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振兴方略 第232节

  他知道,散兵很快就会出现,他们必须做好一切准备。

  此刻,他步伐稳健地走向阵地靠北的一侧,途中遇到了同样在巡视的张百总。

  “老张,清军的先锋散兵可能马上就到。”古德富低声说着,眼中闪过一丝警惕:

  “我们必须派出一个旗队提前迎击,拖延他们的进攻步伐。

  等散兵队接近时,我们再将他们撤回作预备队,以防出现突发状况。”

  张百总站在一旁,沉默片刻,随即点头,神色间透露着对古德富的信任。

  事实上,他对这位同僚的能力早有耳闻,深知其不仅指挥果断,更擅长随机应变。

  赵正东早就下令,两人合兵后由古德富统领,而张百总对此心悦诚服。

  “我明白,你负责右侧,我去布置左侧。”张百总坚定地应道,声音低沉但有力。

  古德富满意地点了点头,随即吩咐身边的亲卫去通知负责旗队的士兵。

  同时,他亲自开始巡视整支军队的阵列布置。

  他心中清楚,眼前的局势复杂多变,必须确保每个环节都井然有序,稍有不慎,后果将不堪设想。

  “所有人听好!”古德富停在阵前,声音洪亮且严肃,直达每个士兵的耳中:

  “齐射时必须保持队形整齐,不得擅自行动,务必听从号令行事。

  别管那些冲到阵前的清军散兵,他们只会扰乱阵脚,等他们乱了,弓箭手和突击战兵会一一解决掉他们。”

  他停顿了一下,目光扫视着整齐列队的士兵,确认他们都在认真聆听后,继续说道:

  “一旦齐射结束,清军必定会趁机逼近。当火枪队后撤时,阵后的战兵务必要保持冷静,耐心等待,不要急于冲锋,务必保持阵型整齐!

  咱们有坚固的胸墙守护,墙外还有深壕,清军的骑兵绝对冲不过来!”

  士兵们闻言,纷纷点头,目光坚定,斗志昂扬。

  古德富转身看向阵地前方,远处的火光越来越近,伴随着杂乱的马蹄声和清军的呐喊声,战斗的气息愈发浓烈。

  随着清军的逐步逼近,战士们的呼吸逐渐急促,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压抑而紧张的氛围。

  他知道,虽然清军的数量多于他们,但他们有地势之利,更有稳固的工事和强大的炮火支援。

  眼前的战士们个个忠勇,士气高昂。

  古德富心中涌起一股坚定的信念,他们会守住这片阵地,无论付出什么代价。

  不远处,号角声再度响起,那是清军的集结信号。

  随即,一支小股清军先锋出现在山道尽头,火光在他们的身后跳动,他们手持长矛与弓箭,步伐急促,显然打算借助夜色发起突袭。

  “来了!”古德富心中警觉。

  他迅速挥手示意,身旁的亲卫立刻传达命令,一支旗队迅速向前方奔去,在山道的交叉口形成了一道防线。

  与此同时,四磅炮也在炮兵的操作下调整好角度,对准了山道。

  不多时,第一波清军先锋已经逼近到胸墙前百步开外。

  古德富没有丝毫犹豫,高举右手,大声喊道:“准备齐射!”

