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振兴方略 第54节

  “各千总部都要抽调出一个副千总,选些体力保存好的甲兵,立即安排打扫战场,常登贵若是能收拢到民夫,很快也会来协助。

  张煌言,你立即安排教导官和军法兵巡视,同时派人负责清点查验此战的缴获,核对斩杀的敌军数目,这些都务必在明天天亮之前完成。

  林昌峰,立马安排殿前军和武勇营统计本部的人员伤亡和军械损失情况,伤兵要尽全力救治。还有,各部在此战中出现的意外,暴露的破绽,各部也都要记录,汇总,禀报……”

  吩咐完这些之后,朱慈扭头看向了站在他身侧另外两个军官,道:

  “傅春来,你立即安排人马接管降兵,全部看管起来,找出混在其中的军官,让他们相互揭发,若是有罪大恶极的,一律就地正法,其他普通兵丁则暂时收为苦役。

  另外,再派塘马,告诉胡茂祯和常登贵,若是拦截不到耿仲明父子俩,便不要再追了,大可放他们回去,也好让多铎知道,朕不是他可以随便对付的。”

  这个时候,对于朱慈来说,最重要的是收拢兵马,从容撤回凤阳城,尼堪如今还领着数千骑兵在五河,多铎若是轻骑出动,也不过一日半,就能到反应。

  他的敌人依旧很强大,这一次大胜的意义固然重大,可也只是伤到了南征清军的皮毛而已。

  朱慈虽然证明了自己亲历亲为,耗费数百万两白银练出兵马可以一战,但这丝毫没有改变清军依旧占据着军力优势的局面。

  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他还必须小心应对,只有通过局部战场的不断取胜,积小胜为大胜,才能真正扭转局势

  .

  而此时的外围战场上,马蹄声“哒哒哒”响个不停,胡茂祯领着麾下骑兵往来驰骋,正在拦截击杀想要突围的耿军溃兵。

  随着胡茂祯,常登贵和耿继茂先后接到新的指令,三人几乎同时改变了作战方略。

  耿继茂以弱势兵力主动出击,原本就已经感觉兵力不支,在对战中察觉到了不对劲,如今再接到耿仲明传来的军令,根本不敢再纠缠。

  不仅如此,意识到局势不对之后,他既没等派到东面的那支骑兵,也压根没有等耿仲明也突围出来,父子汇合之后,再谋定后路,直接领着身边的三百多骑朝西北方向猛冲而去。

  耿继茂擅长侦探军情,对情报的分析能力,也是一流的,他现在已经弄清楚了局势如何,自然要先跑一步。

  毕竟,若是再慢,等明军骑兵完成包抄,发动全面进攻,他也得陷在这里。

  而且,最关键的是,相比起他的脑袋,明帝必然更想要耿仲明的脑袋,有对方拖着,明军说不定就不会全力追击他了!

