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吏! 第131节

  郭解说出了这一次的图谋,决定借着查清楚北道姚氏到底有多少十五岁以上的细君,没有缴纳五算的算赋惩罚。

  “豪强为了少交人头税,隐户早就成了常态,把许多丁口的户籍隐瞒起来,就不用缴纳算赋,北道姚氏为了逃避五算,也会隐瞒族中细君的年纪。”

  众人不同的点头,认为郭解说的五算,就是一个很好的借口。

  郭解说出一个更好的消息:“本吏已经把五算的事,禀告了府君,赵公亲自开口了,只要遏制了二十七县索要大量聘金的恶劣风气,赏赐五宅!”

  “五宅?!”

  众人听到这话,全部动容了,目光中多出几分火热。

  宅是秦代的耕战体系中,根据军爵赏赐的宅院面积,一宅是三十步见方。

  汉承秦制,废除了一些砍掉手脚,割了鼻子的秦代酷刑,却也继承了大秦帝国横扫六国的一些优秀体制,耕战体系的军爵就被西汉继承下来。

  按照西汉的军爵赐宅规定,第一级的公士赏赐一宅半,二级上造赏赐二宅,三级簪袅赏赐三宅,四级不更赏赐四宅,五级大夫赏赐五宅,到了六级官大夫就开始大幅增加。

  六级官大夫赏赐七宅,一直到九级五大夫赏赐二十五宅。

  右内史赵禹说的赐宅,不是小县,也不是一郡首县,而是赏赐长安闾里的一座一百五十平米大房子,这在寸土寸金的长安,对于任何官吏都有很大诱惑。

  就连九卿公府的中都官(京官),听到赏赐五宅,也会按耐不住火热的心绪,恨不得现在就去把北道姚氏十五岁以上的细君全部找出来。

  郭解听到赐五宅也是忍不住心动,谁能拿出首都一百五十平米的大平层当做奖励,别说是去查账,就算是坐牢顶罪也有大把人愿意。

  众人中最为眼热的一人是苏建。

  “郭君,赵公的意思是每人赏赐五宅,还是只赏赐给一人。”

  苏建紧张的看向了郭解,虽然知道赵禹身为两千石的右内史,也不可能拿出七八座五宅当做赏赐。

  他还是怀揣着一丝希冀。

  苏建有两个儿子,长子苏嘉成亲以后,不可能继续住在一起,决定把宅子让给苏嘉,他和夫人、幼子苏武,还有那名小奴,一起搬出去居住。

  一直租房子住,不是长久之计。

  幼子苏武总有长大的一天,等到苏武十二三岁就可以成亲了。

  苏建需要给幼子苏武准备一座宅院。

  长安闾里的宅院市价太高了。

  苏建只是依靠食俸,买不起长安的宅子,突然听到赵公说了一句赐五宅。

  怎能不眼热。

  郭解看出了苏建的想法,摇头道:“长安寸土寸金,这里可是京畿,赵公能够拿出五宅用来赏赐,已经殊为不易,每人一座五宅?赵公纵是胆大妄为的酷吏,也不可能拿出这么多的宅院。”

  苏建一脸的失望,很快又振作起来。

  “恩师。”

  苏嘉更是跃跃欲试:“何时前往北道姚氏的平山乡,弟子不仅要把姚姬带回来,还要斩获首功,获得赵公赏赐的五宅,到那时,父就不用让出来宅院,弟子和姚姬搬到五宅居住,父居住的那座宅院,留给幼弟苏武以后成亲所用。”

  提到首功两个字。

  虫皇柔、莽通、安国少季三人也是跃跃欲试,不想落在人后。

  尤其是虫皇柔的美眸带着几分二尺剑的锋利。

  凡事都要争个第一的虫皇柔,不在乎五宅,出身大第室的侯子,怎会在乎区区五宅。

  虫皇柔看重的是首功,还有不躺在祖辈的荫庇下,就像只是一名游侠儿的大父虫达,跟在高祖刘邦的身边赚来了初定十八侯的曲成侯。

  虫皇柔也要凭借自身的搏耍剑,赚来田地、宅院、奴仆,不想一直做个米虫。

  “只是.”

