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这种事情,一招不慎,便是满盘皆输,他们固然受到了鼓舞,但一个个也都精明得很。
“远的不说,若是几个城楼上驻守的八旗兵超过一百个,末将就很难保证自己的家丁在关键时候可以立刻控制住城楼了。不杀光监视的那些鞑子,城里的其他兄弟,到时候会不会全都跟着一起反正,也很难说。”
李世英同样眉头紧皱,叹了口气又道:
“李锦山,苏名榜,米国珍几人手下的家丁,到时候打起来应该还是能用得上的,这些人都是跟着将军多年,刀头舔血的凶悍之辈,混战偷袭,杀人放火,个个都是好手。”
“明帝既然不会派兵来援了,那咱们也不必再等下去了,举旗反正之事,越快越好,否则反而会生出意外来。”
王光恩扫了一圈屋内的三人,随即对着李世英,王光泰和王昌下令道:
“三弟,你明日就带着手下得力的家丁,隐蔽到鞑子的营地附近,死死盯着那些鞑子的动向,必要的时候可以直接动手。
二弟,你带着一队人去盯着南门,那里的鞑子最多,都是去护着徐起元的,盯紧他,若是我在城楼起事,立刻袭杀之。
李世英,你那边是绝对不能出错的,召集城内的各部兄弟,绝对不能让你部下的弟兄有任何动摇,只要这些兄弟跟着咱们,不怕对付不了城里的这点鞑子兵。”
“那明帝那边咱们是不是也要立即把起兵的消息传出去,还是等过几日夺下郧阳城,确定了清军的援兵之后,再做打算?”王昌再度看向了王光泰问道,他在等对方回答。
“消息当然要提前传出去,就照常派出哨马,传给城外的弟兄便可。但一定要快,否则鞑子察觉之后,一定会提高警惕,到时候咱们面临的局势,只会更加被动。”王光恩不等王光泰回答,便立即又道。
他脑中如今正在不断回忆着从李世英那里得到的消息,原本面无表情的脸上,担忧越来越明显,随着博洛领兵北上,局势对于他们兄弟几个来说,正在变得越来越不利,他只能搏一搏了。
“大哥,三弟,你们放心,陛下既然能那么多次击败鞑子,必定是有实力击退多尔衮的,咱们只需要夺回郧阳,便万事大吉了。”王光泰当即又道。
“怕就怕在鞑子会在明帝彻底取胜之前,先来灭了咱们。”王昌又道。
“哈哈哈,这大可不必担心,攻城历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咱们在城中储备的粮草军备又如此充足,仓库那边虽然都是鞑子亲自把守,但只要将他们全部杀光,那些粮草物资,便都是咱们的了。
到时候,管他鞑子多少兵马,只要咱们能守住城门,等鞑子就拿咱们没办法,以明帝的实力,鞑子撑不到后半年,那多尔衮的十万大军,也就如同虚设了。”
王光恩轻声笑了笑,依旧是那副冷静的样子,缓缓道:“咱们只要做好了这个,其他的事情,都不是问题。”
王光恩对朱慈其实很有信心,否则他也不会这么快举旗反正,明军在“荆州之战”的胜利,以及朱慈在放归王光泰这件事上表现出来的气概,都使得他认定朱慈是值得投效的君主。
.
