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承明 第65节

  非常感谢!

  到现在,这本书就要上架了。

  上架这天会爆发五章,一万多字。

  上架后会坚持最少六千字更新,尽量每天更新七千、八千字。

  还请喜欢这本书的诸位读者大佬到时候首订支持。

  多谢!

  大约中午12点上架。

  废话不多说,修改正文去了。

第78章 直接摊牌,不忠当死(求追读)

  张永跪在朱厚面前战战兢兢地说着。

  额头上的汗珠,颗颗直冒,且落在了地上。

  跟着张永一起来的太监张忠也匍匐在地说:

  “皇爷息怒!”

  “奴婢知道皇爷天威不容亵渎,但皇爷现在没有亲信兵马,所以,如果皇爷不准他们时刻知道皇爷在哪里,每晚有没有回寝宫歇息,见过哪些人,他们会不安的!”

  “这样的话。”

  “他们就会污蔑臣等欲谋逆,而起兵逼陛下杀臣等,进而逼迫陛下接受被他们监视这事!”

  张忠和张永现在是真的后悔当初答应当黄锦的眼线,把他知道的关于内廷的许多隐秘都告知给了黄锦。

  因为。

  他们没想到,皇爷却借此要彻底清理内廷。

  这不由得他们感到不安。

  要知道。

  外朝没谁会忍受不能时刻知道皇帝情况这事。

  否则。

  外朝的人,虽然不敢明着逼迫皇帝留下他们的眼下,但会责怪内廷太监蒙蔽视听,图谋不轨。

  刘瑾的下场就是例子。

  但朱厚是真不想自己身边有人形监控。

  不想被人知道,他更爱和那个嫔妃睡觉。

  更不想,也会有农夫能够拿一根木棍就轻轻松松地闯入了自己的寝宫。

  所以,朱厚是必须要清理内廷的。

  不过,朱厚也知道,张永和张忠说的也是事实,也就在这时不怒反笑,问道:“他们是谁?”

  张永和张忠皆没回答。

  朱厚则朝他们看了过来,狰狞着脸:“朕问你们,你们说的他们是谁?”

  两人依旧沉默。

  “回话!”

  朱厚声音严厉了些。

  张忠这时最先稳不住,而颤声道:“皇爷,天下人自然无人不关心皇爷!”

  “谁需要他们的这种关心?!”

  朱厚突然大声回了一句。

  接着。

  朱厚又冷笑道:“朕倒是需要多关心关心他们!”

  “没错!”

  “朕就是要多关心关心他们!”

  “省得他们老把心思放在朕身上。”

  朱厚很是毅然决然地说后,就挥了一下衣袖,而道:

  “你们俩的担心,朕也明白,但朕要告诉你们的是,朕不是没有自己的兵马。”

  “张永!”

  朱厚这时唤了一声。

  张永忙回道:“奴婢在!”

  朱厚微微一笑:“记得朕让你清理皇庄,与桂勇一起收拢被裁军校的事吗?”

  张永猛然一惊。

  自从朱厚设立京畿道,把管理这些被安置军民的事交给三个官员,还由他自己直接在西苑传授机宜后,再加上,京畿道的戴仪奉旨在京畿附近加强保密防他人刺探,所以,张永这样的大太监也不怎么清楚京畿道的具体情况。

  但现在朱厚这么一问,张永就还是意识到了什么。

  “奴婢记得!”

  “皇爷深谋远虑又体恤士卒,天下莫不称之!”

  因而。

  张永这时便回了起来。

  朱厚则微微一笑:“既如此,你告诉朕,桂勇可靠吗?”

  “回皇爷,桂勇可靠。”

  张永回道。

  “可靠就好!”

  朱厚相信张永没有说谎。

  因为他也记得,历史上的桂勇很好的解决了大同之变。

  朱厚只继续笑着说道:“既然如此,你们还担心什么。”

  “不过,你们来的正好,现在就由你们二人分别去见桂勇和戴仪。”

  “让他们各自带着自己的兵去大教场,控制住那里的其他诸部京营兵,如有异动就地镇压!”

  “黄锦!”

  朱厚接着又唤了一声。

  黄锦忙拱手:“请皇爷吩咐。”

  “让千户吴纪、石宝各带三百骑陪他们去!”

