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庭汉裔 第80节

  可这又无法指责射手们,毕竟世上能披一层甲能行动自如的,已然是壮士。可眼前的这个巨人,竟然能身披两层重甲而发动进攻,完全超出了常人的想象。

  眼下的唯一解就是用重弩破甲。可东宫防御松懈,别说重弩,连寻常的弩机都没有准备,这时又该从哪里去找呢?对方是不会给这个时间的。

  等靠近到一个可以加速的速度,巨人一声高喝,他高举长戟,双腿如同鼓槌般奔跑起来,在他的身后,百余名死士紧随其后,并大声高呼,海啸般向宫卫发起猛攻。

  最前列的宫卫见此情形,试图去列阵发动反击,但看见那高大的身影横压过来,无不心惊胆战,手脚无力。

  这时,巨人手持大戟,如同大石天降般挥劈而下,径直砸到一名宫卫的头顶。即使宫卫头带铁胄,可这一击下去,只有一声闷响,中戟的宫卫应声倒地,但见他张开嘴,嗬嗬着却一声惨叫也喊不出,转瞬间血流满面,气绝身亡。

  旁边的宫卫都看傻了,无法动弹,而那巨人只是冷漠地咧开嘴唇,信手朝左边一挥,长戟便将一名披甲宫卫挑起来,然后像扔小鸡一样扔了出去。

  巨人稍稍顿了顿,他在黑暗中憋红了脸,再次举起长戟,对着人群又是猛然一记横扫。

  这一招当真是宛如天神一般,在他前面拦着有四名宫卫,这一扫全中,即使没有破甲,中戟者也尽数骨折倒地,不能再起。

  短短一刻之间,巨人就击倒了六名宫卫,而他魁梧的身材上,密密麻麻地扎满了数十根箭矢,就像是生来就长在甲胄上似的,成为了这个巨人可怕可怖的装饰。

  在这样的巨人面前,前面的宫卫们完全胆寒,即使身处狭窄的阶梯,背后站满了人,他们也顾不上了,与其被这个巨人砸成糜粉,他们宁愿向同伴们挥刀。

  于是他们转身,向后方拥挤着,踩踏着,把自己的后背完全暴露给了敌人,而这恰恰是错误的选择。

  杨济的死士们趁势发动了潮水般的冲击,继而酿成了全体宫卫的崩溃。

  刘羡在军鼓之旁,将众人的脸色尽收眼底。

  宫卫们的瞳孔里已经写满了绝望,叛军如潮水般发动攻击,宫卫们就如同潮水般退却。不断有人在退却的路上被砍死砍伤,惨叫声哀嚎声就如同鸡叫般此起彼伏,断肢和鲜血如污垢般散落在台阶上。

  更有甚者,直接跪在地上弃兵投降,但没有人理他,后方的叛军滚滚而过,很快就这些人淹没。

  这是刘羡在初阵上遭遇的第一次失利,他原本设想的收缩战线,在台阶上层层抵抗的策略,仅仅是因为一个人的出现,就遭遇了全面的失败。

  虽然这个人是名一丈来高的巨人。

  但巨人也是人,体力也不是无穷无尽的,在连杀六人后,他又身披两层重甲,此时也不免气喘吁吁,站立在原地歇息,刘羡被溃兵们冲击得连连后退,但双眼却死死得盯着他,心中想:有机会,有机会能战胜他!

  大众后撤间,很快就退到了殿内的大门处,回过头,就能看见手持酒杯却脸色苍白的太子,和正瑟瑟发抖的颍川公主,人们大多已丧失了斗志,能够站着而不倒下的,都已经是少数了。

  已经完全到了事关生死存亡的时刻。

  在这种危难情况之下,刘羡心里明白,已经没有留手的可能了,倘若任由局势发展下去,令太子落到杨济手里。无论自己是生是死,都无法向朝廷复命,哪怕楚王司马玮出面,也保护不了自己,他也对不起那些曾经对自己寄予厚望的人,对不起那些还在等待自己回家的人。

  他必须在现在挺身而出。

  所以他没有任何犹豫,信手夺过身旁一名士兵的斫刀,大喝一声,没有招呼任何人,顶着人群的逆流,他一人一刀朝叛军进攻的锋头冲过去。

  周围的宫卫仍在溃退,可前方追杀的叛军们也毫无准备,宫卫们逃得丢盔卸甲,叛军们也赢得丢盔卸甲!而刘羡正如一支离弦之箭,一边向前一边高喝道:

  “没有胆量的人!你们就逃吧!让你们看看真正有胆识的人,是如何战死沙场的!”

