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翦点头笑道:“此言正合我大秦!”
李念又道:“这其实也是臣要向陛下讲说的第二件事,臣提议设军校,为我大秦培养将帅之才。军功爵制虽也能选拔出优秀将领,然在无战事时,纵使天纵帅才也难显现。”
嬴政这时也想到了一事,秦二世时,陈胜军要打到咸阳了,不仅没兵,还没将,最终让章邯领着一群刑徒出战。
章邯那时可是少府卿,不属于正规的秦将,尽管章邯领兵打仗颇为不错,还成为了秦末名将,但这表示大秦那时将帅之凋零。
王翦王贲告老还乡,蒙恬蒙毅接连被杀,大秦就剩下章邯、王离等人支撑……
想到章邯,嬴政心里一阵古怪生出,不知章邯的试点试验还能搞成什么样?
反正他现在不太看好,因为大秦如今变化太大,绝对会影响到章邯的试点。
将章邯之事从心中踢出,嬴政又思考起李念所说的立军校,若立军校,平时便培养出一批将帅作为储备。
虽说这些人没经过战争的真正洗礼,和真正的将帅有差距,但总比敌人打到了城外,无将可用要好。
王翦、蒙恬等诸多秦将的目光落在李念身上,但这次不全是好意。
因为李念提出的军校谏言一旦被陛下采纳,那他们的后辈就将失去很大的优势,李念可谓在挖他们后辈的前路。
他们的子侄本可凭借他们的功绩以及家传兵法,很轻松便成为秦将,获得高升。
毕竟大多数人都不识字不知兵法,陛下没得其他人选。可陛下若是采用了李念之言,建了那什子军校,让更多人去那军校读书识字,学兵法,培养为将帅之才,陛下就有了更多的选择。
同时也即意味着他们的子侄没了优势,且同这么多人竞争,他们的子侄未必还能从中脱颖而出。
李念似没注意到这些目光,继续道:“军校立后,陛下为校长,可让诸位将军和大秦老卒入校教授兵法、如何侦察敌情、如何勘察地形、如何辨认舆图等。”
嬴政看了眼李念,将目光落到以王翦为首的众秦将身上,问道:“老将军如何看这军校?”
见嬴政目光落来,王翦怎不知嬴政已经在心里采纳了李念的谏言,现在问他,只是让他领个头,代表诸秦将说一声“我们也同意这谏言”。
王翦道:“臣以为李尚书之言颇善,建那军校,对大秦颇有利!臣虽年老,却愿再为陛下尽一份力,愿在军校教授兵法。”
听到王翦话后,不少秦将颇不满意,可功劳最高、资格最老的王翦都这么说了,且陛下明摆着是要听那李念的,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王翦还真能下血本,主动到军校去教授兵法。
一般而言,像王翦这等将领的兵法都是家传绝学,只传给家中最亲近的子侄。
那并不只是单单的带兵理念、排兵布阵之法,还包括安营扎寨、辨别方向、寻找敌军弱点、寻找水源、安排后勤物资等诸多详实有用的战场经验,可不是几句“兵者,诡道也”。
那根本是一部王翦带兵作战经验总结百科全书,可这等百科全书就被王翦这么直接交出去了。
其他秦将还在思索,又有一声音传来:“臣蒙恬也愿在军校教授兵法!”
蒙恬成为第二个支持李念建军校谏言的秦将。
这时,其他秦将才反应过来,他们阻止不了这件事,何不参与其中?
可惜首位被王翦得了去,次位又被蒙恬抢了,他们如今再发声支持,也已经晚了。
见众秦将都发声支持,嬴政道:“既然诸位皆无异议,那此事便这般定下。李念,既然是你提出,此事便由你来定,由老将军、尉卿从旁相辅。”
明明是那什么教部尚书,却偏偏能插手兵部的事,众人也看出来了,这李念是真得大王宠信,不仅能跨部门提意见,还能跨部门干事。
听到这话,尉缭眼底有光一亮,他正想找机会和李念多聊聊,这机会不就来了?虽说是让他去辅佐李念,但那有什么关系?
王翦对李念也很好奇,并未拒绝,也答应下来。
见三人领命,嬴政又道:“可还有你认为要添加之事?”
李念点头道:“臣以为可赐予秦卒姓氏……”
说到这,李念萌生出了一个想法,在脑中快速思索了一下,觉得这想法或许可行,遂改了说法道:“臣以为陛下可定姓立氏,赐予天下万民姓!”
第161章 赐姓于民
大秦民众许多人只有名字,没有姓氏这点,李念是知道的,可并没想到可以让嬴政赐姓于天下万民。
他虽脑中有搜索引擎可搜索后世资料,但终究只是一个普通现代人,有许多可在大秦施行去做的事压根儿没想到,想到的也未必周全。
今日若不是想到可给那些秦卒赐姓,他也不会联想到此时的诸多民众没有姓,其实可以给他们也一起赐姓的。
李念这话一出,立即有大臣反驳道:“李尚书此言不可,姓氏为礼也,岂可轻授于民?”
