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承明 第394节

  下层倭人更是谁给碗饭吃就会给谁卖命,有的甚至还会去给中国海寇、西夷当雇佣兵,为他们卖命。

  所以,这些地侍也就没有在接受大明对他们进行大一统时有任何心理负担。

  徐阶便在接下来给他们发了腰刀,允许他们在日出城下居住听命。

  这些地侍非常高兴,因为在倭国其他令制国,只有武士才有资格居住在城下町。

  同时。

  这些地侍在这之后也非常感慨大明贵族与自己倭国贵族的不同。

  有曾经因为家境不错而跟着一些乡士也就是在乡间的武士读过一些书的地侍,如地侍田中丸就不由得叹息说:“明国到底是更有礼教有素养的上等之国啊,派来这里的守护官,居然这么忠诚,不肯自养私兵,而只让我们效忠他们的天子!”

  “难怪我们倭人会在耕织、造船、制药上不如他们,他们是真的更知礼守礼,这就是上国之民具备的高尚修养!”

  这田中丸说后,一叫阿宝丸的地侍也跟着附和道:

  “是啊,或许他们普遍已比我们有智慧,知道忠孝仁爱才是根本,知道尊崇主权才会令天下长治久安,而不是向我们这里的大名们一样,为自己的私欲到处讨伐,所以哪怕这位徐佥院来这里做守护,也没有要我们只忠于他,而是让我们忠于大明天子!”

  “没错,这也是为什么人家一直坚持大一统的原因,为什么克制用兵的根由,即便是我们倭人中落魄者有去他们明国劫掠,他们也不是大举来征讨,而是巡视止戈,意在教化我们,使我们能安身立命,这是多么高尚啊!”

  田中丸继续感慨起来。

  饱经战乱与权力分散之苦的倭国中下层人士,对大一统和集权的思想很容易接纳,甚至也很渴望,渴望自己这里也能够靠这个让一切有序。

  所以,田中丸和阿宝丸才会有这么多感叹。

  而这个时代的民族理念倒还很薄弱,甚至倭国,这方面的意识,还不如大明的汉人。

  因为大明好歹经历过五胡乱华、蒙元入侵,真做过两脚羊与四等人。

  而大明大多数人在历史上为此也还是接受了满清的统治。

  所以,何况是这个时代还处于战乱时期的倭人呢。

  “我们守护禀宣抚使,大内氏违背守约,悍然入侵我安芸,请大明皇帝陛下做主!”

  而徐阶这里则在见了来大明直统区的地侍后,就收到了倭地安芸国大名尼子经久派人传来的信件。

  原来,大内氏眼下正在进攻尼子氏,大明能拿到石见银山,就是因为巡视大臣霍韬和张镗等介入了这场战争,通过协助尼子氏击退了大内氏,又逼迫大内氏献出石见,同时同意其规复安艺,才调停了大内氏和尼子氏。

  可现在,大内氏现在又来进攻尼子氏,明显是消灭尼子氏、统一倭国的贼心不死。

  而徐阶的主要责任就是代表大明维护倭国的和平。

  所以,他立即派出了五百人规模的鸟铳手与一支两百人规模的炮兵,去协助尼子经久,并通过大友氏给大内氏带去自己的一封信,言如果他执意要继续入侵尼子氏,涂炭生灵,他将代表皇帝陛下讨伐他们大内氏。

  倭国出现火器要等到十多年后,也就是倭人自己所谓的铁炮,所以,尼子经久在大明五百人规模的鸟铳手和两百人规模的炮队加入后,就在嘉靖七年的年初挫败了大内氏的进攻锋芒,大内氏的重臣陶兴房甚至因为明军车载机炮与大鸟铳的突然出现而阵亡。

  大内氏家督大内义兴与其子大内义隆只得退兵。

  “我们倭人的事,他明国插什么手!幕府将军都不管我们兴兵讨伐,他却要管!”

  大内义兴也因此直接气得不行,对大内义隆抱怨起来。

  大内义隆对此也很郁闷,只跟着说:“他们自然是不想我们统一,所以才不准我们涂炭生灵,只是明国势大,他要介入,我们也没办法,不听其言反而可能被他联合其他大名把我们灭掉!”

  “可恶!”

  “着实可恶!”

