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铁路到大明 第154节

  “方才视频中说十四世纪中叶,一种叫做黑死病的瘟疫席卷欧洲,死了上千万人,才导致宗教神权威望大损,进而引发了文艺复兴运动。”

  “咱没算错的话,如今算是西方纪年法的十四世纪末吧?这西方的黑死病瘟疫是否还存在?”

  ‘老朱果然是个很实际的人啊。’

  刘宽心里感慨了句,便道:“回陛下,黑死病是欧洲中世纪时期较为常见的瘟疫,只不过十四世纪中叶这次规模最大,波及了整个欧洲。”

  “所以,如今欧洲肯定还存在黑死病,但规模应该已经随着人口的减少而缩小了很多。”

  听了这回答,朱元璋皱起眉头来。

  他几日前可还想着将欧洲作为将来大明封藩的主要地域之一呢。

  若这欧洲动不动就爆发如此恐怖的瘟疫,只怕儿孙们没几个愿意过去,他也不愿儿孙面对如此恐怖的瘟疫。

  于是又问:“这黑死病究竟是何种瘟疫?咱们这边可曾爆发过?”

  刘宽道:“黑死病在后世又被称为鼠疫,因为它主要是由老鼠身上携带的病毒所引发。”

  “并且鼠疫有多种,欧洲流行的鼠疫主要存于土拨鼠身上,人感染之后,皮肤会出现越来越多的黑斑,最终在痛苦中死去,死相极为恐怖,所以才被称为黑死病。”

  “在咱们这边,要到了历史上的大明末年,才会爆发大规模的鼠疫。”

  “咱们这边的鼠疫病毒主要存在于草原老鼠身上,至于草原老鼠病毒是否是由西方传播过来的,微臣就不知道了。”

  “因为从元末算起,到后世清朝初年,都处于一种称作冰期的气候变化中。在冰期中,气温会一年年变冷,到了历史上的大明晚期,恰好处于最冷的阶段。”

  “据说当时长江以南都有很多地方结冰,就连广州都动不动下雪。”

  “天气转冷,不仅让游牧民族大规模南下,就连草原老鼠也是如此,于是便有了历史上明末大规模鼠疫的爆发。”

  刘宽这番话说完,老朱、朱标等竟一时没回过神来。

  尤其是朱元璋,他没想到问欧洲的黑死病,竟然问出了大明在未来几百年会越来越冷的事。

  广州那地方朱元璋虽没去过,却听去了的将领讲过,知道那里冬季温度要比南京高很多,根本不用穿棉袄,至于下雪岭南人若不出去,根本就见不到雪。

  若未来天气冷到广州都下雪,那北方该多冷?

  想到这里,朱元璋顾不得问黑死病了,转而问道:“这冰期究竟是怎么回事?难道没法儿改变吗?”

  刘宽听了苦笑,道:“陛下若读过《荀子》,当知其中有句话: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天地万物变化自有其规律,我们人类很难改变。尤其是冰期这种涉及整个地球,时间跨度在数百上千年的自然规律,就更难改变了。”

  “微臣可以肯定地告诉陛下,无论如何,未来四百年天气都会越来越冷额,若是工业发展足够快,这个时间也许会缩短到三百年。”

  朱元璋不悦,“你前面才说没法改变冰期,怎么又工业发展够快,它就能缩短一百年?”

  刘宽解释道:“这只是微臣的一种猜测工业发展起来,会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气体,进而引发全球变暖。”

  “在后世,全球变暖是一个巨大的环境问题,因为会让冰山融化,海平面上升,进而淹没沿海地区的土地和城市,缩小陆地面积。”

  “所以,微臣就想着,若是冰期内发生全球变暖现象,会不会彼此对冲,让温度不像历史上晚明时那么低。”

  “但这个问题后世科学家都没研究清楚,所以只能算微臣的一种猜测,不知是否正确。”

  刘宽看出了老朱对冰期天气变冷的忧虑对此时人而言,天气过冷确实会引发很多灾难。

  可若是大明发展科学、科技两百年,那就未必了。

  他顿了顿便道:“陛下其实不必为冰期忧虑,只要大明坚持发展科学、科技,两百年后应对冰期带来的寒冷绰绰有余。”

  “你确定?”老朱将信将疑。

  “微臣确定!”刘宽肯定地道。

  “那行,你讲回黑死病吧这黑鼠疫可有办法预防?比如说类似接种牛头预防天花的方法。”

  刘宽道:“陛下,以如今的条件想要研制出鼠疫疫苗,基本不可能。但是,将鼠疫的爆发降低下去,却不难。”

  “为何如此说?”

