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那我就放心了!”元保道,“但您也得信我,他就是魔鬼.我亲眼看见他从天而降的!”
“婉姑娘,您站这把椅子上,站稳了,我指给你看看见没,那个高个子,穿一件蓝灰色长袍的就是。”
在候客大楼的二层的另一角,翁同正在把一架望远镜递给个娇小玲珑,粉粉嫩嫩,站在一把竹椅子上的女孩子,这女孩儿就是懿贵妃的妹子婉贞。
“翁三哥,有两个高个儿,您说的是哪一个?”婉贞脸蛋儿红红的,一脸害羞,却还是忍不住要看,一看之下却瞧见两个高个子正在那儿你拜我,我拜你。
翁同定睛一看,原来是罗耀国遇上李鸿章了!
这年头大高个可不多,俩高个凑一块儿的机会就更难得了。
“矮一些的那个,”翁同一指俩高个中的“矮个”,“婉姑娘,您看仔细了他是不是浓眉大眼,还一脸络腮胡子,够精神吧?”
说着话,他也摸了摸自己毛茸茸的脸颊和下巴大胡子他也有!
“不对啊!”婉贞却道,“他怎么没辫子?不会是个秃子吧?”
“秃子?”翁同愣了下,赶紧摇头,“不,不,他不秃,他应该是把辫子剪了。”
“剪了?那怎么可以?本朝的规矩可是留发不留头啊!”婉贞一惊,小脸上全是怕怕。
“他没留发啊!”翁同笑道,“留发不留头,没说非得留辫子啊!再说了,他现在拥兵三万,全是英械洋枪队,由法国军事顾问训练.没人敢割他的头。”
“这不是拥兵自重吗?”婉贞瞪大了眼珠子看着翁同。
“您说的没错,”翁同笑着点点头,“他就是个拥兵自重的藩主啊!”
“那不是和平西王一样?”
“不一样!”翁同摇摇头,认真地说,“平西王可没有三万洋枪队,也没有南洋水师。南洋水师的大船上有六十四磅轰击炮,炮筒子老粗了!”
婉贞大惊:“那,那他要造反,我可怎么办?”
“还能么办?婉姑娘,现在是乱世啊!”翁同两手一摊,“他要反了,那您要么当皇后,要么当贵妃娘娘,荣华富贵,享受不尽!”
“啊”婉贞一时间都不知道该哭还是该笑了。
她这是和亲嫁给“吴三桂”了!还是个有三万洋枪队,还有坚船利炮的吴三桂!
“雪帅,此次鸿章游历西洋,算是开了眼界,方知地球之广大,欧陆军力之强盛,工业技巧之昌明,我中华今日所遭遇,乃是三千年未有之奇变!非锐意改革、奋发进取、师夷之长技不足以图存图强焉而改革、奋发、师夷长技也不全在西学之用,不触及西学之体!
这西学之体,虽然不及我中华道理博大精深,然而却适用于如今弱肉强食之世界,为列强存亡兴衰之本。
之所以如此,乃是因为如今尚存的西洋列国,其实都是欧陆一千多年战国乱世中拼杀出来的。
如今的西洋列强,一如我们当年的战国七雄,早就把富国强兵之道研究透彻了。
我国如果不能择其适用者而习之,只知道买点洋枪洋炮,是不足以图强图存的,甚至都平不了太平天国。因为太平天国现在已经用上了西学之法中堪称无父无君之极的共和之法!
此法在鸿章看来,虽然极不适用于我中华,但却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收到富国强兵之效用。而西洋各国之中,可以对抗共和之法的,唯有君宪之法。相较于共和之无父无君,君宪的君臣各安其分,官绅团结一致,实乃最适用于中华.”
湖南码头上,正在拉着罗雪岩的手高谈阔论的正是在欧洲学到了西法精髓的李鸿章了。
他的这番话,明面上是说给罗雪岩听的,但实际上却是说给在场所有的人听的,他这是在利用上海滩的头面人物聚集迎接罗雪岩的机会,推销他的君宪维新之论。
罗雪岩听了一会儿,已经露出了惊讶的表情这个李鸿章显然是学到一些西法精髓了!
