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都很清楚火炮的威力,但对多铎的部署,就不是这么自信了。
最关键的是,他们不敢笃定对方会不会在城破之前赶来救援。
朱慈策马来到阵前,亲自指挥攻城,龙旗插在了城南居中的位置,极大的鼓舞了攻城大军的士气。
此时,常登贵已经率数营兵马顺江而上,冲破了清军在运河中设置的障碍,一路凯歌。
兖州和济南距离并不算远,常登贵和张煌言昨夜都收到了朱慈的军令,连夜调整大军,准备加速行动的步伐。
不过,守城清军抵抗决心之坚定,也是朱慈万万没想到的。
他让张煌言写信劝降过兖州城内的清军,但是对方根本不屑一顾,差点还把送信的使者杀了,这使得朱慈彻底放弃了劝降的心思,直接选择强攻。
只能说,在经历了绿营军的多次背叛后,鞑子也学精了。
清军固然存在着极强的避战心理,不敢与殿前军直接野战,但鲜有投降,或许只有等到朱慈用大炮轰开兖州城的时候,他们才会意识到局势无可挽回了吧!
朱慈把心思收回,扭头看向了右手边的火炮阵地。那里排列着三十多门两千斤以上的红夷大炮,以及数量更多的八磅炮,数百名炮兵正在军官的指挥下,调整火炮的角度和位置。
殿前军的炮兵早已经开始了专业化,标准化操作的变革,朱慈通过军官学堂,将各级军官组织起来编写标准化的操作册子,更是大大推进了这一过程。
现在,每个炮兵军官人手一本的,正是《实用火炮操作指南》,里面记载了几十种火炮的特性,角度调整,炸药包和炮弹的检查步骤,以及装填要求。
如此一来,军官们便可以拿着这本手册在指导和检查炮兵的操作,以及操作是否规范。
在这个时代,火炮在发射炮弹之前,其实还需要用各种工具来计算距离和角度。
殿前军的火炮部队在四年时间内,已经放弃了那些老办法,开始使用相关工具,射击的准确度,大大提升。
很快,炮兵阵地上几声“轰”响传出,数颗十几斤重的铁弹从炮口猛然冲出,在空中闪过一道黑影,朝着高大的兖州城城墙重重砸去。
不过,这些炮弹大部分都没有砸中城墙,其中好几个都直接冲入了护城河之中,“嘭”的一声,激起了好几朵数米高的水花。
而在开始一齐“试炮”结束后,又经过两轮调整,殿前军的火炮,很快就达到了齐射轰城的射击要求。
炮兵阵地上的令旗随即挥舞起来,一阵响亮的军号声响起,炮手们纷纷开始装填弹药,点火兵举起了手中的点火叉棍,肃目以待。
“轰隆隆,轰隆隆”
炮兵阵地上一阵战鼓声响起,随后就立马爆发出了震耳欲聋的爆炸声。
白色浓烟之中,橙红色的火焰一闪而过,数十颗十几斤重的铁弹从炮口夺路而出,直接砸向了城墙。
兖州府最外围的城墙之上,顿时尘土飞扬,碎石飞溅,不少墙垛直接被威力巨大的铁弹轰塌,还有墙体的石砖被轰烂掉落,露出了里面新鲜的泥土。
而八磅炮齐射所带来的密集攻击和碎石的无差别杀伤,使得这段城墙之上的绿营兵瞬间便丧失了战斗意志,甚至还有士兵咿呀大叫着逃离,更多人则是缩成一团,埋头躲在了墙垛之后,耳朵里不断传来砖石垮塌的声音。
“轰,轰,轰”
第二轮火炮齐射开始,白色浓烟弥漫的炮兵阵地上,数十门火炮的炮架猛地往后一退,然后又有上百颗大小不一的铁弹,石弹射出,毫不留情地砸向了兖州城南面土墙
数十门千斤大炮,数十门八磅炮同时发出怒吼,朝着兖州城西面和南面的土墙集中射击,土墙上早已经烟尘滚滚,到处都是惨叫嘶喊的声音。
城外明军的炮兵阵地之上,再次发出了一连串爆炸声。
在五轮集火射击之后,兖州城西南段最外围的土墙,已经摇摇欲坠,甚至部分墙垛已经完全朝着城外跨塌下去,碎石掉落在护城河上,伴随着“咚咚咚”的水花响声。
又过了一会,白色浓烟弥漫的炮兵阵地之上,又是一轮炮响,橙红色的火焰一闪而过。
兖州城西南段土墙在炮弹的轰击下,轰隆隆倒下了一大段,土黄色的烟尘如同巨浪,翻滚而起,升腾数丈,很快就将整段城墙给淹没了。
朱慈骑在马上,注视着兖州城西南角方向的战况,心中不由得一喜,大军的火炮还没有完全上阵,但是就对付兖州城而言,却是已经绰绰有余了。
