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不同的选择
周世显的话很直接,也很粗鲁,但却十分有效,他自然可以语气温柔一点,但那就镇不住这些心思活泛的纤夫头领了。
如果是让陈福,常登贵这些在军中摸爬滚打多年的军官来,恐怕还会更加粗鲁简单,甚至凶横,但这并不是朱慈想要看到的。
他需要把这些纤夫头领彻底压住,以免让他们觉得什么都可以讨价还价,到时候路上生出了侥幸心理,想着闹一闹讨赏,那可就出大事了。
但他也很清楚,想要真正服人,就必须要用别人听得懂的方式,把道理说清楚,恩威并施,才是治本之策。
这些纤夫小团体都是同乡,具有天然的凝聚力,又在平时拉纤械斗的时候,形成了很好的默契,想要强压他们,最终必然会弄巧成拙。
而在缺乏训练的时候,将他们拆分,重新编排队伍,那这支新军的最终战斗力,必然会大打折扣,这就违背朱慈的初衷了。
在周世显暴喝之后,四十几个纤夫头领全都安静了下来,他们原本就对周围士兵举着的明晃晃刀枪心生畏惧,如今见这个年轻的驸马也不是好惹的,哪里还敢耍什么滑头?
不过,那么多人里面,总是有几个胆子大,同时又异常谨慎的,他们就算害怕,也必须为自己和同乡人的命,多问几句。
周世显的态度依旧强硬,他现在代表的是李邦华麾下军队,温和是不可能的,在将这些纤夫招入军中之前,他就得告诉他们军队从来不是可以讨价还价的地方,必须要绝对服从。
与此同时,李邦华也终于出言安抚了,他一开口,那种朝廷大员的气势,便直接压倒了一切,眼神扫过一圈之后,很多事情直接就定了下来。
那些纤夫头领原本还想借着路程遥远,讨些便宜,多要点米粮银子,甚至是想把家口也带在身边的,但此时都闭上了嘴。
他们中的不少人都听过军队中,军官克扣钱粮的事,甚至还有的纤夫原本就是当兵的,最后因为没粮吃,不得不趁着军队开拔的时机,逃了回来。
李邦华自然知道面前这几十人心中的怀疑和担忧,他没法自证,也没必要自证,以他的身份,怎么可能别人问什么就答什么?
而且,这种问题,也根本不可能自证清白,所以他选择了以自己朝廷大员的形象,重塑朝廷的威严。
这种时候,哪里容得他们挑三拣四的?
“此次朝廷征兵,是圣上宽仁,所以才赐下的天大恩典,若是诸位以为朝廷缺人了,非你们不可,那你们也可以试一试,绝对不会有人挽留。”
李邦华朝着北面拱了拱手,然后又扭过头来,看向了那几十个纤夫头领,神情严肃且恭敬道:
“记住了,若是前两日走的稍慢了一些,你们现在绝对没有这个报效朝廷的机会。”
“粥已经煮出来了,就在那里,吃不吃,你们自己选,要不是总宪心善,最多要你们一半人,都别不识好歹。
另外,船队明日便会启程,继续南下,到时候可不会再有口粮发放。愿意留下的,拿了牌子就去登记,家口全部转移到船上,这些没得商量。”
周世显同样没有正面回答那些纤夫头领的问题,他虽然算不上骄横,但和这些纤夫此前没有过接触,心底也从来不觉得自己和这些底层百姓是同一类人,更没必要客气。
“今天晚上入夜之前,每个头领从自己手下的纤夫里面,选出一个最精悍,最机灵的,总宪要带在身边培养,粮饷都是寻常的双倍。到时候会有人去检查,若是不够精壮机灵,到时候便会遣回,从其他队中选人。”
这些要求自然是朱慈亲自定下的,带上这些纤夫家口之后,船队所要携带的粮草,也会迅速提升,他们虽然在临清的钞关和县库里面获得了一批粮草,但也就够这七八千人,四百多匹马吃十来天。
那几十个纤夫头领又是一阵窃窃私语,很快就有一个高大精瘦,皮肤黝黑,看起来十分老成的纤夫头领站了出来,大声道:
“既然总宪和将军都这么说了,我赵正东也没什么好说的,当兵就当兵,到哪里不是讨口饭吃!”