他现在对于共和、君宪的了解,多半已经超过了历史上的康梁,是看透了表象,触及到根本了。
这个君宪其实就是贵族、士绅联手,向上架空君主,向下则压制贫民,从而达到将整个国家都牢牢控制的目的。其过程往往比较温和,算是改良吧。
而共和,可就没那么客气了,通常是比较要命的革命了。
毕竟共和是不要君主和贵族的,进程自然更加剧烈,而士绅阶层的利益在这个过程中也会受到相当程度的冲击。
对于中国的中上阶层而言,要命的革命他们肯定是不喜欢的,温和的改良才是他们可以接受的。
但是是要命还是温和的选择权不在他们,当然也不在底层,而在于人地矛盾,在于底层到底有多少人已经真的,真的活不下去了。
不过这种尖锐到了极点的人地矛盾,在殖民了大半个世界,还引领了工业革命的欧洲人那里是看不到的。
在如今的欧洲,可以算得上列强的国家,都拥有足够的资源让他们的那里的穷人可以远离饥寒交迫。
也就是说,在如今的欧洲列强那里,主要问题在于分配。
而在中华,现在的主要问题是总量不足,还是严重不足。
在总量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想要走通改良主义路线是非常非常困难的。
所以在罗雪岩看来,李鸿章维新路线和原来的洋务路线一样,都是走不通的。
而且,罗雪岩也不会允许他走通。因为,大清必须死掉!
第387章 新的敌人!
“好一个君臣各安其分,官绅团结一致,这不正是我辈中人孜孜不倦以求的吗?”
李鸿章的“码头演讲”刚完,马上就有人大声叫好了。
叫好的那人就是刚才提出“中体西用”的“景亭先生”,此人名叫冯桂芬,苏州府人士,道光二十年进士,曾经师从林则徐。太平军打到苏州的时候他正好在籍,于是就带头办苏州团练,失败后“润”到上海当寓公。罗雪岩也知道他的大名,想请他出山当幕僚。
但是冯桂芬却觉得罗雪岩太西化,不符合他的“中体西用”思想,便婉言谢绝,现在却被李鸿章一番“君臣各安、官绅团结”给忽悠上船了。
“原来这个君宪的本质就是‘与士大夫共天下’啊!受教,受教!”
“好,好!看来这个西法也有可用之处!”
“少荃果真少年俊杰,学贯中西啊!”
“少荃所言,切中要害,真说到吾辈中人心坎里去了!”
冯桂芬一起头,湖南码头上顿时就出现了一大群“君宪派”。这也是理所当然的,毕竟“君宪”路线就是最符合土豪劣绅利益的,历史上清末的立宪运动也是这帮人在推动。
如今太平天国发生了“共和革命”,开始走向共和了,李鸿章的君宪主张当然可以吸引一部分士绅了。
李鸿章可能是觉得火候差不多了,忽然朝罗雪岩躬身一礼道:“雪帅可愿引领我等一同推君宪之法以安天下、救大清?”
罗雪岩瞧了李鸿章一眼,只瞧见他一脸的期待、得意和成竹在胸,似乎已经料定罗雪岩不可能拒绝。
以罗雪岩的出身和如今的地位,总不至于去和倭仁一起搞“只要洋枪、不要洋务”吧?他要是再拒绝君宪,那他想干什么?搞共和吗?
而作为南洋军的首领,罗雪岩若是支持他李鸿章搞君宪,那君宪派的声势也就起来了,接下去他想办北洋新军的难度就会大大减小,还能联合罗雪岩一起对付太平军最后哪怕不能剿灭已经“走向共和”的太平军,只要能让李家北洋军发展壮大,李鸿章的目的也就达成了。
“不愿!”
而罗雪岩只是轻轻吐出两个字。
“什么?”李鸿章一愣,还以为自己听错了。
“不愿!”罗雪岩加重语气,重复了一遍。
“为什么呀?”被当头浇了一盆冷水的李鸿章不解地看着罗雪岩。
罗雪岩目光冷冷地看着李鸿章:“欧洲那些国家可以君宪,是因为欧洲历史上没那么多黄袍加身的事儿。他们那边还相信君权神授的那一套,而咱们这里可是天子宁有种乎,兵强马壮者为之尔。我们中国要是君宪了,谁当君就是个问题了!少荃,你说呢?”
李鸿章几乎被罗雪岩点破心思,心头就是一跳,一时间竟哑口无言。
而已经决心和李鸿章搭伙的冯桂芬则朝罗雪岩一拱手道:“雪帅不愿意和我等共行君宪大业,难道想要和长毛一起共和吗?”
“有何不可?”
罗雪岩居然点了点头:“景亭先生,您难道觉得行篡夺而来的王朝能强过天下为公的共和之国?如果您要罗某在君宪、共和之间择其一,罗某当然选择共和了!”
“你难道要投长毛吗?”冯桂芬厉声质问。
罗雪岩则同瞪着眼珠子反问:“你难道想篡大清吗?”
在场的围观士绅都傻了,这好好的怎么就剩下投长毛和篡大清两条路可以走了?上海这边不会自己先打起来吧?