王光泰进城的第五日,天还没完全亮,襄阳府城东面的城门便已经大开,大队清兵冒着呼呼吹响的冷风,从城门洞鱼贯而入,同行的还有搬运粮草辎重的数千民夫,队伍延绵数里之长。
清廷留守襄阳府城的八旗将领是护军统领杜尔德,他收到消息之后,亲自领着城中的满汉兵马出城迎接。
不过,博洛领着的这支兵马,从外表来看,完全就是专门押运粮草的,根本不像是一支精锐的八旗马甲。
这个时候,在多尔衮的部署下,荆州城外虽然已经重新部署了六千多八旗马甲和上万绿营军,但汉江粮道依旧常常遇袭,清军不得不加派兵力护送粮草。
博洛借着押运粮草的机会,从临湘带着数千大军北上,昨日大军在宜城集合之后,他便派出塘马传令,让杜尔德接应入城,封锁消息,以防大军调动的军情,又被明军的哨骑侦察到。
这个时候,从襄阳府城东城门进入的清军士兵,不少都在外面套了一件民夫的破烂衣服,再加上天色昏暗,即便是如今正在执勤的绿营军,一时之间也难以判断博洛到底调来了多少援军,更别说这支援军的主要兵马组成了。
多尔衮此时也已经后知后觉,明帝在湖广布置的哨骑,密探数量,远超出他的想象。博洛现在那么做,主要还是为了防住侦探的明军哨骑,以及很有可能潜伏在襄阳城内的明军眼线。
当然,若是襄阳城的绿营守军中,有将领是背地里投靠了明廷的内奸,那他最终调进来的兵马实力,还是藏不住的。
但只要能藏住一段时间,等援兵进入郧阳城,那博洛就可以放开手脚了,也不必担心明帝将军情打探去。
多尔衮也不是吃素的,他自然知道郧阳的重要性,也猜到了明帝很有可能在那里展开行动,逼迫他退兵。
若是郧阳城易主,襄阳就岌岌可危了,清军的粮道也必将难以保全。所以,在荆州,岳州的局势还未稳妥之际,他便派了博洛领兵北上。
而且,多尔衮现在越来越不信任绿营军了,博洛领兵北上,其实也是为了震慑襄阳城内的绿营军。荆州之战的政治影响虽然还不至于翻天覆地,但确实意义非凡。
博洛自然也知道这些,但他一时也想不到其他的解决之法,只能是听从多尔衮的命令,通过增强襄阳城中八旗军的实力,加大监视的力度。
他同样不相信汉人,可现在的局势,清廷又必须要重用汉将汉臣,否则绝对难以控制整个中原和陕甘的广阔土地。
“李过现在又被围在了荆州城中,除了他此前部署在承天府的部分袭扰兵马,他现在已经无法影响襄阳,郧阳的局势,一时半会更不可能北上,但王光恩几兄弟,很有可能会趁机采取行动,他们的实力虽然已经不是当初能比的,但依旧有两千多兵马。”
襄阳城东门的城楼上,冒着风雪几日急行军之后,满眼血丝的博洛正看着城外的护城河,淡淡道。
“荆州城之前便被围了一次,现在李过恐怕不会再怕了。明帝如今旗开得胜,气势比当初更盛,李过说不定会主动出击。若是荆州再出事,咱们这仗恐怕也打不下去了。”杜尔德看着博洛,也不由得担心道。
“若真的是那样就好了!”博洛冷声笑了笑,然后摇头道:
“明帝现在能调集的野战兵马,能有四万就不错了。那些尼堪号称的所谓十万大军,二十万大军,根本就是虚张声势,完全不可信。
这点兵马,摄政王巴不得明帝主动出击,到时候一战灭之,也省得咱们大军继续在这些河湖水网中,与明军斗来斗去。”
但说罢,他又微微叹了口气,当前的局势他比杜尔德看得更清楚,知道这根本不可能,明帝贼得很,根本不会轻易上当。
“但明帝不可能上当的,湖广的局势现在已经有利于明军,除非咱们能发起新的攻势,扭转局势,使得荆州危在旦夕,不得不救。”博洛紧接着又道。
杜尔德闻言,一时语塞,犹豫了好一会,才陪着笑脸道:
“贝勒放心,以咱们为此战储备的粮草和炮弹,明军的荆州城,绝对不可能守得住。”
“最终攻下荆州,应该不成问题,但若是这样,咱们倾尽全国之力的南征,其实也是失败告终。”
博洛说罢,深吸了一口气,忽然话锋一转道:
“郧阳那边现在是什么情况,若是郧阳落入了明军之手,大军的粮道就危险了。”
“贝勒放心,郧阳现在安全得很,王光恩几兄弟不敢轻举妄动,只要贝勒带着援兵北上,就算是那几个尼堪有数万大军,也不敢造次。”杜尔德对王光恩几兄弟十分轻视,或者说他对于绿营军,十分轻视。
博洛闻言,从护城河边上收回目光,点了点头道:
“嗯,这倒是毋庸置疑的,但还是得小心那些汉人,郧阳城易守难攻,只要没有内应,明军绝对攻不下。”
“贝勒的意思是,到时候王家兄弟会成为明军的内应?”杜尔德惊讶道,他虽然也一直提防着绿营兵,但从来没想过他们会有那么大的胆子,敢在城中有八旗大军的情况下跳反。
博洛闻言,并没有回答,荆州之战后,这个答案早已经显而易见,只不过杜尔德不在前线,并不了解而已。
他抬头看了看东面阴沉沉的天空,此时天际已经露出了些许微光,不过被厚重的云层挡住了,就好像此时笼罩在他头上的阴霾一般。