“叫赵正东?”
周世显盯着面前的纤夫头领,没想到对方居然没有一点害怕的神情,还干脆利索地回答道:
“是,赵正东,景州人,在运河拉纤五年了,手下有三十七人,都是精干的好汉。”
“有家人吗?”周世显看对方的样子,意外中又有些欢喜。
“有个婆娘。”
“行了,过来领令牌,然后拿着这个牌子回到你的队伍,带着他们去喝粥,喝完粥之后,有人带你们去那边的空地集合,然后清点人数。”周世显招了招手道。
赵正东闻言,不禁咽了咽口水,随即从周世显手中领过牌子,跪在地上给对方和李邦华磕了个头之后,便立马往那几十口大锅所在的方向走去。
而有人迈出第一步之后,其他四十几个纤夫头领见状,大部分也都一改此前观望的态度,赶紧上前要领牌子,周世显见状,当即下令士兵维持秩序,让这些人排队一个个来。
两刻钟后,周世显看着最后剩下的九人,冷声道:
“都想好了吗?若是再不做决定,一会可没有后悔药吃。废话老子就不多说了,要不现在就立刻上来领牌子,要不立马带着你们的人滚蛋,大明不差你们这几个人。”
那九个剩下的纤夫头领此时站成一团,面面相觑,既不敢开口说什么,但现在这种情况,他们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
如此一番犹豫不决之后,又有三个纤夫头领走到周世显面前,领了令牌,最后还有六人似乎还是不信,交头接耳一番之后,选择了离开。
他们早就听说了大明王朝岌岌可危的消息,同时也知道了“闯王来了不纳粮”,更是以为其他纤夫一走,运河的生意,以后就全都是他们的了!
每一个在时代洪流中的人,都在做着决定自己命运的选择,只是没人能准确预料到,那个关键时候的选择,会在将来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很快,临清城外的运河边上,到处都是呼喊叫骂声,正在负责登记每队丁口的林家寨寨丁和战兵,隔开了盛满浓粥的大锅和纤夫队伍,一人登记,一人拿着刀枪,防止这些饥肠辘辘的青壮冲撞。
为了更好约束控制这些纤夫,朱慈要求李邦华和周世显在征兵之后,立刻对这些新兵和他们的家口进行编制。
林永安手下平时负责记账,商贸和后勤的那些人,以及德州,临清两地收拢回来的十几名官吏,此时就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李邦华上船去向朱慈汇报征兵的情况之后,周世显便带着护卫,开始在人群中巡查,特别是巡查那些正在登记的士兵和吏员,是否故意为难,私下索贿。
他看着那些已经喝上粥的纤夫和他们的家口脸上露出的笑容,心中颇为得意,这些可都算得上是他的功劳呀!
这个时候,陆陆续续登记完的纤夫队伍都已经围在锅旁,开始盛粥喝,个个难掩心中的喜悦。
而每一次,只要有负责登记的吏员一边摆手,一边喊着‘好了,可以去喝粥了’,同时,举着长枪挡在面前的甲兵撤开武器之后,便会有一大群人朝着离他们最近的大锅蜂拥跑去。
这里面,除了大人之外,还有不少身子干瘦,脸上沾满污渍,头发绞成了一根根麻绳的小孩,三五岁,十一二岁的都有,这些孩子早就已经饿坏了,一个个跌跌撞撞奔向了飘出香味的大锅。
不时就有小孩跑着跑着摔倒在地上,或许是因为太饿了,他们摔倒之后,只是流着泪,根本哭不出声来,然后又立马爬起,但那些年纪小的,大多数摔了一跤之后,就跑不动了,只能被转身回来的父母拉起,踉踉跄跄继续往前走去。
而那些先冲到了锅前的小孩,很多都是拿了一碗热粥,就想直接喝,不少都因为太急,手和嘴被烫得受不了,“啊啊”叫了起来。
周世显看着这样的场景,一时有些失神,心中默默叹了口气,然后就立刻转过头去了。他此前一直在船上,跟在朱慈身边,还不知道这些纤夫那么惨。
不过,随着越来越多的纤夫队伍登记完成,每一口锅周围,很快就都挤满了人,那些身材矮小,脸上脏兮兮的孩子们,一下子就被淹没在了人堆里面。
赵正东第一个领了牌子,此时已经在后面组织手下的人吃东西,他们刚刚都敞开肚子,喝了好几碗浓粥。
“哥,这粥可真稠啊!”
