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论功行赏之时
阿济格,谭泰,鳌拜,以及卓布泰,敦拜和阿尔津等一众八旗中层将领,从来都没有把李自成的这些手下败将们放在眼里过。
面对赣北的明军,阿济格虽然比多铎要警惕不少,也更早预见到了麾下大军贸然乘船东下的风险,但明军在他的眼里,依旧要比闯军不堪得多。
郑四维和王体忠首战失利,确实在阿济格的预料之外,但一想到这些闯军当初不战而降的模样,加上他很快便从郑四维口中得知了王体忠本就败在过左良玉手下,然后又从王体忠口中得知了郑四维同样如此之后,便不疑有他了。
而且,对于阿济格来说,王体忠的用处从来都不是打仗,若是对方能打,他才真的要头疼呢!
在阿济格这里,王体忠最大的作用,就是利用此前在闯军中的人脉,替他招降赣北各州府的明军,他要带着这些兵马,直取南京。
在他的命令下,王体忠立马又派出家丁,前往南康府城联络马进忠,后者再次一番讨价还价,最终要求阿济格至少要派出一千八旗马甲接应,同时出兵攻打九江,牵制城内的何腾蛟和左良玉两部兵马。
而两边谈妥之后,马进忠随即又开始好吃好喝招待起了这个王体忠的家丁头子,还送上了五十两银子路费,以及一大包多年搜刮来的珠宝,要对方替他在王体忠面前,多说几句好话。
那个家丁头子酒足饭饱之后,还不愿意离开,马进忠见状,接着又送上了三个美妾。不是他看不起人,他是真的担心对方出事,不能把他的密信送到阿济格面前。
等那个家丁头子离开之后,马进忠立即动身,前往九江参与何腾蛟和左良玉联合召开的军议,作为此次伏击清军的关键人物,所有人都在等着他老马的消息。
马进忠也是
一时间,马进忠不仅满是胡子的脸上挂着笑,甚至还不由自主地微微昂起了头,他还是第一次在大明的上官面前,这般扬眉吐气,心中可谓是得意不已。
马士秀对这个何腾蛟明显青睐有加的大将,自然是一顿奉承吹捧,希望对方到时候也提携一下自己。左良玉马上就要撑不住了,他也得为自己的前途多考虑考虑。
章旷就完全不同了,他对马进忠只是客气,但依旧是一副上官的姿态。但现在马进忠根本不舔这个小小的监军。
当然,他一走进屋内,看到背手而立,不怒自威的何腾蛟,以及坐在何腾蛟侧面,看起来明显命不久矣,此时正在不停咳嗽的左良玉,就好像变了个人一般,立马弓着腰,唱着好,堆着笑,规规矩矩站到了那堆武将里面。
左良玉虽然也强撑着参与了军议,但这场军议却是督师何腾蛟亲自来主持,马进忠也没有任何不适应的表现,当即就将自己与清军使者商谈的内容一一说出,特别是从王体忠家丁头子那里套到的话。
“鞑子前锋大军的统兵将领是鳌拜?单单是前锋就有一千五百鞑子骑兵?”
“一千五百八旗马甲,便是在南康府城外的山沟沟里面,恐怕也打不得!”
“说是一千五百,到时候指不定两千,三千,而且领兵的还是鳌拜,据说当年皮岛便是其亲冒箭矢攻破的。”
“没错,奴酋黄台吉还封其为巴图鲁,此后松锦之战,这厮又领兵亲自冲锋陷阵,五战皆捷,如此悍将,必定不好对付。”
“一千五百八旗马甲,所携战马恐怕超过三千,咱们全军恐怕也凑不出三千战马,这仗打起来,胜算不大。”
“.”