  说罢,刘羡压低脚步,一个躬身转向,忽而加速,手中的尖刀顿如闪电般出手,瞬间刺入一名叛军的眼睛,贯穿入脑。那叛军猝不及防,压根没想到还会有人反击,双眼甚至还没有看清刀锋,刘羡就已经把刀锋抽了出来。

  刘羡一只手擒住这具还有热度尚在颤抖的尸体,顺着阶梯猛力一推,后面的叛军被重重砸了一下,跟着跌倒在地。

  这让刘羡得以不顾眼前,而是转向左右的敌人。

  他是右手剑,自然选择攻击右手边最近的叛军,借着自己惯用的弓虚步,刘羡仅仅是一次变向,对方就被晃了个措手不及,直接被抹了喉咙。

  而与此同时,左面的叛军还没有反应过来,刘羡已猛地朝他下肢踹了一脚,而后又顺势踢了一脚对方的小腹。这人痛呼一声,忍不住弯腰捂起肚子,却又露出了没有防备的脖颈。

  刘羡眼疾手快,改为双手持刀,沿着脖颈一击重斩,刀锋由肉入骨,又由骨入肉,刹那之后,已将此人身首分离。

  这一斩刘羡得心应手,挥得非常漂亮,即使让他再来一次,他也未必使得出来。但对于被砍者来说,场面就不那么痛快了,他的头颅已经像气球一样滚落下台阶,尸体后仰倒下,鲜血如泉水般自脖颈处喷射而出,溅射到周围的叛军身上、手上、阶梯上,乃至甲胄间也能感受到湿热的温度。

  如此血腥的杀人方式,即使在战场上也不多见,这使得叛军们不由得停下追杀的脚步,将目光投到刘羡身上。

  刘羡此时也溅了一身热血,面庞乃至眉眼都被染得通红,但他手持斫刀,怒目圆睁,仍是死战不退,每一次挥刀,每一次怒喝,都在月色中散发出一种不可逼视的威压。好似佛家故事中的阿修罗,从地狱里爬出来的天魔恶鬼。

  这不由得叛军们不感到胆寒,他们稍稍止步,停下了追杀的步伐。

  而后方的江统看见了这幅景象,先是一惊,他从不知道刘羡的武艺竟有这么高明,继而反应过来,这是整顿士气的好时机,立刻对众人高呼道:“安乐公世子都冲阵了!你们在怕什么?!莫非真要像懦夫一样等死吗?”

  奔逃的宫卫们顿时反应过来,他们原本对巨人的伟力感到不知所措,继而产生了犹豫与害怕,但见刘羡这样的贵公子都冲杀出来,还连杀数人,不由想道:对啊,我们这里还有安乐公世子!他是刘备与张飞的后代,说不定能扭转战局呢?就算和他一起战死,想必也是一件美谈吧。

  于是有一些人反应过来,勇气倍增,不需要多么整齐的队列,就地转向,便跟随刘羡向叛军发起反冲锋。

  士气就是这样,你弱敌方就强,你强敌方就弱。

  刘羡趁着这个势头,从敌兵手中夺过一支长戟,接着俯低身子,直接去戳刺这些叛军的下盘。被鲜血浸泡后,下半部分的台阶已经变得相当湿滑,刘羡只需对着敌军的小腿稍稍用力,对方便会立足不稳,很容易地跌倒下去。

  后面涌上来的宫卫们也有样学样,他们挺戟成林,一下又一下地往敌人下方刺击,而叛军们仰视着进行回击,可这一来一回间,叛军到底是仰攻,不好出力,而宫卫们借着重力的惯性,总是比叛军戳击得更加有力,这使得宫卫们顶多是受伤,而叛军们则有不少人惨遭破甲,最后倒地而死。

  交换不利下,叛军识趣地停止了攻势,退了下去,而宫卫们也没有追击,而是在台阶上重整队伍。

  这仅仅是一波攻防的结束罢了。

  双方都知道,决胜的时刻还在后面。

  空中又开始飞起箭矢,台阶上的士卒们则开始做短暂的休整,更准确地说,是大口大口地喘气,然后抽空朝喉中灌水。

  刘羡也在大口大口地灌水,江统递给他一个水壶,他仰头就倒,喉头不断因冰爽的刺激而耸动。但刘羡的眼睛仍然睁着,死死地盯着台下那个巍峨的身影。

  刚刚的冲锋,已经暴露了他真正的武力,虽然在两刻钟之前,除了最亲近的人以外,这还是一个无人知晓的秘密。但在现在,他已经是所有人都知道的高手。

  刘羡挽救了士气,这也就意味着,在接下来的战斗时刻,他已经成了宫卫们的士气源泉,他已不能后退,必须奋战到底,否则他一退,宫卫们就会再度崩溃。

  奋战到底,在这个场景里,只有一个含义,那就是对上那个堪称怪物的巨人。

  而月色下,刘羡注意到,那个巨人抽拔着甲胄上的箭矢,眼神也正直直地看着自己。

  显然对方也是这么想的。

  自己能成功吗?刘羡放下水壶,扔给旁边的宫卫,宫卫却是小心翼翼的,还对刘羡说了一声“世子上勇”,看来刘羡方才的表现,已经俘获了众人的仰慕。

  刘羡想,如果此事能够顺利结束的话,自己应该最少可以升一级官品,然后封个亭侯吧。

  他用这种胡思乱想来打乱内心的不安,因为对于战胜巨人这件事,他真的没有任何把握。

  刘羡看着那个巨人,突然想:“也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他的父母是什么模样,竟然能生出这样可怕的人!”

