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要完 第200节

  “好样的!”

  “大清朝有咱一份!”

  “对喽!”

  咸丰拄着拐刚从人群中挤出来,就见一个矮胖子拎着自己的黄带子堵着僧格林沁衙门的大门在嚷嚷,周围则是一片叫好。

  而僧格林沁手下的蒙古勇士一个个缩在那儿,别说打人了,回嘴都不敢人家是个爱新觉罗!

  看到僧格林沁手下的兵都怂了,外头的八旗子弟就更精神了,马上又有一个精瘦的红带子站了出来,朝着练兵大臣衙门就大喝:“僧格林沁,老子的祖宗跟太祖爷打过萨尔浒,跟太宗爷几次入关,还跟着世祖爷定鼎中原.老子可不怕长毛!

  老子虽然不能骑马射箭,但放个洋枪可难不倒老子!

  你一个孛儿只斤,拦着我们这些爱新觉罗和觉罗,不让我们扛枪保卫大清,是什么居心?现在满朝廷那么多当官的都说要练八旗新兵,你为什么缩着不言语?你想干什么?”

  这话说的诛心啊!

  咸丰心说:“不过也挺有道理的!这几日上书请练八旗新军的官员不少,可其中偏偏没有僧格林沁”

  “还能干什么?有野心呗!”

  “我可听说了,御史台已经有好几位大人参了僧格林沁,都说他京师练兵却不用八旗,就是居心叵测!”

  “什么?他一放羊的,都当了王爷还不知足?”

  “知足什么呀,他可是孛儿只斤大汗的子孙啊!”

  “哪个大汗?”

  “当然是蒙古大汗成吉思汗了.”

  咸丰微微皱眉,周围这些八旗子弟的议论越来越不像话了,都开始胡扯了,科尔沁部的先祖是成吉思汗的兄弟,所以僧格林沁算不上大汗的子孙,最多是“侄子孙”。

  “王爷,求求您了,上个折子吧!”

  “王爷,那帮旗下大爷都快把您说成”

  “王爷,他们要当兵,您就让他们当吧!”

  “就是,大清朝的确有他们一份.”

  在僧格林沁的签押房里,他的几个下属和幕友,这个时候正围着这位蒙古王爷苦口婆心在劝呢!

  都在劝僧格林沁向堵外头的八旗大爷让步。

  可这位练兵大臣却还不为所动,听见手底下人的劝说,还来了个横眉冷对:“都胡说什么呢?外头那帮都是什么人你们不知道吗?没扛上洋枪呢,就敢堵着本王的衙门闹了,这要扛上洋枪还不得隔三差五闹哗变?到时候打长毛不行,找本王和朝廷的麻烦最行!”

  听他这么一说,底下的官员和幕僚都低下头不说话了。可僧格林沁一肚子火,还没发泄完毕,又抬手一指低头在一边坐着的胜保刚才就属他最大声,现在却哑了火:“胜克斋,你也算老行伍了,也带过八旗兵了,还没吃够苦头?你还不知道那种骄横跋扈的兵丁有多难治?要是宛平新军里面挤进一堆黄带子、红带子,谁还管得住?”

  还别说,僧格林沁到底是久历行伍的人了,罗雪岩的阳谋还真被他一眼看破。

  这个八旗啊,其实也是可以造反的!

  八旗之反可以参考后期的奥斯曼近卫军!

  那帮大爷别说毛子,埃及人都打不了,不过对付奥斯曼的苏丹倒是挺利索的。

  历史上的八旗兵之所以不反,一方面是满清最后那几十年里,老佛爷慈禧一直护着他们;另一方面则是这伙人的武德有点差.既干不过北洋军,也打不过革命军。

  但是如今的八旗子弟还没有几十年后那么弱,北京城还没有被英法联军、八国联军洗过,这帮人的心气也还有一点儿。属于那种明明不能打,但自己还不知道的状态。

  这个时候要是把好好的洋枪交给他们,再让他们练一练洋操,再把好不容易练出来的汉人新军士兵交给他们去管会发生什么事情,僧格林沁都不敢想!

  所以他才死顶着不肯随大流上书咸丰请练八旗新军.别人上书是唱高调,他上书可是自找麻烦!

  可僧格林沁哪儿那想到,他还在这儿硬顶,咸丰却已经被一群四九城里的老少爷们给感动了。

  看见练兵大臣衙门外人山人海的架势,他终于确信八旗子弟,人心可用!

  在他想来,如果要这帮养尊处优的八旗兵把丢了多少年的弓马之术捡起来是有点困难的,可是现在不是有洋枪洋炮了吗?

