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
杨维钧更是被当场打死。
杨维聪和北直士子们也因此对杨慎恨到了极致。
毕竟杨慎这不仅仅是打的杨维钧,也打了他们北直士子的脸,关键是打破了士子打杀小民不用赔命的惯例,算是打破了他们的特权。
当然。
杨慎这样做,自然也很快就在朝堂上引起轩然大波,引起朝堂上很多大员对不满。
“他杨新都教出来的好儿子,竟如此残杀士子!这与王阳明之辈,有何区别!”
嘭!
刑部尚书林俊就因此勃然大怒,而立即来了杨廷和这里,对杨廷和说:“令子都成酷吏了,公竟还有心思在家养闲!”
杨廷和听后颇为意外:“酷吏!犬子如何成酷吏了?”
林俊则把杨慎打死士子杨维钧的事说了。
杨廷和知道后也是怒火冲天:“立即去叫那逆子来见我!”
“公可知道令子做了何等恶事。”
“他竟悍然打死士族子弟!”
“此等酷吏行径,怎么会出现公这样门第的子弟手里。”
右都御史李昆这时也来见了杨廷和,向杨廷和说起杨慎来。
杨廷和忙拉着脸说:“请诸公放心,老夫定会教训这逆子,让他给北直士族一个交待!”
“我也没有想到,他在被贬为大兴典史后会做这等坏北直士子清名之举!”
杨廷和接着又解释了一句,以表示杨慎的行为不是他在授意。
林俊和李昆其实也不相信是杨廷和在让杨慎这样做。
所以,杨廷和这么说后,林俊就只说道:“总之,公还是好好劝劝令子,要为民做主是好事,但也不能太不近人情,要善待读书人!”
林俊说后就告辞而去。
李昆也跟着道:“是啊,令子不是一向为士林翘楚,颇重清名吗,怎么如今行如此无道之举,只怕也是到了地方上,被刁民挑唆了,公还是要多多引导才是。”
杨廷和颔首。
而李昆也这之后离开了杨府。
而李昆离开后不久,杨慎就回了家。
杨廷和一见杨慎回来,就喝令道:“跪下!”
杨慎颇为诧异地跪了下来。
杨廷和接着就问杨慎:“谁让你打死北直士子的?”
“因为他该打!”
杨慎回道。
杨廷和听后呼吸加重起来:“你在说些什么?”
“父亲不知道,那个杨维钧打杀百姓如打死牛马一样,毫无忌惮,简直猖狂至极,有些北直士人更是颠倒黑白,儿子若不秉公执法,早晚他们这些北直士人会害死更多人!”
杨慎回道。
杨廷和直接怒斥道:“他打死的是百姓,跟你一个士大夫有什么关系?!”
杨慎听后不解:“我是朝廷官员,只当为百姓做主!难道不对吗?”
“这是没有什么不对,但你不能为了百姓去得罪当地士族,你这样做,是在坏天下士林间的规矩,与王阳明之辈已无区别!”
杨廷和道。
杨慎道:“天下士林哪里有这样的规矩,难道天下士林也是要骑在百姓头上作威作福?”
啪!
“混账,你敢顶撞我!”
杨廷和直接给了杨慎一巴掌。
杨慎捂着脸道:“儿子不敢,儿子只知道父亲说过,为了天理,谁都可以牺牲,就连天子也可以牺牲,既然如此,那牺牲他杨维钧,以正王法,又有什么不对?”
杨廷和深呼吸了一口气:“你居然这么理解为父的话?”
“难道儿子理解的有什么不对吗?”
杨慎问道。
杨廷和当即喝道:“你怎么这么愚蠢!天理是你这样理解的吗?!”
“父亲的意思,儿子不明白。”
“但父亲想必知道,儿子想做执政,也像跟父亲一样,匡正朝纲!而现在,儿子还不是执政,只是一个典史,既然在典史任上,就该履行好典史的职责,就如同父亲昔日也会履行好自己身为首辅的职责一样!”
“何况,陛下也对儿子这个典史充满了期望,儿子不能让父亲失望,也不能让陛下失望!”
“所以,别说他杨维钧,就是杨维聪这个天子门生榜眼郎做了有悖国法的事,只要犯在儿子手里,儿子也只能秉公处理。”
杨慎回道。
“陛下?”
杨廷和颇为惊讶地问了一句,又道:“陛下现在难道不应该很讨厌你这个口出狂言的人吗?”
“父亲这是说的什么话?”
“陛下是何等胸襟博大的圣君,怎么会因为儿子说了几句狂言就恨上儿子?”
