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振兴方略 第278节

  在清军军官们的呼喝指挥下,士兵们才惊醒般地反应过来,急忙斜举长枪应战。

  然而阵型已混乱不堪,彼此之间难以协调,队伍中一片狼狈。

  随后,一场激烈的肉搏战在这月光映照的山丘之上展开,双方刀枪相接,火光与血色交织。

  刘斌和陈亮身先士卒,身披血雨,奋力杀敌,誓死抵抗。

  两人几乎用尽了全力,陈亮咬紧牙关,狠狠挥动长刀,不时怒吼鼓舞士气,而刘斌则不顾身上伤痕累累,指挥着手下士兵齐心协力抗敌。

  在他们的带动下,明军士气大振,勇气倍增,即使敌我力量悬殊,但每个士兵皆抱着“拼死一战”的决心,咬牙坚持,连战连胜,竟将清军的进攻一度击退。

  然而,胜利的代价也极为惨重。

  明军虽然以少胜多,成功击退了清军两轮猛攻,但也付出了沉痛的代价阵亡十余人,负伤者几乎有二十人,鲜血在地上蔓延,将月光映照下的土地染得一片殷红。

  喘息间,明军士兵们彼此对望,眼中虽有恐惧,但更多的是决绝。

  对他们来说,已无退路,这山丘就是他们最后的据点,也是最后的战场。

  短暂的喘息后,刘斌微微抬头,望向远方那逐渐逼近的清军。

  他心里明白,这只是开始,对方还会有源源不断的援军赶来,而自己手中的士兵却已经寥寥无几。

  但无论如何,他都不会退缩,宁死不降,他眼神中充满了坚毅与不屈。

  陈亮站在一旁,握紧了长刀,额头上是战斗后未曾擦去的汗水与血迹。

  他低声咒骂了一句,回头看看身后的弟兄们,眼中带着些许凶狠和一丝淡淡的悲伤。

  而此刻,在月光和血雾的笼罩下,山丘之上,明军们紧紧相连,刀枪在手,目光死死地盯着那一层层缓缓向前移动的清军盾阵。

  刘斌和陈亮尽管各自受了些皮肉伤,但这点小伤对他们来说完全不值一提。

  他们甚至没时间去检查自己的伤口,山下的战鼓声震耳欲聋,仿佛随时都会逼近到他们脚下。

  他们匆匆地整顿手边尚能战斗的士兵,再次准备投入这场生死之战。

  陈亮咧嘴大喊道:

  “他娘的,这些狗奴才真是不经砍!老子已经带走了三个垫背的,要是有个鞑子能亲自上来就好了!”

  他话虽粗鄙,却充满了鼓舞人心的力量。

  士兵们听着他的话,心头似乎燃起了怒火与战意,几乎每个人都杀红了眼。

  陈亮故意加重声音喊道:

  “兄弟们!这些狗奴才上来一次,咱们就砍他娘的一次!今天一定要杀到他们的满洲主子不得不亲自上场!”

  话音刚落,剩下的几十名明军士兵齐声呐喊,声音震动山谷:

  “杀!杀!杀!”

  他们的呐喊在山顶之上久久回荡,气势如虹,震得山下的清军阵营一时安静了下来,仿佛也被这股骇人的气势所震慑。

  刘斌依旧维持着冷静,哪怕战斗已经持续多时,身心俱疲,但他始终不曾松懈。

  激烈的厮杀早已让他暂时忘记了升官发财的念头,孩子和家庭的影子也被抛诸脑后。

  此时此刻,眼中只有不断靠近的清军,耳中只有鼓声与喊杀声。

  “刀盾手准备!火枪手准备!”刘斌的目光穿透层层烟尘,紧盯着山下的敌军动向。

  他突然发现清军盾牌后隐隐有弓箭手和火枪手集结的迹象,脸色一变,立即高喊:

  “全员蹲下,快!盾手压低,火枪手隐蔽!”