  一念至此,耿继茂头也不回,直接在胡茂祯合围之前,带着三百多骑兵,从西北方向跑了。

  而转眼间,整个耿军外围阵线,也全面奔溃,原本还在和明军缠斗的一队队耿军骑兵,纷纷调转马头,夺命而逃。

  胡茂祯一面指挥骑兵突击,一面死死盯着南面平野上耿军的动向,他此时还不知道耿继茂已经跑了,还想着一举擒住耿家父子俩。

  而在此期间,胡茂祯领着麾下骑兵,不断冲杀,只见漫天黄烟中,那面“胡”字大旗之后,紧紧追随着数百骑兵,迅速横扫了平野上来不及撤退的耿军。

  胡茂祯在军中素来以勇武著称,此时亲自领军冲锋,在引起耿军骑兵大崩溃之后,又开始一路东突西撞,很快剿灭了耿继茂留下的那百余阻击兵马。

  一路上,耿兵只要看到他的认旗,就纷纷躲闪,无人敢拦截,耿继茂最后留下的所谓骑兵交替掩护撤退,瞬间变成了全军溃败,被一路追杀。

  很快,胡茂祯便看到了从南面冒出的耿仲明,他的眼睛一直跟着对方的认旗不停移动,然后迅速凭借优势兵马,分成三路包围而去。

  他一面射杀追砍背对着他逃跑的零散耿军骑兵,一面追着耿仲明的王旗,虽然只有两三百人马,但气势一成,根本就是无人能挡。

  耿仲明带出来的数十亲卫,如今早就都成了惊弓之鸟,完全失去了战心。

  看着气势汹汹,朝着他涌来的明军,耿仲明一时失了神,嘴里暗暗念了好几次耿继茂的名字,他看到面前尸横遍野的景象,以为耿继茂已经被胡茂祯杀死了。

  而不等他回过神,整个人已经跟着胯下的坐骑,被他的亲兵头子拉着走了,而护卫在他左右的亲卫,也纷纷开始调转方向。

  他们都是身经百战的老兵,在战场上逃命的经验非常丰富,这项技能虽然已经有十几年没能施展,但依旧没有忘记。

  耿仲明此时来不及多想,回过神来之后,连忙带着亲兵调转马头,往北面撤退,他如今想的只有如何逃出生天。

  但就在这时,他忽然发现,自己面前的西侧,忽然冒出了一队骑兵,看旗帜和兵甲,是一支从侧面包抄过来的明军。

  这是胡茂祯刚刚分派出去的偏师,没能拦住耿继茂,但对付兵力更弱,姗姗来迟的耿仲明,却是绰绰有余了。

  耿仲明见状,心中暴怒,“哗”的一声,高喊着拔出了使用多年的腰刀,手掌握着的刀柄处,微微凹下去的磨痕相当明显。

  他这个时候还没放弃,想要带着身边的家丁向另外一个方向冲锋,突围出去。

  但他刚刚调转马头,没跑出多远,视野的东侧,便又冒出了一队同样规模的骑兵,马蹄带起的漫天黄尘,正朝他滚滚涌来。

  感谢书友“粤垦路大壮”,“青衫兮”的打赏。

第89章 凯旋而归

  尸横遍野的战场上,赵正东似乎感觉不到空气中的腥臭一般,又面无表情地挥刀砍向了地上一个耿军士兵沾满血污的脖子。

  不过,因为手臂酸软,力度不够,加上挥刀砍向的位置有些偏移,他接连砍了三刀,才把对方的头颅砍下。

  现在,这个耿军士兵身上的衣甲都已经被扒光,那件棉甲虽然损坏严重,但修复并不困难,凤阳城中的工匠很轻易就能修缮。

  而此人腰间的带,以及带上的那柄短斧都还完好无损,身上还有十几两染血的银子和两根镶着宝石的头钗,应该是耿军此前劫掠淮北的时候抢的。

  当然,这些缴获的战利品都是要交公的,任何私藏的行为一旦被发现,无论数额,都是直接斩首示众。

  朱慈对军中这种有意为之,且影响极坏的事情并没有任何宽恕,此前北上归德平定许定国的时候,便有士兵因为私藏缴获,直接被就地正法了。

  “这些狗娘养的,之前不知道杀了多少人,抢了多少东西,每一个身上都有那么多金银!”古德富一边拎起地上的首级,一边低声暗骂道。

  “这白花花的银子,谁看着能忍住啊!”陈涛在一边小声抱怨,一面恋恋不舍地把手里的一块银锭扔进了身后的箩筐里,甚至还忍不住扭头回去多看了一眼。

  但此时,毛青正在附近巡查,他话音刚落,便感觉毛青好像扭头看向了他一般,瞬间就把脑袋缩回来了。

  “有本事就拿,看军法兵砍不砍你的脑袋……”赵正东听着几人的抱怨,冷着脸沉声道。

  要不是这个时候已经累得根本没了力气,他早就抬脚踹这两个哼哼唧唧的家伙了。

  说罢,他又抬手挥刀,对着面前地上的另外一个耿军士兵脑袋砍了过去。

  而古德富原本还想说什么的,此时被赵正东一瞪,到嘴的话直接吞回了肚子里,只是悻悻地陪笑着。

  他扭头看向北面,发现天骑营又带来了一队新的民夫,这批民夫数量更为庞大,几乎遮住了整段地平线,他们很快进入了此时还一片狼藉的战场上,并迅速加入了清理战场的行列。

  “还是当骑兵威风”古德富看得有些出神,嘴里喃喃道:“老子也要当骑兵!”

