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铁路到大明 第159节

  想要真正释放火车运力,还得等将来研制出类似电报、无线电乃至电话这类即时通讯工具才行。

  朱标站在火车站二层由十六个小格透明平板玻璃组成的明亮大窗前,看着最后一列火车驶离火车站,消失不见,这才收回目光。

  他看向刘宽,道:“有这五列火车的加入,江南到徐州之间的粮草等物资运输压力减轻不少,妹婿和科技司众人功不可没。”

  刘宽却是感到遗憾,道:“可惜有黄河阻隔,且徐州到北平的铁路也没修通,不然此番铁路还可承担更多运输任务。”

  朱标听了一笑,“没想到妹婿竟不知足。”

  刘宽道:“大明如今算起来才半条铁路,微臣哪儿能知足?对了殿下,待辽东战事结束,微臣希望可以分出部分铁路运力作为民用。”

  “这么急?”朱标有些不理解,“父皇可是计划拿下辽东后,再用三年伐灭北元,对铁路运输依赖必重,只怕不会答应民用之事。”

  刘宽解释道,“殿下,只有分出部分铁路运力作为民用,百姓才能真正体会到铁路运输的好处。”

  “不出意外,今年徐州至北平的铁路必能修通,至于丹徒到上海的铁路,因为中间涉及几座铁路桥,要修好反倒需要更多时间。”

  “不过铁路局的铁路建筑技术,却会在修整北方铁路期间趋于合格,到时候便可尝试修建新的铁路。”

  “修建新铁路不仅需要朝廷拨款,还需要地方百姓支持。若不将铁路运输民用,如何能盈利,又如何能让地方百姓支持修建铁路?”

  朱标思考着道:“修建铁路可以由朝廷拨款,至于地方百姓的态度只要朝廷下令,百姓必不敢阻拦铁路修建之事。”

  朱标到底不是后世人,对很多事难以迅速领悟,刘宽只好耐心详细解释。

  “殿下,修建铁路需要花很多钱,何况大明需要修建的铁路还不少,或者说很多,难道以后一直让朝廷拨款?”

  “且不说朝廷有没有这个财力,即便有,这也不是长久之计。”

  “另外,铁路修建为了借助地利,有时需要经过田地、房屋乃至坟地,若地方百姓不真心支持,只靠朝廷强令,只怕修建过程中会阻拦重重。”

  “就算百姓不敢明着跟朝廷对抗,暗中使些手段,也会让铁路修建之事问题频出,力倍功半。”

  “只要开放民用,让百姓意识到铁路行经地方,会给他们带来巨大的便利和好处,他们不仅不会阻拦,说不定还会提供种种便利和支持。”

  “另外,待铁路民用实现盈利,咱们就可以像殿下督办修建京师江边码头一般,用民间豪绅、商贾的钱来修铁路!”

  朱标听了先是一愣,随即便兴趣勃勃地问:“此话怎讲?”

  码头区域可以通过卖地和提前售房、出租货栈来集资,可铁路又该如何提前集资?

  总不能将铁路卖给豪绅、商贾吧?

  若卖了,那铁路算朝廷的,还是算私人的?

  就在朱标心中浮现这些问题时,便听刘宽道:“朝廷可以成立一个铁路公司,然后将公司股份化,拿出部分股份卖给豪绅、富商。”

  朱标听了又是微愣,随即道:“公司?可是孔子在《大同》一文中所提到的‘公者,数人之才;司者,运转之意’的公司?”

  刘宽微笑道,“太子殿下真是博学,微臣所言之公司,大抵便是这个意思。”

  朱标自不会因刘宽的称赞而得意,而是蹙眉继续问:“那将公司股份化具体又是何意?”

  刘宽道:“是指将公司的价值化作一个数字,然后将这个数字均分为许多更小的数字。”

  “比如说,微臣要将三味书屋股份化,其价值十万贯,微臣将其算作一千股来出售股份,那么一股的价值便是一百贯。”

  “只要微臣卖出股份不超过一半,那么便算是拥有三味书屋的控股权。其他人纵然买了股份,也只能等着分红,而无法影响我对三味书屋的掌控。”

  公司制和股份制蕴含的信息量很大,刘宽说到这里便暂停了,准备等朱标吸收了这段话中的信息,再接着讲。

  朱标皱眉思考了一会儿,便道:“公司化倒还好说,这股份化似乎有不少值得商榷的地方。”

  第二更。

  【历史上老朱打纳哈出时,真的是以谍探、收买为重要手段,明军开过去,没打多少大仗,纳哈出手底下的将领就纷纷投降,乃剌吾甚至积极游走劝说其他人一起投降。】

  晚安~

第182章 资本与韭菜,苏采薇有喜

  “请殿下屏退左右。”