  苏建一直在整理右内史的计簿,知道计簿的繁琐,愁眉苦脸的说道:“计簿涉及的各项数字,很是繁杂,没有几个月的时间,不可能理清平山乡的计簿,何况,还要根据槐里县、平山乡的亭、里送上来的计簿,比对姚氏细君的真实年龄。”

  他只是略微一想,忍不住一阵头大,更是头疼。

  没有大半年的时间,不可能从繁杂的大量计簿中理清平山乡的情况。

  这句话说出口。

  便坐的气氛沉闷了几分。

  “我倒是有个法子。”

  一直沉默寡言的莽通,突然说道:“上一任上计吏应该了解一些内情,不需要多,只要他说出一名隐瞒年龄的姚氏细君,就坐实了隐户的罪名,没有缴纳足额的五算,找到上一任上计吏询问清楚了,正好借着虫皇柔前往北道姚氏游乐,骗开了大门,找到了那名隐户,就能直接抓捕北道姚氏的所有族人。”

  “善!”

  “彩!”

  “甚妙啊!”

  众人没有想到,沉默寡言的莽通竟然能够想到这么一个好法子,看向他的眼神不同了,看似是个只知道杀人的莽夫,没想到脑子也很好用。

  郭解朝着苏嘉递过去一个眼神,示意他去找人询问上一任上计吏是谁。

  众人跪坐在便坐的坐枰上,焦躁的等待,等候着苏嘉的到来。

  “恩师。”

  苏嘉一脸愧疚的走进来:“弟子问过了好几位府吏,都说不知道,没有问出上计吏是谁。”

  不是不知道。

  多半是瞧不起苏嘉一个小小的案事史。

  不愿意告诉他。

  谁知道郭解找上计吏有什么事,万一是找上计吏的麻烦,上计吏背后的族人不会轻饶了告密人。

  “这帮子蠹吏!”

  苏建沉稳的性子,也没办法沉稳了。

  五宅涉及到苏武的宅院。

  苏建心中生出一丝恼火:“不给府吏一些教训,看来不知道郭君是谁,又是受到谁的看重,竟敢帮着上一任上计吏,不帮着郭君。”

  郭解瞧了一眼苏建,知道他是那种老实人性格。

  平时看着老老实实。

  等到老实人发怒,比谁都要狠。

  “小事一桩。”

  虫皇柔站了起来,走出了便坐:“你们在这里稍等,最多一刻的时间,就能问出来上计吏是谁,估计这名上计吏的身份不简单,不然,府吏也不可能明知道苏嘉是郭解的弟子,还是藏着掖着,始终不肯说出来上计吏的名字。”

  没过多久,虫皇柔就回来了,还不到一刻的时间,甚至没有半刻。

  他已经问出上计吏的身份。

  虫皇柔的脸色却变得有些古怪。

  “上计吏竟然是颜异。”

第150章 颜异

  郭解坐着皂布盖车前往成乐里,闾里是最基层的行政单位,有着严格的规划和管理,每个闾里是一个独立的居住区域,外侧有高大的夯土里墙、闾门、弹室。

  里内有街巷、住宅、作坊等建筑,里民按照什伍的编制进行管理,以便于户籍管理、税收征收、治安维护。

  郭解的郡曹官职是上计吏,秩六百石,出行的车驾从白布盖车变成了长安尉乘坐的皂布盖车。

  车驾停在成乐里的闾门口,他步行走进去,脑子中回想着虫皇柔对于颜异的介绍。

  颜异是颜回的十世孙。

  在儒生心中,颜异就是圣人的子孙。

  现如今又在独尊儒术,颜异的地位崇高,又清贵,居住在大第室都无可厚非。

  颜异却住在长安众多闾里中比较贫苦的成乐里。

  长安的闾里很多,郭解安插渗透基层的人,只是渗透了一小部分,还没渗透到成乐里。

  不过,成乐里的田典从弹室走出来,看着一张陌生面孔的郭解,担心他是流窜的刑徒,带着伍人走过去正要盘问,听到他是右内史的上计吏,差点吓傻了。

  田典赶忙深深的长拜,直到郭解拐进一道闳门的里巷,这才长长的松了一口气,抹一把脑门子的冷汗。

  一名伍人奇怪道:“田典上次见到过来巡行的新任长安尉,都没像今天这么紧张,见到右内史的郡曹,怎么吓成这个样子。”