围坐在赵正东面前,一个名叫古德富的干瘦年轻纤夫抹了抹嘴,一脸灿烂的笑容,眼神明亮,只是左脸耳朵前的那道长疤,让他的笑看起来有些诡异。
赵正东闻言,看着刚刚李邦华走向的那条大船,点了点头,意味深长道:“咱们这次是跟对人了。”
“咱们这次投了朝廷,跟了李老爷,怕不是有机会立功呢!”古德富眼神中满是期冀,他很早就不想当纤夫受气了,只不过他爹死前把他托付给了纤夫队,赵正东根本不让他乱来。
“别想这些有的没的,这世道,能吃饱饭,就是万幸了。”赵正东眯了眯眼,然后又给自己盛了一碗粥,咕噜咕噜又喝了起来。
古德富平时就喜欢争勇斗狠,每次和别的纤夫队有矛盾,他都是第一个冲上去打架,赵正东对他十分不放心。
这些跟着他的人,他全都要护着的,更别说古德富的爹,还是他带出来的。
而此时,临清钞关收拢的那几个小吏,在朱慈的授意下,已经联系上城里的商户,很快就买来了两大板车的白面馒头,还有好几箩筐的肉食。
作为第一个领了令牌的头领,赵正东很快就接到了命令,他们可以第一个去拿馒头。
这可看馋了因为犹豫不决,现在还拿着牌子,在排队登记的其他纤夫们。他们闻着粥的香味,馒头的香味,还有肉的香味,一个个后悔不已,刚刚就应该第一个答应。
不过,那些肉食,他们就无福享受了,这是用来犒劳护卫军甲兵和林家寨寨丁们的。
赵正东带着古德富很快把馒头拿了回来,古德富直接抓起馒头,慢慢咬了一口,刚刚吃过粥,他已经不饿了,此时正在慢慢咀嚼,任由馒头的甘香弥漫整个口腔,他已经好久没体验过这种美妙感觉了。
“哥,这馒头可真香啊!”
感谢书友粤垦路大壮,20181107124212127的打赏。
第31章 按规矩办事
太阳慢慢沉入西面的地平线,在天际留下了一团圆形的放射状光晕,那些留下来的纤夫此时都已经吃饱了饭,正坐在各自的信地休息。
周世显,陈福亲自带着手下的士兵,在每一队纤夫头领的协助下,每五个青壮,选出了一个伍长,两伍选出一个队长,然后又将每个纤夫头领,暂时委任成旗总。
如此一番委任编制,一支由三十九个旗总组成的千余人新军,也随之有了框架,只是队伍中武器装备匮乏,只有旗总和队长发放了刀枪,其他人都是手持棍棒。
朱慈打算让常登贵领着麾下的二十骑兵训练他们的行军队列,只要到徐州的时候,能列最简单的方阵,听懂最简单的几个军号即可。
而新军的惩罚方面,则是直接采用了采取连坐制度,一旦发现有一人逃跑,对应的伍长,队长和旗总,全部都会跟着受罚。
惩罚的程度由逃跑的人数来定,扣月饷,打军棍是最基础的,而只要一队有超过三人逃跑,伍长,队长,旗总都会直接砍头,相关的家属也会受到牵连。
当然,惩罚的另外一面,则是奖赏了。如果有其他队伍的纤夫抓回了逃跑的纤夫,便会直接获得对方的月饷,并记下一功。
这些原本就已经具有极强组织度的队伍,其实管理起来并不困难,但也正是因为如此,要想彻底管住这样的一支队伍,就需要一点手段了。
所以,不仅仅是队伍的军纪问题,粮草供应方面,也需要精细管理。
明日队伍开拔之后,粮草依旧由战兵押送的运河船只运输保管,每一日在停靠的码头领一次口粮,由李邦华亲自带人监督,严禁任何克扣的行为,一旦发现,无论数额,直接就地格杀。