兖州城虽然被加固过,但毕竟不是济南,北京这样的坚城。
而随着兖州城西南面城土墙被轰出了一段二十多步长的缺口,严阵以待的明军阵地之上,战鼓登时响起。
旷野之中,三千多战兵分成两部,成纵队跟在了上百辆盾车,壕车,云梯车后面,浩浩荡荡,气势逼人。
盾车快速推进,很快就列阵通过了前几天已经填平的拦马沟。
不过,清军同样经验丰富,当前锋的五个局抵达预定战场之时,城土之上,清军也已经严阵以待,箭矢如雨,流弹飞窜,不少将士刚刚靠近就被杀死了。
而此时,背后有八旗兵督战的绿营兵,依仗着城墙地利,正在负隅顽抗,不断朝着城墙之下的明军射炮放箭。
而兖州城东南角外的旷野之上,随着土墙的垮塌,明军的战鼓军号同样迅速响起,各色令旗摇曳,三千余明军士兵已经推着各式攻城器械冲锋在前。
在盾车阵的后面,几十架濠桥被士兵们推在了最前面,其后是更多数量的云梯。
土墙上的清军在火炮轰击之后,似乎已经失去了反击的能力,任由明军军士兵架桥过河,只是不时有几支零落的箭矢从两侧射出,根本无法阻挡明军的冲锋。
很快,担任突击任务的士兵以纵队通过护城河上的濠桥,直接一头冲进了烟尘之中,冒着不时射出的箭矢,沿着垮塌的石块和土堆往上爬。
而旁边的登城部队也同时架起了云梯,打算强攻。
担任突击任务的殿前军士兵们以盾牌为掩护,长枪手,火枪手居后策应,沿着垮塌的土墙迅速上爬。
与此同时,通过云梯登城的部队也毫不逊色,一个个奋勇当先,接连不断往上攀爬。
但清军并没有完全失去战斗力,只要见殿前军士兵刚刚冒头,一锅锅煮得滚烫的金汁便迎头泼了上来。
在如此狠毒的攻势下,除了那些手举盾牌,勉强挡住的,亦或者还在下面,被前面的战友挡住的士兵,几十个甲兵惨叫着从墙头跌落。
经过近一年的准备,兖州城内的防守物资十分充足,土石檑木虽然之前已经在朱慈大军发起的一轮轮骚扰中消耗了不少,但城中仓库仍旧储备充足。
而金汁这玩意,清军更是不缺,毕竟数万人口在城中,每日都能产生巨量的原料,清军更是打算将其充分利用起来。
云梯上的殿前军将士死伤惨重,这种武器十分狠毒,在这个时代,只要被伤到,基本上就没救了,伤兵们的哀嚎惨叫声更是容易动摇军心。
不过,从土墙垮塌处攻上去的明军由于盾牌和盔甲的掩护,并没有受到很大打击,前面的几名士兵已经和守城的清军激烈搏杀在了一起,不断有人倒下,又不断有人补充上去。
双方在垮塌处的战斗十分激烈,清军借助地利,守备力量并不算得疲弱。
这些八旗兵的战斗力非常强悍,大部分都是满清大军南征北战了几十年的老兵,战斗技巧十分高超,丝毫不比朱慈麾下的精锐兵马差。
此时,明军在兖州城外围土墙垮塌处的进攻也取得了突破,清军渐渐不支。
但土墙上很快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清军士兵,明军迅速往前推进,很快就占据了垮塌处的土墙下方,将士们排成小阵,开始往城墙之上进攻。
这还只是刚刚开始而已,兖州城外,足足有两道土墙。
而且,清军现在已经不会再主动出击,给明军可乘之机了。
.
南阳城,阿济格透过远镜,看到了白河对岸,此时正伫立着的一个连绵数里的明军营寨。
而这个营寨的周边,是许多新建的堠台土墙,看起来明军是打算借助水师的力量,站稳脚跟了。
不过,阿济格对此并不在意,他马上就要东进,和明帝决战了。
南阳府城现在可以说是固若金汤,即使他撤了,还有数千兵马驻守,其中大半都是八旗和绿营精锐,明军就算有火炮之利,也绝对不可能轻易能够攻下。
当然,有了之前的种种教训之后,阿济格此时没有绝对的把握,也不敢随便出击了。
他知道明军的防备十分严格,单单是每座营寨前的两道壕沟,大门前的望楼,箭塔,拒马,便足以说大明军的强大。
在没摸清楚状况之前,就主动出击,展开夜袭,恐怕几千人都不够填的。
“湖广的明军主力,应该已经悉数抵达,他们派出的斥候比咱们多,但这没什么好怕的。”
阿济格冷笑了一声,随之又道:
“但明军想要破城,得用人命来填!”
“王爷,对待明军还是要小心,任何的疏忽大意.”
