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由李贵转交朱元璋查阅。
朱元璋看完用印,李贵便招来一位小宦官,拿着令旨去吏部传达。
这中间没内阁的事。
因为此时内阁不是历史上大明中后期的内阁,这种由皇帝直接下达的令旨,是无需经内阁用印的。
传达旨意的宦官离去不久,朱标便来到了奉先殿。
待朱标行礼后,朱元璋便示意殿内的翰林等闲杂人员出去,只留下了李贵一人。
随后问:“刘宽试验如何?可连上那后世的互联网了?”
朱标叹道,“不曾。”
朱元璋神色不变,道:“你将此间刘宽的言行都说一说。”
朱标当即从在楼江门追上刘宽开始,再到与刘宽一起回到紫禁城附近分开,这过程中刘宽的言行乃至情绪表现,都给说了。
他最后道:“父皇,其实儿臣觉得刘宽连不上后世网络,对咱大明来讲也未必是坏事。只是此事断了他的一份希望,才使得他闷闷不乐。”
朱元璋点头,“连不上后世网络,对咱大明确实未必是坏事后世科学、科技那般发达,焉知后世朝廷得知此事后,不能通过某种手段派人来到这边?”
“他们若能派一个人来,便能派更多。那时,这大好河山还能是咱老朱家的吗?”
说到这里,父子一时都沉默了。
对后世了解越多,父子二人便越清楚,以此时大明的实力,根本不可能跟后世朝廷对抗。
更别提后世朝廷必然有种种手段,令许多人都背离朱家而去。
所以,为了朱家江山社稷,绝不能令后世朝廷势力触及大明!
稍顷,朱元璋忽然道:“蕙兰跟刘宽成婚也有一年了,怎么肚子还没动静?”
朱标听朱元璋忽然谈起这事,略感尴尬,道:“儿臣也不清楚。”
朱元璋道:“刘宽之所以还如此挂念后世家人,无非是因为他在大明还没有子嗣你也是为人父的,当知道,男人当了爹,心思便另有一番变化。”
“蕙兰的事,你我都不方便开口,但这事又并非小事,看来得让你母后招蕙兰入宫问一问才行。”
朱标自觉不好对此事做什么评价,便提起另一件事。
“对了父皇,之前分别之际,刘宽说他那边的视频、电影不多了。此番中秋佳节若还要入宫播放什么,他只能选出一部关于美洲的纪录片来。”
“纪录片?”
朱标解释道:“据说以叙述事实为主,内容有些枯燥,但胜在都是干货。”
干货这词父子俩听刘宽提过,都懂得其意思。
于是朱元璋笑道,“纪录片便纪录片吧,咱就喜欢看干货。”
两日后。
忙碌了一整天的刘宽回到府上,得知御医楼英正在客厅候着。
刘宽先到中院见了朱蕙兰,问:“楼御医怎么来了?可是娘子身体不舒服?”
朱蕙兰道:“妾身无恙,楼御医是来给夫君检查身体的。”
刘宽听了不解,“我又没病,好端端地检查什么身体?”
朱蕙兰道,“夫君此前不也说了,后世人定期体检么?如今夫君已来大明一年有余,是该体检一次了。”
其实刘宽在后世,除了上学时学校组织、上班时公司要求,根本没自己主动去体检过。
但御医都来到了府上,又是免费的,他没理由拒绝。
于是笑道:“行,我就去让楼御医看看。”
太医院当下依旧是四名御医,楼英的医术虽较戴思恭略有不如,但因为年纪大经验更加丰富。
刘宽来到二院客厅与楼英寒暄几句,便任其把脉、观望、询问。
待楼英将望闻问切等医家探查手段用了个遍,刘宽便问:“楼大夫,我身体好得很吧?”
楼英笑着道:“刘驸马身体确无大碍,只不过肝火略旺,脾胃略虚,多半是近些日子公事操劳所致。”
“我开一个调理的方子,刘驸马照方抓药吃上三日,饮食也清淡些,注意休息,月余时间便可恢复。”
听这话,刘宽忍不住感慨道:“铁路要年内开通,到处都是事,我这个科技司副郎能不忙吗?忙得上茶楼都没时间。”
“能者多劳嘛。”楼英笑呵呵地接了句。
开完方子,楼英就离开了刘府。
他并没有回太医院,而是进了紫禁城,由宫人通禀后,被带到了坤宁宫。
此时朱元璋、马皇后正一起吃晚饭。
待楼英行礼后,马皇后问:“蕙兰、宽儿身体如何?”
楼英道:“都算健康。”
马皇后五十几岁的人,多少孩子的娘,也不忌讳什么,又问:“二人可有不育之症?”
“并无常见的不育之症。”楼英先这么答了句,随即又道:“不过孕育之事本就难以探究,微臣亦不敢断定刘驸马、三公主就一定没有隐疾。”
马皇后一时凝眉不语。
朱元璋见状便道:“楼大夫辛苦了,下去吧。”
“是。”
在楼英转身时,朱元璋又道:“今日之事要保密。”
大秋天的,楼英额头微见冷汗,又应了声“是”,这才退走。
马皇后回过神,让周围伺候的宫人退开了些,才道:“重八,你想让宽儿尽快拥有子嗣的心情我能理解,可孩子确实不是想有就有的。”
朱元璋道:“妹子当知道,这刘宽在大明没孩子,他心就生不了根。”
马皇后听此想到什么,略一犹豫,道:“蕙兰倒是提出一策。”
“哦?”朱元璋好奇起来。
“纳妾。”马皇后吐出两个字,“若是她不孕,为宽儿纳一妾,应该就能怀上。反过来,若是宽儿纳了妾,还是没孩子,你也就别再指望他有孩子了。”
后面一句话意思很明白,若纳妾都不能生,说明患有不育之症的是刘宽。
朱元璋听了眉头微皱,道:“纳妾?纳谁为妾?咱总不能再嫁个女儿给他吧?”
