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郭解知道别说是警卫一把手,就是后来管辖天下所有军队的大将军卫青,帮着轵县郭解求情,依旧是没有任何用处。
难道他注定死于迁徙茂陵。
“诸位!”
郭解握紧了环首刀:“今天决定着我的去留,若是.若是卫广拦不住徙于茂陵,咱们就此分别,往后有缘再见了。”
他已经想好了,倘若拦不住徙于茂陵,也不会坐以待毙。
郭解立即前往金城,暂时放弃金城闾里,带着好不容易积攒出来一点家底,前往河湟谷地,打下来羌人占据的西海。
好在他的两位夫人,一位是酷吏义纵的长姐,一位是出身于卫氏。
借着义妁、卫君孺身后的妻族,可以获得刑徒等人口的源源不断输血。
打仗依靠的终究是人。
郭解回到长安,长途奔波的衣车换成了河西马,骑着河西马停在了茂陵邑的官寺门口,汉阙附近,早就有一人等待。
“姊婿。”
卫广身上的缇衣,换回了皂衣,头上的巾帻却换成了一梁进贤冠,站在汉阙门口,探头探脑的看向驰道,寻找郭解的身影。
当他看到郭解几人骑着河西马过来,一脸的喜色,赶紧迎了过去。
卫广指了指脑袋上的一梁进贤冠,得意的说道:“姊婿,看到了吧,我也是头戴梁冠的官吏了。”
他还是一如既往,喜欢夸耀自己的张扬性子。
郭解暗松了一口气,看来卫广没变,还是与过去一样的自家兄弟。
“姊婿快请进。”
卫广昂着脑袋走在前面,邀着郭解走进茂陵官寺,像是一个得到好玩东西正在给同伴炫耀的少年。
一路上絮絮叨叨,卫广说出了许多话,说的郭解耳朵都快生茧了,就连令舍的鸡埘都要夸耀几遍。
郭解几人直到跪坐在令舍的客室,虫皇柔忍受不了卫广的嗦,说出一句询问,打断了满面红光的卫广。
“郭君徙于茂陵一事,你办的如何了?”
卫广看了过去,瞧见郭解听到徙于茂陵四个字,坐直了皂衣身体,神色郑重的看向了他。
“呵呵。”
卫广乐呵呵一笑:“徙于茂陵这件事原来是交给了九卿之一的太常,自从我自荐了茂陵的屯卫候司马,天子就命我担任茂陵令,操持了徙于茂陵一事。”
长安的京畿戍卫军,除了南北两军,还有诸屯卫候司马二十二官,也就是二十二个卫候司马。
二十二个卫候司马负责二十二个屯的驻军,掌领兵守卫宫掖门,有的属城门校尉,掌领屯卫兵守卫城门。
长乐宫、未央宫等宫城,还有长陵、安陵、阳陵、茂陵等陵邑都有卫候司马。
郭解看向卫广的眼神,变得很复杂:“你不必如此哎!”
他最后变成了一道深深的叹息。
卫广为了徙于茂陵,为了郭解,几乎可以说上一句自断前程。
茂陵屯的卫候司马不过是县武警队长,旅贲令可是负责天子身边的旅贲卫士。
卫广这么做的目的只有一个,亲自掌管徙于茂陵,只要他管辖迁徙豪侠、豪强这件事一天,就能帮着郭解一直顶住徙于茂陵。
除非卫广不再担任茂陵屯的卫候司马。
“姊婿宽心,不用为了我的事愧疚。”
卫广喜滋滋的说道:“经常出入宫闱,当是天大的宠幸,我却不喜宫中的氛围,涉及各种阴谋争斗,说不定哪天就会陷入一场阴谋,还是喜欢没心没肺的俳优隶卒,大宴宾客,不过是浪费一些钱帛,却也能知晓长安公侯的各种风闻,这种日子多自在。”
谁不想做高官。
何况还是天子身边的旅贲令。
卫广也想。
不过,就像张骞离开长安以前,除掉了郭解头上最大的隐患窦彭祖。
卫广甘愿为了郭解,放弃了旅贲令,跑到天子的陵邑当个守墓人。
“卫君。”
虫皇柔突然站了起来,双手作揖,正色道:“整个长安能够让我敬佩的人不多,郭解算是一个,往后,你也算是一个了,高义!”