  倭仁说的没错,洋枪没有弓马难练,一个月不会,两个月、三个月呢?这就是个水磨功夫,打个几百枪,只要不瞎,一准能练出来。

  既然谁练都行,那咸丰为什么不用自己人?

  想到这里,咸丰就拄着拐棍,大步流星往僧格林沁的衙门口走去。

  “这位爷,您是.”

  守门的一个戈什哈头子一看咸丰的穿着打扮就知道不是一般人了。

  他的“微服”,看着起码是个贝勒爷!

  而且后头还跟着一个上了年纪的壮汉,壮汉还佩着把腰刀好像是侍卫或王府护卫才能佩戴的。而面白无须,走路都躬着身的安德海,一看就像个公公

  咸丰也不装了,当下就喊了一嗓子:“快去告诉僧格林沁,就说皇上来了!”

  他刚说完这话,安德海就拿出一块“大内行走”的腰牌晃了晃,然后便护着咸丰大步流星,进了衙门。

第368章 吃皇上的饭,穿皇上的衣,为皇上杀贼!

  宛平县城,京畿练兵大臣衙门。

  “奴才僧格林沁、胜保、达洪阿、托明阿、西凌阿、都兴阿、多隆阿、塔齐布、金阿多恭请皇上圣安!”

  京畿练军的一群头头脑脑,这会儿都趴在咸丰爷跟前磕头请安呢!

  虽然这支练军的步队士兵多来自直隶,马队士兵多来自科尔沁,但是带兵将领却大多是八旗骨干,只有几个马队的营头是僧格林沁从科尔沁拉来的老乡,但也都抬进了八旗蒙古。

  所以这支总人数高达三万七八千人的新军,妥妥的是大清嫡系主力,根本不是什么“僧兵”。

  如果咸丰帝自己想往部队里塞北京城的八旗子弟,僧格林沁这个蒙古王爷根本挡不住,也不敢挡。

  坐在衙门大堂上的咸丰帝等着底下一群京畿练军的将领请安完毕,正想说点鼓舞军心的话,外头忽然传来了八旗爷们的欢呼声。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保大清!保皇上”

  咸丰的那张麻脸立马就得瑟起来了,跪在下面的僧格林沁偷眼一瞧,就知道要坏菜,便赶忙从袖兜里掏出一本折子,双手高举过头,大声道:“皇上,奴才僧格林沁请选万余八旗劲旅填入京畿练军,以为骨干之用!”

  原来他早就是一颗忠心两种准备了!

  如果咸丰不为朝中办八旗新军之议所动,他自然会顶下去,不会开这个口子。

  可咸丰自己要是动摇了,他也不能当这个恶人他毕竟是个博尔济吉特,不是个爱新觉罗。

  看见僧格林沁早就把“选八旗入新军”的折子藏在袖兜里了,胜保暗骂了一句“老狐狸”,然后也从自己的袖兜里拿出了一本折子,也高举过头:“皇上,奴才胜保也请选京旗劲旅填入京畿练军.”

  僧格林沁和胜保这俩练兵大臣、帮办大臣一带头,底下一群“阿”,还有塔齐布、金阿多也都很灵活地改变了立场,全都支持吸纳一部分八旗子弟来京畿练军里混日子了。

  有几个比较机灵的也早早准备好了折子,全都随身带着这样他们一旦发现僧格林沁、胜保支持大练八旗新军了,就马上把折子往上送。

  咸丰看见底下这群人原来和自己想的完全一样,便朝安德海点了点头,后者马上接过僧格林沁、胜保、达洪阿、托明阿等人手里拿着的折子,一起摆在了咸丰跟前的案几上。

  咸丰看了看,从中拣出了僧格林沁的折子,翻开后仔细看了起来。

  写的还不错!不仅提出了挑选八旗子弟中的强健之士进入京畿练军当兵,还提出了具体的挑兵、练兵和编练之法。

  依着僧格林沁的计划,先得挑出年轻、体壮、不吸洋烟的八旗子弟转入京畿练军,争取先选一万人。

  这一万人可以先当学兵,由僧格林沁亲自抓他们的训练,争取用半年时间教会他们列洋枪阵、走洋枪队和打排枪。

  等他们练好了以后,再分到底下的各个营头当中充当骨干负责“押队”,也就是当督战队。

  现在京畿练军的步军一共有三万余人,编了六十个营,如果再加入一万八旗丁壮,就能扩编到八十个营,每个营就用一队八旗兵押上四队汉兵上阵和长毛打

  咸丰微微点头,心想:“这个僧格林沁看来是真用心了,不过只选一万八旗兵还是少了。”

  “僧格林沁,”咸丰合上了僧格林沁的折子,“折子写得不错!”