  有着一番雄心却因为大明介入而无法实现的大内义兴只得无奈狂吼,最后因此提前病倒,而不是在历史上嘉靖七年年底才病倒。

  且随后不久,闷闷不乐的大内义兴就因此去世,而大内义隆成了新的家督。

  大内义隆因为大明的介入,也主动放弃了对政治的野心,开始沉迷于玩乐与文化事业,且因此开始重用文治派的家臣相良武任。

  而尼子经久这边则在第二次见识到大明火器的厉害后,就向徐阶再次提出购买火器的想法,且理由是大内氏亡他之心不死,很可能会再次入侵他,尽管大内义隆已经没有了政治上的野心。

  徐阶则把这件事和直统区选侍请苗字带刀的事奏于了嘉靖皇帝。

  嘉靖为此召开了廷议。

  “陛下,臣反对出售火器给尼子氏,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不能输火器于外夷,否则难免有后患!而且,这尼子氏说是为了自保,保不定是为了实现他更大的野心!”

  内阁大学士林俊这时先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第405章 廷议军火贸易,公卿争论开海事!

  林俊作为福建籍官员,对提升倭国大名军事实力这事非常敏感。

  他主要是担心倭患会因此在将来卷土重来。

  而且,林俊现在是力主开海的官员。

  他不希望,朝廷官贸通过军火贸易而对外贸易收益再次增大,进而会因此越发不愿再开海惠沿海士民。

  “不售火器于倭,他们就不会想办法用别的方式拿到火器,从而花重金仿造火器了吗?”

  首辅杨一清这时质问起林俊来。

  杨一清是坚定的禁海派。

  皇商控海贸,让海贸之利,独归朝廷,迫使沿海贫民靠皇商而食,内陆士民也靠给皇商供货而取利。

  而这带来的好处就是中央权力更加的大。

  他这个首辅也因此跟着权力增强。

  天下缙绅大户对他不得不更加尊敬讨好。

  因为权力更加大的结果就意味着合法伤害天下缙绅大户利益的能力更强。

  他杨一清可以不借此进行权力寻租,但天下缙绅大户则不能不因为他是首辅而更加讨好他,避免他这个首辅通过皇商压他们的货物价格,乃至不进购他们市镇的货物。

  所以,杨一清在这时质问起林俊来。

  林俊一时哑口,只把口中的牙齿紧咬。

  这时,因原户部尚书席书去世而接替席书担任户部尚书的张璁则出列言道:“陛下,臣也不赞成出售火器给倭国大名尼子氏,因为这会加剧倭国百姓生活的艰难程度!”

  “我们今日给尼子氏出售火器,明日大内氏就会来买我们的火器,接着是大友氏、北条氏、上杉氏。”

  “这样下去,倭国各大名就会为强大自己的兵马,加剧横征暴敛,如此,倭国纷乱加剧不说,民众自然更加艰难。”

  “而倭国不宁,对国朝而言,其实不是好事。”

  “一则会让能买得起我们国朝百货的倭国豪族越来越少!”

  “二则还会让更多倭人因为破产而成为盗寇,如此势必可能会再犯我东南!”

  “所以,臣认为朝廷不能为贪图军火之利,让倭国纷乱加剧。”

  “总之,倭国分而不乱最好。”

  张璁这时说完后,林俊很是赞赏地看了张璁一眼,也跟着说道:“陛下,诚如大司农所言,为政当求安民长远之计,而非为一时之利启长远之患!如今与其为赚钱卖火器于倭人,不如开海给民以自谋生计之利,而不必一味取利于上,再拨济于下,这样一来,只会让天下大半之利中途截留于贪臣墨吏之手啊!”

  “陛下是志在富民的圣君仁主,自当如臣所言,不能为利而害民,而当为民而让利。”

  林俊声情并茂地说后,朱厚这里微微颔首。

  这时,吏部尚书赵璜也跟着说道:“陛下,臣亦认为出售火器于倭人不妥,倭人好战嗜杀,给其火器,只会令其国内相残的情况更加严重,也会跟着影响我大明海疆的安稳。”

  但这时,朱厚则问向杨一清:“徐阶说的尼子氏打算以多少价格买我们的火铳?”