马皇后笑起来,“既是纳妾,当然不必再从女儿们中选。再说了,乐已经嫁给欧阳伦,后面那几个孩子都还未及笄,便是许给宽儿,一时也生不出娃娃。”
“蕙兰跟我提及此事时,曾说采薇是个不错的人选既能帮着蕙兰管家,身段看起来也是好生养的,就是年纪略大了点,怕宽儿嫌弃。”
马皇后身边女官很多,苏采薇虽然容貌姣好、身材也顶,但跟老朱年轻的那几个妃子比起来就不够看了,故而老朱对苏采薇的印象很模糊。
但老朱才不在乎苏采薇是否足够好看呢。
他道:“年纪大点好,省得将来跟咱蕙兰争宠。”
马皇后听得好笑,“瞧你说的,蕙兰是你的女儿,谁敢跟她争宠?”
朱元璋略微沉吟,道:“咱也不能这么平白无故地就准许刘宽纳妾如果没个由头,只怕李祺、梅殷还有那欧阳伦,都想跟着纳妾。”
“正好那火车打造好了,估计年底应能投入实用,到时咱便可就此事为刘宽叙一大功,便把允许纳妾当做一项殊荣赐给他。”
马皇后点头,“你这想法倒是不错。”
人忙碌起来,总觉时间过得快。
一晃眼便到了八月十五。
这天刘宽与朱蕙兰自是又被叫到宫中,与老朱一家子共度中秋佳节。
宴席上,刘宽本以为又要用平板播放乐曲,谁知马皇后却准备了一支乐队,演奏起了《九州同》等乐曲。
虽然明代乐器还未发展到后世那般地步,演奏起《九州同》等乐曲略有不足,可听着却更具古风,别有一番滋味。
听着乐曲吃过晚饭,众人又一起看了刘宽准备的纪录片。
该纪律片名为《哥伦布之前的美洲》,分上下两部,共长达一小时四五十分钟。
以讲述被欧洲人发现前年的美洲大陆风土人情为主如果说端午节刘宽放的是美洲风土人情十分钟简略版,这次便是详述版。
中间还会穿插一些同时期欧洲的风土人情,作为对比。
年少、年幼的皇子皇女们刚开始还看得挺兴奋,但坚持了半个小时后,就开始有人打瞌睡了。
朱元璋、朱标、马皇后等人却是一直兴致勃勃地看完了整部纪录片。
随后,朱元璋将朱标、刘宽、朱雄英、朱,已经朱檀几个十岁以上的皇子,都叫到偏殿,就着纪录片内容议论国事。
“咱先前听你所讲,还以这美洲土人纵有番薯、玉米、土豆等天赐良种,却未必种得多好,产量也未必有你说的那么大。”
“可通过方才这部纪录片来看,彼辈中有些部族怕是也耕种了数千年,那玉米、土豆、番薯看着都不小。”
听到这里,刘宽不得不插话解释:“陛下,纪录片其实是后世人演的,里面用到的农作物也是后世之物,此时美洲的玉米、土豆、番薯肯定没片子里卖相那么好。”
朱元璋道:“就算没片子里卖相好,产量肯定比稻麦等五谷高吧?”
刘宽听了点头,“性状使然,现在的五谷产量确实没法跟美洲三种主要农作物比。”
朱元璋接着道:“咱想说的是,能早一日到美洲获取这几样良种,咱大明便能早些令百姓脱离饥馑之忧。”
“咱原来想的是,先灭了北元,接着打服了高丽、日本,再开启大航海,派人去美洲。”
“可如今想想,这么一步步地来实在太慢倒不是说咱非要在有生之年完成此事,而是觉得并非要灭了北元才能探索美洲。”
“标儿,刘宽,你们觉得可是这么个道理?”
第一更。
第159章 远洋探索条件,京师火车站!
朱标还在思虑。
刘宽则道,“灭北元以及征服高丽、日本,确实不是探索美洲的必要前提条件。”
“不过美洲大陆毕竟遥远,即便微臣能给出前往美洲的大概航线,以大明目前的航海水平,派人过去也是九死一生。”
朱元璋道,“只要能提前几年从美洲带回玉米等新农作物,探索队伍九死一生也值得凡因此事而牺牲之人,咱都会厚恤其家人,甚至可荫其子孙。”
“咱相信,厚赏之下,大明愿意冒险去探索那美洲的大有人在。咱多派几支探索船队过去,总有一支成功归来!”
听此,刘宽便明白,朱元璋其实对此事决心已定。
这时朱出声道:“咱觉得父皇说得对,探索美洲关乎我大明千秋霸业,九死一生算不得什么。”
朱檀眼睛一转,同样发声支持,并且他敏锐地把握到,需要劝说的关键人物是刘宽。
便道:“老师,之前你讲述西夷开启大航海之事时,可是曾盛赞他们花费上百年时间,无数人前赴后继地到未知海域冒险,才先后开辟了绕过非洲通往东方以及横跨大西洋的两大航线。”
“西夷做得,难道我们大明人就做不得?若如此,岂不说明我大明人不如西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