卫广大喜。
他满面红光,赶紧回应了一个作揖,看着初定十八侯的侯子虫皇柔郑重作揖,心中说不出的狂喜。
太有面子了。
卫广喜不自胜的说道:“只要有我在茂陵邑一天,徙于茂陵就不可能落在姊婿的头上,不过,最多几年的时间,应该就会调离茂陵邑,姊婿尽快买爵赎罪吧。”
大汉各个郡县的豪侠,全是沾染了不少人命债。
平时在郡县无人招惹,只有迁徙到长安,天子身边的酷吏就会拿这些人开刀。
义纵、卫广两位妻弟的心中很清楚,郭解身上涉及很多血债,多到令人发指。
卫广不惜舍去旅贲令的官职,也要给天子刘彻守陵墓,就是想给郭解争取几年的喘息时间。
“卫公。”
一名铃下急匆匆跑进令舍,恭声道:“茂陵邑的几位公侯邀请卫公赴宴,一起商议徙于茂陵的公务。”
卫广的脸色一变,不能不去了,站起来说道:“姊婿暂时不用考虑徙于茂陵的事,还是尽快赶往右内史的官寺,找到赵禹领走一个郡曹,借着郡曹,罚没更多的豪强。”
郭解点了点头,迈步走出了茂陵官寺,当他走出汉阙的那一刻。
神色一松。
徙于茂陵的事暂时得到解决。
接下来就是前往右内史的官寺,正式担任郡曹的官职,担任一省的省局局长。
不知道他担任哪个省局的局长职务。
第146章 升官
郡国有两府,太守府、都尉府。
太守秩两千石,掌管劝农事,征收赋税,负责管核查所辖地的马、牛、饲料,同时负责管理辖区的马匹买卖,有权任免辖县、道、乡的有秩等百石小吏。
都尉秩比二千石,掌管佐守典武职甲卒,辅助太守主管军事。
一郡治所在的县,被称为首县,设太守府、都尉府。
太守府通常设立在县城东北,县廷只能设在城中别处。
不是首县的县,县廷往往设在东北。
郭解头戴皂色帻,穿着崭新的皂衣,脚踩一双白革履,迈步走进右内史的内史府,环顾四周,瞧见内史府比起县官寺的占地面积大了很多。
属于正常的情况,内史府的府吏书佐、循行、干、小史等等人数众多,远胜县官寺的少吏。
《汉官》记载:河南尹员吏九百二十七人,掾史以下有书佐五十人,循行二百三十人,干、小史二百三十一人。
尹湾汉简《东海郡属吏设置簿》中,有掾史93人,其中25人在编,15人是太守的门客,13人因事暂置,29人为请治所置吏,21人为嬴员。
郭解站在内史府门口,就看到很多皂衣府吏进进出出,脚步匆忙,怀中抱着或多或少的简牍,冲进内史府的便坐,或是跑出内史府。
一副繁忙的景象。
右内史是大郡,主管长安县、蓝田县、槐里县、县、雍县等将近三十个县。
又是京畿一带的县邑,人口稠密,核对下属各县呈报的公文、物资,核查所辖地的马、牛、饲料,审理案件等等大量公务都需要内史府的府吏去做。
郭解整理了衣帻,佩戴二尺剑,出入内史府不能带着环首刀,暂时寄放在右塾的更衣所,等到接下赵禹给他的印绶,再派人去把环首刀取回来。
内史府和长安官寺不同,郭解是第一个过来,初来乍到,认识他的府吏不多,也就门下贼曹的一些贼捕干认识他。
这些贼捕干是县贼曹尹齐征辟了右内史的门下贼曹,从长安官寺带过去的一部分贼捕干,顶替了内史府一半的贼捕干。
郭解正要继续往前走,在门口受到了府吏的阻拦。
“且慢。”
这名府吏是内史府的府门亭长,审视着长相精悍的郭解:“你是哪个县的县吏,来到内史府有何公干,手中是否有县官寺的公文。”
太守府正门,设亭长一人,辖记室史,负责记录文书、敦促定期开会。
门亭长下面还有其他门吏、门卒。
府门亭长不认识郭解,把他当成了县吏,又是个陌生面孔,担心他是个刺杀赵禹、张汤的刺客。
酷吏赵禹、张汤得罪了很多豪强公卿。
不得不防。
郭解也不在意,说出自己的身份:“本吏是长安官寺的功曹郭解。”
“弁虎的郭解郭豪侠?”
府门亭长惊呼一声,满脸的敬意:“府君就在听事堂的后堂,门下五吏也在,郭功曹可以直接去后堂。”
府君是对太守的敬称。
右内史也是太守,同样被尊称一句府君。
郭解听到门亭长说了一句门下五吏都在,心中一沉,看来一郡地位最高的门下五吏已经征辟了曹掾。
门下五吏分别是门下贼曹、门下督盗贼、门下功曹、门下主簿、门下主记。
前三者带剑,属于武职,每人一车,作为前导。
后两者,为文职,跟在太守车后。
郭解带着紧张的心绪,顺着内史府的廊庑一路走向听事堂的后堂,廊庑两边的蕙草正在被一些书佐、小史等府吏拔出,开辟成一块块菜畦。
上一任右内史喜好养花草,内史府的空地种植了许多蕙草,赵禹来到内史府赴任的第一件事,就是命人拔掉所有的花草,开辟成菜畦,种上葵、薤、杂蒜等菜蔬。
郭解怀着忐忑的心思,来到了后堂,看见了三张熟悉的面孔,尹齐、王温舒,还有内弟义纵站在廊庑的屋檐下闲谈。
“姊婿,怎么今天方才回到长安。”
义纵瞧见了一道熟悉的身影,喜不自胜的说道:“等候了姊婿一个多月,终于等来了,姊婿可能不知,我如今也是门下五吏。”
郭解听到内弟说自己担任了门下五吏,没有感到诧异,义纵本来就是载入酷吏传的酷吏。
“郭君来了。”
“时间刚刚好,今天过来不算迟。”
尹齐、王温舒先后笑着作揖,难得露出笑脸,引来另外两名门下五吏的惊诧。
还是第一次在酷吏尹齐、王温舒脸上看到笑容。
看来,郭解这人不可小觑。
义纵指着旁边两人说道:“这位是门下督盗贼杨仆,这位是门下功曹减宣,受到府君的倚重,征辟了右内史的门下曹掾。”
介绍身份的事,尤其是介绍门下功曹减宣的身份。
需要义纵主动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