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振兴方略 第276节

  他深知,这小股明军不可能毫无缘由地出现在此地,定是有更深层的意图,甚至可能是诱敌之计。

  但眼下他无法轻举妄动,只能小心应对,静观其变。

  清军在巴明的指令下迅速在山谷布防,士兵们紧张地盯着四周,唯恐明军主力忽然出现。

  巴明心中反复盘算着各种可能,思绪如箭,飞速运转。

  眼下局势未明,他既要防备明军主力伏击,又需谨慎处理这支后方的明军,稍有差池便可能全盘皆输。

  忽然,一阵马蹄声从远处传来,打破了夜晚的寂静。

  一名哨马急速奔来,翻身下马禀报道:

  “将军,发现山间小道有疑似明军的踪迹,人数未明,但似乎有埋伏之嫌。”

  巴明的心头顿时一紧,脑海中迅速浮现出各式策略。

  山间小道并非主道,但地形复杂,若是伏兵,清军在此地势必难以施展。

  冷静片刻后,他眼神坚定,对传令兵沉声道:

  “立刻传令前线布防的将士,密切关注四周动向,严防明军埋伏。与此同时,加派人手继续搜查山道,务必确保两侧山坡安全!”

  他意识到,眼前的明军不过是牵制力量,真正的威胁可能还未露出水面。

  眼下需步步为营,既不能疏忽这支小股明军,又不能被轻易牵着走。

  巴明心中暗自警惕,命令下达之后,他并未轻举妄动,而是选择观察形势再作判断。

  清军在各个要道布防,层层加固,士兵们屏气凝神,严阵以待,仿佛随时准备迎接未知的战斗。

  这时,一名侍卫低声说道:

  “将军,若是敌军有伏兵,依我看不如用火攻试探,若有动静便可一探究竟。”

  巴明轻轻点头,思忖片刻后吩咐道:

  “就按你说的,传令沿山道布置火源,若有异动便即刻引燃,迫使敌军现身。”

  夜色渐深,明清两军各怀心思,彼此试探,不敢轻易交锋。

  山道上的每一声风动草响都让士兵们神经紧绷,战前的宁静中似乎酝酿着某种肃杀气息。

  巴明再度环视战场,确认各部已按命令布防。

  他心中依然充满疑惑,但无论如何,他不容许一支小股明军搅乱他的计划。

第318章 拼死一战

  巴明此番出兵,本是志在必得,夜袭石门关似乎已成定局。

  但眼前突如其来的变故让他原本的计划彻底搁浅,若这真只是碰巧遭遇一支小股明军,他绝不会轻易放过他们。

  这支胆敢冒险闯入清军大军之后的明军,简直是狂妄至极。

  若不将他们彻底歼灭,让他们的首级作为战果带回,他不仅颜面尽失,甚至也难向海州的将士交代。

  眼下,巴明对夜袭石门关的渴望已然变为一种无法抹去的窘迫感。

  在如此浩大的动员之下,若是连明军一兵一卒都未能斩获便狼狈而归,这次行动的功绩将化为泡影,他提升威望的机会也将化作乌有。

  因此,为了他的名声和在清军中的地位,他别无选择。

  这支明军无论出于什么原因出现在此地,最终结局只能是全军覆没,一个也不能逃脱!

  “将军放心,明军不过区区几十人,末将半个时辰便能将他们尽数歼灭!”沈忠自信道。

  他手下的兵马足有近两千之众,且皆是久经沙场的精锐士卒,已将那座土山围得密不透风。

  在如此悬殊的兵力差距下,这区区百余明军几乎毫无胜算,纵使占据地利,也无论如何挡不住多轮冲杀。

  正当巴明准备下令时,万明带着两名明军叛将匆匆赶到,见到巴明便恭敬地跪拜道:

  “奴才参见主子!”

  巴明见状,脸上露出安抚之色,微笑着说道:

  “万将军快快请起。”

  万明依然恭顺听命,再加上侦察并未发现附近有明军主力出没,这使得巴明对万明的怀疑大为减轻。

  他暗想,若这真是明军的诱敌之计,那么万明早该趁机逃走,而明军主力也该现身围击,怎会放任清军继续行动?

  “万将军,后方那支百余明军的来历你可知晓?”巴明斟酌片刻,继续问道。

  “禀告主子,奴才猜想这可能是明军的夜间突袭演练部队。”见巴明语气和缓,万明的紧张稍稍消退,赶紧把自己撇清:

  “明军不时会派小股兵马出城演练,时间、路线不定,一次往往三百人左右,分成三支小队,行动临时决定,奴才确实难以获悉确切动向。”

  巴明点头,仔细思索一番,觉得万明的解释不无道理。

  若这支明军确是偶然出城演练,自己完全可以借此将其剿灭,为夜袭受挫挽回一些颜面。

  于是,他也不再多疑,随即转身看向沈永忠,眼中杀机尽显:

  “沈将军,接下来的行动便全靠你了!”

  沈忠心中一阵狂喜,信心十足地应道:

  “将军放心,末将必亲自率兵冲杀,务必将那群明军杀个片甲不留!”

  巴明满意地点头,欣然说道:

  “好,本将军便等你的捷报,到时亲自为你请功!”

