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振兴方略 第35节

第69章 全面备战

  在接下来的半个多月时间里,定武朝堂内外,到处都是一片忙乱,一道道诏书命令从皇城的各部衙门中发出,无数文武官员都在调动,准备随军北上。

  与此同时,出乎所有人预料的是,在这些压抑的军国大事中,新纳入宫中的八个皇妃,有三个先后传出了怀上龙种的喜讯。

  朱慈夜以继日奋战在一线,加班加点播种,如今终于是创造了轰动南都的建设奇迹!

  一时间,战争阴霾下的满朝文武,乃至江南的千万百姓,无不欢呼雀跃,宫中甚至举行了简单的庆典,以昭告天下。

  但随着周世显带着锦衣卫到处征收欠税,江南的士绅们,就笑不出来了。

  在原本历史上,正是他们积年累月的千万欠税,弥补了顺治一朝中后期,每年上百万的军饷缺口,使得洪承畴的西南防线得以落实。

  而朱慈此时还没有在江北取得军事上的胜利,他虽然在朝堂上将事情定了下来,但真正要落实,就不能太过简单粗暴了。

  清军能在江南大搞屠杀,把这些士绅吓住,但朱慈却不能纵兵劫掠,否则得不偿失。

  不过,他很清楚这些士绅最怕的是什么,随即发布诏书,将欠税征收额度与各州府明年的科考录取名额挂钩。

  凡是按额缴纳清欠税的州府,第二年科考录取的名额便能维持正常比例,超额越多,科举录取的比例也会越高。

  而那些清缴欠税没有达到摊派额度的,便会降低录取比例,然后对应的缺额,转移到超额缴纳的州府。

  如此一来,最终江南的科考录取人数,依旧会维持在一个正常的水平,竞争并不会因此变得激烈。

  不仅如此,在十一月二十五日之后,缴纳欠税将是先到先得,一旦征收达到一百万两白银,欠税催征便会立即停止。

  锦衣卫亲自登门问候催征,再加上朱慈以科举名额为要挟,还设计了时间要求,江南各州府的士绅们根本就是疯了一般,不到一个月便清缴完了一百万两白银的欠税额度,最后还多出了三十二万七千三百多两。

  在欠税征收,粮草北运的同时,兵部发出一道道的调遣军令也陆续送到了江北。

  高杰麾下大军依旧驻守徐州,负责侦探河南方向的军情,特别是注意许定国残部的动向。

  这是朱慈部署在江北的第一道防线,也是牵制南下清军的最重要一道防线。

  只要徐州掌握在大明军队的手中,多铎就不敢倾尽全力南下,而山东现在暂时蛰伏的各部义军,也必然会有所行动。

  而此时的新任徐州知府,则是原本因剿贼之功,准备提升为广东英德县主簿的阎应元。

  他的军事才华极高,而且十分擅长治理,朱慈自然知道这个英雄,登基之际,便特地授意吏部尚书张慎言提拔他上任宿迁县丞,然后又因治理之功,江北各州府官缺严重,半年之内连连提拔,升了六级。