  朱厚这是要让自己的锦衣卫暗地里监视这两人,省得这两人耍花招。

  张永和张忠倒也明白朱厚的意思,皆称了一声是,没敢多言。

  接着。

  朱厚又对身边的麦福说:“传周尚文来见朕,带他直接从德胜门过西安门入。”

  麦福拱手称是。

  宫城和皇城诸门,以及紧邻京营东西两官厅和大教场的德胜门如今皆被朱厚通过内阁首辅梁储换成了自己的人。

  再加上。

  现在朱厚清洗了皇城与内廷,让这一带的锦衣卫和宫人皆一时要么只忠心于自己要么是谁的势力都不是的日子党,所以,朱厚让周尚文从德胜门过西安门入,可以避免被外人知道,他秘密见了周尚文。

  周尚文来到御前时后,朱厚就问着:“三个月了,朕让你选的人,组建的一营兵力,训练的如何?”

  “回陛下,已能一战!”

  周尚文言语简练地回了一句。

  作为军人,他习惯于这样简单直接的回答,不给似是而非的回答,也不细细阐述自己怎么编练的。

  “好!”

  朱厚对此也反而更放心,而直接吩咐道:

  “带他们去大教场德胜门附近扎营,然后随时等候入宫的命令,不要卸甲,做好随时战斗准备!”

  周尚文拱手称是。

  朱厚接着对秦文吩咐说:“传阁臣与九卿以及京营坐营武勋来左顺门!”

  秦文知道皇爷这是在清理内廷、兵马在握后,要对真正决定朝廷军政能否稳固进行的文武重臣们直接摊牌,便忙称是而去。

  阁臣九卿以及坐营武勋们很意外,皇帝会在这个时候召他们去左顺门。

  因为耳目昨晚被尽除的缘故,所以他们很多都还短时间内无法得知宫廷里出了什么事。

  朱厚在见到阁臣九卿以及坐营武勋来了后,就直言说:

  “大礼的事,自张璁的那篇议礼之论下发朝臣们,这两个月来,到时候有不少大臣上疏议论,朕也就想着,在下次集议前,与诸位重臣先通个气,至少我们这个层面要把大礼定下来。”

  梁储听到这里不禁暗道一声陛下果然英明非常,治国老成,乃天降圣主。

  在他看来。

  天子虽然才十五岁,但明显已深知这种大礼之争,不是靠讨论就能解决的,也知道这种本质上是士权与皇权之争,也可以说是两种不同思想之士大夫的争论,只能天子在博采众议后乾纲独断,先要求重臣们绝对统一,再让重臣们去做底下门生故旧的工作。

  至于是好言相劝还是严厉处置,皆算不上是破坏中下层官员与天子之间的君臣情面,而能保证这种争斗不影响君臣和睦的大局。

  当然。

  梁储自认为别的大臣可以因为天下士论人心,提出天子不爱听的观点,哪怕是蒋冕、毛纪这些都可以在公开场合支持皇帝改认父母。

  但他作为首辅,是必须要为天子考虑,立场上要与天子一致的。

  毕竟如果他这个首辅都不跟天子站在一起,那就真的会把天子彻底推向士大夫的对立面。

  所以,梁储是早就表态支持张璁的言论,认为天子不需称孝宗皇考的。

  其余阁臣公卿以及坐营勋贵倒是面色各异。

  朱厚没管这些阁臣公卿面色如何,只一脸严肃地说:

  “朕意已决,遵皇明祖训与遗诏,并从圣人《礼记》所定之礼,继统不继嗣,以孝庙为皇伯考,称慈寿太后为皇伯母,尊生父为皇考,追尊其帝号,尊生母为皇太后。”

  首辅梁储、大学士毛纪、户部尚书杨潭、兵部尚书王宪、工部尚书林俊、通政使袁宗皋便皆拱手称是。

  大学士蒋冕、吏部尚书石、礼部尚书毛澄、刑部尚书赵鉴、左都御史金献民、大理寺卿赵璜则道:“请陛下三思!”

  朱厚道:“朕已三思,故有此定。”

  这时。

首节上一节65/41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