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即便如此,赫尔木并未因此而动摇。他的任务并非强攻,而是引诱明军上钩,让包衣兵冲上几次,诱使对方出击,扰乱敌军阵形。
只要敌人被诱入他设下的圈套,明军的阵形必然会乱,火炮和火枪也会失去作用。一旦明军的阵形紊乱,清军的骑兵便能迎头赶上,直接突破防线,彻底摧毁敌人的抵抗。
想到这里,赫尔木的眼中闪过一丝冷笑,这一场战争的胜负,似乎已经在他的掌握之中了。
经过几天的试探,敌人的虚弱之处已经暴露无遗,战机即将到来。
他毫不犹豫地下达了攻击的命令,指挥包衣兵举起盾牌,整齐的队伍开始缓缓向前推进,与此同时,清军的骑兵们也整装待发,跃马而出,飞速接近明军阵前。
马蹄声再次震动大地,在沉重的步伐下,满洲骑兵如猛兽般呼啸而至。赫尔木的骑兵队伍迅速前冲,身形矫健,气势汹汹,清军的阵列分外整齐,骑兵在两军阵前铺开,令人眼花缭乱。
然而,令赫尔木感到意外的是,当他的骑兵队伍距离明军阵地约百步时,对面依然没有动静。尽管清军的马蹄声如雷贯耳,明军的阵地却依旧风平浪静,丝毫没有动摇。
敌军显然在对他作出无动于衷的回应,而这令赫尔木不禁心头一惊:这些明军,真的是胆子这么大,还是说,他们背后有什么更大的阴谋?
就在这时,赫尔木的骑兵们已经缩短了距离,进入了六七十步的范围,开始调整阵型准备发起攻击。
几股骑兵成群结队地策马冲向敌阵,沿着军阵的两侧展开横向驰骋。在疾驰的过程中,他们拔出弯弓,弯身在马背上快速射出箭矢,每一箭都瞄准了敌阵的空隙,箭矢划破空气,带着咆哮的风声直射而去。
这些骑弓的远程攻击,目的是扰乱敌军阵型,打破对方的防线。然而,这只是一个试探,敌军阵前的盾牌虽然厚重,但他们能抵挡住几轮骑兵的冲击,赫尔木并不确定。
此刻,他正等待着敌军阵形出现任何破绽,以便一举决定胜负。从赫尔木的立场来看,这是一场心理与耐性的较量,战争的主动权,似乎已经在他手中。
但他也明白,敌军的反应将直接决定战局的走向,一旦他做出错误的判断,后果将不堪设想。这是两军交战中,骑兵攻击时常见的经典战术。
其核心目的,并非直接打击敌军,而是通过挑衅、骚扰,迫使敌人暴露出阵中的火器位置,诱使敌方施放火力。
在敌军的火力最为猛烈、弹药尚未重新装填时,清军便可以趁机发起突然的猛攻,以此消耗敌军的火力和体力,进而获得战略上的优势。
然而,这一招对阵型严密、装备精良的明军却并非总是奏效。在眼前的战场上,明军的阵型经过精心布置,士兵的装备也极为完备。
随着清军骑兵的挑衅,几千支箭矢如同骤雨般划破空中,飞向朱慈大军的军阵。这些箭矢大多为轻型箭,并未经过特殊加固,因此即便数量众多,也不足以撼动坚固的明军防线。
箭矢飞过,几声痛苦的惨叫随即响起,那些箭矢撞击到明军精致的铁甲时,发出了清脆的金属碰撞声。
明军的甲胄装备十分精良,这些箭矢根本无法穿透其铁甲防护,造成的伤害极其有限,即便是面对如此猛烈的箭雨,明军的阵型仍旧稳如泰山,丝毫未曾动摇。
几轮箭雨过后,见敌人并未有任何动静,反而依旧稳如磐石,赫尔木指挥的八旗骑兵中有几个胆大的士兵便决定再次试探。
他们纵马逼近,准备继续发起挑衅。可刚刚进入五十步之内,这些骑兵便遭到了明军弓弩手的猛烈回击。