看了这名大臣一眼,李念哪不懂其意。
在这时,姓氏一般只有贵族才有,代表了他们祖上的辉煌荣耀,更体现他们的尊贵,若民众也有了姓氏,那还怎么体现?
不过,李念并未反驳,他又不是过来这些古人勾心斗角的,始皇也不会让他浪费时间在这上面。
果不其然,嬴政对那名大臣发言根本不予理会,直接对李念道:“说与朕听听!”
这一幕让众臣再次一惊,这个李念在陛下心中的份量比他们想象的还要更重,得亏他不是公子,否则其他公子没有谁能与之相争。
李念整理了下思绪,道:“如今天下,众多民众只有名字,而无姓氏,从治理天下而言,颇为不便。”
“因无姓氏,民众取名时又颇为随意,如取名为‘喜’,录入卷宗后,字数若多,如何好从中找出这位‘喜’?”
“不仅如此,若有事需找‘喜’之亲朋,其亲朋也如其一般取名,如何好找?如何知晓其等关系?”
“此等情况,尤其会发生于登录户籍之时,既不便于查找,也不便于管理。如能赐‘喜’姓氏,使其子其父均为同一姓,譬如使之姓‘陈’,和其名‘喜’为一起为陈喜,再找之时,岂不方便?”
“其父其子也与之同为‘陈’,不仅于登录户籍时更方便,且一观便知其等之间关系。”
这话听得许多大臣点头,特别是王绾、李斯、冯劫等国务省官员。
这办法听起来确实挺不错,不管是以后征收税赋,还是征服徭役,都能方便许多。
甚至几人想的比李念说的还要更为全面,而有这么多好处,付出的不过是给民众定姓立氏罢了。
且这对陛下也是一件好事,赐姓于天下万民,必会再增陛下于天下间的声望。
王绾当即起身奏道:“陛下,臣以为李尚书之策颇为可行,臣曾看过各地籍册,发现不出数代,其中所入册之民便会混乱,于赋税徭役皆为不便。”
“臣尝思解决之法未得,今日闻李尚书之策,此法若行,定可减少此中混乱,确实于国有利。且今时之天下,正好再造户册,万民若闻陛下欲为其等定姓立氏,必当感陛下大恩!”
确实,天下才刚完成一统,大秦的户籍制度还没开始在所有六国之地施行,若真要为天下万民定姓立氏,正好趁这个机会一并完成。
尽管不太喜欢李念那让士卒也读书识字的谏言,但对于这样可以让天下百姓更便于治理的办法,李斯也赞同道:“臣亦认为李尚书之策可行。”其后,又有众多官员支持李念之策,纵有官员觉得不应该赐给那些平民姓氏,见此大势,也知除非陛下不愿,否则不可阻。
但陛下会阻止吗?
嬴政问李念道:“你以为当如何定姓立氏?”
其实嬴政知道李念想怎么定姓立氏,但众臣不知,故有此一问。
李念道:“臣以为定姓立氏于民而言,还是过于麻烦,不若只定其等姓,以姓加名为姓名,陛下以为如何?”
这小子果然把氏给抹了,只留姓和名,不过若按这小子的想法,那他岂不是应当叫作“嬴政”?
淳于越这时起身反驳道:“陛下,不可!自古以来,便有姓有氏有名,岂可将氏抹去,只留姓和名?此于礼不合,于祖不合!李尚书之策看似可治天下,却违祖背礼,反会使天下动乱。”
后世姓和氏都融为一体了,这是历史发展的大势所趋,人们终归是更愿接受更简便的事物,而非复杂。
像现在这时候的姓氏分离,还有名和字,记是能记住,但对一般人来说,确实也很复杂,如项羽,项氏,姬姓,名籍,字羽。
某动漫中认为高月是姬氏一族传人,拥有延续千年姬姓尊贵家族的血脉,其实按历史,项少羽也是。
嬴政也知姓氏合一是大势,拍板决定道:“朕以为李念所言有理,国务省以此相议。淳于卿所言也甚为有理,然民姓氏均无,祖于何处,礼于何方?”
嬴政直接堵了淳于越的嘴,民众连姓氏都没有,你讲什么违祖背礼?你说违祖背礼,那也得先有东西可违背。
嬴政心中还有个更大胆的想法在此时未说,在听了李念提议的定姓立氏后,他想将整个天下的姓氏也统一了,由他为天下之表率,将嬴姓赵氏合一,统一为“嬴”姓。
但此法一出,必会招致反对,这可跟对天下民众定姓立氏不同,那些贵族真的有姓有氏,要强迫他们放弃姓或者氏,纵使他可强令推行,也会使这些人心中不满。
‘若为李念所说历史上的那个朕,恐怕已经下了令吧!’
嬴政在心中暗道,那个历史上的他太急了,他不可重蹈覆辙。
此事也定下后,嬴政又问李念道:“可还有?”
