味着他们并未见到站台。

  比如南京火车站,可是很大的一栋建筑,若是跟着铁路一起穿越过来,探索的亲军不可能看不到。

  刘宽由此推测,只要跟铁路关联不是那么紧密的物事,多半都没穿越过来。

  甚至可以说这次穿越是带着玄学属性的某些东西穿了,而某些没有,只看“老天”想让什么穿越到大明。

  当登至顶楼,也即是南堡观景台上,刘宽又忍不住打开背包,拿出手机看能不能联网。

  作为一个生长在新时代的青年,刘宽真的很难适应没手机没网的生活。

  指纹解锁手机屏幕后一看,依旧是断网的状态。

  ‘或许可以等下个月,我穿越的时间点再来试试。’

  刘宽心中如此想,便准备将手机收起来。

  一旁瞅了手机好几眼的朱标终究是没忍住,问:“刘公子手中所持为何物?”

  求收藏,求追读,求票。

第18章 手机摄魂,洪武借车

  刘宽知道,只要他用手机,肯定会被朱标或者朱元璋知道这个神奇的工具,因此也没准备隐瞒。

  因为他的手机、平板、呆脑都需要用他的指纹加密码才能解锁,就算朱元璋强行索要了去,也用不了。

  何况,老朱、小朱说不定认为这东西认了他为主,其他人不能用呢。

  面对朱标的询问,刘宽道:“这是后世的高科技成果之一,名叫‘手机’,手脚的手,机械的机,是一种通讯工具。”

  “通讯工具?”朱标疑惑。

  这个词他虽然懂,却不明白这么一个精致机巧的“盒子”怎么能用于通讯。

  刘宽道,“这事说起来也比较复杂后世认为,人说话是通过声波传递信息,于是研究此道,便模仿出了通过各种波来传递讯息的工具。”

  “最早的是电报,而后是电话,再之后就是手机等高科技通讯工具了。”

  “不过,手机通讯依赖悬挂于星空中的卫星,以及地面的诸多通讯基站。”

  “大明没有这些,我这手机也就丧失了通讯、上网的功能,如今只能当个播放器使用,还要当心别用坏了,否则修都没地方修。”

  虽然刘宽尽量将手机相关道理讲解得“简明易懂”了,可朱标仍听得一脸懵。

  他发现,刘宽所言每个字他都听得懂,可组合在一起,却有很多词乃至整句话的意思他都不懂。

  他想要询问,却发现不懂的词句太多了,一时竟不知从哪里问起。

  他担心逐一询问会让刘宽觉得烦,干脆道:“那这手机在大明究竟有何用?”

  何用?

  他手机里除了一些小说、照片,少量音乐、视频,也没别的东西。

  如此一来,手机在大明的用处还真没有平板、笔记本电脑大,尤其是后者,里面可是存着不少有用的“资料”。

  想到这里,刘宽一笑道:“咱们可以用手机在这观景台上照相留念。”

  “照相?”朱标表示完全不懂这词的意思。

  刘宽也不解释,直接打开手机拍照功能,然后站到一旁,以滚滚长江和天空为背景,给栏杆旁的朱标照了张相。

  然后拿着手机给朱标看。

  朱标看了大惊失色,脸色瞬间变得苍白,紧张地道:“刘公子,我我怎么跑到这手机里面去了?你莫不是用此物拘走了我的魂魄?”

  旁边陈虎等亲军原本隔着几步远,好奇看着。

  听此言,顿时齐齐拔刀,警惕又紧张地将刘宽围了起来。

  刘宽很是无语。

  他解释道,“殿下,这就是手机的照相功能,就好像画家照着你,将你画到纸上差不多。”

  朱标一时仍难理解,质疑道:“可这手机上的我如真人一般,如何会是画上去的?”

  刘宽道:“它不是画上去的,所以才叫照片,而非画像”

  刘宽想要解释感光照相原理,却发现他未必说得明白,朱标也未必听得懂。

  于是他干脆拿着手机,对准自己拍照。

  见他这动作,陈虎等亲军顿时紧张万分,几乎要持刀冲上来搏命。

  幸亏朱标理智尚在,及时喝止住了。

  这时刘宽已经给自己照了相,然后给朱标看。

  “殿下请看,我刚才给自己也照了相,哪有魂魄被夺了去?”

  “殿下刚才不过是初见自己的相片,惊骇之下才感觉不舒服罢了。”

  “真是如此?”朱标将信将疑。

  “咱们还可以合照。”刘宽又跟朱标站在一起,为了凑近点,干脆揽住了朱标肩膀。

  一旁陈虎等亲军想要说什么,但终究没开口他们觉得,刘宽终究与普通人不同,与太子殿下勾肩搭背似乎也没什么。

  就这样,刘宽勾着朱标肩膀给两人照了张合影。

  朱标见两人同在手机中,而此时最初的心悸消退,他确实没感到异样,终于是信了刘宽的话。

  于是好奇地道,“刘公子可否教本宫用这手机照照相?”

  “没问题。”

  随即,刘宽教了朱标手机照相功能。

  学会之后,朱标先是给刘宽、陈虎等人拍照,随后又给长江、跨江大桥、京师城池拍照。

  竟仿佛变成了孩童,玩得不亦乐乎。

  虽然朱标用的时候很小心,可刘宽看着还是有些心疼在后世他都不习惯将手机借给别人用,更别说在大明了。

  于是等朱标兴致稍减,他便道:“殿下,这南桥头堡既然空空如也,便没什么好看的,要不咱们回去?”

  朱标点头,“也好。”

  说完,恋恋不舍地将手机交还给刘宽。

  从南桥头堡出来,朱标忍不住道:“刘公子,若我大明弘扬科学、发展科技,何时能打造出这手机?”

  刘宽道,“手机在后世虽然人手至少一部,但却是高科技产品,以大明如今的科学、科技基础,即便发展一百年,恐怕也难制造出来。”

  朱标听了明显失望。

  他还想拥有一部自己的手机呢。

  至于说将刘宽的手机夺来自己玩,他还做不到那般无耻。

  刘宽注意到朱标的神色,又道:“不过,若是大明科学、科技发展速度够快,或许几十年内便能制造出电报机。”

  朱标之前听刘宽提过电报,此时便问:“电报机如何通讯的?不需要那天上之卫星与地上基站配合?”

  刘宽道,“电报机是通过电流、电波的转换来传达信息,这点其实跟烽火传讯道理类似。只不过用的是电波,而非烟火,传递距离极远罢了。”

  类似于烽火传讯?

  朱标感觉他有点懂了,但又似乎完全不懂。

首节上一节16/32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