  朱标听到这话,便知道刘宽多半又要讲后世之事了,当即让侍卫和其他官吏退到几十步外。

  刘宽道:“殿下,在后世公司股份化进一步发展,便会诞生‘股票’,也即是股份凭证。”

  “因为一家公司的价值并非恒定不变,会因为经营等各方面原因总价值上升或降低。如此一来,股份及股票的价值自然也会跟着变化。”

  “这就很容易出现股票交易比如某人以一百贯一股买了三味书屋的股份,在股份价值涨到一百一十贯时卖出,每股便可赚得十贯。”

  “倘若某人买了股份后,发现三味书屋经营不善,分红逐年减少,股份价值越来越低,担心最终钱财亏完,以每股五十贯的价格卖出手中股份,便等于一股亏了五十贯。”

  “后世资本家会将股份价值分化到一个普通人都能购买的程度这样一来,普通人也能参与购买股票,便让募集资金变得更容易。”

  “同时又能繁荣股票的交易,让单位股票价值迅速攀升后世将这种股票公开售卖的行为称为上市。”

  “殿下认为这是好事还是坏事?”

  朱标思考着道:“应该算是好事吧如你所言,单位股票价值降低后,募集资金就变得更容易。”

  “与此同时,股票购买门槛降低,那么普通百姓亦可通过购买股票参与某公司的经营,分享其盈利不对!”

  说着,朱标便意识到什么,又道:“倘若某公司经营不善,单位股票价值降低,买了股票的百姓也会跟着亏钱。”

  “民众趋利,小民见股票赚钱近似不劳而获,说不定便会忽略其中风险,为买股票倾家荡产。如此,股票一亏损,说不得就真的倾家荡产了。”

  刘宽赞许道,“殿下能想到这一层很是厉害了。”

  朱标听出言外之意,道:“难道其中还有别的问题?”

  “当然有。”刘宽道,“在股票具备商品属性可交易的情况下,便会诞生‘股市’,即‘股票交易市场’。”

  “有了股市,那种懂得股票交易门道又有足够资金的人,便可利用他的资金引导乃至操控股票价格变化,以此谋取巨利。”

  “比如说,某股票单位价值十贯,某人让人拿许多钱到股市溢价购买该股票,必然会促使该股票单价上升。”

  “普通民众不明真相,在利益驱使下,便也会争相购买该股票以期获利,于是便促使该股票单价进一步上升。”

  “当该股票单价上升接近一个顶峰时,之前那人便将手中持有的股票大量卖出,便可赚得一大笔钱。”

  “然而,因为该股票大量出售,单价必然会降低,于是又引得其他百姓跟着疯狂抛售股票,这就让该股票单价进一步降低,甚至很快低过最初单价。”

  “当该股票单价低到近乎谷底时,那人再拿出一笔钱,将这些股票慢慢买过来”

  “如此循环往复,不明真相的普通百姓将因利益驱使带着他们辛苦挣得的钱财,一波波进入股市,就好像一茬又一茬的韭菜,被资本家不断收割。”

  “资本家的资金越多,操控股市的能力便越强,在其他方面赚钱的能力也越强,就越容易赚到钱。”

  “若开源不足,这天下赚钱的机会便是有数的,资本家占得多了,普通百姓赚钱的机会自然越来越少,于是越来越穷,终无立锥之地。”

  朱标听得目瞪口呆,想象着刘宽所描述的场景,不由喃喃道:“地主、豪绅想要积聚财富,还需要一代代人去慢慢将普通百姓家的土地变成他家的。”

  “可这资本家,或许一代人便可积累数代人、十数代人才能积累的海量财富,同时也令无数普通百姓变得贫穷可怕,实在可怕。”

  好不容易回过神来,朱标不禁紧张地看向刘宽,问:“妹婿,既然这股份化、股票、股市出现后会成为资本家收割百姓钱财的利器,为何还要将其用在铁路运营上?”

  “反正除了你我暂无他人知晓此事,不如妹婿便当作今日没讲过这番话,我也没听过。”

  见朱标如此为百姓着想,刘宽既高兴,但也有点无语。

  他道:“殿下,便是我们不说,便一定能保证天下无人想出这主意么?”

  “殿下若了解民间商贾之事,便该知道,有些生意是许多家合伙做的,盈利之后按出资比例分红,这难道不是股份化的雏形?”