  此时,清军的阵形发生了变化,一批弓箭手和火枪手已排在前列。

  伴随着清军鼓声骤然急促,敌方的弓箭手开始紧绷弓弦,清军的火枪手也在盾阵之后迅速准备完毕,火绳在阴风中微微闪烁,随时可能发出致命一击。

  刘斌下意识地低头闪避,心跳加速,手心早已被冷汗浸透。

  与此同时,在不远处的石门关,另一场激烈的军情调动正悄然展开。

  守城的陈福被亲兵唤醒,得知了敌军发出的信号弹的消息,他立刻冷静而迅速地调派亲信,命令他们带兵控制住了四方城门,以防内外勾结之举。

  片刻不敢耽搁,他披上战甲,直奔官邸旁的兵营。

  他一一确认兵营防守无误,立即调派人马前往各城门支援,同时派遣三百余人驻守县衙的府库,确保物资无虞。

  天色尚未完全亮开,陈福已带着东门兵营近千人的军队迅速抵达东门。

  石门关内早已是人声鼎沸,民夫们肩扛手搬,协助着士兵们进行城防部署。

  每个人都知道这不仅是守城之战,更是生死攸关之时,城中百姓和士兵齐心协力,在这危急时刻显得尤为团结。

  陈福站在东门的城楼上,手持战刀,遥望东边巴明大军的所在方向。

  夜色中,敌方的哨骑已然四出,马蹄声急促而凌乱,不断在城外巡查,探查城中的动静。

  他凝视着远方,深知敌方的力量不可小觑,稍有差池便可能导致全盘皆输。

  此刻,城墙上的守卫已被完全控制,所有人严阵以待,不容丝毫松懈。

  而城内的那些潜伏已久的内奸,在看到城中大军集结完毕后,终于意识到事已败露。

  他们心知继续留在城中无异于自投罗网,遂纷纷将绳索缒下城墙,趁乱潜逃出城。

  然而,城外巡逻的哨兵早有准备,部分内奸尚未爬下便被当场射杀,惨叫声和喊杀声在夜色中回荡,令人不寒而栗。

  城墙上,陈福目光如炬,看到敌方溃逃的内奸时,唇角露出一抹冷笑。

  他清楚这些奸细的意图,无非是想扰乱守军的士气,让城内陷入混乱。

  然而,他早已做好部署,以不容任何敌人之势死守这道关口。

  他下令道:

  “加派人手,东门不容有失!再派弓箭手防守,谨防敌人趁乱突袭!”

  士兵们迅速应命,整个东门关口战意高涨。

  城墙上的火光映照着每个守卫者的面庞,每个人的神情都充满了决然,眼神中透出一股无畏的坚毅。

  陈福站在城头,再次朝城外望去,清军的影影绰绰已然显现,远处的战鼓声缓缓传来。

第320章 劝降

  刘斌和陈亮尽管各自受了些皮肉伤,但这点小伤对他们来说完全不值一提。

  他们甚至没时间去检查自己的伤口,山下的战鼓声震耳欲聋,他们匆匆地整顿手边尚能战斗的士兵,再次准备投入这场生死之战。

  陈亮咧嘴大喊道:

  “他娘的,这些狗奴才真是不经砍!老子已经带走了三个垫背的,要是有个鞑子能亲自上来就好了!”

  他话虽粗鄙,却充满了鼓舞人心的力量。

  士兵们听着他的话,心头似乎燃起了怒火与战意,几乎每个人都杀红了眼。

  陈亮故意加重声音喊道:

  “兄弟们!这些狗奴才上来一次,咱们就砍他娘的一次!今天一定要杀到他们的满洲主子不得不亲自上场!”

  话音刚落,剩下的几十名明军士兵齐声呐喊,声音震动山谷:

  “杀!杀!杀!”