  火枪兵们立刻进入战斗状态,手中的火枪对准了清军的方向,火绳已经点燃,枪口冒着一丝青烟。

  随着一声令下,数十支火枪同时发射,枪声如雷鸣般在山谷中回荡,硝烟顿时弥漫开来。

  清军的前锋队伍立刻陷入混乱,数名士兵应声倒地,后方的士兵一时未能反应过来,阵型开始松散。

  “再来一轮!”古德富冷静地发出命令。

  阵地上,火枪兵迅速重新装填弹药,第二轮齐射蓄势待发。

  与此同时,四磅炮也准备完毕,炮口对准了敌军的密集区域,随时准备发射致命的一击。

  这些士兵大多都是新近入伍的新兵,他们的作战经历相对有限,除了曾经亲眼目睹过“济南围城战”的残酷场景之外,真正亲身参与的战斗并不多。

  最为难忘的一次战斗,便是在泰安城外与八旗兵进行的那场突如其来的夜战。那次交锋,对他们来说是触目惊心的体验。

  漫天的黑暗中,八旗精锐部队如猛虎般冲出,给他们带来了难以磨灭的记忆。

  除此之外,便是几次攻打沧州城及其周边地区的城池战斗。

  然而,与清朝八旗军在广阔战场上正面交锋的经历,仍旧仅限于那一次惊险万分的夜战。

  古德富望着眼前列阵的新兵们,心里略感不安。

  他清楚,眼下的局势比以往任何一场战斗都要严峻许多。

  眼前的敌人并非寻常部队,而是训练有素的清军八旗兵,且人数上足足比他们多出十倍以上。

  而此刻,他们正扼守着清军唯一的逃生之路。

  可以想象,这场战斗必然比以往任何一次更加残酷、血腥。

  敌人会不顾一切地突围,他们将面对一场比平常更加激烈、更加没有退路的恶战。

  他握紧了手中的刀,目光坚定,转身对着身后的士兵们大声喊道:

  “兄弟们!鞑子已经无路可退了,没有退路的敌人才是最危险的,但也是我们斩获战功的最好机会!

  今天,咱们要把这些鞑子留在这里,杀他们个片甲不留!”

  古德富的话瞬间点燃了这些年轻战士们的战斗激情。

  他们的脸上透着热血沸腾的神情,纷纷高声响应:

  “杀鞑子!杀鞑子!杀鞑子!”

  声浪震动四方,响彻在空旷的山谷中。

  这些新兵的士气高涨。

  自从他们一年半前参军以来,看到的几乎都是己方的胜利。

  清军八旗兵固然表现得骁勇善战、毫不退缩,但在这些新兵眼中,他们更是象征着战功和荣耀。

  曾经在战场上倒下的数万英勇将士,用生命换来了无数次胜利,这种胜利的积淀已经在这些年轻士兵心中铸就了一种不可撼动的必胜信念。

  每一次战斗的胜利,仿佛都在为他们注入信心,令他们坚信胜利的终将是自己一方。

  古德富看着士兵们高涨的士气,心中略感安慰,随即招呼了一名塘马,吩咐道:

  “你速速赶去找赵千总,向他汇报这里的情况。

  记住,一定要让他带些援兵过来,就算只有一个旗队也好,时间紧迫,越快越好。”

  塘马复述了一遍古德富的话,确认无误之后,迅速跳上马背,毫不犹豫地策马扬鞭,飞驰而去,消失在夜色之中。

  安排妥当后,古德富又唤来了不久前派出带队阻击清军散兵的张姓百总。

  两人站在昏暗的火光中,再次详细确认了各自负责的区域以及即将到来的战斗中如何相互配合与支援。

  战前的每一个细节都不能出错,他们深知这将决定接下来的战局走向。

  很快,负责侦察敌情的斥候也飞速从前线返回。

  他们原本四人一组,此刻仅有两人活着冲了回来,身后还紧紧跟随着十几个清军骑兵。

  即便清军已经发现前方有明军的阵地和工事,他们依旧不退缩,执意追击着那两个侥幸逃脱的斥候,誓要将他们斩杀。

  “他们居然这么顽强!”古德富望着那队清军骑兵在夜幕中疾驰,眼神中掠过一丝惊讶。

  这些清军骑兵如同黑暗中的幽灵,若非山道崎岖难行,他们的战马尚未完全适应地形,恐怕这两名斥候也无法活着回来。

  夜色掩盖了古德富对敌军盔甲颜色和军服的辨别,他无法确定这些清兵的具体来历和战斗力。

  然而,他并没有让这种不安占据自己的思绪。

  随着战局逐渐明朗,部署在两侧截击清军散兵的旗队也开始迅速行动。

  左翼和右翼的士兵们几乎同时从两侧发起了攻击,黑暗中隐约可见的火光与刀光交织在一起,山谷中回荡着震耳欲聋的喊杀声。

第278章 激战(二)