  又想:“杨济是拿什么收买人心,竟然能得到这样的死力!可惜,如此好男儿,却和我为敌。”

  沉思间,刘羡听到身边有一些惊呼,他顿时惊醒,去打量眼前的战场。

  对面已经休整完毕了,巨人再次举起无旗的旗帜,迈步向上,仍然是如地动山摇般的压迫力。

  只是这一次,他的眼中只有刘羡。

  求票!求订阅!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大家的支持就是我更新的动力!

第112章 生死斗(4k)

  这一夜的战斗,大概是到目前为止,刘羡人生中面临的最大难关。

  金谷园大劫案里,刘羡的作为虽然莽撞,但再怎么说,他也是做了相当的准备,也是主动的一方,虽然中间出了一些意外,导致险象环生,可最终还是在同伴的照料下成功逃脱。

  在东宫中的血战,却截然相反。刘羡是被动的,他被迫仓促迎敌,在一个并非他挑选的战场,没有任何退路的情况下,面对一个他不想面对的对手,甚至手中握着的都并非他最熟悉的配剑。

  但人生就是如此,在命运面前,人不总是挑战者,反而常常是不知所措的守擂者。命运的责难总是不期而至,且无处可逃,就连放弃的机会都不会给你。

  而人能够也应该去做的,就是直面它,去做命运的主人。

  刘羡早就做好了这种觉悟,当杨济叛军再度发起进攻,他已经凝注起所有的精神,面对迎面而来的挑战。

  叛军的人潮再次涌动,他们虽说再次上前,但也畏惧刘羡的武力,故而刻意让开空间,向两侧流动冲击,而刘羡身边的宫卫们也是如此,他们自觉不敢与巨人抗衡,也主动往左右拉开。

  两边明明没有商量过,却极为默契地在台阶中间形成了一个两丈宽的空地。

  而这个空地就是决定这次战斗生死的地方。

  那名巨人穿过人头,一步步向刘羡踏来,其身影正如须弥山升起,逐渐笼罩天日。

  而刘羡则是握紧了手中的刀,眯起眼睛打量着他。

  说实话,在后方观看的时候,刘羡其实只觉得这人高大,但并没有多余的感受,毕竟这个人再高,说白了,也就高刘羡两个头。但眼睁睁看着巨人靠近后,刘羡的脖颈也不知不觉仰起,看见他的身躯遮挡住大部分的视野,甚至逐渐盖过月光后,刘羡才头一次明白,什么叫泰山压顶。

  人的眼睛是有欺骗性的,人可以为一叶障目,也可以藐视名山大川,远看的时候常常会觉得不过如此,真到了自己眼前才会切身体会到,世界上每一分每一毫,每一尺每一寸都有他存在的意义。

  巨人奔至刘羡身前时,他高举长戟,豁得挥舞而下,刘羡光感受到迎面而来的气压,就难免有一刻窒息。

  但他早有准备,面对巨人这志在必得的一击,他急忙侧身闪过,大戟直接劈打地上,竟是霹雳般的一声炸响!青石造成的台阶,竟因人力的一击而产生出道道裂纹,随风吹出阵阵齑粉。

  刘羡趁机拉开两步,背后冒出一身冷汗,在迄今为止,这是他见过的最为恐怖也最为纯粹的力量,不管你穿多么厚的甲胄,只要挨上一击,必然会连骨带甲被一起打断。

  自己要和这个巨人互斗,就要一招也不能中!中则毙命。

  但好在上天是公平的,给予了这个巨人怪力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不便。他身材高大,手臂宽长,又穿了两层厚甲,视野受限,这就导致他不够灵活,想要击中刘羡,也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

  在巨人尽力挥出一击后,刘羡已经闪到他的右侧,他故技重施,以极快的速度刺向巨人的小腿,两人在台阶上相斗,只要先击伤对方的下盘,令其站立不稳,优势就会向自己倾斜。

  可刘羡的想法虽好,但他的刀锋在碰到巨人的裤褶时,竟然发出“叮”的一声脆响,刀锋豁得弯曲起来,在黑夜中擦出一点火星。

  这人在小腿上还绑着护腿的铁片!

