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振兴方略 第204节

  但他没想到,咱们的辎重大部分都在船上,他这么做不过是徒劳罢了。

  传令下去,水陆两军要协同前进,让常登贵提取派出兵马,占据优良的登陆地点,决不能给这些鞑子钻了空子。”

  如今各地的局势基本上都在朱慈的计划之内,北伐大军的行动也十分稳妥,只要照这样推进下去,合围济南便只是时间问题。

  朱慈的兵力足够雄厚,完全可以分兵牵制北面东昌府等地的清军,这使得多尔衮在山东北面的部署,形同虚设。

  “是,陛下。”张煌言当即应和了一声,然后又继续说道:

  “多铎目前在济南的精锐兵马只有两万不到,还有一万战力不强的包衣兵,绿营兵,他绝对闹不出什么幺蛾子来。”

  “说的没错,多铎没有足够的兵马,这点小打小闹算不了什么,咱们根本不必因为这个减缓行军,这样反而是让多铎得逞了。”

  朱慈顿了顿,又继续笑道:

  “咱们这里快一些,多尔衮和阿济格那边就要更急了,那到时候他们准备的,也就更加仓促。”

  “陛下英明!”张煌言又拱手抱拳道。

  .

  常登贵所部兵马继续朝着济南进军,清军在这次夜战中损失也不小,在意识到无法依靠偷袭,消耗或者阻滞殿前军之后,便很快撤军了。

  殿前军各部,如今水陆并进,在进抵济南之前,只遇到了少数轻微的抵抗,多铎并没有要和朱慈大军在平原野地决战的信心,反而是极力收缩兵马,避免损失。

  当然,无论是实际,还是表面上,现在都是清军不敌,只能退守,最终任由殿前军主力大军围城。

  毕竟,济南城占地广大,又位于山东人口繁密,经济发达的地方,是清军在山东地区最为重要的据点,这座城市本身更带有极强的政治意义。

  甚至可以说,只要攻下济南,整个山东地区的清军军心便会一举丧失,其他城市也便能不战而下了,这也是朱慈放弃了山东其他地区,直奔济南城的原因。

  现在,经过多铎一年多的经营,城墙防御体系比原本历史上还要完善和坚固得多。

  清军依托城墙和护城河,还在城外修建了不少堠台,在城外又形成了一道坚固的防线。

  而随着明军各部进抵济南城,张名振的水师也由渤海沿着大清河西进,和殿前军主力大军会师。

  张名振所部在汇合了胶东的义军,又高杰所部偏师的支援下,收复了整个大清河沿岸的各个重要城池。

  与此同时,由陆路而来的常登贵所部派出两个营的战兵,便成功控制了济南城西侧的大部分县城,完成了对济南城的围困。

  很快,朱慈的皇旗,便出现在了济南城郊外。

  不过,无论是朱慈,还是多铎,心里都很清楚,以济南城的规模和双方的兵马,如果直接攻防,没有一年半载是无法解决战斗的。

  这里可是济南城,不是兖州城,一个月就能拿下。

  而接到了济南城被围困的消息之后,身处河南的阿济格,都感觉到了局势的严峻。

  现在留给他的时间已经不多了,要是他不能尽快赶到山东战场,济南迟早会被困死。

  随着朱慈大军围困济南,山东除了北部和西部的少数几个州府,基本上都已经被明军收复。

  如此一来,清廷在中原地区的统治也随之被分成了河南,鲁西北两部分。

  不止如此,受到朱慈围困济南的影响,山西,北直隶等地的义军趁着清军腹地兵力空虚之际,再度活跃起来。

  而这些义军有了锦衣卫和地方乡绅的支援,战斗力大幅提升,若不是缺乏盔甲火药等装备弹药和攻城器械,声势还能更大。

  不过,济尔哈朗固守山西,严酷镇压山西地方力量,义军并未取得什么进展。

  但义军的掣肘又使得他颇为疲于奔命,并不敢肆意行动。

  这时的济尔哈朗,因为明清之战清廷的失败和之后的一系列局势变化,处处受限。

  但如今的局势还不明朗,要想立于不败之地,他需要更多的兵力。

  不过,多尔衮自然不会答应他的要求。

  毕竟,这两个老狐狸,都经历了那么多勾心斗角,在战场上也是九死一生,政治嗅觉已经极其灵敏,两人都提防着对方。

  而多尔衮的推脱和敷衍,也让他明白了自己必须采取行动,不能再坐以待毙。

  毕竟,他若是无私奉献,下场绝对不会好到哪里去,明帝那里可没有他的容身之地。

  其实,清廷在收到兖州城破的消息之后,便开始重新谋划北直隶地区的部署了。

  随着局势的恶化,从北直隶抽调出珍贵的数千八旗精锐兵马南下助战,已经成了当务之急。