  山风呼啸,弓弦绷紧的声音响彻山谷,弓箭手早已在山道两侧的山坡上做好准备,重箭呼啸而出,带着破空的锐响朝敌人飞去。

  山坡上的战兵举起圆盾,一手持盾,一手握着长枪、刀斧,脚步沉稳,步步紧逼向敌阵。

  他们虽是新兵,但这些士兵经过战争的反复锤炼和多次升级的训练法,不仅各项战斗技巧得以有效掌握,而且有着充足的物资补给,作战能力堪称彪悍。

  这些新兵虽然初上战场,但在训练中的辛苦,早已让他们学会了如何面对战场的压力。

  他们身上的盔甲在火光的照映下闪烁着金属的寒光,沉默的杀气在队伍中弥漫开来。

  每一名战兵的眼神中都充满了坚定。

  很快,两个旗队的士兵分成左右两侧,人数虽只有六十余人,却配合得天衣无缝,如同夹击的两片网,迅速合拢。

  十几个八旗兵下马后,试图以箭矢朝明军军阵进行压制,然而他们很快发现自己的火力完全无法突破明军的防线。

  明军举起的盾牌在月光下宛如一道坚固的城墙,箭矢纷纷落在盾牌上,发出沉闷的撞击声。

  片刻后,八旗兵便感到压力越来越大,寡不敌众,未能持续太久便被击退。

  在留下一片惨淡的火光中,八旗兵丢下五具尸体,狼狈逃窜。

  他们的身影在黑暗中仓促消失,明军士兵们发出低沉的欢呼声,阵型依然稳如磐石。

  这时,两名斥候快步奔到古德富面前,神色凝重,气喘吁吁地汇报道:

  “百总,鞑子的溃兵,至少有两千人以上,几乎人人配有战马,战斗力非常强,绝对是他们的精锐部队。”

  古德富微微颔首,神情冷静。他的目光转向前方,视线越过密集的阵线,原本稀疏的火光已经逐渐汇成了大片火海。

  山道中的可视范围变得更加清晰,透过弥漫的烟雾,他隐约能看到远处黑压压的人影。

  与此同时,马蹄声宛如低沉的闷雷,由远及近地传来,震动着整个山谷。

  无数黑色的骑兵在山道中涌动,像一股无尽的洪流般向古德富的阵地逼近,黑暗中一个个轮廓开始逐渐成型。

  古德富心中沉思,敌军数量远超预料,显然清军这次是有备而来。

  面对这样的局势,他绝不能掉以轻心。

  他迅速转头,对身边的张姓百总低声命令道:

  “立刻检查火器和弹药,确保所有刀枪剑斧都处于战斗状态。侧翼的两个旗队立即展开防线,依靠密林部署阵型,务必警戒清军的侧翼突袭。”

  张百总领命而去,传达命令。

  古德富注视着敌军的火光,心中已经开始构思下一步的作战策略。他知道,眼前的局势虽然凶险,但并非毫无胜算。

  不多时,清军的第一波进攻开始了。

  几十名骑兵试探性地冲向明军阵地,然而在地形复杂的山道上,他们的冲锋并没有取得实质进展。

  明军的火器弹药经过充分准备,第一轮射击便击退了这波进攻。清军显然意识到,这样的强攻并不能带来突破。

  随着清军骑兵的撤退,人群中的军号声骤然响起,刺破了寂静的夜空。

  古德富望向敌阵,只见无数清军骑兵开始下马,迅速组成步阵。

  他心中一动,敌军果然不再强攻,他们意识到在狭窄的山道中,骑兵根本无法展开有效的进攻,特别是面对明军坚固的阵地,任何强行突进都会使自己陷入不利。

首节上一节232/34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