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忠看了一小会儿,便问:“我记得你们上呈的公文内,开春后有出渤海并横渡黄海前往黑山岛的训练计划?”
探索舰队出海训练,以及将来远航探索,主要由陈忠明负责。
陈忠明是从士卒累功升上来水师将领,刚四十岁,闻言简短地应道:“是。”
李文忠看向地图上的黑山岛这座岛屿在黄海东南角,离高丽西南诸岛很近,估摸着只有一二十里。
他道:“虽然根据朝廷文牍,黑山岛宋元两代皆属中国,但大明建立后毕竟不曾往此处派兵,只怕岛屿已为高丽人占据。”
“此岛离高丽西南海滨诸岛很近,纵然高丽未在岛上建寨驻兵,其水师来此也快。你们在此岛建立营寨时还需警惕,莫被高丽水师偷袭了。”
两人先应了声“是”。
随即陈忠明有些不解地问:“敢问左都督,按照朝廷习惯,既不知高丽国是否占据此岛,不应该先派使者告知高丽,我大明将派兵在此岛驻扎么?”
李文忠神色微微异样,随即道:“黑山岛既本属大明,又何必知会高丽。”
“可是”
陈忠明还要再问什么,却被方鸣谦打断了。
方鸣谦道:“陈指挥,高丽为大明属国,本不该占据黑山岛。今我大明要在黑山岛建立营寨,不追究其曾霸占岛屿的罪责已是宽宏,岂有先向其知会再登岛的道理?”
“若真那般做了,我大明天朝上国之威严何在?”
陈忠明能从小卒做到指挥使,可不是单纯的武夫,听了方鸣谦这番话,终于明悟了什么,当即点了点头,不再多问。
李文忠似乎也不想多谈这个话题,转而问:“陛下希望第一探索舰队,今年至少探索至虾夷岛东北这处半岛,并在岛上建立远航北美的中转大营。你们有几分把握?”
听到这话,方鸣谦、陈忠明都露出了迟疑之色。
随即陈忠明抱拳道:“回左都督,末将此前航海最远处便是琉球国。这虾夷岛东北的半岛虽远,但途中绝大多数地方都可沿陆地航行,或有岛屿串连。”
“且如今还有六分仪、千里镜相助,若无意外,想要航行至这半岛并不难,只是不知此处是否有人占据。”
李文忠听了先点头,随即想起曾跟刘宽交谈的内容,便能道:“放心,这半岛上即便有人,也都是些土人,不会是我军对手。”
“将来你们要在此处建立中转大营,真正的敌人是严寒辽东都那般冷,此处比辽东还要偏北许多,必然极为寒冷。”
“当然,朝廷这边已经为你们想好了多种御寒之策,驻兵于此后只需按朝廷的办法去做,便可以安全过冬。”
其实这些事情,方鸣谦、陈忠明也在公文中了解过,只是这般远航,又是去如此偏远的地方,毕竟是他们从未做过的事,免不了缺乏信心。
如今听李文忠这么说了一番,信心倒是增加了些许。
这时,一名将校来到厅门处,抱拳道:“禀左都督、方指挥使、陈指挥使,第一探索舰队已于大校场列队完毕!”
见第一探索舰队这么快就完成了聚兵,李文忠露出些许笑容,道:“走,随本都督一起去看看。”
说完,当先大步走出指挥厅。
一行人来到大校场点将台,便见三千多名将士身穿火红色的明军水师战袍,排成整齐的队列,挺拔地站在大校场上。
因为是水师,又多用火器,李文忠便没让将士们在大校场搞操演。
他在点将台上看了一小会儿后,便带着亲兵走阵列中,仔细观察这些将士的精气神。
见这些将士不仅脸色红润,且一个个脸颊饱满、精神抖擞,心中便更满意了。
说起来,探索舰队的将士日常伙食比照天子亲军,又日日训练,能有如此精气神也正常。
李文忠回到点将台,说了几句话对探索舰队的训练成果表示了肯定,对将士们表示了鼓励,便带着亲兵离开了训练营。
他是大明海军都督府左都督,又亲自督办北洋水师,公务繁忙得很,不可能耗太多时间在此处。
方鸣谦、陈忠明下令让将士们各自到舰船上继续训练,便一起来到了指挥厅。
见左右皆是亲兵,陈忠明便道:“多谢方兄方才出言点醒。”
方鸣谦道:“都是同僚,不必客气。”
陈忠明接着问:“朝廷可是有意对高丽国用兵?”
方鸣谦笑道:“高丽如今毕竟是我大明藩属国,朝廷是否会对其用兵不好判断,但其国海上岛屿,怕是要取几座。”
“譬如说这济州岛,便横在朝廷所给北美探索航道上,若不能为大明所有,岂不如鲠在喉?”
陈忠明顺着方鸣谦所指看向沙盘,眼中掠过一抹精光,道:“若如此,那这对马岛,只怕朝廷也是有意要取的。”
方鸣谦并未回答,而是笑道:“所以说,朝廷将要大用水师,我等赶上了好时候啊。”
“不过我已经老了,只怕没多少建功的机会。陈老弟少我十岁,正是建功立业之时,将来若发达了,可莫要忘记共事之谊。”
“必不相忘。”
时间一晃到了三月。
随着明军不断调兵、运粮至辽东,迹象难以遮掩,纳哈出这才有所察觉。
泰州城(现吉林白城市城四家子古城)。
开元王王府。
一处装饰混合了蒙、汉、辽、金多种风格的厅堂内,高胖身躯窝坐在太师椅上的纳哈出一下站了起来。
他满脸不解地道:“明国前年先打朝廷(北元),听说后来又对云南用兵,怎才过去一年,又要来打本王?”