  同样得到朱慈提携的,还有陈明遇和冯厚敦,他们一个上任庐州同知,管理钱粮盐税和地方巡检,掣肘刘泽清,一个上任镇江同知,监视刘良佐麾下的兵马。

  朱慈并没有将刘泽清安排在一线,但是把他麾下的张国柱和马化豹两部兵马调入了凤阳城。

  至于刘良佐,朱慈直接带在了身边,而他麾下的兵马,则是依旧留守镇江。

  黄得功麾下的兵马依旧驻守淮安,侦探山东方向的军情,他是朱慈部署在东翼战线的后手。

  若是徐州城没有守住,淮安和凤阳则是守住淮河防线,抵御清军的东西两个支点。

  清军面对这两座驻守重兵的坚城,又没有数十万降兵分出,必定不敢和原本历史上一样,直接倾兵南下扬州。

  总督漕运,淮扬巡抚加兵部侍郎,左都御史路振飞则是继续驻守淮安大本营,协调高杰,黄得功两部大军守城和出战。

  而中都凤阳,朱慈将领殿前军三营兵马和京营胡茂祯,田雄,柏永馥三部,协同陈福的凤阳标营,还有即将赶到的福建水师,水陆总计四万精锐大军防守。

  李本深麾下武威营和殿前军的天武右营,近六千兵马则是交给了内阁首辅兼兵部尚书,御赐尚方宝剑的应天留守总制李邦华统帅。

  到十一月二十一日,距离御驾亲征还有十天的时候,朱慈特地前往巡视了“应天兵器局”,检查武器的生产。

  在大军北上的这段时间,甚至是决战之前,“应天兵器局”至少还能生产出一千支火枪,以及数以万计的盔甲弓弩,刀枪盾牌,这些都是要不断补充进大军里面的。

  一旦开战,无论是守城,还是野战,数万兵马的作战器械折损,都将是不容小觑的。

  然后,他又去巡查了黄蜚统领的南京水师,这是福建水师之外,朱慈在江淮水面抵御清军的另外一支主力。

  黄蜚是前东江镇总兵黄龙的外甥,南下前便已经升到都督同知,援剿水师总兵,提督关辽通津淮海江镇水师便宜行事。

  而他南下之时,也带来了一支包括家口在内,近四万人马的水师,精简之后,依旧有数千水兵可用。

  郑芝龙自作聪明,以为朱慈除了他别无依靠,想要趁机要价,却没想到偷鸡不成蚀把米,因此成就了黄蜚这个忠心耿耿的落魄武将。

  而郑森亲自返回福建,也终于说服了郑芝龙,在这个月二十三日,带回了大小数百艘战船组成的新水师,还随船带回了三百多支斑鸠脚铳,四十多口百子铳,以及火药炮弹无数。

  朱慈看到这支水师,知道郑芝龙还是留了一手,他的黑人卫队没有看到,便说明了郑家并没有尽全力。

  不过,郑森统领的福建水师加上黄蜚统领的南京水师,一南一北,一内一外,已经足够对付清军了。

  水师是朱慈在江北对抗清军的重要力量,也是从江南源源不断运输兵甲火器,箭矢弹药,粮食马料,保证各处大军补给的最重要力量。

  如此一来,清军围城消耗的策略,便只能是徒劳。

  到这个月的二十七日,李邦华派往广东的官员也终于回到了南京,不仅是带回来了计划中的一千五百多支斑鸠脚铳和各式鸟铳,还有十二门红衣夷大炮,七门四磅炮,三门八磅炮,以及三百多个葡萄牙雇佣兵。

  从广东能买到这些枪炮,朱慈并不意外,但那三百多个精锐雇佣兵,就是大大的惊喜了!

  这支力量并不算强大,也不能独立支撑战场,但只要利用得当,必能在关键时候给清军致命一击。

  毕竟,当前江南江北的各部大军中,对清军还存在着十分普遍的畏惧心理,满清八旗兵胜了那么多年,这种畏惧心理并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消除的。

  但这些来自澳门的葡萄牙雇佣兵,可不知道你八旗兵是谁,有什么厉害的,不都是一个脑袋两只眼睛,几枪就能打死吗?

  不止如此,广东的船队还带回了许多从澳门买到的西方铸炮书籍,甚至还有一些是关于冶矿和军法战阵的。

  时间很快就来到了十一月二十九日,江南的殿前军,南京京营,南京水师,福建水师等各部兵马,全都停止了训练,各营各部也都已经接到了命令,三日之后,他们就会立即开拔北上。

  不止是这些苦练了数月,早已经叫苦不迭的士兵们难得休息了,便是忙里偷闲,中途还围绕清军为何突然南下,发生了好几次弹劾大战的定武朝堂,随着大军开拔在即,也终于短暂安宁了下来。

  其实,这些相互攻讦的大臣们,绝大部分时候都不是真的抓住了对手什么把柄,他们只是通过弹劾这种方式,炫耀文采暴论,标新立异,使得自己在众大臣中脱颖而出,或者就是为了自己能够上位,把政敌拉下水。

