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承明 第210节

  武定侯说了起来。

  谢昶听后道:“所以,侯爷才让我把这些账簿给张璁,就是有意让议礼派来收服军心?”

  “没错!”

  武定侯点头后,就让谢昶站起身来,然后拍了拍他的肩膀:“天子依旧要重用议礼派,你自己也应该跟议礼派走得近一些才好。”

  “卑职谢侯爷提点。”

  谢昶立即行礼谢道。

  武定侯则把账簿给了谢昶:“去吧!”

  “是!”

  ……

  ……

  张璁在收到谢昶给关于武定侯郭勋克扣军饷、吃空饷的罪证后,立刻就明白了郭勋的意思,而在当晚就约见了御史桂萼。

  这种郭勋自己送到嘴边的刷名声机会,桂萼自然不会拒绝,在收到罪证后,就立即开始写弹劾郭勋的章奏来,且在次日一早就在朝会上呈本弹劾郭勋。

  朱厚对此自然是勃然大怒,也就下旨让锦衣卫逮拿武定侯郭勋进京,且令周尚文暂时节制威武营,且要求在清丈结束后,带威武营和勇卫营回京。

  而郭勋被朱厚下令逮拿,也让朝中的护礼派大为惊骇,他们没想到议礼派的桂萼会弹劾郭勋。

  但现在他们还没有多少精力关注这一件事,他们现在更关注的是蒋冕怎么定罪。

  因为蒋冕在经三法司会审后已经承认自己确实有在内廷安插眼线,甚至有指使眼线在他得到明确命令后可以烧宫殿警示君主。

  所以,现在就只剩下对蒋冕怎么定罪的问题。

  在这天朝会上,左都御史李昆就先对朱厚奏道:“陛下,蒋冕虽大逆不道,然毕竟曾是两朝元老、内阁首辅,能否以宽刑八议之叙,饶其死罪?”

  刑部尚书颜颐寿也道:“臣附议!”

  朱厚见此便问着诸臣:“还有谁主张对蒋冕网开一面的?”

  这时,许多朝臣们互相看了看,随后还是有不少朝臣站了出来,而几乎不约而同地道:“请陛下叙八议,免其死罪,以彰宽待士大夫之仁政!”

  “你们说要朕彰宽待士大夫之仁政。”

  “但晦庵公却是对朕当如何对待士大夫有不同意见。”

  朱厚说着就对黄锦吩咐说:“黄锦,把晦庵公之孙刘成学呈递的晦庵公临终遗本念给诸臣工听!”

  “是!”

第198章 逆臣伪君子全杀了!减租减息!

  “晦庵公刘健?”

  “临终遗本?”

  “刘健去世了?”

  朝臣们大为惊骇。

  而黄锦这时已念起刘健的临终遗本来。

  “满朝诸臣,名多君子,实多豺狼,以欺君谋逆为荣,以和君爱民为耻。”

  “言行不一,虚伪狡黠,蔑礼乱伦。”

  “故伪君子多也!”

  “臣因而对天下士大夫失望透顶,故才无阻拦陛下严办江南谋逆士族之心,也乞陛下以严法诛净天下伪君子,无论元老夙儒,不杀之则不能使天下风清气正!”

  ……

  黄锦念完后,许多朝臣都惊呆了。

  有刚才出列为蒋冕求情的大臣已经开始瑟瑟发抖,忍不住开始把脚往回挪,而害怕天子借着从两朝元辅临终遗言之请,而将他以逆党同情者予以处置。

  “你们这些让朕不要杀蒋冕,可按照晦庵公之遗言,朕若不杀就不足以令天下风清气正,也不足以令天下真君子的光芒被看见!”

  “尔等今日如此为逆臣求情,看来果如晦安公言,皆是虚伪不忠之辈!”

  朱厚这时站起身来,突然沉声说道。

  大理寺卿张孚敬这时出列跟着说道:“陛下,臣愚以为,晦庵公所言极是!”