  沈忠脸上掠过一丝兴奋之色,他早已摩拳擦掌,准备大显身手。

  这场小规模的围剿战并非惊天动地,但却是展示他才能的良机,尤其是在对方面前证明自己的战斗力和忠诚。

  况且,这些小股明军人少兵微,围困他们不过是举手之劳,沈忠自信能迅速得胜,给巴明一个满意的结果。

  沈忠随即翻身上马,带着精锐部队径直奔向土山。

  而被围困在山上的明军在远处清军火把的映照下,隐约看见四周的兵力布置,知道他们已陷入死地。

  但他们神情仍然不见丝毫慌乱,反倒显出一股视死如归的坚韧。

  沈忠瞧见此景,冷笑一声,命令士兵们缓缓推进,逐渐收紧包围圈。

  他不急于发动正面进攻,而是命令士卒以弓箭骚扰,以试探明军的防御。

  箭雨纷飞,明军虽身陷险境,却无一人退缩,他们彼此依靠,轮流掩护,坚守各自的阵地,顽强抵抗,丝毫不给清军可趁之机。

  巴明远远地注视着这一切,内心稍稍安定,这些明军虽顽强,但在清军的步步逼近下迟早会崩溃。

  况且,这场小规模围剿对他而言既是一种宣示,也是一种警告他要让明军知道,敢轻易深入清军腹地,必将付出血的代价。

  随着包围圈逐渐缩小,沈永忠下令发起正面冲锋,清军士卒如潮水般涌向土山,刀光剑影中响起一阵阵惨叫声。

  明军虽然人数不多,但依托山地之利,拼死抵抗,每退一步都以血肉之躯阻挡清军的推进,直至力竭方才倒下。

  最终,清军付出不小的代价,终于将明军尽数剿灭。

  沈忠立刻命人清点战果,确认无一人逃脱,兴奋地带着报告向巴明复命。

  巴明听后,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他这次行动虽然因突发状况未能袭击石门关,但歼灭了这支明军,至少能稍稍挽回一些颜面,为后续的行动增添了信心。

  “好,沈将军果然不负所托!”巴明称赞道。

  他一面拍了拍沈忠的肩膀,一面向左右命令道:

  “来人,将此战胜利之事传报全军,让将士们也都知晓沈将军的英勇表现!”

  沈忠心头一热,满心欢喜地拜谢:

  “谢将军赏识!末将定当再接再厉,奋勇杀敌,夺取更多战功!”

  刘斌率领的明军虽然退守到山顶,凭借地形进行防御,但双方兵力的悬殊让他心里一沉。

  沈忠的绿营兵就已接近两千人,且已完成对山顶的包围,而后方的满洲兵数量更为庞大。

  围困越来越紧,明军的形势岌岌可危。

  山顶上,刘斌的部队依山势布阵,形成一个不规则的半圆形方阵。

  外圈由四十余名火枪兵构成,他们稳稳地端着火铳,目光死盯着山下敌军。

  火枪兵后侧是刀盾手和长枪兵,他们把长枪插入泥土,取下身上的弓弩,张弓搭箭,满脸肃杀。

  刘斌与陈亮各自负责一侧的山坡,位置互成犄角。

  这两处坡度较缓的区域是沈忠预计的主攻方向,但明军人数稀少,尤其在这两道防线前后,也不过安排了三十人。

  这与清军十倍以上的攻势相比,实在是以卵击石。

  陈亮眯着眼,扫视着下方密密麻麻的清军,脸上的刀疤跟着肌肉抽动扭曲,似乎带着一种压抑不住的兴奋:

  “这下可好了,绿营兵少说也有两千人!”

  他冷笑着自言自语,声音里有种酝酿已久的狠劲:

  “终于可以杀个痛快了!”

  刘斌并没有跟他一样的好战心态。两人虽然并肩作战多年,彼此也心知肚明,陈亮一生背负血仇,心无旁骛,向来视死如归。

  对陈亮来说,这场仗是他复仇的一部分,甚至求之不得。

  但刘斌不同,他刚刚得到升迁的消息,前途一片光明,家里还刚娶了个娇美的小妾,如今已经怀有身孕。

  想到家中的妻子和未出世的孩子,刘斌眼中闪过一丝挣扎之意,这场厮杀,若能避则避,他并不甘心就此丧命。

  可转瞬间,他又强迫自己把这些念头抛开。

  现在的局面,除非陈福不计代价、立刻挥兵支援,或者驻外的友军奇袭赶来。

  否则,孤立无援,靠他这百来人守住山顶无异于痴人说梦。

  他深吸一口气,稳了稳心神,沉声说道:

  “西面满洲兵恐怕更多。若要等到常将军率兵救援,至少得撑上两个时辰!”

  陈亮冷冷一笑,仿佛一切早在他预料之中:

  “两个时辰?那就拼命拖住他们两个时辰。”

  刘斌微微叹了口气,暗暗佩服他,却也有些无奈。

  无论局势多艰险,陈亮始终没有半点动摇,反倒激起了他心中的斗志。

  此刻,山下传来隐约的号令声,清军准备进攻的信号不断升起。

  “弟兄们,听我说!”刘斌声音中带着一丝决然:

  “咱们虽人数不多,但个个都是铁血男儿!眼前这群鞑子人多势众,但咱们靠着这山势和装备,还能坚持一段时间!

  你们都是咱们大明的精锐兵士,就算拼到最后一滴血,也不能让他们轻易踏上山顶!”

  士兵们纷纷低喝应答,眼中透出视死如归的神色。

  刘斌继续说道:

  “若清军上来,不必恋战,射击之后立即退入树林,借树木遮掩伺机再击!要牢牢守住阵地,不给敌人喘息的机会!

首节上一节276/34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