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汉昭唐 第161节

  闻言,张杨神色微正,说道:“上党太平,无贼兵乱境,我无用武之地,今自当赴河内。”

  “好!”

  张虞欣慰说道:“我率兵先往河内,待叔父与王晨交接郡事,便能率本部兵马南下。”

  “诺!”

  在王霁的书信的沟通下,经王宏的运作,王晨、王凌两兄弟从长安潜行出来,经由河东郡,逃回太原郡,今已至晋阳。

  今下为用人之机,张虞打算让王晨暂任上党太守,专心治理上党民生。而将张杨调往河内,为他统兵御敌。若王晨胜任不了上党太守,张虞只能重选他人。

第203章 清平河内

  在七月时,张虞为了探明清楚河内郡情况,在荀谌出使之后,便让杜畿带上一千人马前往河内。

  一千人马虽说不多,但在权力真空之时,足以发挥出不小作用,甚至能改变一郡的归属。

  杜畿率兵到河内郡后,以河内郡丞的身份,并借助张虞的威望,降服了太行陉口的泌水、波、轵三县。三县臣服之后,杜畿率兵向东,为张虞招降野王县。

  考虑到野王为三县之屏障,杜畿便暂以野王为治所,广派斥候而出,探查河内各县情况,并顺道招降有意投靠张虞的县长吏。

  九月一日,张虞率兵出井陉时,杜畿遣使者相迎,以请张虞至野王(今沁阳市)屯兵。

  三日,张虞带兵风尘仆仆至野王时,杜畿率众出城迎接张虞。

  “畿拜见君侯!”

  杜畿一上来就行礼,神色颇为恭敬。

  张虞翻身下马,握住杜畿的手臂,说道:“伯侯何须多礼,不知今河内情况如何?”

  “惭愧!”

  杜畿拱手说道:“董卓西迁长安,王匡东行募兵。畿本欲在君侯至河内前,为君侯降服河内诸县。然因诸县各有豪强盘踞,缘山之中多贼寇,临河乡邑多荒废,仅能为君侯收降缘山四县。”

  河内郡位于太行山与黄河犄角之间,北临太行山,南接黄河,山河之间仅宽百余里。

  故人至黄河岸边,抬头便能望见高耸的太行山。因南北间距窄之故,河内郡的县邑分两种,一种是缘山临水而形成的城邑,另一种便是临近黄河而形成的县城。如司马氏所居住的温县,便是临近黄河。

  因城邑的位置不同,其受到战乱波及的程度不同。温县作为两军交手的前线,百姓非逃即亡,幸存百姓不多。而缘山诸县虽遭受到劫掠,更有因秩序混乱而滋生贼寇,但幸存百姓却多于临河城邑。

  张虞握着杜畿手臂而入城,笑道:“月余时间,能收降四县不易。今欲清平河内,当赖伯侯为我出谋!”

  “愿为君侯效力!”杜畿说道。

  “善!”

  在杜畿的领路下,张虞与麾下文武齐至县堂。

  待众人各自入座,张虞问道:“伯侯居河内多时,我今初治河内,不知君有何教我?”

  杜畿沉吟少许,说道:“因战乱之故,各县户籍失真,君侯欲收赋税,需重召郡县吏员,方能重聚人心。”

  “而除户籍失真之外,河内郡因饱受贼寇作乱,故诸县无序,豪强结社自保。故以畿之见,需遣诸军征讨缘山贼寇,斩杀贼首,降服部众,安置为民。”

  “待贼寇清平,百姓归心,大兴农事,流落中原之士民,将会奔走归乡,彼时河内将能再兴!”杜畿说道。

  张虞蹙眉沉吟,问道:“伯侯所言,当为大治河内之法。然河内与魏、东二郡毗邻,黑山贼盘踞林虑,于毒、眭固、白绕等十余万之众,劫掠三郡县,今可有详细之略。”

  河内郡南北距离狭窄,但东西呈弯月形状。故河内郡东至邺城乡邑,南与酸枣接壤。

  杜畿捋须而思,拱手说道:“容畿上呈河内郡舆图。”

  “可!”

  少许,县吏从竹筒中取出羊皮制的舆图,杜畿向张虞拱手,上前挂在屏风上。

  “君侯!”