  “无论如何,晦庵公是两朝元辅,是天下君子楷模,也真正代表了天下君子之公论,故陛下若真欲礼待士大夫,当是礼待君子,从君子之言,而非一味纵容士大夫中的宵小之徒,反使士大夫之名声于天下百姓中大坏也!”

  “正如,元末有民间俚语曰:‘民少相公多,一日三遍打,不反待如何!’如果真要让士林中的伪君子这样多下去,等到老百姓都不相信我们这些士大夫了,只恨我们这些只会酷待他们的士大夫太多了的时候,只怕到时候就会到处是反民,则我大明就会亡国有日啊!”

  “以臣之见,蒋冕,伪君子也!这些人也皆伪君子也,杀之,天下不会反!”

  “但不杀之,天下必会因溺恩一开,而多反民出现!”

  张孚敬说后,朱厚就看向毛纪:“元辅有何看法?”

  毛纪现在很想原地装晕,但他可不敢在朱厚这样的皇帝面前装晕,只得咬牙道:

  “回陛下,按八议,有议亲,议故,议贤,议能,议功,议贵,议勤,议宾。”

  “蒋冕非陛下之亲戚,也非陛下之故人,故不在议亲议故之列。”

  “蒋冕其贤不必说,都已预谋弑君,难以称贤;议能,他为阁辅期间也没展大才!毕竟大礼之弊乃张孚敬指出,钱法之弊乃杨一清指出;”

  “至于议功,他也未在任首辅之前后有任何建树;”

  “议贵的话,他非有世袭官爵在身之人;”

  “议勤,他上过的本远不及同阁之臣多,算不上勤勉;”

  “议宾,先帝也未对其有褒奖。”

  “可以说,他不在八议之列。”

  “反而是两朝元辅刘公在八议之列,陛下不能不重其意见。”

  “故蒋冕不能饶,为逆臣进言者也不能饶!”

  毛纪知道,自己毕竟有一天也是要致仕成为在野首辅的,所以刘健的权威,他还是要维护的。

  毕竟他不希望将来要是改朝换代,他这个前朝首辅的临终进言,也被新天子弃如敝履。

  “正如元辅所言,此事就算论八议之恩,他蒋冕也不配!”

  “何况,就算论八议,一个窥探大内、有弑君之心的逆臣,又岂能不死?”

  “晦庵公所言也是正理!”

  朱厚说到这里,就道:

  “故着将为逆臣说情者下狱,重定三法司官,逆臣与同情密者,皆定其大辟之刑!”

  “株连蒋冕九族于东莱!”

  “令将其口供和罪状刊印成书,再附上晦庵公之谏,同时加上朕之圣谕,后世君臣凡不顾祖宗之尊严而强行为其翻案者,皆视不肖昏君与不忠逆臣,天下有德者可起兵诛之!将此发于天下,刻于诸学校书院碑林,此书就定名为《大义觉迷录》,以净浮言而正人心!”

  刑部尚书颜颐寿、左都御史李昆等忙跪下道:“陛下开恩!晦庵公固然为两朝元辅,然此人才多误先帝,其言不可听啊!”

  “放肆!”

  朱厚大喝一声:“两代先帝何等英明神武之君,会被晦庵公所误?晦庵公作为两朝元辅,只会代表两位先帝之卓见!尔等污蔑晦庵公便是污蔑两代先帝!”

  “果然大逆不道,杀之不冤,拖下去!”

  “是!”

  反正现在刘健已经死了,朱厚也不在乎给刘健疯狂戴高帽有什么后果。

  总不能只准文官用刘健来对付他这个皇帝,不允许他拿刘健来对付这些文官吧?