密集的箭雨几乎是在一瞬间将他们笼罩,部分箭矢迅速穿透了八旗骑兵的防线,直击那些没有甲胄保护的马腿。两匹战马惨叫着倒下,在冰冷的泥土上四蹄乱蹬,发出痛苦的嘶鸣声。眼看着自己的战马倒地,几名骑兵急忙挣扎着跳下马背,却被那连绵不断的箭雨逼得毫无还手之力。
此时,其他八旗骑兵见状,也不敢再贸然上前挑衅,面对这样的火力和弓弩手的精准打击,任何试图突破的行为都只会让自己成为靶子。
在短短的一瞬间,曾经气吞万里的挑衅之势瞬间消失,八旗骑兵纷纷后撤,保持着与明军阵地约一百步的安全距离。
赫尔木的脸上掠过一丝凝重,但很快便恢复了冷静。眼前的明军并非容易应对的敌人,贸然冲击只会自取灭亡,因此,他下令立即改变战术,以更加稳妥的方式推进。
赫尔木朝着身边的亲卫低声指示了几句,指挥部的军号声随即响起,清军中的数千名八旗骑兵迅速开始撤退,顺利回到军中。
随后,赫尔木转身对下属下达了新的命令:六千包衣兵以方阵的形式开始推进。这些包衣兵并非一般的步兵,他们训练有素,作战经验丰富,虽然装备不如八旗骑兵精良,但却也不容小觑。
包衣兵的阵型中,第一排是密集的盾牌手,他们牢牢护卫着后排的弓弩手、长枪手和刀盾手。盾牌手们的作用,是用坚固的盾牌挡住敌军可能的箭雨与火力,为后排提供充分的掩护。
后排则是包衣兵的主力,包括弓弩手、长枪手和刀盾手,他们的任务是通过远程攻击和近战支援来消耗敌军的力量。
此外,还有一些手持火器的包衣兵被指派到两翼,负责骚扰并挑衅敌军阵线。这一策略的目的是引诱敌人攻击自己的侧翼,从而暴露敌人的弱点。尽管这些包衣兵并非精锐,但他们在赫尔木的指挥下,迅速整队,步伐一致地朝着明军阵地逼近。
远远望去,赫尔木指挥的包衣兵步伐整齐、队形严密,仿佛一台缓缓推进的战车。随着包衣兵队伍的推进,明军的阵地依旧没有任何反应,他们静静地站在原地,似乎在等待着包衣兵更加接近,才准备展开反击。
尽管清军的挑战越来越近,且阵形逐渐压迫到他们的防线,但明军并未急于行动。面对清军的兵力,他们必须耐心等待最佳的时机,才能一击制敌,一旦清军进入射程,便是他们反击的最佳时机。
随着时间的推移,包衣兵的阵列逐渐接近了明军的防线。赫尔木心中也清楚,战争的节奏正在悄然发生变化,明军的沉默或许意味着他们在等待某种机会。
而他所能做的,便是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大化地消耗明军的体力与弓弩弹药,为下一步的突击铺平道路。
当清军推进至距离明军军阵约一百二十步的距离时,战场上的气氛突然紧张了起来。随着清军的阵型渐渐逼近,明军的旗帜猛然开始摇动,战鼓和军号声随即响彻云霄,随着鼓声的响起,明军阵中士兵们紧张地调整阵型,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冲击。
就在这一瞬间,清军的进攻阵型也开始显现出他们的战术意图。作为清军的先锋,盾牌手们顶着烈日,坚定地前行,他们的步伐如同机器般协调一致。
随着他们的推进,火枪手们的身影逐渐显现,数百支火枪从盾牌的缝隙中露出,枪口如黑洞一般,令人不寒而栗。