马进忠刚刚说完,何腾蛟,左良玉麾下的一众大将便立刻议论纷纷起来,而且个个都往最坏的情况去想。
他们此前便已经从何腾蛟那里得知了西路清军的大体情况,特别是阿济格,谭泰,鳌拜,卓布泰等大将的经历和战绩。
这些军情既是锦衣卫打探来的,也是朱慈根据记忆补充的。正所谓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胜,比起何腾蛟自以为是,直接出兵迎击清军,朱慈更希望对方能在认清楚局势的情况下,稳扎稳打。
在原本历史上,无论是左良玉集团,还是江北四镇,对于北面两路清军的了解,都几乎是一无所知的状态。他们各自为战,原本就面临生存危机,根本没有获取军情的能力。
朱慈重组锦衣卫之后,使得他对清军获得了一定的情报优势,而清军则是倚靠洪承畴,范文程,祖大寿为首的一众大明文武降官对关内大势的判断和中原各部投降兵马,以及哨骑打探到的军情,对南京朝廷,有了基本的认识。
不过,这些认识因为朱慈的出现,已经逐渐变得不可靠起来,无论是训练有素的殿前军和重组的京营,还是高杰,黄得功的表现,甚至就是何腾蛟在赣北的表现,都远不是洪承畴等人能推断出来的。
何腾蛟看着面前这一众武将的表现,知道自己的担心是没错的即便是北面传来了无数捷报,只要没有亲自打败过清军,清军在他们的心中,便永远是不可战胜的。
换言之,若是一仗不打,直接分散各处守城,必定有人会在清军的威逼利诱之下,坚持不住,最终投降,从而造成大局崩坏。
若是全军同仇敌忾,他当然有把握守住赣北,让阿济格无功而返,但此番清军的前锋,以及来招降的将领,便是闯贼郑四维和王体忠,这就赤裸裸说明了他如果和李自成一样,一仗不敢打,事情很有可能是另外一种结局。
在何腾蛟看来,左良玉手底下的那些兵将,只要一个不留神,没看紧,那和闯贼没什么区别,并不值得完全信任。
想到这里,何腾蛟悄悄瞥眼瞄了一下左良玉,但对方毫无表示,看起来应该也是不想打这一仗,更没想着振奋军心士气了。
“此战只要有胜的机会,便一定要想方设法打胜,不求全胜大胜,也要求一个小胜,这是咱们唯一的机会。
马总兵舍身诱敌,为的便是阿济格派出前锋,如今这一千五百鞑子,甚至可能只要一千,咱们打起来都吃力,若是鞑子全军而至,那还有出击的可能吗?
阿济格现在完全不把本官放在眼里,也不把你们这些武将放在眼里,利用他的这份轻敌,打一场伏击,取一次小胜,便是咱们全面退守各城之前,能做的最大极限了。”
朱慈在江北前后取得的大胜,斩杀清军上万,何腾蛟固然知道其中有水分,但也基本上是相信的。他其实也是受此影响,觉得陛下能因地制宜,连战连胜,他同样也能。
不过,左良玉根本不用撑开眼皮看一眼,便知道何腾蛟的葫芦里面卖的是什么药了。这些文官又不懂打仗,又自以为是,整日里想着立功升官,还固执己见
“陛下,咳咳咳.陛下天纵英才,用兵如神,手下猛将如云,这才能在凤阳接连取得大胜,杀敌数万,咳咳咳.”
左良玉强撑着不适,一面咳嗽,一面艰难地说道:
“就咱们这些残兵败将,拿什么和陛下的精兵强将相比?咱们这一屋子里面的人全都加起来,咳咳咳.能比得上陛下一根手指头吗?”
而一众原本心中惴惴不安的武将听到这些话,悬着的心,也全都放下了。这确实是称赞陛下的话,也很难说不是出自真心。
毕竟,左良玉虽然屑,但也是被更屑的大明坑的。他在关内的明军统帅里面,算得上十分能打的。否则,张献忠此时已经攻下整个江南。
他不能打,那是面对李自成,但面对张献忠的时候,就完全不一样了。
所以,左良玉看到凤阳传来的捷报,半信半疑之间,对于朱慈这个年轻皇帝的军事才能,心中十分佩服。
毕竟,就算捷报上的歼敌数量缩水九成,那对他来说,也是一个极其恐怖的数字,更是此前关内的历届督师们,遥不可及的战绩。
可他完全不认为何腾蛟有这个军事才能,陛下能打赢,不代表着他何腾蛟能打赢,更不要说他面对的还是鳌拜,便是年富力强时期的左良玉,都不敢挑战。
“马总兵都已经将清军引来了,此战只要调集精锐兵马,巧设埋伏,抓住有利时机,必定能胜,咱们可以在南康集中上千骑兵,上万战兵,一千五百清军,又有何惧?”
何腾蛟自然也听出了左良玉话里的意思,也看出来诸将的避战心理,随即反问道:
“陛下在江北面对数十万清军,却连连出战,我等在赣北面对一千五百清兵,却连出战都不敢,这百姓为抗清奉献的脂膏,诸位还有脸继续领作军饷吗?”
“但此战若不能胜,局势便会即刻恶化,清军的强悍,也会人尽皆知。到时候,人心尽失,士气具丧,赣北诸城,拿什么来守?”