  换言之,这些自诩忠良的大臣们,很多时候根本就是为了斗而斗。

  而因为其中掺杂着太多的欲加之罪,甚至是直接造谣,弹劾的最终结果,其实要取决于朱慈信不信,或者说是有没有要罢免某个大臣的意思。

  但朱慈现在完全没有心思管这个,无论潼关大战是否还会和原本历史上一样爆发,多铎大军挥师南下都只是时间问题,朱慈必须要为接下来的江淮大战,也是他的真正立足之战做好充足的准备。

  和书友们说一下,明天开始,恢复23:00统一更新,这样和作者菌的工作时间比较协调一些,如果有什么意外事件要请假,会提前和书友们说。

第70章 焕然一新的大军

  随着各项训练基本停止,大军开拔的日子悄然来临,驻扎在“新浦口大营”,被朱慈选为北征大军前锋的天武左营,首先行动了起来。

  军营内,无数士兵正在有条不紊地收拾着行囊,军法兵们正摩拳擦掌,准备挨个营房检查。

  经过半年时间强度远超边军的训练,这些士兵们如今都已经熟练掌握了兵书上要求的大部分作战技巧,看起来就好像是脱胎换骨了一般。

  不过,殿前军终究是还没有经历过全军动员和实战考验,在战场上若是真的碰上了八旗军,表现会如何,朱慈心中其实并没有底。

  他现在能做的,就是确保各营将士的兵甲装备齐全,同时竭力保证大军的粮草供应充足。

  李邦华和高弘图两人通力合作,在这半年时间里,不仅仅是刮空了南直隶的武库,还从浙江,广东调运和购进了大量的铁料,兵甲和火器。

  而“应天兵器局”在最近三个月步入正轨之后,也开足了马力,日夜不停地为大军生产作战所需的各类武器装备。

  此时,天武左营的将士们皆是从头到脚,全副武装,每个人装备的武器中,除了一件主武器之外,还有至少两件辅助型武器。

  其中,辅助型武器以腰刀,短柄斧,铁骨朵,匕首等为主,这些武器在特殊战况,或者是贴身肉搏的时候,只要战斗技巧正确,可以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其中短柄斧和铁骨朵都能对披甲战兵造成巨大伤害。

  除此之外,帐篷,席被,厚重的盔甲等等装备,在北上的途中,都是需要征召民夫和骡马来搬运上船和运输的,将士的体力在行军途中需要保存,等到大战的时候再用。

  赵正东检查好了自己的行囊,确认无误之后,随即来到了麾下士兵居住的营房巡查,督促营房里面的士兵们加快速度:

  “一个个的都别磨磨蹭蹭的,全都给老子手脚快点,要是谁最后迟了,被那些狗日的军法兵打了板子,扣了月饷,可别来找老子求情。

  整理完之后,全都在营房里面等着,军法司马上就要派人来检查了,点齐人员之后,还要汇报到把总那里,明天吃过午饭之后,大军要立马开拔。”

  屋内的士兵们齐齐喊了一声“是”,随后又继续低头整理自己的物品了,无数次军棍和体罚的教训,使得遵守军纪已经成为他们潜意识的一部分。

  陈涛瞥见赵正东走出营房之后,扭头看向了古德富,轻声道:“富哥,帮我看看,我的东西齐了没?”

  他上次在全军突袭演练的时候,就因为粗心大意,落了一个椰瓢在营房里面,最后整整挨了三十军棍,还被扣了两钱月饷。

  这一次,他说什么也不敢再粗心大意了,自己整理完行囊之后,又检查了两遍还不放心,最后想了想,直接舔着脸求助古德富,想让对方帮他看看。

  只是,古德富平时训练刀枪的时候快,但一到收拾东西,整理行囊,就慢吞吞的了,到现在还没弄好自己的东西。

  “你小子别来害我,自己检查,一会我收拾不完了。”古德富头也不抬,继续紧张地整理行囊,清点身上的装备。

  陈涛看着对方着急的样子,心下叹了口气,看来现在是指望不上这个好兄弟了。

  不过,古德富平时训练的表现非常优秀,不仅仅是长枪,各种武器都使得很好,两人又是一个旗队的,上了战场之后,他还是得跟在对方身边才行。

  想到这里,陈涛又扭头看向了一旁的刀盾手孙达,对方这个时候也已经整理好了,但他还没开口,孙达就像陪着一张笑脸,小声问道:

  “陈涛,你帮我看看,我这身齐了没?”