  “皇上过奖了。”

  僧格林沁稍稍松了口气,三万汉军、八旗蒙古骑兵掺上一万八旗兵这京畿练军应该还能用。

  咸丰接着又道:“不过选一万八旗劲旅是不是太少了?如今我大清八旗人口上百万,兵丁二十余万,其中精锐不下十万,京畿练军至少要先选个七八万人吧?”

  七八万?

  听到这个数,僧格林沁都有点不会了。

  用一万人督三万人的战还行吧,用七八万人督三万人的战.用两个半旗人押着一个汉人上战场吗?这像话吗?

  “皇上,七八万是不是多了?”僧格林沁只好跟咸丰打商量,“那么多新兵奴才的练兵衙门根本练不过来,而且也没那么多洋枪。一次性要支出采买装具的费用也太多了,起码得四五百万两”

  咸丰眉头一紧,脸色有点放沉了:“那京畿练兵衙门到底能练多少人?”

  他有一百万要吃铁杆庄稼的八旗人口,其中还有二十余万吃饷的八旗兵丁.僧格林沁只肯要一万的话,那顶什么事儿?

  “三万人,最多三万。”僧格林沁咬了咬牙,也不敢报太少。

  “三万?”咸丰思考了一下,沉声道,“就把京畿练军扩到八万.现在京畿练军有三万七八千,再扩个四万二三千吧,不能再少了!”

  京畿练军本来就有扩充的计划,毕竟南边的太平军也在迅速扩军,曾国藩、罗雪岩、左宗棠、江忠源这帮汉人军头也在扩。

  大清朝廷手里的练军也不敢太少而咸丰手里的钱连养现有的八旗、绿营都不够了,要想扩充朝廷直辖的练军,就必须裁撤一些八旗和绿营。

  这绿营还好裁,大不了送他们上前线,把人头送完拉倒。

  可同样的法子对八旗可不好使,裁是不可能裁的,哪怕是咸丰之前狠下心来,也不过是想攒停了那些不敢上战场的八旗兵的军饷,米面还是要给他们吃的。

  而咸丰现在的想法,就是用八旗兵去充练军。

  如果京畿练军能吸纳个四万二三千八旗兵,那八旗兵丁总也能减少个四万二三千.至于剩下的十几万,再想别的办法减他们的粮饷,或是把他们继续填进新军里面。

  拿定了主意,咸丰站起身,对底下跪着的大臣一挥手:“走吧,都跟朕出去见一见外头的八旗好儿郎!”

  “吾皇万岁!吾皇万岁”

  宛平县内的练兵衙门外头,大几千的八旗健儿看到咸丰在一群袍褂俱全的大官儿簇拥下走了出来,全都下跪山呼起了万岁。

  咸丰望着底下跪成一片的八旗健儿,听着底下人的欢呼,心情好不畅快,脸上也浮出了兴奋。

  “去搬一把椅子来!”

  咸丰吩咐了一声。

  “喳!”

  跟着咸丰的那个大块头老侍卫答应了一声,很快就搬了一把椅子,然后咸丰就在安德海搀扶下站上了椅子。

  那大块头老侍卫马上就吼了一嗓子:“都安静些,皇上有话要说!”

  皇上要“玉音放话”了?

  那可得好好听听。

  底下的八旗子弟全都收了声。

  咸丰提了口气儿,大声道:“尔等既然想以八旗身份入京畿练军,朕自当应允!

  朕刚才已经给僧格林沁、胜保下旨,命他们先从京旗劲旅当中先行招募四万敢战之士,这是第一批!

  以后还会有第二批,第三批凡是入选京畿练军者,原有的俸饷、禄米一律不变,家眷的铁杆庄稼也可以继续吃下去!都可以继续吃朕的饭,穿朕的衣!

  待尔等练好了洋枪,朕就命僧格林沁、胜保领着尔等去打长毛,去收复扬州、江宁、苏州、武昌.把老祖宗做过的事情再做一遍!

  尔等可愿意?”

  他虽然张开了喉咙大呼,但无奈嗓门有限,好在那个大块头侍卫曾佳.麟书是个大嗓门。咸丰说一句,他就重复一句,总算让底下人都听了个大概意思。

  合着选不进京畿练军,俸饷、禄米是要减少的!

首节上一节200/28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