  刘宽反问:“陛下可有想过,鼠疫病毒在老鼠身上,为何会传到人身上呢?”

  朱元璋略一沉思,道:“莫非是西人饥不择食,经常吃老鼠?”

  老朱这么猜测,是以己度人了元末饥荒时,便有不少人吃过老鼠,老朱同样吃过。

  他原本不觉得有什么,毕竟吃老鼠又不是吃人。可听刘宽说老鼠身上有那什么病毒,便觉得有些恶心了。

  其余人也在思考。

  见老朱说完后刘宽摇头否定,朱檀忽然心中一动,出声道:“莫非是因为跳蚤?”

  跳蚤?

  其他人听了先一愣,随即恍然。

  刘宽则笑道,“鲁王果然聪慧,正是跳蚤老鼠其实除了偷吃食物,与我们人极少有接触。”

  “然而人和老鼠身上都适合跳蚤生存,跳蚤吸了老鼠含有病毒的血,再来叮咬人,便将病毒留在了人的血液中,这才形成传染现象。”

  “所以,只要注意多消灭老鼠,再注意卫生,勤洗澡,鼠疫爆发的可能便会大大降低。”

  这时朱雄英忍不住问:“老师,既然鼠疫如此好控制,为何那欧洲时不时就有鼠疫爆发,甚至因一场大规模鼠疫死上千万人?”

  第二更。

  晚安~

第176章 不洗澡可封圣,江南大肚子病

  刘宽道:“主要原因,自然是因为欧洲人不知道黑死病的源头,也不知道其是通过老鼠、跳蚤传播的。”

  “在宗教的影响下,或者说愚民政策下,人们甚至不知道黑死病是一种病,而是将其视作神罚、天谴。”

  “认为那些患病的人是因为不忠诚于他们的主,也即是西方宗教的唯一至高神,或是道德有问题,才受到神罚。”

  “而事实上,黑死病在欧洲经常性的、大规模地爆发主要和两件事有关。”

  “其一,是欧洲人不喜欢洗澡一则,经常洗澡也是一种生活负担,比如说要烧热水、花费时间等。”

  “再则,欧洲人的传统观念中,洗澡会打开毛孔,给了病魔入侵的机会,或者说损伤身体元气。”

  “后来欧洲宗教将这一习俗融入宗教理念,宣说越肮脏的身体越容易接近上帝,于是不洗澡反而成为‘洁净’的象征。”

  “一些常年不洗澡的人甚至会被视为该宗教的‘圣人’,比如其历史上一人坚持五十年不洗澡,最终封圣。”

  目瞪狗呆,目瞪狗呆!

  现在老朱一家子的状态只有这四个字能形容。

  因为刘宽这番话实在太挑战他们的认知了,人人都震惊到无以复加,连老朱都不例外。

  爱洗澡的观念是融入华夏人骨子里的,必然《论语》中就有孔子各种沐浴的记录,还不止一两句,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后世一篇需要学生背诵的文章。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另外,华夏传统观念中,每逢祭祀或是涉及仙神之事,沐浴都是必须的因为身体洁净才能不被先祖、仙神厌弃。

  也即是说,欧洲人在洗澡这件事上的观念和华夏人截然相反。

  不洗澡五十年得以封圣,更是华夏任何一个人都难以想象的事。

  回过神后,平日里最爱干净的朱柏便紧皱起眉头,厌恶地道:“这欧洲人简直连蛮夷都不如,竟以人坚持不洗澡封圣,简直玷污‘圣人’一词,彼辈困于黑死病真是该!”

  朱元璋也皱眉,却是在想,如此一来,他日后要封藩欧洲怕是更难了欧洲人习惯了不洗澡,像朱柏这样爱干净甚至有点洁癖的怎么可能愿意去?