然而,清军的指挥官赫尔木清楚地知道,面对明军的火力,他们必须稳扎稳打,不容有失。经过多年的战争经验积累,清军对火器的射程有了相当准确的掌握,知道距离明军的军阵大约七八十步是最佳的开火点,这时才是弓弩手能够有效放箭掩护,火枪手能够准确射击的时机。
第363章 火力压制
然而,清军的预期和明军的反应,完全不同。
当盾牌阵型刚刚进入一百步距离时,明军的阵中突然爆发出一阵令人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几乎是瞬间,白色的浓烟从明军阵地中升腾而起,火光在烟雾中闪烁,紧接着,数百颗小炮弹从炮口如潮水般涌出,狠狠砸向了清军的前列阵型。
这一阵突如其来的火力打破了清军的节奏,明军的火炮阵地中,数十门虎蹲炮和四磅炮几乎同时开火,数以千计的石弹和铅弹从炮口疾飞而出,砸向了清军的盾牌。
鸡卵大小的石弹在空中划过,携带着巨大的冲击力,几乎轻松地就击穿了清军的盾牌,原本密集且严整的盾牌阵型在这猛烈的炮火下瞬间遭到重创。
随着一声声沉闷的撞击,数十块盾牌被打得粉碎,纷纷倒下,残余的盾牌兵被震得几乎无法站稳,阵型顿时开始崩溃。
然而,这仅仅是开始。火炮的射击刚刚停止,明军阵地中,一道道橘红色的火光再次爆发,紧随其后,近四千支火枪几乎同时开火。铅弹从明军火枪的枪口喷薄而出,迅速穿透清军的阵线。
随着一阵猛烈的枪声,数百名清军火枪手应声倒下,倒地的士兵痛苦地呻吟着,身上溅出一阵阵血箭。明军的火力输出如此密集且精准,清军根本没有任何反应的机会。
尽管清军的士兵身穿棉甲,依旧有一定的防护能力,但面对明军改良过的火枪和充足的弹药,棉甲根本无法阻挡来自近距离射击的强大威力。清军的火枪手们几乎没有任何机会反击,战斗还未开始,许多清军就已经倒在了血泊中。
那种无力的哀嚎声在空气中回荡,阵前的包衣兵们纷纷倒地,面目狰狞,眼睛翻白,身下迅速浸染上一大片鲜血。明军的第二排和第三排火枪手随即展开齐射,几乎在同一时刻,火枪的猛烈爆炸声再次响起。
清军阵线前的包衣兵们,如同被风吹倒的麦子,接连倒下。那些站得稍远的清军弓弩手,原本准备在后方提供掩护和远程打击,但他们的命运也并不比火枪手们好。数百支精准的铅弹穿透了他们的棉甲,那些弓弩手也未能幸免,倒地的声音此起彼伏,血溅满地。
清军的阵线前列一时间陷入了混乱,包衣兵们倒成一片,血水染红了地面。这一刻,清军的士气遭遇了严重的打击。
赫尔木站在队伍后方,紧紧握住指挥旗,眼中闪烁着一丝焦虑。一旦前线阵型彻底崩溃,清军的战斗力将大幅下滑,胜利的希望就会瞬间变得渺茫。
随着清军阵线前列的大量士兵倒下,赫尔木赶紧下令调整战术,让后续的队伍尽量保持阵型不乱。然而,面对明军密集且猛烈的火力,前线的指挥已经不再能控制一切。
清军的盾牌手和火枪手不再具备正常的反击能力,他们的阵型越来越松散,队伍中的恐慌情绪不断蔓延。
在这片混乱之中,清军的包衣兵几乎没有任何反击的机会,许多士兵在极短的时间内便被击倒,血迹斑斑的战场成了一片血海。原本气吞万里的进攻势头,如今却被明军强大的火力压制得喘不过气来。
此时,赫尔木的心情愈发沉重,眼前的局面已经变得异常复杂,若再继续盲目推进,损失将更加惨重。可是,面对明军的火力压制,清军若想全身而退,又该如何应对?