喝兵血,吃空饷一直都是此时大明诸军的痼疾,也是士兵战斗力疲弱的最重要原因之一,朱慈必须在一开始的时候,就采取最严厉的手段给予警告,最大限度减少相关情况的发生。
他现在已经把规矩摆在了明面上,如果还有人明知故犯,那他绝对不会心慈手软。
至于那些在刚刚选择离开的纤夫队伍,朱慈直接下令,让周世显以朝廷机密为由,带人把他们全部赶走。
只是,周世显经过了刚刚的巡查之后,似乎有些心软了,犹豫了一会,还是朝着朱慈拱手抱拳,请求道:
“殿下,刚刚有三个纤夫头领一起找来了,他们跪在地上,恳求臣再给他们一个机会,不要月饷也行,只要能让他们吃上饭”
“你同意了?”朱慈沉着声问道,目光扫过恭恭敬敬站在面前的李邦华之后,最后定在了周世显的身上,不怒自威。
李邦华见状,立即弓腰低头,周世显原本就是鼓起了很大勇气,才敢说这事的,现在被那么一问,立马单膝跪地,慌张道:
“臣不敢,臣只是觉得他们可怜,特别是队伍里还有那么多女人和孩子”
“世显,你知道本宫此番南下,倚仗最多的是什么吗?”朱慈微微挑眉,轻声问道,只是这个语气还是让周世显有些紧张。
“殿下乃大明皇太子,有雄主之气,南下一路,运筹帷幄,赏罚分明,将士们无不心服口服!”
“你说对了两点.一,本宫是大明的皇太子;二,赏罚分明!”朱慈听罢,点了点头,然后又问道:
“那你说,什么是赏罚分明?”
周世显跪在地上,心里来不及后悔刚刚的冲动,脑中迅速思考,当即又道:
“臣,臣觉得是,是,是规矩,有了规矩才能赏罚分明,殿下代表的是大明的体统,故而有千万将士誓死效忠。”
“这次说对了一半!”朱慈笑了笑,他对周世显的表现颇为满意,这些有关体统规矩的道道,周世显总是有很强的悟性,是个可造之才。
“本宫确实能代表大明的体统,但能否让千万将士誓死效忠,还得看他们信不信本宫能代表大明,是不是一言九鼎!”
周世显一听,立马就明白是什么意思了,当即道:“臣明白了,臣一定按规矩来办!”
“这就对了,只要不坏了规矩,事情你便看着办好了,但若是坏了规矩,那本宫一定不轻绕!”
朱慈轻描淡写地说完,随即挥了挥手,让李邦华和周世显退下:
“去把那些纤夫头领都召来,他们现在是我大明的兵了,本宫要见一见。”
“是,殿下!”李邦华和周世显得令,行礼后齐齐退出了朱慈所在的房间。
两人走到外面的甲板上,周世显喘着粗气,缓了缓后,抬头看了一眼还在岸上等他消息的三个纤夫头领,不由得摇头叹气,他是真的觉得那些孩子可怜。
李邦华刚刚退出来的时候,脸上就一直带着笑意,如今看到周世显这个样子,不由得笑问:
“驸马,你这是干什么啊?”
周世显见李邦华居然还笑得出来,不由得有些奇怪,皱眉问道:“孟翁,那么多可怜的百姓在那里,你怎么还笑得出来?”
李邦华素来爱民如子,太子殿下如此狠心,他怎么会一点也不难过?
“殿下刚刚怎么说的?”李邦华看周世显还没反应过来,随即抖了抖手指,道:
“只要不坏了规矩,那便没问题。临清这里不征了,那东昌府呢?济宁州呢?”
“啊?啊!啊”周世显听了,忽然茅塞顿开,激动得一时不知道该怎么说话了,咿咿呀呀了好一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