  且说,常登贵领着一队骑兵,直接突袭了留在湖区北面看守大炮的八旗兵,后者那时刚刚接到了耿仲明派塘马传来的消息,看到常登贵领兵气势汹汹而来,还没交战就直接撤退了。

  不过,他们趁着明军还没追来,破坏了其中的三座浮桥,并赶着民夫将部分火炮推进了湖里,若不是兵马太少,来不及杀人,恐怕还会把随军的几千民夫,也一起杀完。

  常登贵领着天骑营纵马飞奔,很快涉水渡河,将他们击退,然后轻而易举就接管了这数千归心似箭的民夫。

  这几千民夫被清军抓住之后,就一直被当作两条腿的牲畜使用,他们此时看到明军杀来,一个个不仅没有跑,反而是自行拥了上来,要跟着走。

  毕竟,若是不能进城,得不到官兵的保护,他们很快就会再次被清军抓回去。

  此前,他们并不相信官兵,但现在领会到了清军的残暴之后,已经别无选择,这半个月来,这里的几乎每一个人,都有亲朋倒在了清军的屠刀之下。

  在三千多民夫的协助下,战场之上堆积如山的盔甲兵器,在日落之前就全都被搬回了殿前军的营地,那些无头尸体则是由民夫挖坑就近掩埋。

  与此同时,朱慈迅速组织兵马,打算就地驻营休整一夜,然后便立刻返回凤阳城,虽然郑森已经领着水师在五河牵制了尼堪,但对方若是愿意绕路,强行突破渡河,不到一日便能来到这里。

  朱慈很清楚,以自己现在的实力,根本无法轻易摆脱对方的袭扰,骑兵在这样的战场上,依旧占据着巨大的优势。

  到了晚上酉时初,天空中居然下起了蒙蒙细雨,而战场的清剿已经基本完成,天骑营派出的四个局骑兵,一路追击,斩杀和俘虏了数百名耿军士兵,其中还有不少是刘忠的旧部。

  这些士兵都是大溃败的时候没有抢到马的,他们在平野之上跑不过骑兵,就纷纷扎进了附近的荒村之中。

  但这些地方天骑营的骑兵此前都早已轮值侦探过,哪里适合藏人,他们再清楚不过了。

  而四周除了平野,还是平野,那些耿军溃兵只要一出现,就会立刻被搜查的明军骑兵发现,根本躲不了,只能乖乖投降。

  朱慈当天晚上,就拿到了常登贵和张煌言等人核验过后,呈递上来的缴获清单,还有此战歼敌俘虏的情况,各部的伤亡汇总报告。

  常登贵是殿前军的总兵官,掌握一军的指挥权,并负责练兵的大小事宜。张煌言身为总教导官,除了辅助总兵官练兵之外,还另有监督各项军务的责任。

  当然,教导官体系的权力,被朱慈严格限制在了军法里面。而军队的后勤,兵务等权力,又是另成体系的,这确保了朱慈对军队的绝对控制。

  朱慈首先看了中军各部的伤亡情况,这一仗虽然胜了,但具有决定性的阵战,打得并不轻松,各部的损失都不小。

  此战出力最大的四营兵马中,部署在前阵的天武左营,天威中营,武勇营四个千总部,损失颇重,仅阵亡就达到一百五十三人,重伤四十五人,此外还有一百八十六人轻伤。

  重伤的那四十五人中,绝大部分都活不过今晚,活过来的也几乎不可能再回到军中。而那些轻伤的士兵,其中一部分依旧会有生命危险。

  然后便是天骑营和京营的骑兵,这两支骑兵也各伤亡了几十人。不过,其中大约有三分之一是轻伤,总体的损失还在可控的范围之内。

  这一仗,虽然耿仲明的三千多兵马,几乎全军覆灭,其中近千人投降,但殿前军和南京京营,也损失不小,伤亡接近五百。

  如果朱慈此战对阵的不是耿仲明和刘忠旧部,而是多铎亲领的八旗兵,恐怕他的损失还将更大,甚至不一定能取胜。

  “这些都是为了大明,为了天下社稷而战的英雄,安排好民夫给他们收敛尸身了,对应的姓名和此前留下的遗书,也要一一找出来,尽力帮他们实现遗愿。

  等此战彻底结束,朕要把他们的灵位供奉在英烈祠里,永远享受后人的香火,大明不会忘记他们,天下百姓也不会忘记他们!”

  阵亡将士的身后事和抚恤是朱慈现在最关心的事情之一,他顿了顿,然后又道:

  “这些事情必须要安排妥当,绝对不能出现任何差错,特别是那些家中还有父母妻儿的,抚恤要尽快到位。

  如果是孤家寡人,也必须要尽快从流落地方的孩童中,给他们找到养子,继承香火,朕绝对不能让这些大明的英雄心寒。”

  常登贵和张煌言听了,立即齐齐应声道:“陛下圣明,将士们今后一定会更加用命,忠心报国!”