战场上的空气几乎凝固,赫尔木的目光穿过混乱的阵线,定定地盯着明军的阵地。
此刻,他的心头涌起一种前所未有的震撼和恐惧,明军的火器威力,竟然在如此遥远的距离下,依然能够造成如此巨大的杀伤力。这一突如其来的打击,如同一道雷电,击中了清军阵中的每一个人。
包衣兵们的阵型顿时变得松散,士气如同被打碎的镜子一样四散开来,几名刚刚倒下的包衣兵还在痛苦地挣扎,而更多的士兵已经开始不由自主地向后退缩。
“这怎么可能?明军的火器居然能打得这么远?”赫尔木几乎有些愣住了。
他曾听说过明军火器的威力,也知道这些火枪威力巨大,但他一直以为,火器的有效射程有限,不会像眼前这样,在清军还未接近的情况下,就造成如此巨大的伤害。
刚才的前锋阵地已经被击溃,眼看着包衣兵们的队形已经崩乱,赫尔木顿时意识到,这次的计划可能出了问题。
而包衣兵的火器部队本来就数量有限,且装备并不精良。刚刚,明军的火枪兵已经造成了巨大的杀伤,包衣兵中的火器部队几乎全被击杀殆尽。
此时,他们的防御力量几乎为零,根本没有任何火力支援可言。清军的进攻阵线似乎正在迅速瓦解,几名包衣兵已经忍不住开始四散逃窜,更多的士兵则只是机械地继续向前,毫无斗志。
赫尔木看着这情形,心中一阵焦急,他知道,自己必须迅速做出反应,否则整个局势将会不可控制。这个时候,他已经有些麻木的思维迅速开始回归到实战的本能,咬紧牙关,强迫自己迅速恢复冷静。
但很快,赫尔木的目光迅速扫过那些在火器打击下迷茫的包衣兵,心中已经有了决断,他挥了挥手,命令身边的巴牙喇迅速带领手下的八旗骑兵前来支援。
巴牙喇闻言,立刻驱使身后的骑兵跃马而出。与此同时,赫尔木自己也低声吩咐:“继续上前,冲击敌阵!”
包衣兵的存在价值并不在于他们的战斗力,而在于他们的牺牲和诱敌作用,包衣兵,始终是炮灰。
“继续前进!”赫尔木再次喊道:“让他们继续冲击,不管死伤多少,反正这些只是些汉人奴才罢了,死了也无关紧要。”
巴牙喇骑兵迅速赶到,亲自指挥着两千八旗骑兵加入了战斗,清军阵前的包衣兵,虽然士气低落,阵型散乱,但八旗骑兵的到来却重新点燃了他们内心深处的一丝希望。
在巴牙喇的严厉指挥下,八旗骑兵毫不留情地清除了阵中的混乱,那些包衣兵中,已经有几百人因无法继续坚持而倒下,痛苦的惨叫声在战场上回荡。
然而,正是这几百人的倒下,带来了阵线的恢复。清军军阵重新恢复了部分秩序,士兵们的步伐虽然依旧沉重,但至少不再如刚才那般完全崩溃。
不过,包衣兵们虽然恢复了阵形,但他们的眼神中已经不再有原来的锐气。原本面对明军并无太多畏惧的包衣兵,此刻却一个个脸色苍白,心胆俱裂。火器的威力,让他们深感绝望,而在巴牙喇的催促下,他们只能勉强恢复阵形,继续向前推进。
赫尔木的眼中闪过一丝冷笑,但随即他又压下了心头的情绪,冷静地指挥着后续的进攻。
此时,战鼓再次在清军阵中响起,随着阵前的盾牌兵步伐稳健地补上了阵线的缺口,清军的阵型逐渐恢复了双层盾牌的防御形式。
可是,由于明军的火器打击,原本严密的双层盾牌防线已经变得松散,只有一层盾牌能够勉强遮挡住明军的箭雨和火力。
尽管如此,赫尔木还是命令盾牌兵继续向前推进,力求利用剩余的盾牌为后排的长枪手提供尽可能的保护。
随着阵前盾牌兵步伐沉稳推进,后方的长枪手也在盾牌后如林般竖起长枪,形成了密集的枪阵。
包衣兵们在八旗骑兵的驱使下,虽然没有太多战斗意志,但也只能继续向前,发起新一轮的进攻。
然而,这一次,朱慈并没有像之前那样,在清军推进至一百二十步时就下令反击,而是选择了等待,直至敌军接近六十步左右。
朱慈清楚地知道,此刻是关键时刻,刚才的火器打击已经对清军造成了不小的压力,但这还不足以摧毁敌人的整体阵型。
只有通过进一步的打击,将清军的前锋彻底击溃,才能真正实现对他们的控制,进而诱使敌人全力出击,给自己创造最佳的反击机会。
随着清军的包衣兵逐渐逼近,朱慈的目光变得更加锐利,只要能将清军的前锋彻底击败,接下来的战斗,就有可能一举逆转。
无论如何,面对满清军队,示弱绝非上策。而且,这样的伎俩,连对方是否会相信都成问题,明军的将领们岂会被轻易欺骗?
