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在英国冒充上帝家亲戚怎么判?
胜保的帮办衙门也在书院巷上,就在巡抚衙门斜对面,借用了紫阳书院的房子。怡良和元保过来的时候,他正和白斯文一块儿在招待威妥玛和吴健彰二位相谈甚欢呢!
胜保虽然是挂着“帮办军务”的名义来苏州的,但他实际上的使命是来和盘踞上海租界的洋鬼子接触讨论借师助剿的。只是他觉得自己堂堂大清朝的大臣,二品顶戴的大员,不能太掉份儿。屈尊降贵去上海拜访洋鬼子实在没脸面,要是求来了援兵还好,如果还求不来,那可真是丢人都丢到英吉利、法兰西、美利坚去了。
所以他一路风尘仆仆到了苏州之后,就在江苏巡抚衙门斜对门的紫阳书院安顿下来了,只是请怡良出面,发了张信牌再加上一份《关于在中国发现魔鬼的秘密报告》,一块儿送去上海给吴健彰。还是让吴健彰先去接触一下英、法、美三国的领事,看看他们对于“魔鬼”出世到底是什么反应?
如果洋鬼子真的在乎魔鬼什么的,那应该会主动来苏州和他胜大人一起商量降妖伏魔的事儿!
如果不在乎.那就有理由怀疑洋鬼子和长毛有勾结了,那个“牛魔”说不定就是他们的那个什么罗马教廷派出来帮上帝那一家子亲戚反大清朝的。
好在洋鬼子看着挺把那妖魔当回事儿的,拿到那个谁都能看一眼的“秘密报告”后没多久,英国副领事威妥玛就和吴健彰一起来了苏州。
“.原来上帝家里没什么二公子、三公子、四公子、五公子、六小姐、六女婿、七公子、八公子,他老人家拢共就一个儿子啊!那么说来长毛那边上帝他老人家的儿女、女婿都是冒充的?
威大人,你们英吉利国都是信上帝吧?对于这种冒充上帝儿女、女婿的行为,你们那儿有什么说法吗?合不合法?要不要抓起来问罪?”
问出这问题的是胜保胜大人,他还挺“懂法”的,还问威妥玛在英国冒充上帝家亲戚合不合法。
这还真把威妥玛给问住了!
英国议会好像也没立法是要给冒充上帝亲戚的人定罪.这事儿应该归教会管,议会咋管?而且议会就是立了法,那法院也不好审理啊!
所谓疑罪从无,谁起诉谁举证。
说人冒充上帝的亲戚,就必须拿出证据证明这人不是上帝的亲戚,是冒充的.英国的警务人员上哪儿找证据去?
拿上帝家户口本来当物证?上哪儿去哪?上天堂?
把耶稣请下来当人证?要怎么请?难道也搞耶稣上身?在法庭上跳大神?
不能够啊!
不过威妥玛也不能说英国那儿没人管这事儿.这显得英国很没有法治精神,有人冒充上帝的亲戚你们都不管,那是法治国家吗?
他想了想,终于有说法了。
“胜大人,在欧洲已经有许多年没有发生过如此严重的渎神行为了!当年如果有谁敢这么干,一定会被罗马教廷所管辖的宗教裁判所判处火刑!”
“哦,火刑,该!”胜保点点头,“那罗马的教廷能对付妖魔吗?”
问题变得越来越魔幻了
威妥玛也只好点头啊!
他不能说世界上没有魔鬼,这显得他不相信上帝。
他也不能说西方没人能对付魔鬼,这显得西方很落后.都工业革命了,还能对付不了魔鬼?
“能!”威妥玛一咬牙,说,“罗马教廷的异端裁判部下属的驱魔司有全世界最强的驱魔人!”
“这可太好了!”胜保一拍巴掌,“那得赶紧请他们来啊对了,要怎么请?”
“这这您得通过罗马教会所属的南京主教区去请。”
“南京?”胜保摇摇头,“请不了南京已经被长毛团团围住,没法去了!”
威妥玛边上的吴健彰赶忙解释:“胜大人,这个罗马教会的南京主教区的总堂不在南京,而是在上海。”
“在上海?这好办!”胜保笑道,“吴大人,麻烦去问问,要请罗马教廷出手降魔得办什么手续?花多少代价?”