  朱慈点了点头,收敛情绪,然后又一边往下翻看此战的斩获,一边听常登贵继续汇报。

  耿军在此战中几乎全军覆没,其中有两千三百名士兵被我军当阵斩杀,还有一千一百余人最终投降的,基本上都是在第一轮齐射便被打废的刘忠旧部。

  投降的耿军,朱慈已经下令甄别军官,全部斩首之后,剩余的普通士兵准备用来干苦役,押运缴获的辎重回凤阳。

  这些人个个身强力壮,正好用来做这些事情,至于那些被抓来的民夫,自然也是要干活的,但有这些降兵在,就不用往死里使了。

  对于这些投降了清军的兵马,朱慈自然不会心慈手软。

  如果不是为了减少清军此时招揽到麾下的其他降兵到时拼死抵抗,他恐怕就是用对付鞑子兵的方法,来对付他们了。

  朱慈作为大明的皇帝,凡事都必须要基于政治考量,而不是感情用事。

  要知道,清军此番南下,裹挟了近十万投降的顺军,明军。这些人马虽然战斗力不佳,但在战场上依旧有着重要的作用。

  朱慈必须要想办法在多铎驱使他们围城的时候,瓦解这些人的军心,战场上的胜利是一方面,招揽降兵改造,现身说法,同样重要。

  看完这些,朱慈原本显得十分阴沉的神情,也终于恢复了正常。他随即又打开了张煌言呈递上来的缴获清单。

  清单上,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战马的缴获,这是朱慈当前最需要的战利品,西南马他虽然也能获取,但并不能作为战马主力。

  此战,明军夺得耿军的战马两千三百余匹,大部分都是那些溃兵来不及骑走的,甚至还有数百拉运军需的骡子,以及清军临时征集,是专门用来拉炮的牛车。

  耿仲明的大军虽然算不上专业的骑兵,但也是全骡马化的军队。他麾下足足有两千五百多兵马,除去突围逃出的三四百人和战场的损伤之外,其他士兵装备的骡马,基本都被缴获了。

  而耿仲明军中的那二十多门红夷大炮和另外的几十门小炮,在他溃败的时候,根本来不及拉走,那些八旗兵着急撤退,也只是将其中一部分推进了河里,但无数的火药炮弹,都在耿军溃败的时候,被遗弃在了湖边。

  不过,这场大战缴获数量最多的,还是各式刀枪甲胄。

  这些兵甲装备虽然大半都已经在战斗中损坏,修复工作十分繁杂,修复之后的质量,也会差很多,但用来装备守城的乡勇,却是已经足够了。

  朱慈心中大抵估算了一下,这些战马足够他将天骑营扩充一倍,再建一个满编的骑兵千总部。火炮也足以装备两个营,而那些残破的盔甲刀枪,修复之后,拉出一支两千人的乡兵,完全不成问题。

  这数十门多出来的火炮,两千多匹战马,以及朱慈计划中,那两千装备了盔甲刀枪的乡兵,在凤阳城城防的加持下,绝对够多铎喝一壶了。

  第二日清晨,经过严密的搜查,天骑营已经基本肃清了周围平野上隐藏的耿军溃兵。

  而后,朱慈便让常登贵和张煌言亲自领兵,护送军营里的伤员先行南下,并将战场上割下来的一千多颗耿军士兵的人头运回凤阳,交给城内的守军搭建“京观”,以威慑即将南下的清军。

  与此同时,三百里加急的快马,已经连夜将朱慈首战大胜捷报传到了凤阳,正在前往南京,庐州,淮安,徐州等地的路上。

  这个时候,耿继茂还没逃到亳州,而驻扎在五河县的尼堪,也还根本不知道距离他不到一百里之外的平野上,发生了一场如此激烈的大仗。

  朱慈确定四周安稳之后,随即从容领军,凯旋南下!

  到了第三日上午,巳时二刻,经过一天一夜的筹备,礼部尚书史可法,户部尚书高弘图,还有东阁大学士马士英等人,终于将城内城外的大小事宜都安排妥当了。

  不仅如此,原本和百姓们一起迁移入城的地方乡绅们,也都被他们组织了起来,凤阳城内成千上万的百姓,更是来到了入城的主干道两侧,他们听到明军大胜的消息之后,无不欣喜若狂。

  要知道,清军在淮北的劫掠和杀戮,他们也都是听说了的,此前城内同样是人心惶惶,都担心城池万一守不住,清军将来破城之后,会大肆屠杀劫掠

首节上一节54/34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