湖南码头上一时鸦雀无声,气氛也变得越来越紧张,仔细闻闻都能闻见火药味儿了。
就在众人快要紧张的气儿都透不过来的时候,陪着罗雪岩从天京返回上海的幕僚赵烈文忽然哈哈一笑,站出来打圆场了:“共和也罢,君宪也好,和咱们有什么关系?咱们只管守好上海的一亩三分地,保证大家伙儿有钱可赚,有安稳日子好过就可以了。
诸位可别忘了,君宪的那个君在三千里外,而共和就在昆山!
督军赞成共和,还不是为了保住上海这片乱世之中的桃花源吗?你们难道就不想知道,上海以西现在怎么样了?”
“赵先生,长毛,不,太平天国那边怎么样了?”
“对,对,赵先生,太平军不会打过来吧?”
“上海可千万不能打仗啊!”
听赵烈文这么一说,马上就有不怎么在乎共和和君宪的士绅顺着他的话问了起来。
赵烈文一指附近候客楼,然后朝着围在码头上的人们拱拱手:“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想知道上海这边会不会开战的,都到那楼里,我仔细和你们说说.咱们别碍着雪帅回府休息了,都和我来吧!”
说着话,他就招呼着众人往那座楼房中走去。
原本聚集了一大群人的湖南码头上很快就只剩下了罗雪岩的幕僚、护卫和李鸿章、冯桂芬了。
罗雪岩扭头看着李鸿章和冯桂芬,看的两人都有点心里发毛了,才微微一笑道:“二位想要君宪可以去淮上曾涤丈的地盘上拉队伍,罗某这边不允许君宪,二位请自便吧!”
他这是对李鸿章下逐客令了!
李鸿章也是聪明人,已经明白罗雪岩这是要投太平天国搞共和了!
虽然罗雪岩的选择出乎他的意料,但他也不打算改变自己的观点,毕竟他的老家现在还没被太平天国控制,现在还来得及去招募一支淮军。他现在已经有了外援,只要再有个一两万人的军队,就不怕没有将来!
上海,豫园,点春堂。
在罗雪岩回到上海的第二天,他就召集了留在上海的“内阁五人组”,还有赵烈文、翁同爵、钱振伦、钱振常、王利宾等一群核心幕僚,还有替他管银子吴健彰、胡光墉、沈鹤年等人,一块儿来开闭门会议。
会议一开始,罗雪岩就直截了当宣布:“诸位,我宣布一个事儿,上海很快就要加入太平天国了!”
“雪帅,是不是太快了?”
“雪帅.咱们真的不装了?”
“雪帅,左大人还在北京替您跑官呢!”
“另外,咱们现在还借着大清的名头和洋人合作呢!”
马上就有人提出不同意见了。
罗雪岩则淡淡一笑道:“形势变化太快,有点出乎意料了,所以得改一下计划了。
太平天国现在要搞共和,要订立约法,咱们现在加入,那就是共和元勋,可以选出上海的国人代表去天京参加国人代表大会,参与制定《临时约法》。”
“可是雪帅您毕竟是大清之臣,大清皇上待您不薄”翁同爵摸着胡须,皱着眉头,对罗雪岩道,“您要倒向太平天国,也得有个说得过去的理由吧?要不然会让人指为乱臣贼子的。”
“理由已经想好了!”赵烈文接过翁同爵的问题,笑道,“不是雪帅要共和,而是上海的士绅、商人、百姓一致想要共和,向雪帅和上海督军府请愿,请求雪帅和督军府带来大家一起参与太平共和!”
“还可以这样?”翁同爵也有点懵。
罗雪岩笑道:“当然可以!太平天国很快就要发布共和檄文,将会昭告天下,诚邀各省英雄共襄盛举,同办共和.上海的商人、百姓、士绅都厌恶帝制久矣,心向天下为公之道,愿意背帝制而从共和,这不是理所当然的吗?”
他目光在点春堂内一转:“怎么样,能不能办?”
“能!”
许月桂马上拍着胸脯道:“上海滩的红帮兄弟都心向共和!”
代表洞庭山帮和湖商的沈鹤年也点头附和道:“上海的苏商、浙商都一致赞成共和!”
胡光墉笑道:“上海的徽商也同意共和的!”
罗雪岩满意的点点头:“好!给你们十天,上海的帮会、商界都要组织请愿。至于上海的士绅”他的语气陡然一沉:“如果不愿意共和的,可以跟着李少荃去淮北搞君宪,我不拦着!上海,来去自由!”
第388章 君宪 共和,正统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