李念正色道:“有,臣认为可单独设水军或海军,将水军从众军中独立出来,成立海军学校,我大秦未来百年内,甚至百年后的诸多利益都将需海军,其之重要性不会下于陆军,甚犹有过之!”
说到此处,李念向嬴政行礼恭请道:“陛下,请将地球仪和世界地图呈于诸位!”
嬴政自无不许,下令道:“将地球仪、世界地图拿来!”
很快,众臣便看到一颗大版地球仪和一张大版世界地图被侍卫们抬进殿内,比他们以前看到过的那颗地球仪可大多了。
第162章 带大秦诸公开眼看世界
这大版地球仪和世界地图是嬴政命人仿制的,李念原来制作的地球仪和地图太小,不太好让众人一起观看,如今这多好看清。
扶苏等诸位公子虽听说过地球仪和世界地图,但见却是首次,都新奇地看向这两物。
只看到大秦在地图上仅很小一片,大秦外还有诸多的地方,远比大秦广袤,都不由惊讶,再联想起曾听闻过的一件事,以及昨日父皇将他们分封到各地为王,父皇莫非真要将他们分封于海外?
如果真是这样,对他们倒是件好事,留在大秦,他们兄弟中只有一人能登上那至高无上之位,可其他人又岂会甘心居于人下,当个宗室安分守己过一生?
若真被分封到海外,他们人人都是王,就算名义上还得尊奉在大秦的那位兄弟为皇,但在自己地盘上,他们就是实际的最高统治者!
是宁愿在大秦当一辈子被严防死守的宗室,还是去海外当一个土皇帝,如何抉择,对这些大秦公子而言,并不难。
现在的问题只有海外环境条件如何?
若不太差,过去做个王也挺好!
这下总算全明白了父皇的心思,将他们分封各地,不仅是要让他们为大秦镇守偏远之地,依他们治理地方的成果来选拔储君,也是让他们积累治理地方的经验,好为以后海外封王做准备。
众臣看到地图上那蓝蓝一片、远胜过陆地的海洋,立刻便懂了李念提出要单独设海军、建海军学校的用意。
海洋超过陆地太多,且有些地方陆路不好走,走海路却很方便,像那地图上写着什么“戎洲”的地方,从陆地几乎无法到达,只有飞或者从海上过去。
一些大臣发现了上次看的那颗地球仪上,这片地方标注的不是戎洲,而是什么“大洋洲”,如今改了称谓。
看到“戎洲”一词,了解阴阳家学说的大臣已反应过来,此为阴阳家邹衍的大九州说。
再看那地图上,果然还标有大九州说的其他八洲:神洲、阳洲、翼洲、合洲、柱洲、玄洲、迎洲、薄洲。
这是嬴政要求改的,用后世那些西方人命名的洲陆算怎么回事,这世界的未来必将由华夏文明为主导,当然要用华夏的命名方式。
李念向嬴政行礼道:“陛下,请恕臣失礼!”
嬴政知道李念要做什么,点头道:“无妨,且讲!”
李念走到大版世界地图前,一旁有内侍立刻给他递上一根长长的细木棍。
木棍执在手中,李念点了点地图上的大片海洋,道:“依此图,想必诸位已看出海军之重要,我们这个世界,海洋占七成,而陆地仅有三成。”
“无论是想和异域诸国争锋,还是开疆拓土,都绕不开海洋,必须保证我们在海上具有足够的力量,因而一只强大的海军必不可少。”
“有人可能会想,我们安心守好自己这块地方就好,大秦乃天朝上国,物产丰富,人口众多,其他地方虽比大秦广袤,但都是些蛮荒之地,土壤贫瘠,物产稀少,不值一瞥……”
“与其费心费力成立海军,从这些海外之地获取利益,还不如治理好大秦,我大秦可做到自给自足,岂需蛮夷之地?这种思想,可谓大错特错,这些海外之地不仅不贫瘠,甚至在某些方面更胜大秦。”
说“大错特错”时,李念刻意加重了语气!
不能再让这世界的华夏产生“我们是天朝上国,其他地方都是蛮荒贫瘠之地”的想法,否则只在这片土地上一直轮回反复,现在再多么朝前,也终会被其他人给赶上。领先数千年却被别人数百年超过,不是更可惜可叹?
即使以大秦现有技术无法统治全球,但也得播下未来的种子,让人们知晓外面的世界很大,外面的土地不比大秦差,才能刺激他们开拓进取,而非顽固保守。
李念用木棍指了指地图上一处被标注为“瀛洲列岛”的地方,这也是嬴政取的名,足可见嬴政对这地方也有很深的执念。
其实李念是不太想将脚盆称为“瀛洲”的,但想到这地方以后大概率要被大秦纳入版图,觉得也行,毕竟都成自家地盘了。
“‘瀛洲’,诸位想必不陌生,为东海仙山,与方丈、蓬莱为传说中三仙岛,但这个瀛洲肯定不是传说中的仙岛,其上没有仙人,也无不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