  杨一清忙上前禀道:“回陛下,一杆鸟铳他们愿意出黄金三两,一门子母炮,他们愿意出黄金十两。”

  朱厚对此不觉得意外。

  因为他记得历史上葡萄牙人在第一次到达倭国时,还以两千两黄金敲诈了种子岛的领主种子岛惠时和种子岛时尧父子,所以,倭人大名愿意出高价买大明火器,自然也不会小器。

  只是朱厚在问了后,赵璜和张璁都张大了嘴。

  兵部尚书李承勋和工部尚书伍文定也大吃一惊。

  三两黄金一杆铳,而国内一杆铳造价也才三两,这里面有着十倍的暴利,他们自然是大为惊讶。

  没一会儿。

  张璁就先开了口:“陛下,臣想了想,觉得只要保证吏治清明,先卖些火器给倭人也未必不是好事!”

  “一则如首辅所言,我们即便不卖,他们也会想办法通过各种方式拿到然后仿制,这样还不如朝廷卖给他们!”

  “如此,还能收些利来进一步研制改进本朝的火器,以保证王师在倭国能一直压制倭人;”

  “二则既然倭人如此舍得出厚利购火铳,臣担心朝廷不给,只怕贪臣墨吏和奸商劣绅也会想办法给倭人卖去火器。”

  “与其如此,不如让朝廷赚这一份利,还能控制火器出售的数额与种类。”

  张璁这时仰头继续说道。

  他是真没想到倭人如此阔绰。

  但事实上,这个时代的倭人大名就是这么阔绰,因为他们不但有石见等银山还有佐渡等金山,除此之外,他们京都、关中、北九州这些地区,土地也很肥沃,且对民众的税赋征收的也很重。

  而现在张璁知道倭人愿意出如此高价后,也就不得不改变了主张。

  林俊颇为讶然地看向了张璁。

  这时,兵部尚书李承勋也出列言道:“陛下,臣也认为可以出售一些火器给倭人,这样就能通过出售火器遏制倭人自己研制的动力,也能促进我们军匠研制的动力,另外增加的收入也能弥补朝廷打造军械的巨大花销。”

  工部尚书伍文定也跟着拱手:“陛下,臣附议!既然倭人愿意出这么高的价,就能用此厚利进一步提高工匠待遇,乃至培养更多的优秀工匠来,没必要让倭人需要火器这份利被走私大户赚了去,让贪臣墨吏更加胆大妄为!”

  “凡事宜疏不宜堵,宁肯用卖火器赚来的钱强大国朝的百工之技,也不能用封锁的方式,逼着让倭人自力更生,也逼着本朝大户为取暴利挺而走险!”

  “至于开海,现在实在是不可取!”

  “因为敢出海的小民必是亡命之徒,不出海尚且惹是生非,一出海只怕更是难制,还不如朝廷继续开展皇商官贸,继续通过加强吏治来安民惠民。”

  伍文定还接着表达了自己不支持开海的意见。

  朱厚再次颔首。

  吏部尚书赵璜也再次站出来:“陛下,臣也想了想,发现这出售火器的事也不是不行!”

  “为何?”

  朱厚看向赵璜。

  赵璜不敢直接说是因为陛下你又点头有愿意出售火器给倭人的想法自己才改变主意的,只讪讪地说:“臣的理由跟他们一样!”

  朱厚这时看向了也抱病来参加廷议的王鏊:“震泽公以为如何?”

  “陛下,臣认为可以出售,另外,不当开海,当继续严加禁海,宁富国也不能富沿海大户!”

  王鏊回道。

  朱厚又看向了在一侧以备咨询的谢迁:“谢公呢?”

  谢迁回道:“陛下,臣也认为可以出售,但不当开海,开海非祖制不说,也非治国安邦的良策!”

  “而且,如今沿海小民真正受困的原因并不是不能出海,因为能不能出海对小民来说影响不大!”

  “毕竟,大多数沿海小民也没有几条出海的船,更没有多少可以出海的本钱,不然国初也不会禁海成功,真正影响沿海小民的还是土地兼并严重以及地方势豪之家转移税负到小民身上,使不得不变成流民变成海寇。”

第406章 官贸前景越来越好,沿海大户悔恨不已!

  谢迁对倭情和沿海的情况非常了解。

  毕竟他家以前就是天下走私大户。

首节上一节394/41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