威妥玛一听这话,马上就发现有机可乘,道:“胜大人,请罗马教廷出手降魔可不容易,为了显示隆重庄严,最好能派出钦差大臣远赴罗马顺路还能让该大臣访问法兰西、英吉利,商讨修约和军事合作事宜。”
其实英、法、美三家列强一直都觉得和大清朝廷很难沟通,有心派人去北京直接找咸丰谈,咸丰又不同意洋人使臣入京师,想要大清派出能话事的去欧洲谈,大清这边同样不接这茬。
而能够和三个列强谈判的,也就是两广总督叶名琛和苏松太道兼江海关监督吴健彰二人.而这二位的权限好像都不够大,他们都是地方官。
这就等于让英国的公使去对标一个法国的高官
所以大清如果能派出一个钦差大臣访欧,那列强至少能找到一个可以谈判的对象。
只要找到了对手,就可以或逼或骗,让他把不平等条约给签了。
“派钦差大臣去请”胜保正琢磨这事儿可不可行呢,外头忽然响起了一声唱名,江苏巡抚怡良到了。
胜保、威妥玛、吴健彰、白斯文赶紧起身迎接这位怡大巡抚。
巡抚大人请进来,在上首坐好后,胜保就跟他说起能不能派钦差大臣去罗马请“法师”了。
怡良本来是不赞成派大员去欧洲请西洋法师的,但现在大清朝的头等大事就是降妖伏魔,如果罗马的法师真要那能耐,皇上应该会同意派人去请的既然皇上会同意,那他这个奴才就不好反对了。
“这事儿倒也不是不行,”怡良拈着胡须,轻轻点头,对胜保道,“克斋,你就给皇上递个折子吧。”
“好啊,”胜保点点头,笑道,“我回头就给皇上写折子。”
怡良又问:“威大人,吴道台,老夫听说你们帮着骆儒斋的一个带兵的师爷在上海招募、训练了一支新军?”
吴健彰忙拱拱手道:“抚台大人,卑职过来就是要向您汇报这事儿的.”
他接着又把罗雪岩在上海滩上的种种作为和洋人希望通过扶植罗雪岩办新军保上海的事儿“有重点”的又报告了一遍.当然要重点突出他自己在这件事情当中的贡献了。
他话一说完,威妥玛又补充道:“抚台大人,阿礼国领事觉得由我们支持罗大人办新军是一种很值得推广的模式,既不破坏我们的中立,又能帮助大清维持稳定。可惜现在只有一位罗大人,若是能再出几位罗大人,大清国内的安定就可期了。”
“再出几位罗大人?”怡良望着威妥玛,一脸得意地说:“我大清人才济济,如罗雪岩一般年轻有为的官员可多得很!”
威妥玛笑道:“那可就太好了,抚台大人也许可以推荐数位这样的官员出来组织新军,我们也愿意在不破坏中立的情况下与他们展开合作。”
怡良摇摇手,笑道:“不是老夫推荐,而是朝廷派遣!实际上,朝廷早就在挑选得力的官员去办练军了,只要撑过眼前这坎,讨逆平乱,压根不在话下!
威大人,老夫也知道你们英吉利的洋枪洋炮好用。我大清要办练军剿长毛,还少不得仰仗贵国的枪炮弹药.而我大清也不会亏待你们这些真心帮忙的洋朋友,我大清有的是银子!”
第227章 怀揣《反经》李鸿章
阳春三月。
春意在北京城也渐渐浓郁了起来,向来干冷的天气终于变得略有些潮湿温暖了。内城当中衣食无忧的旗人大爷们都脱掉了厚厚的皮子大坎肩儿,换上了一身利落的小袄就在街头上招摇了。茶馆酒肆之中,充斥着春季才开口的鸟儿叽叽喳喳的啼叫声音。再加上这百余年来春季固定要起的风沙,一切都和往年的春天气象一样,除了那一股弥漫笼罩在所有八旗子弟心头的抹不开的阴郁。
大清危矣!
现在的太平天国和历史同期还在当流寇的太平天国可不一样,现在的太平天国占了长沙、武昌这两个省会就不走了!而且还控制了湖南的衡阳、郴州、永州、岳州这四个府的府城和桂阳州的州城,湖北的汉阳府城,安徽的太平府府城,现在还把两江总督、江宁将军的驻地,大明朝的南京,如今的江宁府城团团包围。
这下大清朝的危机真是到了怎么都遮掩不住的地步了。
这下可真是丢完县城丢府城,丢完府城丢省城,丢完省城丢南京,丢完南京.再丢哪里?
北京城内的八旗子弟,还有那些效忠大清的汉人官员,一想到丢完南京丢什么?就有点不寒而栗!
当然了,也不是所有人都觉得大难临头,也有人觉得机会难得!