高第说着,又把话咽了回去,生怕自己表现的太明显。
阿济格听了,随即放下了手中的远镜,扭头看向高第,眯了眯眼道:
“高第,你就这么怕明帝的兵马?”
高第低头不语,其实他的本意是想要让阿济格多留点兵马给他,以免出问题。
“明军的兵马确实强悍,本王也是打了几十年仗的人,兵马到底强不强,一眼就看得出来。”
阿济格眯了眯眼,他知道高第想要说什么,但他绝对不能同意,现在山东的兵力根本不足,摇了摇头,然后又道:
“但南阳城此前都能守那么久,现在如何不行?”
“是,王爷说的是。”
高第闻言,知道事情没指望了,赶紧附和道:
“奴才只是担心,万一南阳有失,那整个中原的局势就岌岌可危了。”
“这个本王自然知道,但南阳城坚守个一年半载,绝对没问题。”
阿济格脸色一变,突然笑了笑:
“到时候,本王在山东,已经叫明帝全军覆没了!”
明后两天有事,和书友们请假两天,大后天恢复更新。
第249章 一举破城
在殿前军的持续密集炮轰下,兖州城外围的城墙,半个多月的时间里,两道土墙,还有部分城墙,都被轰塌。
而清军主力迟迟没有南下增援,朱慈也不想再浪费时间,随即下令大军加快破城。
于是乎,数千殿前军的攻城前锋,随即开始朝着兖州城的薄弱之处,展开了猛烈的进攻。
双方在城墙的倒塌处展开了激烈的交战,殿前军的火枪兵攻到城下后,先是朝着昏暗的烟尘,展开了三轮火枪齐射,等到里面的惨叫声密集传出后,领兵冲锋的千总,才开始下令士兵出击。
前锋第二局的百总在接到命令后,当即下令身后的士兵分成三人队,一人举盾,两人持长枪,沿着垮塌的城墙碎石攀爬而上,准备夺取这段受损严重的城墙。
但清军似乎早有准备,并没有轻易放弃抵抗。
所以,当最前面的三个士兵淹没在烟尘之中,刚刚爬上墙头的时候,十几支锋利的枪头便迎面刺向了他们,三人躲闪不及,惨叫着摔了下去,甚至还砸到了后面跟上的两队士兵。
随后,殿前军和清军甲兵,在这段垮塌的城墙之上,不断厮杀,双方交换着生死,数十具尸体从烟尘之中,不断滚下来,两边都没有占到便宜。
随着战斗的持续,第二局的战兵,很快损失了四十多人,伤亡惨重,不能再战,而从城墙之上滚下来的两军尸体,则是很快便在城下,堆成了小山。
无奈之下,前锋指挥的千总,只好再次安排火枪手和弓弩手朝着城墙垮塌处,烟尘已经逐渐散去,视野慢慢变得清晰起来的缺口,齐射放箭攻击。
而后,烟尘之中,又一次传出了十几声清军士兵的惨叫。
与此同时,城墙垮塌处侧面的殿前军兵马,已经架起云梯,开始展开了攻城行动,这大大分散了西面城墙的清军兵力。
于是乎,城墙之上,兵力捉襟见肘的清军,虽然依仗着地利,顽强抵抗,但在殿前军第二局的进攻下,也已经渐渐不支。
很快,在付出了十几人的代价之后,第三局终于有一支三人队登上了墙头,只是面对着十几个清军甲兵的联合绞杀,他们很快就又败下了阵来。
不过,由于他们的牵制,第二,第三支三人冲锋小队,也趁机登上墙头,和清军厮杀起来。
三人冲锋小队前方的士兵举着盾牌,连连阻挡清军的长枪突袭。
他身后的两名队友,则是迅速举枪朝着来袭的清军突刺而去,三人联手,很快就杀死了三个清军。
但下一支三人冲锋小队,就没有那么幸运了,他们刚刚冲上来,就迎面撞上了十几个绿营兵,很快全部阵亡。
不过,殿前军的兵马源源不断,很快就又有四支三人队冲了上来,城墙之上的清军在失去了地利之后,根本不是殿前军的对手,开始不断后退,殿前军很快就在这段城墙占据兵力优势。
许多清军绿营兵见再也抵挡不住,身后的八旗兵又早就不知道跑哪里去了,随即转身往两侧城墙跑去。
而就在第二局的十几支三人冲锋小队登上这段垮塌的城墙,准备朝着两侧扩大战果时,一阵枪声突然响起。
城墙两侧忽然射出了十几发铅弹,打得殿前军措不及防,一下子倒下了六七个人,随后又是十几支弩箭射来,这部分殿前军也基本上失去了主动进攻的能力。
由于第三第四局是留着控制城墙之下的街道,防止清军四处逃窜的,负责西面城墙的前锋千总,只好亲自带着第五局冲上了城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