左良玉的身后,一直不吭声的左梦庚明显得了暗示,忽然出声道。他也不想打,而且纯粹就是担心打输了,影响他的前途。
而左良玉和左梦庚父子俩轮番出言之后,督抚衙门里的一众武将也纷纷出言,表达了对清军战力的担心。
他们几乎没有一个人愿意打这一场伏击战,更不愿意当这个出头鸟。对于他们来说,若是各部全力以赴,这仗其实也能拼一拼,并非完全没有胜算。
但既然如此,既然可以不打,那为何还要和强悍无敌的八旗马甲打这一仗呢?不打才是最好的。
要知道,若不是凤阳不断传来江北大捷的消息,大明王朝有望保住半壁江山,他们的荣华富贵还能保住,这些人此时恐怕已经跑的跑,降的降了。
他们可不是何腾蛟,想着以死报君恩,名垂青史。
“陛下在结束江北的战事之后,便会亲临赣北,奖赏各部有功之臣。”何腾蛟环视一圈督抚衙门里的诸将,忽然冷笑了一声,摇了摇头道:
“若是如今这般状况,到时候本官就不知道陛下该给你们论什么功,行什么赏了!”
.
三日后,庐山南麓的山间通道中,一队队清军骑兵正在通过,周围的山头上早已经部署了警戒的哨马,此时正警惕地监视着四周的任何风吹草动。
马进忠反正投降的密报被王体忠派来商谈具体行动的家丁头目以最快速度传回了瑞昌的阿济格中军大帐之后,鳌拜随即领兵出击。
此时,不仅是庐山南麓的山间通道,鳌拜还派出了巴牙喇,领着三十多名马甲已经先行一步,散到了前方的山岭丘陵之中,防范明军的埋伏。
而他此时亲临潜行的这支骑兵,前前后后,全都没有打出任何旗帜,为的就是防止德安等地的明军哨骑侦察到异常。
毕竟,清军主力此时还在瑞昌和九江附近,无法迅速增援南康,若是左良玉早早察觉到了端倪,派兵控制了南康城,鳌拜仅凭手下的一千五百马甲,很难攻取南康城,更不用说接应马进忠了。
鳌拜固然自持战力无双,可在这样山湖相间,山丘棋布,十分不合适骑兵的发挥的地形,再加上明清双方兵力悬殊,显然不合适与明军交战。
阿济格其实也因此怀疑过马进忠的用心,但当他得知马进忠的兵马,早早就被部署在南康城之后,便又打消了顾虑。
鳌拜现在的位置,距离驻扎着明军的德安城,只有三十余里,距离南康府城不足四十里,骑兵轻装简行,只携带三日份干粮和维持战马体能所需豆料和食盐的情况下,不用一日便能抵达。
山谷周边的这些通道虽然不能满足数万大军迅速通过的要求,但上千骑兵的行动,却还是游刃有余的。
清军此时已经占据瑞昌,兵锋威胁九江,德安等地,只要拿下南康府城,扼住鄱阳湖,便能在水陆两端,完全截断南北明军的联络,到时候招降就简单多了。
到那时,明军原本分布在鄱阳湖周围数座大城里的兵马,也难以再集中,这将会使得九江城内的何腾蛟,左良玉,对城外的局势越发难以控制,甚至便是派出塘马联络南面,也将变得困难重重。
在阿济格的设想里面,他只要将当前军中所有的红衣大炮集中起来,不断轰击九江城,再用马进忠劝降,城内必定会有人响应。
如此一来,里应外合的情况下,清军想要攻下看起来固若金汤的九江城,就易如反掌了。
阿济格虽然还不知道九江城这座类棱堡防御工事具体有多厉害,除了重炮轰击之外,他也暂时没想到别的强攻法子。
但如今的形势,只要耗时超过十天的法子,他完全不会考虑,所以围城劝降成了他当前唯一的选择。
毕竟,就算按照自然的演进,即使是在战争中十分擅长学习,又经验丰富的清军,也需要花费不少的人马和时间,才能研究出攻克这种防御工事的有效方法。
多铎大军虽然只花了十几日就逐步摸到了减少伤亡的窍门,但阿济格如今是这十几日,也完全等不了,更不要说摸到了窍门根本不代表能攻下城池。
在阿济格的统筹和策划下,鳌拜领着的这支骑兵调动得十分隐蔽,一千五百余骑,从两天前开始,便分成了数批,潜入庐山山林之间。
他们在数万开拔前往佯攻九江的清军主力掩护下,自以为神不知鬼不觉之间就完成了行动,但完全没想到,所有的一切都在何腾蛟,左良玉和马进忠等人的算计之中。
阿济格自从此前收到了多铎传来的军报之后,便授意斥候增加了在九江,南昌等方向的力量投入,自以为对赣北明军的兵力调动,都了如指掌。
但长江和鄱阳湖,却是清军马甲目前还无法涉及到的禁地,他完全不知道何腾蛟和左良玉,已经秘密调集了兵马。
庐山南面的山谷通道中,卓布泰策马冲上山麓的一处高埠,来到了鳌拜的身边,满脸笑意地朝着后者朗声汇报道:
“阿哥,前面没有发现任何明军的踪迹,马进忠派来联络的副将我已经见过了,事情应该不假,马进忠这尼堪是真的想要投我大清。”
鳌拜闻言,嘴角一扯,得意的笑了笑:
“哈哈哈,我早有预料,关内的明军,都是一个德性,无非就是有几个声望颇高的文官坐镇,他们不敢轻举妄动罢了,否则一个个早就投了。
哼,就凭这些兵马,也想和我大清打仗,简直痴心妄想。当初派到关外的那么多精锐,都被先帝带着咱们杀尽了,李自成也被咱们杀得失了心智,这些残兵败将算得了什么?”