永定门外,一对身材高大,穿着藏青色马褂长衫,头上戴着瓜皮小帽,后脑勺的辫子油光锃亮的父子,就一脸期待地看着往南延伸的官道。仿佛他们的前程根本不在背后灰蒙蒙的大清首善之城当中,而是在眼前一望无际的苍茫大地之间。
这对父子是北京城汉官圈子中小有名气的父子进士。清朝的进士可不好考,一科就一百多个额度四万万汉人呢!何止万里挑一?所以父子都中进士的情况并不多见,父子中进士的时间仅仅相差九年的例子就更少了。父子进士高中后,还能一块儿在北京当京官的就更是少之又少。
而这对父子进士中的“父进士”,姓李,名文轩,是道光十八年的进士,和曾国藩同科,排名也挺接近,都是三甲“同进士”,只差了十几名。不过人家曾国藩是“八年到侍郎”,而他李文轩到今天还是个刑部主事,升迁无望
而李文轩的儿子可就厉害,也姓李,名鸿章!后世人称“李中堂”!不仅中进士时年仅24岁,而且考得比他父亲好多了,二甲十三名,朝考后就是翰林院庶吉士,散馆后授翰林院编修。如果不出什么意外,李鸿章是有可能按部就班,一步步爬到部阁封疆的位子上,数十年后,很有希望被人尊称为“李中堂”。
不过这种按部就班,努力当奴才的“中堂之路”,在如今的李鸿章看来,实在有点太保守了!
他要见到的那位护送他恩师曾国藩的父亲曾麟书来北京当旗人的师弟黄世杰,不过秀才功名,现在已经是候补知县,根据可靠消息,去园子里面君之前就会提拔到候补知州那可是从五品啊!想到这位师弟,李鸿章就忍不住又摸了摸自己怀中揣着的一本奇书《反经》!
当今天下,已是乱世,欲飞黄腾达,就必须“反一点”啊!
“父亲大人,”李鸿章低声对自己身边的老爹李文轩道,“昨天我听翰林院的同僚们说,上海那边又出了个罗雪岩,原来也是湘军那边的,带了八百精兵去上海购买洋枪洋炮,被苏松太道吴健彰花大价钱请去帮忙办团练,八百人的练军一下就扩充到了几千人,还搭上了洋人的线,买到了好多洋枪洋炮实力一下子就起来了!
听说昨儿皇上得到江苏巡抚、苏松太道递上的折子后,还当着军机处的几位大人夸罗雪岩人才难得来着那人可是连个秀才功名都没有,听说还是南洋回来的莠民之后,搁以往都没科举的资格!看现在这架势,至少一个知府,说不定还能当道台,正四品!
父亲,看来那本‘经’说的没错,乱世当中,有兵有地盘才好做官这是乱世为官的正道,比咱们在京城熬资历强太多了!”
李文轩轻轻点头,小声道:“那你等会儿更得和曾老先生和黄子英亲热一些了,那罗雪岩之所以能在上海得了那么多的好处,除了他自己有能耐,就是他从骆儒斋、左季高那里得了八百精兵做本钱。有了这八百精兵,他才能得到洋人的支持。你要当罗雪岩第二,就得向你恩师曾涤生借一笔本钱!有了本钱,再去联络洋人,事儿就能成!”
“孩儿明白!”
李鸿章点了点头。
这时候忽然有人喊了一嗓子:“小主子,王爷回来了!”
喊话是一个僧王府的奴才。僧格林沁的儿子,今年只有十六七岁少年王子的伯彦讷谟祜,正骑着匹马,领着一大群从科尔沁草原上精壮汉子在永定门外恭候他阿玛僧格林沁呢!
听见这声大喊,永定门外的李鸿章父子,还有几个镶黄旗汉军的都统、副都统,还有几位内务府的大人,还有几位在京城当官的湖南人,全都打起了精神,整好了衣冠,就等着迎接曾国藩他阿玛曾佳.麟书了。
李鸿章也伸长了脖子往官道上张望,没一会儿就看见一队人马浩浩荡荡而来,为首是两个穿着黑色行褂,骑马而行的壮汉,其中一个好像是僧格林沁,比起几个月前这位王爷南下时的模样,已经萎靡了不少,人好像也瘦了一圈。而和他并辔而行的则是个花白胡子的老汉,看着比僧格林沁块头还大,骑在马上精神抖擞应该是僧格林沁手下的大将吧?
他正在猜想僧格林沁身边的老汉是谁的时候,僧格林沁和那老汉突然加快了马速,一块儿飞驰起来,只是眨眼的功夫就到了永定门外一群来迎接他们的人们跟前不到十步,才堪堪勒住马儿。
那两匹马儿似乎意犹未尽,还原地蹦了几下,这才安稳了下来。
马背上的僧格林沁哈哈大笑,扭头对那花白胡子的大爷说:“竹亭,难怪总考不上秀才,你的一身本事都在武功上,你该从军啊!”
