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是知道所谓偷偷拜访三妹夫是掩耳盗铃,必定会被父皇知晓。拉朱一起,便是希望多个人分担过错。
见朱不上当,不由嘲讽道:“三弟这般胆小,真是白长这么大个子。”
“驾!”
朱忽然大喝一声,提高马速,往前跑去。
朱吓了一条,回过神来就臭骂:“神经病啊!”
不一会儿,回到王府,他便招来留守京师秦王府的管事。
“大王千岁。”
朱摆手,直接道:“将三驸马刘宽的事,都与孤说一说。你若知道的太少,现在就派人去打听,免得一会儿挨孤的训斥。”
第二更。
感谢【萌之力】的100起点币打赏!
感谢【2021***9737】的100起点币打赏!
晚安~
第119章 秦王残忍,降等承袭
这管事早年便跟随朱,深知这位殿下不仅不知体恤下属,且内里残忍。
他生怕回答不能令其满意,闻言忙道:“老奴这就派人去打听。”
朱道:“一个半时辰内来汇报,不得延误。”
“老奴谨记。”
待这管事离开,朱便在王府奴婢们的伺候下洗漱、吃饭。
虽然他这一路基本都是乘船,并不劳累,但饭后还是在侍女的按摩下沉沉睡去。
结果做了个噩梦。
梦见朱元璋怪他不恤百姓、虐待宫人,拿一把带血的夸张大刀追着他砍。
他跑着跑着,老三突然冒出来,一下将他扑倒在地。
“父皇,咱帮您抓到老二了!”朱兴奋大叫。
朱元璋阴沉着脸走过来,怒喝了声“孽畜”,便一刀向他脖子砍下。
他挣扎不脱,吓得恐慌大叫:“父皇饶命!”
可在他求饶的瞬间,大刀已然落下!
朱猛的睁开眼,下意识摸脖子和头颅,摸到满头的细汗,这才意识到方才“经历”都是梦境。
“来人!”
四名侍女鱼贯而入。
朱想到这四名侍女就在寝室内,便问:“你们方才可曾听见什么?”
侍女们神色骤变,都下意识地摇头。
朱一看,便知道多半他最后喊那句“父皇饶命”被这几个侍女听见了。
顿时起了杀意。
但他知道,若因这点小事就杀了侍女,父皇肯定会狠狠责罚他。
杀意难消,他只能发泄怒气,喊道:“来人,将这几个贱婢拉出去掌嘴,嘴打烂了为止!”
“大王饶命!”
四名侍女吓得脸色惨白,皆软倒在地,连声求饶。
朱瞧见进来的护卫没动作,便怒道:“没听见孤的吩咐吗!”
护卫们不敢再迟疑,将几个侍女拖出去掌嘴。
朱又叫几名侍女来服侍穿衣,梳发。
“牛管事呢?叫他过来。”
牛管事很快就过来了,主动道:“大王,刘驸马的事都打听到了,还给您带了这个。”
说完,献宝似地递上一本薄却偏大的书册。
朱接过来一看,只见黑色封面上横着写了四个白色大字自然科学。
下面还有一幅彩色图画。
却是一道巨大的闪电劈下,燃起了遍地火焰,向周围散发着光芒(黑色为背景)。
作为皇子、亲王,朱不仅见识过很多画作,甚至收藏了一些。
这幅画在他看来也就有点新奇,画技、意境都没什么出彩的地方。
翻开看,里面却是些莫名其妙的内容,他扫了两眼便不耐烦地问:“这是什么?与刘宽有何关系?”
牛管事道:“回大王,这是老奴派人从刘府名下书铺买的您看这署名,这书就是那刘宽编写的。”
朱道:“孤要听刘宽的消息,你买本破书来有屁用!”
牛管事吓得慌忙跪下,“大王息怒,老奴也收集到了些其他消息,正要向您禀报来着”
朱踹了他一脚,道:“直接说!”
牛管事重新跪好了,道:“据说刘驸马是跟那仙桥一起出现的,故而民间都传闻他是上天派下来的谪仙人。”
“跟大桥一起出现的?”朱眉头一皱,惊疑不定。
牛管事道:“民间传闻如此,谁也不知真假。”
“继续。”
“如今刘驸马在工部科技司任员外郎,负责打造火车”
过了一会儿,牛管事将街面上能打听到的、不知真假的相关消息都说了,又回答了几个问题,这才被朱放走。
‘看来我这三妹夫即便不是谪仙,来历也绝不简单,在父皇心中的分量也极重。’
‘我这次不知要在京师待几年,倒是不能得罪了此人。’
‘若有可能,还要与他多亲近,乃至交好。’
回过神,朱问了下时间,便准备去皇宫。
来到院中,便瞧见四个侍女站在那里,一个个脸颊都被打肿了,嘴角流血。
朱不满意这可离打烂嘴还差得远呢!