  而清廷的满洲贵州中,不少都做好最坏打算,退回关外固守,甚至继续北撤黑龙江的一派,现在已经得到了多尔衮的重视。

  多尔衮甚至还派出了大臣出关筹备,特别是黑龙江流域不断传回的坏消息,现在对于清廷而言,也成了极重要的事情。

  北直隶的博洛多次派兵南下袭扰城外的明军,但全都无功而返,不过也没有损失什么兵马,双方都因为兵马不占优势,仍旧处于僵持状态济南仍在清军手中,城外依旧是明军。

  而济南城外,在经过一开始的混战袭扰之后,局势还要更和平些,朱慈并没有立即攻城的打算。

  他现如今麾下包括常登贵,陈福,林昌峰,张名振,高杰,黄得功多部人马,总兵力在十万以上,这可不是包含辅兵,而是真正的实战之兵,但对于济南城这种比徐州还要大得多的坚城,他并不算占有多大优势。

  朱慈其实也在等北面八旗主力的消息。

  济南城虽然具有极强的政治意义,但朱慈并没有要不惜一切代价攻下它的意思,他的兵马,如果牺牲在了攻城之上,那可就太可惜了。

  毕竟,击败八旗主力,城内的守军,必定军心崩溃,那个时候,才是真正不战而屈人之兵,以最小代价取得胜利的时候。

第252章 阿济格的行动

  就在朱慈集中殿前军主力的大队兵马,对济南府城围而不攻,明清两军继续对峙的时候。

  阿济格和金砺等原本部署在河南的大军,也随之秘密潜伏到了河南与山东交界处的西部各州府。

  “明军的斥候已经到隔马山了?”

  阿济格看着那幅挂在墙上的抽象派地图,听到了有人走进来之后,立刻转过身,看着走到他面前的金砺问道:

  “济南城那边的情况现在如何,多铎居然提前跑了出来,孔有德独守济南城,能坚持多久?”

  金砺没有直接回答,直接把多铎派哨骑送来的求援信递给了阿济格,然后就站到了一边。

  几个王爷之间的争斗,他一个汉人,自然是不好插手的。

  而且,现在明廷越来愈强,清廷的统治岌岌可危,别说是这几个王爷了,就是以后还有没有满清,都是个大问题,他自然不想在这个时候,惹怒其中的任何一方,那可就是引火烧身了。

  当然,这其中也有阿济格一直都被多尔衮所不满,只是前线战事吃紧,清廷无将可用,多尔衮捏着鼻子也只能继续任用。

  而金砺其实也被多尔衮拉拢,他便是多尔衮派来辅助阿济格的。

  但金砺毕竟是汉人,而阿济格长期在外领军,又曾经担任过一路大军的主帅,还是亲王,对军队的影响绝对不是金砺可比的。

  因此,阿济格虽然知道金砺得到了多尔衮的重用,但对金砺也是有恃无恐,态度时而冷淡,时而热切,完全就是看心情。

  “若是没有援兵,估计短则三四个月,多则半年,济南城必定会被明军攻破。济南一破,北直隶也就危险。”金砺抬头看了一眼阿济格,微微叹了口气道。

  “如今,明帝兵马充足,山东西部只需要留下一支偏师,他就能直接昼夜不停围攻济南。”

  阿济格说着,把军报重新叠好,放在了桌子上:

  “咱们必须得再快一些了,若是济南一破,朱慈得已集合十万精锐之师,那这场仗就没有任何胜算了。”

  阿济格现在手中只有一万多精兵,其中八旗兵精锐只占了一半多,就算有金砺的援兵,他们的总兵力也不过是两万,甚至加上那些有一战之力的包衣兵,也还不到两万五千万。

  因此,他们必须要在济南城破之前,会合多尔衮的主力大军,至少是会合多铎,而后假装援救,然后引诱朱慈设下伏兵,再佯装溃败,在济南西南的山谷中伏击朱慈。

  金砺想了想,站起身来,一只手捏着下巴,又道:

  “但若是要引诱朱慈追击,咱们就必须得先败,加上摄政王那边的包衣兵和绿营军,应该凑出一万五千多诱饵,是没问题的。”

  “到时候,只要再加上两千精兵压阵,两千绿营在侧翼,阵势和人数上,就都差不多了。”

  阿济格眯了眯眼睛,脸上的肌肉抖动了一下,又继续说道:

  “想要能让明帝上当,下点血本不算什么,若是咱们的大军毫无战力,明帝一定会怀疑的。

  大清已经没有时间,更没有机会再准备一次这样的大战了,咱们必须一战取胜。

  现在有济南城的牵制,朱慈最多能拿出七八万多兵马,甚至不到七万,咱们至少能拿出五万精兵,在他们追击的时候伏击,必能一战全歼之。

  可要是济南城破,那就再也没有机会了。”

  金砺听罢,点了点头,他其实也赞同阿济格的这个计划,只是时机不好把握。他虽然因为多尔衮,和阿济格有不小的矛盾,但在这种大事上,还是分得清楚的。

  “南阳那边现在情况如何了?”