“朱元璋如此频繁用兵,难道不知穷兵黩武之典故吗?况且,明国即便有足够的粮草,又是如何在一两年中调运到北边的?”
此时厅内参与议事的人不少。
一位看着装明显是汉人的半百文士出声道,“大王,明国多半是从海上运粮到辽东的。”
第一更
有事耽搁,还有点卡文,来晚了。
第181章 蒙元有内鬼,公司与股份
蒙元拥有天下时,元大都便以海路粮道作为运河粮道的辅助,纳哈出自是知晓海路运粮之事。
可正是因为知道海路运粮的情况,他才感到难以理解。
“海路运粮容易倾覆,大批量运粮十分冒险,只能少量运粮作为运河、陆路粮道之辅助。”
“朱元璋就算以海路运粮至北平、辽东,才一两年的时间,也不太可能积累足够的粮草吧?”
汉人文士当即又提出另一种猜测,“或许,明国上次打朝廷前,朱元璋便在北平囤积了很多粮草?”
纳哈出听了点头,“这倒是有可能。”
回过神来,见厅内其他与会者皆沉默着,神情异样,纳哈出这才意识到,他方才的表现露了怯,很可能让众人离心。
于是立马换上一副自信或者说不在意的神情,道:“朱元璋就算早几年便在北平屯粮,也不可能囤积太多。”
“若他继续积聚几年粮草辎重,再来攻打,咱们还真不好应对。但如今明国才打完两场大仗,仅过一年,便出兵辽东,却是给了我等机会。”
“我部有二十万众,又有朝廷在西边为奥援,可随时出兵攻打河北,进而截断出关的明军后路。”
“所以,这一仗明国要想占据优势,起码得出二十万兵马才行。”
“二十万兵马怎么也得配二十万民夫负责运输粮草等辎重吧?那便是四十万人马!一天起码得消耗两万石粮草!”
“朱元璋就算在北平、辽东屯储了三百万石粮草,也只够明军消耗五个月。”
“再算上明军主力退回关内也需时间,可以说,只要咱们能挡住明军三四个月,明军自然会退去!”
一名叫做乃剌吾的将领问:“若三四个月后明军还不退走呢?”
纳哈出听了露出高兴神色,大笑道:“哈哈,那明军必会因粮草不济而溃败!届时,我们说不定可以衔尾追杀溃军,杀回关内,重夺大元江山!”
纳哈出这番话说完,虽然仍有少数将领面带怀疑之色,但多数将领却跟着高兴起来他们觉得纳哈出方才的分析很有道理。
二十万对二十万,他们打不过明军,难道还防守不住么?
明军大本营在江南,用兵辽东,粮草消耗不知比他们就地防守大多少。
只要他们能挡住明军四个月,明军不退则必败!
散会后。
乃剌吾回到他的府邸。
他在纳哈出麾下其实算是文臣,且在不多的文臣中能排进前五。
若在蒙元拥有天下时,他这么大的官,肯定是住豪宅、坐豪车、骑宝马,有成千上万的奴仆以供驱使。
可跟纳哈出呆在辽东这个苦寒穷鄙之地,他只能住一个三进小院,府内奴仆也不足一百个,吃喝用度什么的,就更跟在大都时不能比了,寒酸得要死。
说起来,早先他投靠纳哈出时,纳哈出不仅据有几乎整个辽阳行省,还能压迫高丽国,令高丽上供粮草、奴仆等。
可随着明军出关,大战数次,小战不计其数,纳哈出的地盘便越来越小。
先是丢了辽西,后来竟连辽东都难以全据,被逼得龟缩辽地东北。
乃剌吾算是看出来了,纳哈出割据辽东都做不到,迟早为大明所灭。
所以,他早就心向大明了。
进入书房后,乃剌吾便叫一位奴仆奉上爱吃的莲子羹在辽东想吃一碗莲子羹可不容易啊,以他的身份,也要十天半月才舍得吃一碗。
很快,一名男仆便端着莲子羹进了书房。
男仆放下莲子羹后却并未退走,似乎要等乃剌吾吃完了,把碗、勺一起带走。
乃剌吾看了这男仆一眼,遂一边吃莲子羹,一边自言自语地思虑着之前纳哈出所议之事。
“大王说只要我们能挡住明军三四个月,明军便会因粮草不济主动退走,若不退则必败”
等一碗莲子羹吃完,乃剌吾已自言自语了一大堆事,其中甚至包括纳哈出大军如今有多少粮草储备,某将领因某事对纳哈出不满之类的机密。
男仆就好像一个聋哑人般,由始至终没说一句话,等乃剌吾放下碗勺,他便拿起,退了出去。
京师。
火车站。
刘宽正陪同朱标看火车发送。
自驺吾号首发之后,机车制造局及下属工坊、工厂的组建花费了些时间,故而几乎是快到十二月,才开始同时生产五列火车。
再加上中间时不时出现各种问题,于是计划中可用三个月造好的五列火车,拖到三月上旬才完工。
如今明军主力已经出关,辽东大战将起,在保障大军后勤方面,朝廷压力不小。
所以,这五列火车一完工,刘宽便与裘七尺、张金饶等忙碌着安排火车上线运行。
加上驺吾号,六列火车共用三天时间进行发送,每天两辆,尽量减小火车站调度及火车错车的压力。
也是此时,刘宽才发现,他之前说一条线最多可承受十二列火车太过乐观。
仅在徐丹段铁路行驶,估计三列火车就是保证足够安全的极限。
即便平沪铁路全线开通,估摸着运行的火车最好也不要超过八列,且要多修建几座火车站,好方便调度及火车错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