  颜颐寿等彻底绝望。

  但他们是真没想到刘健会整这一出。

  而还没站出来的大臣,此时也不由得感叹,皇帝是真的手段丰富,丰富到让自己这些人无路可走。

  毕竟,将来等后世之君继位,哪怕后世之君是一位好操控的君主,却因此,还是让自己这些人想洗蒋冕都没法洗。

  要知道,很多守旧党文官不怕失败的原因之一,就是他们相信将来的天下依旧会是守旧派为主,后面的皇帝肯定会大概率成为守旧且不积极革新的君主,甚至可能是把权力都交给守旧党的君主,如此就能恢复自己守旧党文官的名誉。

  可现在这样的旨意一旦发于天下,无疑给将来恢复蒋冕名誉增加了很大的困难。

  “陛下是真恨我入骨啊!”

  “呜呜!”

  蒋冕在知道此旨后,当场嚎啕而哭起来。

  而毛纪现在则也因此怕朱厚入骨。

  毕竟他也不知道朱厚要是恶了他,会不会要拿他想不到的狠辣刻薄手段来对付他。

  所以,毛纪虽然本欲守旧,做个太平首辅的,但因为知道皇帝想要首辅有所作为,有所建树,也只愿意对有所作为的首辅给予厚恩,也就不得不主动请旨道:

  “陛下放贷于皇亲国戚是为助民,以促成民间减息之效,故请下诏旨,严禁皇亲国戚拿到低息贷后,以原市利放贷,乃至勾结官府打击民间借贷,以垄断借贷之市,而用更高利息盘剥生民,且令抚按官若遇皇亲国戚与勋贵乃至内臣放低息贷时若不法,可先拘后奏。”

  “准!”

  朱厚对于毛纪这种主动请求让文官官僚群体监督皇亲国戚和勋贵内臣的奏请,还是很欢迎的。

  毕竟,他也不想这些皇亲国戚和勋贵内臣在放低息贷时乱来。

  而朱厚在看来,杀了蒋冕等人还是有意义的,至少会让毛纪这个继任者做事也不得不更认真一些。

  “助民减息,是为促民生利,非真要夺民之利。”

  “清丈也是一样,本是为了疏解小民之困,抑制兼并。”

  “所以,内阁下道旨,着东南总督朱希周对已清丈之地的百姓按田亩人口之数划成五等,畸零户不入第五等,乃列为养济户。”

  “每年火耗归公之银,按比例划归养济院,让养济院定期资助这些养济户。”

  “另外,五等户皆免嘉靖元年以前未缴税役钱,四等户则减半追缴。”

  “再有,清丈出的官田,嘉靖元年后的租子皆减为同民田之税,以免折色调高后,官田更无人愿耕。”

  “总之,今年的任务之一是务必促成减租减息的情况大范围出现,使得天下百姓能够喘口气,能够积攒些余财,这样才能有更多的贫家子弟读得起书,文教也能更加兴盛,忠肝义胆之士也才能更多。”

  朱厚说后,毛纪顿时大拜道:“陛下仁厚爱民,筹划深远,当感动上天,万民也当为如此慈爱君父感而泣之!”

  毛纪说着就哽噎欲哭起来。

  虽然他这有故意作秀的成分,但也是真心觉得眼前天子把天下小民看得很重,而且也没有因为南直士民闹事,而对南直的百姓也记恨上,反而依旧施恩让利。

  在毛纪看来,无论这位天子多不肯让权于士大夫,但至少心思是用在了正途上,即便不会一直放弃改制,也应该不会让天下变得太糟糕,或许真能让大明真正中兴起来。

  “而减租减息要有效果,可能不仅仅只是要抚按官监督皇亲国戚和勋贵内臣就行。”

  “毕竟这里面真正波及更大的还是地方豪右大户,尤其是那些借着菩萨仙神之名广放利钱于小民的寺院道观!”

  “所以要促成这事,还要防止他们故意坏朕的事!”

  “朕意利用火耗归公后增加的地方财力,给地方官吏增加俸禄,另外,增加地方官吏数量,不能总是非得派军队去维持治安,那样花费会更大。”

  “元辅以为如何?”

首节上一节210/41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