朱慈了解这种心理游戏,也清楚地知道,若是自己在一开始便显得脆弱不堪,反而会被清军轻视,丧失所有的战略主动权。
真正的战争,并不是通过装弱来牵制对方,而是通过不断展现自己的实力,让敌人自己感到不安、动摇。
但如果反过来,自己在面对那些包衣兵时,能够展现出极为强大的战斗力,逼得他们不得不全力迎战,那么情况就不同了。尤其是当八旗骑兵最后压上来,自己被其打败,那将是完全符合满清军队的惯性思维的。
满清的指挥官们一向习惯以强者为尊,若自己被八旗骑兵击败,理应被认为是一次普通的交锋,甚至不会被视为不利的战果。只有这样,满清的主力将领,才会深信自己已经彻底击败了明军,从而毫不犹豫地推进,发起猛烈的追击。
朱慈眼中闪过一抹冷笑,战争中,最危险的地方往往是那些看似最简单的抉择。如何让敌人相信自己已经败下阵来,如何利用敌人的心理去实现战略目的,才是最终能决定胜负的关键。
随着清军的阵型渐渐推进,距离明军的阵线已经越来越近。他们的步伐整齐,阵型保持得还算完美,左右两翼的八旗骑兵已经开始逐步向前推进,巴牙喇也在队伍中督战,仿佛已经为下一步的猛攻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明军的战阵依旧稳如磐石,看起来并没有被清军的挑衅所动摇。面对这一局势,清军已经逐渐改变了最初的策略远距离的箭矢攻击已经没有什么效果,毕竟明军的火器射程太远,威力也让人心生畏惧。
清军的步伐越来越快,迅速冲向敌人阵前,显然打算通过近战来获得胜利,肉搏才是他们的最终目标。
“攻击!”赫尔木的声音穿透了整个阵营,指挥着清军盾牌阵线迅速推进。
当盾牌手们刚刚越过了六十步的标线,赫尔木的命令便如雷鸣般响彻在军阵前方:“虎蹲炮准备!四磅炮准备!火枪手准备!”
随着旗令的传达,前列的火器营随即发出整齐的响应声,即便面对着强敌,清军并没有丝毫的退缩。
“开炮!”赫尔木的命令发出后,炮兵们毫不犹豫地启动了火炮。
“轰!轰!轰……”
巨大的爆炸声如雷霆般炸响,战场瞬间被浓烟笼罩,橘红色的火光在烟雾中闪烁,令人心生寒意。
那滚滚的炮弹,带着压倒性的力量,一发接着一发冲出炮口,猛地射向明军的阵地,成千上万的弹丸从炮口飞出,如同暴雨一般洒向了清军的阵营。
清军的包衣兵尽管勇猛,但面对如此威力强大的火炮,他们也不由得心生畏惧。那些看似坚固无比的盾牌,在炮火面前简直不堪一击,每一颗炮弹轰击在盾牌上时,都能瞬间将盾牌击穿、击碎。
而就在火炮的强烈轰击之后,明军的火枪兵也紧随其后,毫不示弱地开始了轮番射击。包衣兵的盾牌防线被彻底摧毁,火枪兵的准确打击让那些没有盾牌掩护的包衣兵瞬间陷入了灾难。
成群的子弹穿透了包衣兵的甲胄、穿透了他们的身体,瞬间倒下了近千名包衣兵,而整个清军阵线也在这一刻变得支离破碎,瞬间乱作一团。
随之而来的是更多的爆炸声和枪声,火炮的猛烈攻击与火枪的密集射击交织在一起,轰鸣的声音此起彼伏。包衣兵们在剧烈的打击下,纷纷失去了原本的阵形,更多的士兵开始慌乱撤退。
他们虽然拼尽全力,依然无法挡住火力的压制。尤其是那些尚未倒下的包衣兵,看着周围同袍倒在血泊中,心中的恐惧与绝望像潮水一样涌上心头。
第364章 溃败
耳边那持续不断的爆炸声、枪声,让他们的内心更加动摇。许多人无法忍受这种心理上的压迫,纷纷开始后撤,甚至有些人已无心再战。这些包衣兵,毕竟只是士兵,而非经过严格训练的精英部队,他们的战斗意志和战斗经验远逊色于八旗骑兵。
面对如此强大的敌人和炮火的威胁,他们的士气早已崩溃,尽管有些包衣兵依然拼命支撑,但整个阵线已经彻底崩溃,开始向四面八方溃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