如今,他已经成功带兵进入襄阳,按理说应该松了一口气才是,可看着眼前的这座湖广门户,南征的关键之城,博洛却始终觉得不安稳。
多铎从长沙领军北撤,南征湖广的计划基本宣告失败,但多尔衮依旧还想挽回局势,这段时间以来,他在岳州,荆州,承天等地,针对明军的行动,都有所部署。
不过,清军虽然反攻犀利,但明军却基本上都不接招,这就使得多尔衮的重拳出击,好像打在了棉花之上。他在军中的威望,也进一步下降。
博洛看到那些军报的时候,便明白这一定是明帝早有预谋的了,对方的布局之深远,作派之老辣,行事之果断,都让他叹为观止。
如此种种,他也不由得害怕起在岳州和明帝继续交锋,那里到底隔着长江,明军水师如此强大,总让他觉得不安全。
而多铎这个时候则是选择了一旁观望,并开始撺掇军中的将领,退兵攻打荆州,然后再从长计议。
博洛其实也是支持多铎的,他现在已经不认为己方大军可以攻下岳州,但如果集中全力,荆州并非不可图谋。
而也正是因为如此,他被多尔衮作为异见份子,派来了襄阳,名为委以重任,实则是杀鸡儆猴,削弱荆州派的实力。
杜尔德一时也猜不透博洛在想什么,他回忆着自己坐镇襄阳以来发生的事情,但始终没有发现什么异常。
不过,越是这样,他的心中就越发觉得不安稳,若是襄阳在他毫无察觉的情况下,真的发生了什么要紧的事情,那就显得他太无能了。
“贝勒,襄阳城这段时间,戒备一刻都不曾松懈,只要襄阳城在,大军的粮道必定无恙。至于郧阳城,从南面北上,不经过襄阳,地势相当险峻,明帝就算有心派兵北上,应该也不可能出动上万大军。”
博洛听了,刚刚想说什么,西北方向,两匹塘马飞驰而至,他看到这样的场景,忽然想到了当初在凤阳,在长沙时候,那些坏消息传来的场景,心中不由得一颤。
但事情恰如他所料,塘马传来的,正是王光恩领着郧阳城内的绿营军造反,杀了徐起元等一众汉官,还有留守城中监视的八旗军的消息。
杜尔德看到这样的消息,惊得目瞪口呆,一时竟然没反应过来。
“那些尼堪不能再信了,杜尔德,你立刻去将襄阳城内的绿营军将领家口全部控制起来,若是有不服从的,就直接杀了,以儆效尤。如果明军真的从郧阳南下,来围攻襄阳城,他们绝对会跟着造反。”
“哲!”杜尔德拱手抱拳道。
不过,他刚刚转身要走,便又突然想到什么,立马回头朝着博洛请示道:“贝勒,那郧阳城咱们”
“现在暂时不要轻举妄动,郧阳城不是随随便便能打下来的。”博洛摇了摇头,然后又道:
“咱们先隐藏好实力,若是那些尼堪南下攻打襄阳,再解决他们,然后乘胜追击,事情就好解决了。”
第175章 另一战场的反攻
“博洛还真是胆小如鼠啊,领着那么多兵马北上,居然只敢龟缩在襄阳城中,看着那些尼堪为祸郧阳,不管不顾!”
道人矶附近的满清大营,多尔衮的中军大帐内,谭泰看到多尔衮的脸色不对,怒骂之后,当即又请命道:
“摄政王,末将请兵北上,定为大清,擒杀王氏兄弟,将那些叛徒,全部碎尸万段!”
博洛在收到郧阳王氏兄弟造反的消息之后,便立刻派塘马,八百里加急,将军报传到了多尔衮的手中,多铎,谭泰等一众满清大将,也随之得知了这一噩耗。
多尔衮原本还在分化拉拢军中的反对派,想要组织兵马准备进攻岳州,经过一番杀鸡儆猴,马上就要大功告成了。
毕竟,博洛调走之后,多铎独木难支,原本还犹豫不决的许多满洲亲贵,见势不妙,纷纷转而支持多尔衮,多铎很快就撑不住了。
但随着博洛一刻不敢耽误,将郧阳陷落的消息传来,便是多尔衮自己,也知道如此局势下,他集中兵马围攻岳州的可能性,已经微乎其微。
这不单单是指清军在抽调兵马北上之后,已经没有实力一面围攻岳州,一面维持粮道,影响更大的是满清军中,各旗将领的决心,多铎毫无疑问将会获得史无前例的支持。
满清军中,从来都不是铁桶一块,各旗之间的利益纠葛,此时依旧十分严重,多尔衮若是想要获得持续的支持,就必须恩威并施。
但恩威并施的前提是他能在战场上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这才是一切政治行动的基础。否则,多尔衮必然会遭到无数的反对。
“这也不能全怪博洛,明帝如此阴险,此番王氏兄弟造反,谁知道郧阳城附近是不是埋伏了大队明军,若是贸然北上,平乱不成,很有可能还要再遭重创。”
多铎当即出言道,他这不仅仅是为了维护博洛,更是为了塑造自己庇护手下人的光辉形象,这也是作为政治领头羊的基本素质。
“郧阳城原本就易守难攻,从襄阳北上,一路山高水阻,更不用说现在这个鬼天气,博洛短期内不可能打造得了多少攻城器械,仓惶之间领兵北上,有何意义?”