  杜畿指着舆图说道:“昔讨董时,诸侯会盟于酸枣,其兵数十万之众,北遮河内,南掩陈留。因各部军辎紧缺,诸侯纵兵劫掠,故自修武及其以东诸县,大遭乱兵劫掠,入山为寇者众。”

  “而于毒、眭固、白绕等十余部黑山贼盘踞于林虑缘山河谷,沿沾、淇二水筑寨。且因临近清水,常沿清水而下,劫掠修武以东诸乡亭。”

  “故以畿之见,全复河内郡疆土不易,今君侯不如舍清水以东诸县,以修武县治南阳城为边城,大力整顿以西诸县,并招揽以东诸县流民。”

  张虞微微颔首,对杜畿所提供的方案很满意。

  修武以东有七座县城,其所辖疆域虽比修武以西十一座县城大,但因临近袁绍所拥有的魏郡,以及毗邻黑山贼众之缘故,更适合充当缓冲区。

  而修武以西的县邑无不是土地肥沃,便于河水灌溉的良田。如果能在河内郡发展农业,张虞征讨天下,今将无需为粮草而忧。

  思考之余,张虞向郭图、辛毗、张辽等文武,问道:“诸君以为伯侯方略如何?”

  “可行!”

  张辽远指舆图,说道:“修武南北狭窄,东临清水,西靠沁水。于修武屯兵,则欲犯河内者,必经修武。且如能在修武周遭修筑诸围,则冀州之敌莫能犯。”

  郭图沉吟良久,说道:“以修武为边虽好,但修武若被击破,敌军便能长驱而入,河内郡将无险可守。”

  说着,郭图手指沿河渡口,说道:“敌若从京畿而来,从南渡大河,河内亦是不利坚守。故我军若大治河内,恐会被敌所趁,以图之见,今不如迁河内之民以入并州。”

  辛毗点了点头,说道:“君侯,郭君所言有理,河内郡东以修武为界,南以大河为边,可为君侯所用。但欲大治河内,君侯需谨慎考虑。”

  “迁民入并州?”

  张虞收敛神情,思索河内郡的战略意义。

  “伯侯有何见解?”

  杜畿向张虞拱手,说道:“君侯,河内带河为固,户口殷实,北通上党,南迫京畿。故世祖任寇恂于河内,无复南顾之忧,所以得专精河北,终成大业。今君侯欲经略天下,河内不可不兴治。”

  “诸子言河内难守,然比及世祖之时何如?昔朱鲔盛兵据洛阳,而并州未安。今君侯已有并州,雒阳百里无人烟,所临之敌为冀州袁绍,以畿观之,河内看似难以固守,然其地小而城固,得有上党之援,足以据敌。”

  听着杜畿的畅谈,张虞遂是坚定信念,说道:“昔光武北平河北,朱鲔知河内空虚,遂率三万北侵温县。而寇恂率诸县兵据之,并汇冯异大破之。旧人尚能据守,何谓今人不能复行旧事。”

  河内地狭难守,但不可不守。

  如果日后有中原敌人来征讨他,河内郡大概率会是首要目标。河内如能抗住前期的进攻,那么并州的兵马将能源源不绝前来支援。彼时再占据了河东,那么河东的兵粮还能通过轵关陉,送抵河内。

  而他若是征讨中原,那么河内郡会成为他在关东的桥头堡,并州之粮可运抵河内,再由河内运至军中。

  从以上观之,河内有必要整治一番,将其打造成军事堡垒,而不能抱着可有可无的心态。

  

  张虞看向杜畿,说道:“伯侯既有方略,则河内之事,便依卿所言。我今虽率兵至此,但兵马可由伯侯调遣平贼。”

  “遵命!”

  见张虞力排众议,将河内郡事委托于自己,杜畿感激不已,拱手说道:“禀君侯,轵县今虽上表臣服,然其治下有豪人陶铭聚拢乡民千余户屯于湛城,今需遣将军率兵讨之。”

  “伯宁,率本部兵马前往征讨陶铭!”张虞吩咐说道。

  “遵命!”

  满宠披甲按剑而起,拱手领命。

  “禀君侯,州县雍城有宗贼陈生拥宗族、乡人而不归附,其部众有三千余户,需劳君侯遣将。”杜畿说道。

  “仲康,率本部兵马征讨陈生,务必斩其首级,收复州县。”

  “领命!”虎背熊腰的许褚奋声应道。

  杜畿说道:“州县以东为怀县,为河内治所。王匡虽往泰山募兵,但却留族人王泽于怀县,帐下兵马有三千余众。”

  “步骑三千余众?”

  张虞沉吟少许,问道:“公明可敢领命破敌否?”

  徐晃从按席而起,正色说道:“敌军虽众,但并非不能胜。晃愿领兵征讨,陷怀县于君侯。”

  “善!”