“到时候,只要马进忠一投,九江城里面的其他明军,必定也会争相投降,等擒住何腾蛟,整个赣北便是传檄而定了。”
卓布泰也笑着说道,他对于自己大哥打仗的能力十分信服,当即又道:
“阿哥,等咱们东进攻打明廷南都的时候,我想当前锋,第一个攻上城头,灭了那些尼堪,特别是那明帝的威风。”
“哈哈哈,卓布泰,好志气,等灭了明,论功行赏之时,我一定请皇上为你赐一个巴图鲁的封号!”鳌拜赞许道,但却忽然叹了口气,话锋一转道:
“若是早知道李自成这般不堪,咱们兄弟当初就该跟着多铎一起,去打那明帝,也就没有当前多铎这般十数万大军被几万南兵阻挡在凤阳的丑事了。”
“豫亲王手底下还有图赖,博洛,按理说不该如此才是啊!”卓布泰其实一直觉得东面的战事很奇怪,只不过平时在军中不好说太多。“难不成那明帝真的用兵如神,撒豆成兵?”
“这有什么奇怪的,无非就是多铎不会打仗罢了,当初在关外的时候,不就是这样了?若是英亲王,明帝就算亲临凤阳,也早就被擒住了。”
鳌拜满脸不屑一顾道,他此前多次立功,都是跟着阿济格的,本身又是皇太极的心腹,对多铎丝毫没有尊重:
“走,让所有人加快速度,等拿下南康,攻破九江之后,直取南京,到时候我要亲自押着明帝北上,献给皇上!”
第111章 关门打狗
南康府城外,几个清军前锋哨骑正往来呼啸,不断发出怪叫声,他们的身后是源源不断赶来的鳌拜大军,这里地形复杂,山间的通道十分狭窄,清军骑兵的行动速度并不快。
阿济格对于马进忠并不算完全信任,为以防万一,还是按原本计划派出了一千五百马甲,而不是马进忠在密信中要求的一千兵马。
不仅如此,他在了解南康府城西面的地形之后,还要求鳌拜行军过程中,一定要足够谨慎,以防明军在山坡上埋伏兵马。
除了庐山南麓靠近主脉的地方,其余各处的地形并不算陡峭,特别是南康城外的山坡,虽然占据了七八成陆地,但只要清军派出哨骑仔细搜索,根本藏不住大批人马。
鳌拜虽然没把马进忠,甚至左良玉之流放在眼里,但行军的基本操守,他是基本遵守的,沿途最合适伏击的山坡一侧,都没有发现明军的踪迹。
卓布泰领着一队骑兵,很快沿着山谷的通道来到了南康城西面的平野上,他一路上几乎没有遇到阻碍,马进忠撤去了大部分哨骑,并派出了一名副将带路。
不过,南康城内还有其他明军,卓布泰的行动虽然已经非常隐蔽,可还是被明军暗哨察觉到了,想要在马进忠的接应下,悄悄进城的计划,更是因此泡汤。
而那些明军在山谷中部署的暗哨基本上都是稍作抵抗之后,便狼狈撤回城中,双方在骑兵数量上的巨大差距,使得南康城内的明军毫无反击之力。
这和卓布泰此前遇到的那些明军,并没有任何区别,他心中只觉得有些可惜,错过了迅速拿下南康府城的机会。
与此同时,城中的明军还派出了上百名游骑出城反击,但随着卓布泰领着八旗马甲迅速抵达,他们只能立刻撤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