  他们的呐喊在山顶之上久久回荡,气势如虹,震得山下的清军阵营一时安静了下来,仿佛也被这股骇人的气势所震慑。

  刘斌依旧维持着冷静,哪怕战斗已经持续多时,身心俱疲,但他始终不曾松懈。

  激烈的厮杀早已让他暂时忘记了升官发财的念头,此时此刻,他眼中只有不断靠近的清军,耳中只有鼓声与喊杀声。

  “刀盾手准备!火枪手准备!”

  刘斌的目光穿透层层烟尘,紧盯着山下的敌军动向。

  他突然发现清军盾牌后隐隐有弓箭手和火枪手集结的迹象,脸色一变,立即高喊:

  “全员蹲下,快!盾手压低,火枪手隐蔽!”

  此时,清军的阵形发生了变化,一批弓箭手和火枪手已排在前列。

  伴随着清军鼓声骤然急促,敌方的弓箭手开始紧绷弓弦,清军的火枪手也在盾阵之后迅速准备完毕。

  火绳在阴风中微微闪烁,随时可能发出致命一击。

  刘斌下意识地低头闪避,心跳加速,手心早已被冷汗浸透,他明白这轮齐射会带来何等威胁。

  与此同时,在不远处的石门关,另一场激烈的军情调动正悄然展开。

  守城的陈福被亲兵唤醒,得知了敌军发出的信号弹的消息。

  他立刻冷静而迅速地调派亲信,命令他们带兵控制住了四方城门,以防内外勾结之举。

  片刻不敢耽搁,他披上战甲,直奔官邸旁的兵营。

  他一一确认兵营防守无误,立即调派人马前往各城门支援,同时派遣三百余人驻守县衙的府库,确保物资无虞。

  天色尚未完全亮开,陈福已带着东门兵营近千人的军队迅速抵达东门。

  石门关内早已是人声鼎沸,民夫们肩扛手搬,协助着士兵们进行城防部署。

  每个人都知道这不仅是守城之战,更是生死攸关之时,城中百姓和士兵齐心协力,在这危急时刻显得尤为团结。

  陈福站在东门的城楼上,手持战刀,遥望东边巴明大军的所在方向。

  夜色中,敌方的哨骑已然四出,马蹄声急促而凌乱,不断在城外巡查,探查城中的动静。

  他凝视着远方,深知敌方的力量不可小觑,稍有差池便可能导致全盘皆输。

  此刻,城墙上的守卫已被完全控制,所有人严阵以待,不容丝毫松懈。

  而城内的那些潜伏已久的内奸,在看到城中大军集结完毕后,终于意识到事已败露。

  他们心知继续留在城中无异于自投罗网,遂纷纷将绳索缒下城墙,趁乱潜逃出城。

  然而,城外巡逻的哨兵早有准备,部分内奸尚未爬下便被当场射杀,惨叫声和喊杀声在夜色中回荡,令人不寒而栗。

  城墙上,陈福目光如炬,看到敌方溃逃的内奸时,唇角露出一抹冷笑。

  他清楚这些奸细的意图,无非是想扰乱守军的士气,让城内陷入混乱。

  然而,他早已做好部署,以不容任何敌人之势死守这道关口,他下令道:

  “加派人手,东门不容有失!再派弓箭手防守,谨防敌人趁乱突袭!”

  士兵们迅速应命,整个东门关口战意高涨。

  城墙上的火光映照着每个守卫者的面庞,每个人的神情都充满了决然,眼神中透出一股无畏的坚毅。

  陈福站在城头,感觉到一股雄浑的力量涌动在心中,这场战役不关乎整个石门关的存亡,他不允许自己有一丝松懈。

  这时,他再次朝城外望去,清军的影影绰绰已然显现,远处的战鼓声缓缓传来。

  “嗯,马将军,你带五百骑兵,沿河快速突击,但一定要小心山谷,清军极有可能在那里设有伏兵!”

  陈福低声叮嘱,眉头紧蹙,目光锐利地扫过手下的每一位将领:

  “现在还有两支外出演习的部队在外,能救就一定要救回来!”

首节上一节278/34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