  阿济格看了一会地图,又问道。

  “现在高第已经基本上取得了刘体纯的信任,如果不出意外,刘体纯和马士秀将会在不久之后围攻南阳城”

  金砺回忆了一下,忽然想起了什么,又接着说道:

  “不过,我还是担心,这是刘体纯和马士秀故意上当的,他们应该没有这么轻敌!”

  “南阳城易守难攻,高第即便是孤军,加上陈泰,守住几个月还是没问题的。”阿济格自信满满道。

  金砺还是有些担心,又道:

  “刘体纯可能也猜到了咱们的计划了,所以故意跳进来,而且如果派兵北上了,想要避开咱们的暗哨,其实并不困难,豫西到处都是崇山峻岭,茫茫一片,这并不难做到。”

  金砺说罢,脸色顿时就沉了下去,他其实也有点担心自己走后,刘体纯立刻率主力来攻城,对方可不是泛泛之辈,一旦城池失陷,那局势就大大不妙了。

  到那个时候,恐怕背锅负责的人,得是他。

  而阿济格并不在意,他在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之后,微微点头,道:

  “嗯,刘体纯若是大张旗鼓派兵北上,本王还不信他,若是现在这种情况,则说明他在很小心地避着咱们。

  不过,仅仅靠这个,也还不足以判断刘体纯这一部大军的行动,最终还是要看山西那边的情况。他若是北上,除了山西,还能去哪里?”

  其实,阿济格才不管刘体纯会怎么呢,他要的只是名正言顺把陈泰和高第丢在南阳城,让对方带着手下的人守住几个月。

  毕竟,作为清廷在河南的军政一把手,他总不能表现出光明正大抛下高第等人的意思,那样的话,整个军心就散了,这城也就没法守了。

  “明帝领兵包围济南城之后,张名振就把主要水师都集中在了大清河沿岸,原本用于袭扰北直隶沿海的兵马都已经撤的差不多了,甚至在胶东,张名振都没留多少兵马。

  现在刘体纯继续围攻南阳,应该就是接到了消息,瞧准了这个机会的。”

  金砺顺着阿济格的话,又接着说道:

  “不久之前,刘体纯麾下的数千兵马进攻河南府,被守城的绿营击败,他必然会吸取教训。这次北攻南阳,他绝对不会只派了这点兵马,恐怕主力大军,会陆续北上。”

  “明帝围困济南,刘体纯即将攻破南阳,着急的不止是我们,多尔衮也必然急得不行。”

  阿济格说着,转身看向金砺,笑着说道:

  “金将军,你难道没有发现,刘体纯每次给高第他们写劝降的信,时间都是山东的军报传来的后两三日吗?”

  金砺听了,眉头微皱,想了想似乎真的是那么回事,这次刘体纯说要出兵山西,便是在朱慈麾下大军已经拿下来济南城外的所有州府,剿灭了城外所有清军的消息之后。

  而且金砺估计,凭孔有德和高第的实力,若是阿济格和金砺再不去救援,南阳城和济南城极有可能半年之内就会被攻破。

  “刘体纯果真不敢打硬仗?”金砺听出来阿济格话里的意思,也有点信心了。

  阿济格见对方动摇了,又接着说道:

  “刘体纯此人是流寇出身优渥,奸猾无比,难以揣测,但也缺乏明帝那般强韧之志,他不是不敢打,是不想打,想保存实力,这在他心中恐怕比多些战功要更重要。

  刘体纯多次私下和你们这些绿营谈判,恐怕实际上他是更加看着自己利益,为日后的其他行动做准备。本王若是猜得不错,此人应该是十分擅长计算利益的,又明谋善断,这也是本王推断他会北上山西,趁虚而入的原因。

  当然,这也不是十分确凿的事情,他也可能遵从明帝的指令。但明帝的指令,就一定是围攻南阳城吗?”

  阿济格虽然性情急躁,但也是当前清廷各亲王中的佼佼者,分析能力自然不弱,刘体纯作为流寇出身的,那点小心思,他自然以为自己猜到了。

  “金砺,你就放一百二十个心吧,等刘体纯反应过来,本王已经杀到济南了,到时候刘体纯也绝对不敢轻举妄动。”

首节上一节204/34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