  不过,若真要封藩欧洲,必然要毁其宗教,以儒学教化其民众,到时候兴许可以让西人改变不洗澡的习惯。

  朱标则摇着头评价道:“百姓不喜沐浴,宗教本应劝导百姓改正,可这西方宗教反而助涨此恶习,简直如邪教一般。”

  这时刘宽一笑道,“说起来,如今整个欧洲人口加起可能也就跟大明差不多,甚至不如大明多。”

  “但他们对香料的需求,却是大明的好几倍,甚至十几倍。之所以如此,便是因为中上层权贵,需要用香料遮掩长期不洗澡所带来的严重体味。”

  听到这话,老朱、朱标等男子只是皱眉。

  而老朱的一些嫔妃和公主们想象了下某人几十年不洗澡,还经常熏香,混合后可能产生的味道,顿时不少人都恶心到想吐了。

  刘宽道,“第二件事则是欧洲人不喜猫,尤其是黑猫并非天性不喜,而是在他们的文化中,猫就跟咱们这边的狐狸、黄鼠狼、蛇一般,是一种附带了神秘属性的生物。”

  “人们经常会将猫跟魔鬼、女巫等联系到一起西方女巫跟咱们这边乡野的巫婆、神汉类似,其实是西方宗教统一之前诸多原始宗教的遗留。”

  “在欧洲黑死病规模扩大,难以控制时,他们的宗教便会将此事归咎于魔鬼、女巫,在西方列国展开捕杀女巫的行动。”

  “因为认为猫与女巫、魔鬼有关,于是连猫也大肆捕杀但事实上,猫是老鼠的天敌。”

  “所以,欧洲人大肆捕杀猫,便让老鼠更加泛滥,进而让黑死病规模更大。”

  “洗澡上的问题也是如此,黑死病越是来袭,西方人越是不敢洗澡,就越容易被跳蚤寄生。”

  “两者叠加,便成了恶劣循环,再加上其他一些次要因素,这才酿造了过去近百年欧洲黑死病的大爆发。”

  听刘宽讲完,老朱、朱标等一时沉默。

  他们莫名觉得这欧洲人挺可悲的死了那么多人,竟然都不知道因何而死,甚至依旧坚持导致黑死病爆发的两件事,属实可叹。

  老朱最先从复杂情绪中抽离出来,问:“也即是说,咱们日后若要统治欧洲,只需移风易俗,便不必惧怕黑死病大爆发,对吧?”

  ‘老朱竟想统治欧洲?’

  刘宽暗暗惊讶。

  随即点头道,“确是如此。”

  接着,刘宽想起一件要事,又道:“其实咱们这边民间也有一些不好的习俗,比如说饮用生水,这个很早微臣就跟太医院、京师医学院提过了。”

  “此外,还有吃生食,尤其是鱼生很多动物体内其实都有人眼难辨的寄生虫,水生动物体内则更多些,因此经常吃生食,便容易让这些寄生虫在人体内存活、繁殖,进而引发一些疾病。”

  “比如说江南有名的大肚子病,便是被一种叫做血吸虫的寄生虫寄生于体内所导致的。”

  大肚子病在长江以南是一种常见疾病,不知多少百姓受其折磨。

  因此,听刘宽提到此病,朱标立即问:“妹婿可知如何治疗这大肚子病?”

  刘宽摇头,“后世治疗大肚子病应该是用一种特效药,药名微臣记不得了,即便记得,以大明现在的制药水平也难以制得。”

  朱元璋皱眉不解,“制药还需要什么水平?”

  刘款道:“回陛下,自然是需要的后世可以通过各种科技手段,从各种药材中提炼能真正治疗病症的精华,便让成药效果更佳。”

  “此外,还有些药材是纯粹通过化工手段合成的,若化工没达到一定水平,那些药便不可能生产出来。”

  “何谓化工?”老朱又问。

  这时朱檀抢答道:“父皇,这个刘老师讲过,化工是化学工业的简称,而化学则与炼丹有些许类似。”

  “当然,化学并不追求长生,而是如其他科学般,以化学的角度探究自然万物中的道理,再以化学的方式加以应用,造福百姓!”

  聪明学生确实让人喜爱在他不坑老师的情况下。

  刘宽听了朱檀的话便笑道:“鲁王殿下说的不错。”

  朱元璋对朱檀的表现也颇为欣慰,点了点头,又问:“大肚子病眼下既无法治疗,可有其他办法应对?或者说预防?”

  刘宽道:“就像微臣之前所提应对鼠疫的方法般,先明其源头,便可针对性地用各种手段降低百姓患病可能。”

  “大肚子病在后世又称血吸虫病,血吸虫原本寄生于钉螺中,利用钉螺孵化众多肉眼不可见的虫卵,诞生幼虫。”

  “人畜通过口腔、粘膜甚至皮肤与血吸虫幼虫接触,便有可能被其寄生。”

首节上一节154/32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