“陛下不但不恨儿子,还有意历练儿子,让儿子发扬不畏权贵的作风,为大明正风气!可见,陛下是有意让儿子将来为执政的。”
杨慎回道。
杨廷和不由得闭眼,猛退了几步,似乎要晕倒在地。
杨慎见此忙起身扶住了他:“父亲!”
“你走吧!”
杨廷和则推开杨慎。
“父亲,要不要叫郎中!”
“你滚!”
杨廷和突然朝杨慎咆哮了一句,狰狞着脸。
杨慎只得称是:“儿子这就离开!”
杨慎离开后,杨廷和才自己瘫坐在了榻上,瘪着脸哭了起来:“陛下啊,原来是您有意让他去得罪权贵的,只是您干嘛要去影响那个痴儿,您就不能气量狭小一些吗?哪怕您因为他伏阙而把他杖毙呢,也比现在让我们父子走上不同的路强啊!”
左顺门。
在百官们又要于这里参加朝会时,不少憎恨杨慎杀北直士子的官员也在上朝前纷纷议论起弹劾杨慎的事来。
“陛下素恶杨慎带翰林闹事,乃口出狂言说仗节死义就在今日,所以,我们不如让陛下治其死罪,陛下必会从我等所奏。”
“说的对,我们当强硬一些,让陛下处死杨慎,让那些想做酷吏的人都有所忌惮!”
于是。
在朝会上,许多官员果断站出来弹劾杨慎。
“陛下!原翰林杨慎在大兴典史任上迂滞过严,不谙事体,大坏人情,甚至残杀士子,臣请严治其罪!”
“陛下!臣附议,原翰林杨慎杀士如风,苛待士绅,毫无地方为政章法,一味纵容刁民,当严惩其不法,革职查办!”
“陛下,杨慎乃酷吏也,昔日所为谦谦君子作风皆是虚象,而实则含蛇蝎心肠,残杀士子以媚刁民,而直为臣个人清正之名,可谓大奸大恶之辈,北直士民因而多有怨愤,而使京师不安,臣请立诛以慰人心!”
这些官员们明显也是真觉得朱厚也巴不得处死杨慎,也就一个比一个骂的凶。
朱厚这时却起身冷笑道:“你们这是觉得朕是昏君,还是欺朕真的连个大兴县的情况都不够了解?”
“这件事,他杨慎做的对!”
“杨维钧被打死是他活该!”
“不但杨维钧给被严惩,那个带着人去大兴县衙阻挠地方政务,不能持正的翰林官杨维聪也当严办!”
“身为天子门生,堂堂翰林编修,不大义灭亲也就罢了,竟敢要挟地方父母官偏袒自己,简直目无法纪,按大明律,属于权臣谋乱之举,当诛!”
“传旨,把杨维聪革去官爵,押赴刑场,即刻处斩!”
第137章 翰林被斩,大儒相逼失败!
朱厚话一落。
朝堂上顿时鸦雀无声。
不少官员更是眸露诧异。
朱厚看向刑部尚书林俊:“大司寇,难道朕处理的不对吗?”
“陛下处理的甚是公正严明!”
“杨维钧悍然打死三条人命,被打死,乃死有余辜。”
“杨维聪带着北直士子大闹县衙,威胁地方官衙,也的确犯大逆不道之罪,斩之亦不冤枉!”
刑部尚书林俊昨日已经收到了大兴县衙呈报的关于杨维钧打死人命的结案案状。
有被打死百姓的同伴做人证,和杨维钧个人在开元寺写下打死刁民阻止百姓借香山寺贷之告示做物证,林俊自己也不好否认。
何况。
天子要秉公处理,他也不可能在这个时候还要偏袒北直士子,也睁着眼说瞎话。
他可以为北直士子说话,但不会为了北直士子,不顾自己在皇帝心里的印象,在御前做指鹿为马的欺君之事。
毕竟眼前的天子可不是软弱之辈。
朱厚对林俊的回答很满意。
所以。
朱厚也就颔首吩咐道:“那就立即将那杨维聪明正典刑!”
“今日凡是于御前颠倒黑白,诽谤杨慎的,皆下诏狱,问明情由,是收了钱才这样颠倒黑白,还是也存了奸邪之心?!”
“真是让朕失望的很!”
“身为朝臣,如此不正,可谓是白读了圣贤书!”
朱厚这么说后,起初弹劾杨慎的官员皆在这时跪了下来,哭喊道:
“陛下开恩啊!”
“退朝!”
朱厚没有多言,直接宣布了退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