  “股份化即自然衍化而出,股票、股市的概念只怕早晚有一天会被人提出来。”

  “这”朱标皱起眉头,犹疑一两息,道:“可否通过压制商业发展,来阻止股票、股市的出现?”

  随即自己就摇头了,“若要通过压制商业来阻止其出现,未免得不偿失,倒不如用律法阻止。”

  刘宽点头,“殿下说得不错,股票、股市虽会让资本家更容易敛财,可咱们却不能因此就压制商业发展。”

  “可以通过律法等手段,对彼辈进行约束乃至掌控,令其不能肆无忌惮地吸附民间财富,乃至使资本为国家所用,甚至造福百姓。”

  “况且,股份化、股票确实便于集资,若能善加利用,便可令国家以民间财富做成诸多利国利民的大事。”

  “微臣今日之所以提出将铁路公司化、股份化,便是为了以民间财富,减少大明修建铁路的困难。”

  “股份化一出,股票自然出现。而微臣告知殿下后世股票、股市之事,便是希望朝廷利用律法,早早对其加以限制,使其不至于成为商贾、豪绅掠取普通百姓钱财的工具。”

  朱标全明白了,点点头道:“妹婿在这方面有何想法,尽管道来。”

  “其一,自然是提高民间购买股份的门槛,比如说规定铁路运营公司股份化后,可以规定每股价格为一千贯。”

  “寻常百姓家连几十贯钱都未必筹得出,即便是小富之家,也至多拿出个数百贯。”

  “能拥有上千贯钱财,又愿意拿出来购买股份的,绝对是大商贾及豪绅。”

  “这些人财富众多,可要么拿去购买田地,要么就是藏在自家底下。”

  “他们若购买田地,便会加剧土地兼并,不利于国家和普通百姓。”

  “他们若将钱财藏在地下也不好倘若大明不从海外获取金银铜,那么大明的金银铜便是有数的,被这些人赚去也就罢了,却还藏起来,岂不等于天下间的金银铜越来越少?”

  “历代皆造铜钱,可历代皆有钱荒?为何?便是因为咱们这边富人喜欢将钱藏起来,而非将其花出去,令其流通。”

  “钱财流通起来,才能起到其作为货币的作用,藏起来了与那地下未开采的金银铜矿石何异?”

  朱标听得连连点头,神采奕奕。

  只觉得刘宽这番话,让他对金银铜等钱币的认知与理解更加深刻了,甚至知道了历代皆有钱荒的一大原因。

  ‘这番话实在太精辟了,回头一定要讲给父皇听。’

  刘宽则继续道:“所以,朝廷若办铁路运营公司,向民间售卖股份,以大商贾、豪绅为集资目标是最好的。”

  “虽然会让彼辈借机分得铁路运营的部分利润,总好过让他们将钱财藏在地窖中发霉。”

  “其二,需明文规定,禁止这些人利用股票进行交易,并严厉打击此类事情。”

  说到这里,刘宽想起一件事,道:“殿下或许不知,在宋朝,度牒也是可以用来交易的,其信誉甚至超过了宋朝发行的纸钞。”

  “元朝和大明此时的度牒是否被明间用来交易微臣不知,但在大明中晚期,度牒是如宋代一般可交易的。”

  “甚至因为当时大明宝钞变成了废纸,度牒纸钞属性超越了其本身意义,或者说替代了大明宝钞。”

  “此事既不利于朝廷对天下僧道的管理,又扰乱了朝廷钱币体系,可以说是大大的恶事。所以,朝廷最好现在就严禁此事,以免其发展起来后,尾大不掉。”

  朱标听了一脸肃容,点头道:“此事我会告知父皇的。”

  刘宽笑了笑,“铁路运营公司化、股份化的初期,朝廷做好这两点就行了。”

  “待几十年、上百年后,大明在金融方面的认知与研究加深,培养出了一些相关人才,能够有效掌控国家金融,便可以考虑一步步开放金融行业。”

  “届时,不仅可以进行更大规模的集资,也可以让中低层百姓也能由此分得部分利润。”

  朱标听了下意识地点头,心里却在想:这股票交易实在是把锋利无匹的双刃剑,待我即位后,一定要在《皇明祖训》秘册中告诫后继之君,慎用此策。

  

  

  刘宽陪着朱标离开京师火车站后,便回府了。

  前段时间,为了保证五列正常上线运行,他这位科技司主官也是忙碌了大半个月,累得不轻。

  此事之后,科技司的任务便减轻不少,刘宽准备放松几日,好好休息一番。

  结果才回到府中,他便感觉到一股喜悦的气氛。

  “恭喜老爷!”

首节上一节159/32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