“豫亲王,你”谭泰欲言又止,余光偷偷瞥了一眼多尔衮,话到嘴边,但最终还是又咽了回去。
“行了,都别吵了!”多尔衮也终于开口,多铎要护着博洛,他自然也要护着谭泰,否则人心散得更快。
“摄政王,明帝已经在郧阳得手,接下来一定会不惜代价,袭扰咱们的粮道,仅凭博洛带走的那点兵马,恐怕是防不胜防。”多铎根本不打算让多尔衮喘口气,当即又道。
“明军没那么大本事,博洛如果真的用心做事,明军绝对不敢轻易由郧阳南下。”多尔衮摇头否定道。
“但襄阳始终岌岌可危,若是明帝再来一次奇袭,后果不堪设想。”这个时候,尼堪也开口劝说起了多尔衮。
“我大军若继续在岳州徘徊,到时候恐怕很难迅速北上增援襄阳,别说是襄阳了,即便是荆州,恐怕也难在两日之内,迅速增援。”
而尼堪之后,屯齐等满清大将们,也纷纷出言,他们听到博洛传来的军情,一个个对于多尔衮攻下岳州的计划,都失去了信心。
毕竟,明帝可以在郧阳采取行动,那在其他地方,恐怕也会有所准备,他们若是继续领着大军主力,停留在岳州,其他地方必定难以防备。
多尔衮其实也知道这一点,当博洛从襄阳传来的军报到他眼前的时候,他便知道局势已经难以挽回了。
只不过,无论到什么时候,他都不能露怯,越是这种所有人都着急的时候,他便越要表现得一切尽在掌握之中,以便能继续掌握主动权。
“豪格现在已经整顿好了陕西的兵马,屯兵汉中,若是不出意外,很快就会挥兵南下。他若是能击败四川的张献忠,攻下重庆,那明帝在湖广的防线,也就岌岌可危了。”
多尔衮看起来好像早有准备一般,就是豪格的陕西汉中的一系列行动,似乎都成了他的布局。
“本王坚持要攻岳州,绝非逞一时之气,更不是罔顾大局。明帝现在集中了几乎所有兵马,固守岳州,荆州,长沙等地,必定难以长久,只不过是倚仗地利,在强撑罢了。”
不过,多铎并没有给他面子,随即冷冷笑了几声道:
“摄政王,明帝早已经在重庆部署了上万大军,豪格击败张献忠之后,还能一路南下,攻下重庆吗?
我早就说过,不要低估了明帝,若是真的能将其困住,即便是围攻死伤过万,但只要能胜,也是值得的,但如今岳州府城,咱们根本围不住。”
“豫亲王说得对,明帝不可能想不到要死守重庆,豪格麾下的精锐不多,吴三桂和陕西的绿营军,也不可能全军出动,重庆就算围起来了,一时半会恐怕也攻不下。”屯齐随即在一旁道。
“现在最要紧的,其实还是攻下荆州,若是荆州能攻下,到时候再想夺回郧阳,便不难了。若是豪格能攻取四川,届时咱们也能让重庆的明军,退无可退。”
多铎见时机差不多了,并没有选择步步紧逼,而是给了多尔衮台阶下。政治上的大智慧他没有,但是小聪明一大堆,这种时候自然不会吧多尔衮逼急了。
“若是不围住岳州,大军云集荆州,明帝也一样会袭扰。”谭泰假装没听懂,当即出言反对道。
“那倒好了,咱们一直以来,不就是盼着明帝从城里出来吗?”多铎随即又道。
“豫亲王说得倒是没错。”多尔衮听到这里,也随即就坡下驴,缓缓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