那花白胡子的大爷笑道:“王爷,当文官比当武将高贵,我当然想当文官了可惜文官好当,八股文难做呀!”
“其实也没多难,你现在抬了旗了.”僧格林沁说着话已经瞅见李鸿章、李文轩这俩大高个了,于是就冲他俩招招手,“二位李大人,过来,快过来!”
李文轩、李鸿章爷俩赶紧拎起袍子上去,一块儿给王爷做了个揖。
僧格林沁笑着对身边的花白胡子老汉道:“竹亭,这二位一个是你儿子的同年,刑部主事李,李什么来着?”
“王爷,下官李文轩,字式和。”李文轩赶紧自我介绍,接着又一指儿子,“这是犬子李鸿章,字渐甫。”
僧格林沁笑着点点头:“竹亭,这个李渐甫是你儿子曾涤生的学生,有学问,是翰林啊!你让他教教你,进士不能保,举人肯定有的!”
李文轩、李鸿章父子一听僧格林沁这番话,都是一愣,看着那个人高马大的曾麟书,都是一脸难以置信曾国藩的父亲怎么那么大的块头?看着还是个赳赳武夫.
第228章 罗雪岩,好好努力,两江总督有望啊!
“皇上,奴才有罪,奴才仗没打好,奴才辜负了皇上的信任,请皇上降罪”
在僧格林沁和“曾麟书”抵达北京的第二天。圆明园,勤政亲贤殿内,朴实的蒙古汉子僧格林沁,正泣不成声地向大清咸丰皇帝请罪。
这位僧王请罪的态度倒是顶好的,就是他在来北京的路上,已经给咸丰皇帝画了一张又香又大的大饼。
僧格林沁告诉咸丰,他计划招募五千科尔沁蒙古勇士和一万五千直隶汉人贫农,组成两万平逆练军!
而这两万平逆练军的核心,毫无疑问就是只有僧格林沁才能牢牢掌握的,并且已经由科尔沁诸旗的扎萨克开始招募的五千科尔沁蒙古勇士了!
首先,他们是蒙古人,不是汉人,而且还来自最早投靠大清的蒙古科尔沁部衍生出来的各旗,政治上绝对可靠!
其次,这五千人都是从科尔沁诸旗当中蒙古人精英,个个都弓马娴熟。如果由僧格林沁来运用,不说击破数万太平军北伐军,至少可以拖住他们。
再次,荆州将军官文,湖广总督张亮基,湖南团练大臣曾国藩这段时间是隔三差五一份告急文书往北京送,都是关于长毛大军北伐襄阳的!
襄阳要是守不住,那长毛可就要进中原了!
现在河南防务空虚,为数不多的清军也都松松垮垮,将无战意,兵无斗志,人心惶惶。
一旦太平军攻克襄阳,杀入中原,北京的朝廷就得马上拿出一支能看也能战的精兵,最好还是“真鞑子”发往河南,高低得叫河南的汉官、士绅和绿营兵都瞧见大清皇帝手头还是有满洲、蒙古的天兵可用。
这样一看,河南的汉官、士绅、绿营兵们就有了主心骨,就能凭着“八旗天兵、平原无敌”的信仰坚定守住。
如果咸丰连这点本钱都拿不出来,只能派出“射箭必脱靶、骑马能坠地”的京旗洋烟兵南下,一旦被太平军以步克骑揍出一个大败亏输,那河南人可就要人人高唱“迎太平”了。
所以生性仁厚的咸丰皇帝,也就不忍心真的降罪大清朝廷的中流砥柱,八旗贵胄们最后的武力支柱僧格林沁了。
“僧格林沁,朕知道你的苦衷,仗没打好不怪你主要是八旗、绿营这一百多年来安逸日子过久了,再没往日的锐气了!而且,汉人刁民在我大清恩养之下繁衍过多,以至于汉地十八省人口太多,人多地少,种出来的粮食不够吃了,都已经穷凶极恶了!
再加上长毛那边很可能有一个来自西洋的妖魔我清这一回的确是遇上了定鼎北京以来未有之劫难啊!可谓是内忧外患,魔灾人祸,都凑一块儿了。但是.”
咸丰絮絮叨叨说了一堆,前面都是在为吃败仗找理由,为底下那群酒囊饭袋开脱。没办法啊!大清还得靠着这帮酒囊饭袋维持,他这个当皇上的不替大家伙开脱,还能怎么办?难道嚷嚷什么“朕非亡国之君,臣皆亡国之臣”这种丧气话吗?
替底下人开脱完了之后,咸丰一个“但是”,然后语气就变得轻快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