  “怎能不害怕,他可是上计吏。”

  田典苦笑一声:“右内史二十七县,所有乡、亭、里的上计都掌握在他手中,上计是啥?说白了就是功绩,少吏想要晋升,不就是依靠功绩,得罪了这位上计吏,这辈子都别想晋升了。”

  田典目送郭解的背影消失在闳门,依旧是心有余悸,也不敢多问,只是希望里吏报上去的计簿没有弄虚作假。

  上计吏郭解过来的目的。

  多半是例行巡视,核实计簿记录的户口、钱谷、狱讼、兵戎、工商贸易等是否属实。

  郭解的脚步,停在里巷中间的位置。

  正是颜异居住的宅院。

  这是一座标准的上造宅院,面积只有二宅,六十步见方,宅院墙垣低矮,布满了各种龟裂的裂痕,家门更是破破烂烂。

  透过破烂的木门,可以看到宅院内跪坐着十几名垂鬟孩童,宅院占地比较小,拥挤的挤在一起。

  这些孩童手中拿着树枝,正在地面写着隶书,跟着一位庠老学习识字。

  这名庠老年纪不大,正是郭解要找的颜异,穿着一件麻布单襦,履,腰悬二尺剑,看起来不像是圣人颜子的十世孙,倒是像是一位清贫的乡里儒生。

  郭解看着麻襦、履的颜异,脑子浮现了一段话。

  一箪食,一瓢饮。

  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颜异身上要说唯一值钱的东西,悬挂了二尺剑的另一侧,佩戴了一块玉环,走起路来,发出佩玉鸣环的清脆响声。

  院子内一副祥和的景象,被突然走进来的郭解打破了。

  颜异原本以为是接走孩童的父母,露出笑容看过去,当他看见站在门口的那人是个陌生面孔,心中一凛,担心是群盗,虎口满是老茧的手掌,握紧了二尺剑。

  垂鬟孩童们不是第一次瞧见庠老握剑,全都放下了手中的树枝,看向门口的陌生人,叽叽喳喳的说话。

  “你说这个人能够挡住庠老几剑?”

  “嘻嘻,最多三五剑就被庠老击倒,毕竟,庠老的搏耍剑本事不比徒手捶死猛虎的郭豪侠差。”

  “我觉得只用一剑就能击倒他,听说庠老刚来长安的时候,与长安第一剑客虫皇柔比过剑术,两人打了一个平手,庠老可是琅琊郡第一剑客。”

  孩童不喜欢枯燥的识字,更喜欢一些游侠打打杀杀的故事,瞧见庠老颜异准备动手,一个个眼里放光,眼巴巴等着颜异出手。

  郭解看着准备动手的颜异,心中一凛,他早就从虫皇柔嘴中听说过,颜异不是一般的腐儒,颇有春秋君子之风。

  礼、乐、射、御、书、数等君子六艺都很精通,剑术更是精湛,虫皇柔曾经找过颜异搏耍剑,长安第一剑客和琅琊郡第一剑客打了个平手。

  两人不是在战场上见面的仇敌,不能拼个你死我活,也就没办法分出一个胜负。

  郭解挑明了身份:“我是右内史的上计吏郭解,你是上一任上计吏颜异?”

  颜异早年是济南亭长,后来被征辟为右内史的上计吏,直到酷吏赵禹担任了右内史,主动辞去了上计吏的官职。

首节上一节131/19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