  电光火石间,容不得刘羡多想,巨人的下一击横扫已经紧随而来,刘羡唯有再次俯身变向,躲过这刚猛十足的一击。

  而这一次,不是无人受伤。刘羡躲避的时候,听到耳旁传来两声无法形容的惨叫,他立定后,往原本站定的地方看去。只见三丈外的地方正躺着两具死相惨烈的尸体,他们显然刚刚还作为敌人,在一起扭打砍杀,但巨人的二丈大戟如同一道传说中的罡风,从中等若无物地挥过,将两人像纸张一样轻松撕裂。

  两个人变成了四块尸体,上下分离,肠子肺腑等内脏与鲜血一起汨汨流出,腥臭味令在场人直欲作呕。

  这下,原本还在厮杀的其余甲士等都不约而同地停了下来,他们完全放下手中的厮杀,都向后退去,唯恐再被这个可怖的战场波及。而后作为观众,屏气凝神地期待着战斗的结果,并以此来决定整个战场的胜负。

  刘羡见堪称地狱的情形,也难免一阵头晕目眩,但他没有停下,而是不断变换脚步,继续寻找巨人甲胄的缺陷。

  但结果是令人失望的,刘羡先后去砍打巨人的腰、胯、腕、踝,竟然都未能破甲,这些都宣布了一个无情的事实,继续用这种方式缠斗下去,刘羡是没有任何胜算的。

  在这种情况下,刘羡只能改变策略。

  他又是一个侧身躲闪后,捡起滚落在地的一根长戟,找了一个适合发力的角度,准备继续去挥打巨人的下肢。

  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既然刀锋破不了腿部的护甲,他就只能寄希望于棍棒的钝击能够奏效,隔甲去造成一些内伤。

  剑术、刀术和棍术本质其实是相同的,后世明代抗倭名将俞大猷就有一本著作名叫《剑经》,可著作里却全是讲棍法,其实就是这个原因。而刘羡此刻握住了长戟,稍稍熟悉手感后,趁巨人还来不及转向,立刻发动攻击。

  他两脚扎稳,摆出一个微妙的姿势,而后倏忽间如猛虎而出,借转身的架势,将肩胛、腰腹、手腕的力量一齐爆发,将戟杆硬生生敲打过去。

  又是砰的一声巨响,刘羡心中一惊,根据手感的反馈,他已经感觉到大事不妙。

  这一击被巨人挡下了,他显然看穿了刘羡的心思,在刘羡动作的同时,巨人还未转身,大戟先一步反立在地,就如同一堵铁做的墙壁般,结结实实地挡住了刘羡的横拍。

  巨人回过头,铁胄上只露出两只发着荧光的眼睛,同时发出沉闷的嘲笑道:“小聪明。”

  他将大戟往上一挑,刘羡就感觉一个浪头沿着戟杆打到自己手中,已然是握持不住,只能立刻撒手,任对方将长戟挑飞,转而再次手持长刀,脚步一面后退,一面准备与巨人的下一轮死斗。

  而这个时候,巨人改变了战斗的策略。

  他此前的进攻,就是试图将刘羡一击摧垮。可经过几次砸空后,他也反应过来,刘羡的速度极快,这么做是并不现实的。故而他减少了劈、刺等范围较小的动作,而是频繁采用大范围的横扫,令刘羡开始节节后退。

  这样的形势转换,确实令刘羡极为头疼,巨人的长戟长达两丈三尺,加上巨人本身臂展就长,这一挥下来,就使巨人身前的两丈领域完全沦为禁区,除去硬扛之外,根本无法近身发动攻击,更别说还要破甲了。

  他只能一边后退,一边等待时机。

  但这并不代表就没有取胜的机会。

  巨人的力量固然大到了一个匪夷所思的地步,但说到底,巨人也是人,他的力气不是无穷无尽的,他也会饥渴,他也会疲倦,此前他连杀六人后并没有乘胜追击,就是他也会力竭的明证。

  只要自己再次撑到他脱力的时刻,就是发动反击的良机!

  刘羡已经打定了主意,在这次事关生死的战斗,他的精神高度集中,死死盯着巨人的动作,并从中观测他动作的间隙,不断评估巨人的臂膀还剩下多少伟力。

  事实也正如他所预测的那样,每一次大力横扫后,巨人的动作都会相应地减慢,大戟伴随的劲风也在逐步削弱。而刘羡退后的脚步不徐不疾,也维持在一个长戟末端可以攻击到,但他也能及时反应躲避的距离。

  只是正全神贯注间,刘羡的后背忽然贴到了一块冰冷又坚硬的固体,那是台阶左侧的白石栏杆。

首节上一节80/18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