正要喝斥护卫继续打,便见一名宦官在门房的引领下匆匆而来。
“秦王殿下,皇上派奴婢来催您进宫呢晋王殿下都已经到了。”
“孤知道了,这就去。”
朱只能放下惩罚侍女的事,带着随从跟宦官一起进宫。
来到奉先殿,朱发现,除了朱,朱标也在。
他当即行礼,“儿臣参见父皇,参见太子。”
朱标微笑点头。
“平身。”朱元璋淡淡道了句,“老二既然也到了,老大你就将就藩海外之事详细讲一讲吧。”
“是。”
朱标应了声,便讲述起来既有刘宽那日在奉先殿初提封藩海外之策的内容,也有后来刘宽跟他讲过的一些零散话语。
听完,朱还在沉思,朱已经眼睛发亮了。
他也是头回知道,海外竟然那般富饶,还有那么多无主之地。
若大明真能造出不惧海洋风浪的巨舰,能把人安全地送过去,那么到海外去建立藩国倒是个不错的选择。
到时候,即便不能在藩国做真正的国王、土皇帝,那也是天高皇帝远,父皇想管他也够不着了。
他若走远些,海上来回一趟便要一年。
届时别说打死一两个宫人,便是做了过分十倍、百倍的事,京师这边也未必知晓。
待到将来父皇一死,大哥上位,就更不可能管着他了。
回过神,朱立即大声道:“父皇,这封藩海外实乃大大的良策啊,儿臣举双手赞同!”
说完,还不忘给老三打眼色。
朱对封藩海外同样动心,却要冷静些许,问:“父皇,儿臣等若在海外建立藩国,与大明又是个什么关系?可是类似于藩属国?”
“藩属国?”朱元璋听了哼道,“老三你可真敢想咱大明跟藩属国之间不过就一个君臣名义罢了,其军政独立,便是王位承继咱大明都不会干涉。”
“而你们是咱的儿子,是你大哥的兄弟,即便到海外建国,又岂能与藩属国等同?”
“再则,人家藩属国乃其王族得来的江山,跟咱大明没多大关系。可你们能单凭自己在海外建国吗?”
“你们若封藩海外,咱不仅要准备钱粮,还得迁徙百姓过去,就连你们如今的护卫军也是咱给的。”
“你倒是说说,你建立藩国凭什么跟藩属国等同?”
听此,朱闷声道:“若在海外建立藩国也要像如今这般受诸多约束,儿臣宁愿留在大明。”
“你觉得如今受到的约束多?”朱元璋笑了,冷笑,“咱告诉你,若真施行封藩海外之策,留在大明的藩王只会受到更多约束!”
“如今你们且有上万护军,还能在边疆领兵作战,甚至能调动封地百姓为你们建造宫殿、搜罗金银财宝。”
“但施行封藩海外之策后,留在大明的藩王至多拥有三千护军,不得干涉封地民政,言行都得受到封地官员监督。至于领兵作战的事,更是想也别想!”
朱听到这里,忍不住愤怒道:“那儿臣便不赞成这劳什子封藩海外之策!”
这时,朱标开口了。
“三弟,为大明江山及咱朱家子孙后代计,封藩海外是必行之策。”
“另外,你们若能在海外建国,虽不能等同藩属国,却也比留在大明自由得多。”
“藩国军政将全由藩王掌控,只需听从朝廷军令,在朝廷需要时,率领藩国军队配合朝廷大军攻打海外敌对势力。”
“剩下也就是按年派人朝贡,跟大明保持通商,允许大明在藩国探矿采矿、开办工坊之类的小事。”
“反过来,你们若留在大明,不仅有父皇所说的那些约束,爵位也会降等承袭。”
“亲王世子只能承袭为郡王,郡王世子只能承袭为镇国将军。以此类推,若子孙不能再立大功,数代后便会成为庶人。”
“当然,若真成为了庶人,便也不用受宗藩制度约束,经商、科举乃至从军皆可,与寻常百姓无异了。”
爵位降等承袭?
别说朱,便是开始就赞成封藩海外的朱也听呆了。
要知道,以前朱元璋可是想让后辈子孙为嫡长一脉永镇大明江山的。与此同时,各藩王血脉也将世代受朝廷供养。
当年不少大臣明着暗着劝谏,都没能令朱元璋改变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