  见徐晃斗志高昂,张虞说道:“文远调三百骑与公明,以助公明陷城破敌。”

  “诺!”

  河内郡敌人虽多,但更多是不成气候之敌。这般小数目的敌人,张虞不打算亲自出手,而是交于麾下的将校征讨,以培养其独立带兵打仗的能力。

  若总是张虞自己带兵征讨,累倒是其次,更重要是培养不出能独当一面的将领。等以后疆域愈发辽阔,张虞岂不是处处要救火。

  待张虞将讨贼事宜安排妥当,杜畿想起一件事,说道:“君侯,可记得朱否?”

  “为何不记得?”

  张虞沉吟了下,说道:“昔董卓入京,留朱守雒阳,之后朱弃官而走,我便不知其音讯。”

  “禀君侯,朱弃官南逃荆州,袁术拜其为颍川太守,令其率四千兵马屯兵于雒阳。朱念京畿残破无法养兵,遂屯兵于中牟。”

  杜畿拱手说道:“据畿所闻,朱传信于各个州郡,召请部队讨伐董卓。今若知君侯亲至河内,必会邀君侯共同出兵。”

  张虞心中暗叹了口气,昔平黄巾之时,他还在朱帐下效力。而今不到十年,东汉王朝轰然崩塌,唯有不变的是朱这般汉家老臣,为汉室尽心尽力。其他人倒好搪塞,朱邀他出兵,他可要想好话术回应。

  张虞沉吟片刻,说道:“朱将军若前来河内,速命人通报!”

  “诺!”

第204章 据有河内,朱索兵

  十月,野王县。

  “君侯,黑山贼众十余万掠东郡,太守王肱兵败而走。曹操奉袁绍之命南下东郡,于濮阳大败白绕。今曹操被袁绍表为东郡太守,屯兵于东武阳。”辛毗奏报说道。

  “刘岱作何反应?”张虞问道。

  “率兵南援豫州刺史孔!”

  辛毗说道:“孔遭孙坚所败,率兵逃往陈国,投奔陈国相许。而许自料非孙坚之敌,遂据孙坚于长平。刘岱得闻孔有危,率兖州兵马前往救援,今孙坚兵马方稍退。”

  张虞追问道:“那袁绍所遣豫州刺史周昂呢?”

  “周昂召集颍川旧部,率兵偷袭孙坚治所阳城。今孙坚兵退,既有周昂突袭阳城之故,亦有刘岱率兖州之众南援之因。”辛毗微皱眉头,说道:“豫州局势混乱,今一州之中竟有三刺史,互相征伐不休。”

  别看冀州被三家分食,今豫州也没多好,甚至说比冀州还混乱。孙坚、周昂、孔三人各号刺史,周昂为袁绍所表,孙坚为袁术所表,孔可算作与刘岱交好。

  三家为了中原霸权,展开了激烈的厮杀。即便是江东猛虎这等猛人,能干得了一人,却也对付不了两人,受挫于豫州。

  “文台治所被夺,退兵已成定局!”

  张虞双手放在火炉取暖,笑道:“如我所料不差,袁公路当会派兵北上增援。”

  顿了顿,张虞感慨说道:“相比豫州局势,我更忧曹操受任东郡太守。”

  “担忧曹操?”

  辛毗不能理解,问道:“曹操虽据东郡,但其仍归属袁绍。东郡北临冀州袁绍,南依兖州刘岱,其如何能让君侯忧虑?”

  张虞将手翻面,意味深长说道:“我与曹孟德相熟于雒阳,其文武并济,有兴平天下之能。曹孟德若有基业,必将扶摇直上,得志于一时。”

  “比及袁本初如何?”辛毗问道。

  张虞笑而不语,他在雒阳时,与曹操、袁绍接触不少,加之有历史经验,他能较合理看待曹、袁二人。

  袁绍有改旗换位之大志,在战略谋划上非常出色,善用权谋手段,从而成为河北霸主。然袁绍之弱点在于军事才能不高,需要依仗属下将领。而因军事才能不高,又时常忌惮军事出众之辈。

  而曹操与袁绍不同,曹操起兵之初并无割据之念,而是随着形势变化而产生了割据念头。相比袁绍,曹操的战略谋划弱之,然曹操的战术水平之高超,远胜袁绍。

  若袁、曹二人才性相融,大概率能统一汉末乱世。而非如曹操那般,兵败于赤壁,终使天下三分。

  见张虞无意深谈,辛毗换了个话题,问道:“君侯,河内若是平复,我军将讨何方?”

首节上一节161/20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