  陈涛听了,眼珠一转,然后赶紧应道:“行”

  他立马对照着自己整理的行囊,帮孙达挨个清点,直到确定两人身上的装备数量和样式都差不多正好,他才放心下来。

  两人一个是火兵,一个是刀盾兵,虽然主武器不同,但身上披着的甲胄都是轻便灵活的锁子甲,其他大部分装备也几乎是一样的。

  陈涛的主武器是一件铁尖扁担,两头都是最为优质的闽铁打造的,尖锐部分甚至可以破开铁甲,辅武器是一把一斤十两重,三尺二寸长的戚刀,锋利无比,还有一把匕首插在腰间。

  而他的头上,则是一顶带着护脖的铁盔,身上是一件锁子甲,上阵的时候还要在里面穿一件棉甲,两重甲胄是上阵的标配。

  很快,军号声响起,六队军法兵立即从不同的方向,进到了营房内检查,这一次天武左营的营房里,终于没有和之前几次那样,传出阵阵哀嚎声了。

  毕竟,天武左营全军此前已经有过好几次大军集结开拔的演习经验,无数士兵都因为各种原因,受到过严厉的惩罚。

  这一次,全营两千多人,都没有人再犯错误这些低级错误,全都是整齐划一,以前所未有,焕然一新的面貌,等待着军法兵的核验。

  而这些军法兵在检查完营房,离开之前,又宣布了晚上军中将会组织人来替所有不认字的士兵写遗书一事,到时将会由每个旗队的旗总负责组织和收集。

  “听说咱们要是阵亡了,能得五十两银子抚恤?”

  那些军法兵一走,陈涛就迫不及待转头看向古德富打听道。他不是很相信自己的命值那么多钱,但又希望这是真的。

  “你又没媳妇,又没娃,这个银子给谁?”古德富冷哼了一声,然后便看向了此时正在擦枪的胡老七。

  陈涛听了,顺着古德富的目光,也看了过去,胡老七壮实的背影出现在了他的眼中。

  他知道胡老七,这家伙并不是纤夫,而是跟着纤夫一起南下淮安的山东兖州府人,以前是个猎户,据说一家三十几口人全都在两年前被入塞的鞑子杀光了,就剩下他和一个十三岁的儿子。

  现在,他的儿子已经被送到了军营西面的村堡安置,现在正在学堂里面认字,每天管吃管喝,一点也不用愁。

  根据教导官的说法,像胡老七这样的,若是在战场上死了,他儿子不仅能得到五十两银子的抚恤,朝廷还会把他养到十六岁,原本分给家中的田地,也不会收回。

  而若没有战死,只是手脚断了,或者受了重伤,也能得二十两银子抚恤,家中的地将会由村堡的其他人,或者就是招募的流民耕种。

  如果立了功,据说还能得一份管理屯堡的闲职干,又没有危险,还能领月饷。

  不过,他们听到这些消息,心中安稳的同时也知道,他们就算战死,也必须打败鞑子。

  否则,他们在后方的妻儿不仅拿不到抚恤,还有可能被鞑子杀死,或者是掳去当奴隶,这更加坚定了那些有家口的殿前军士兵们死战的决心。

  “富哥,你说这傻大个到时候能杀多少个鞑子?看他平时直愣愣的样子,整天就懂擦他那枪,别到了战场上还是这个样子,给鞑子一刀结果了。”陈涛收回目光,小声嘀咕道。

  “狗日的,你说啥呢?”古德富听不惯陈涛这话,狠狠凶了他一眼,他心里是很佩服胡老七的。

  陈涛见状,担心古德富嚷嚷,被胡老七听到了,当即尬笑着把古德富拉到了一边,同时小声道:

  “富哥,我没有要咒他的意思,这不是担心嘛!”

  古德发看着他的样子,一脸嫌弃道:“鞑子又不是刀枪不入,又不吃人,你个怂蛋,担心个球?”

  “我”陈涛被怼得哑口无言。

  他平时确实有些怂,而且还经常私下嚷嚷着训练辛苦,自从听到要出征北上之后,心里一直很紧张,生怕自己到时候被鞑子杀了。

首节上一节35/34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