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大秦公子虽从未见过手机,不知李念是在给他们拍照,但见他拿着这奇怪之物朝向自己,都不由正经庄重起来。
给大秦公子拍完,李念又将手机转向大秦众臣,看到屏幕中的诸臣,李念很想认出来他们谁是谁,但很可惜,除了王绾、苏胥、王翦、王贲和蒙恬,其他人一个未认出。
能认出苏胥,原因自不用说,到现在苏胥每日还会来给他上课,只是课程时间缩短了很多。
至于王绾,这位站在群臣首位,大秦丞相,统御百官,一看便知;王翦则是因其年老,且位于一众秦将之前,王贲、蒙恬立于其左右,小韩信立于其身后,见王贲之相貌类父,蒙恬冲他友好而笑,李念遂得认出。
有了大秦诸位公子做了示范,见李念拿着那奇物对准他们,大秦众文武虽不知李念在做何事,但也神色庄重配合。
给大秦众位宗室也拍了一张,李念将手机对准刘季、萧何等人。
‘为首这位应当便是沛公了,其左侧这位应是萧何,其他人……认不出来。’
‘沛公和太史公所记仿佛,鼻梁高挺,眉骨立体,鬓角和胡须修剪得颇为齐美,就是不知左大腿上有没有七十二颗黑痣?’
大汉开国天团虽有不少出自沛县,但也有很多来自其他地方,这些人受嬴政相邀而到咸阳,因彼此不熟,虽站于一块区域,却并未挨近,分成了多个小团体,李念更认不出谁是谁。
李念对守护在祭坛周围的秦卒也拍了数张,虽天还未亮,但有四周的火光,照出的画面并不昏暗。
拍完来观看祭祀的人后,李念将手机重新对向祭坛。
未等多久,远方的天空一抹鱼肚白浮现,一缕晨光划破黑夜,将光明洒向大地。
抓住这个时机,李念拍下了这一缕晨光,他所在的这个拍摄位置是事先便定好的,能清楚拍摄到祭坛上嬴政的身影。
只见那照片中,晨光从天际投下,像一把剑割开夜空,将一点光辉从裂隙渗入,嬴政站在祭坛上,正对着自东而来的那道辉芒。
似苍天启示,专为其破开夜空,一缕明光落于其身。
祭坛上,嬴政拿起那卷玉简开始颂念。
祭坛周围的秦卒、大秦诸位公子、大秦众臣、被邀请而至的刘季等人、被强行“请”来的齐王建等,无不跪下。
在凉凉的晨风下,在破晓的晨光中,整座雍山前所未有的安静,唯余嬴政颂念祭文的声音:今日祭祀天地,寡人嬴政,从今后将为天下主,始称皇帝!
李念作为摄像小哥,正忠实地用手机拍摄着这历史性的一幕:从这一刻起,秦王嬴政就要变为始皇了!
手机存不到后世,但在回去后,会召集天下间擅丹青者,将他拍摄的照片绘出,留传于后世。
时间来到两日后,咸阳,大秦王宫,章台宫外,虽连续经受了好几日奔波,但众人依旧精神抖擞。因为祭天、祭祖的流程已经结束,接下来就该正式称皇帝,开元建新,这是一个在过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国,而他们是其缔造者、见证者,由不得不兴奋。
由于回到咸阳后,观礼称帝大典的人变得更多,且还有些事在宫内无法完成,遂改到了章台宫外的广场。
比之于几个月前,章台宫外的广场多出了一些东西,一座高台,一支旗杆……
一些未参加雍城祭祀天地的人此时也加入了进来,如嬴政后宫中的妃嫔和尚未出嫁的女儿,选出的一些百姓。
韩信随其母站于一处,指了指在某个地方的李念,又快速将手放下,低声对身旁的母亲道:“母,此为吾师也!”
韩信母亲眼睛瞪大,她儿子的老师竟是位公子,看其情况,似乎还是颇受大王看重的公子,若其日后为储君、为秦王,儿子岂不是秦王弟子?
吕雉和妹妹站在父亲兄长身后,正好奇地看着李念,根据父兄回咸阳后给她说的那些话,秦王兴许是想让她嫁给一位秦公子,而这位的可能性最大。
不能入宫侍秦王,却要侍其子?
吕雉心中生出一种古怪感,但又有一种无奈,她只一弱女子,即使不愿,又能做什么?
另一区域,嬴政妃嫔和女儿所站之处,少女舜英和母亲正在一起等候大典开始,虽也看到了李念,但并未太过关注,以为这是她不知道的哪位兄长。
她身边有些后妃正小声说话,突然,一名后妃伸手指了指李念所在,对另一后妃道:“据闻,这位就是那个‘李念’……”
什么?
这个穿大秦公子礼服,站在一单独位置,她以为是兄长的男子竟是父王要让她嫁于的未来夫君?
两名后妃之后的话,少女都未听清,她正震惊地看向李念,脑中冒出许多疑问:此人若是她未来的夫君,那他为何穿着大秦公子才能穿的服饰?
他和父王是什么关系?
他竟如此年轻?
一点也不像她原本所想的会比她年长很多,是个中年人,甚至是个老者,反而看起来比她年长不了多少。
少女的母亲注意到少女的反应,捏了捏少女的手,以很小的声音问道:“他就是大王让舜英嫁的那人?”
她被嬴政许给李念的消息,只有嬴政、她、母亲和当时在宫中的内侍宫女知晓。
见少女点头,少女母亲也疑惑道:“那他为何穿着公子之服?他是宗室?”
少女根本没法回答,她也不知道啊,一头雾水,但有一件事可以确定,此人绝不是她同父异母的兄长。
想到此,少女心中还有些雀跃,今日得见,远比她所想的更好,此人不仅年轻,还颇为有才,且受父王信任,连扶苏兄长都没此人受父王重视,嫁给他也许会比所有姐妹都嫁得好。
李念正以手机拍摄等候大典开始的人群,当他将手机镜头朝向嬴政妃嫔女儿那群人时,看到其中有名少女红着脸低下头,也没太在意。
只以为是其见男子看向她而感到害羞:‘好青涩的少女,在后世,这个年龄应该才上初中吧?咦,这个年龄还没嫁人?我记得大秦女子十四岁就可嫁人!’
‘可惜了原来历史上的这些大秦公主,明明身为女子,对胡亥产生不了威胁,却依旧被胡亥残杀,连名字都未留下。但在这世界,这些秦公主应当能好好活下去!’
第150章 称皇帝,升国旗,奏国歌
没等多久,忽听一声“大王到!”,所有人立刻规矩起来,四处打量的人收回目光,小声说话的人停止说话,齐齐朝一个方向行礼:“恭迎大王!”
只见嬴政头戴冕旒,着一身黑色龙袍,在侍卫护送下龙行虎步而来,登上那座为他称帝大典而特别建起的高台。
站在高台上,嬴政看看向远方。
目光仿佛望过了高山,眺过了河流,看到了正赶向郡城或县城的天下万民,不论是老秦人,还是曾经的六国之民,都准备看他这位马上要称皇帝的王会给他们带来什么。
收回目光,嬴政看向台下朝他行礼的众人,平静道:“免礼!”
“谢大王!”
待所有人都起身站好,丞相王绾出列奏道:“自周室颓弱,列国分疆,乱世至今已数百余年,列国兵戈不休,苍生流血不止,天下万民无不求止乱世,息征伐……”
这也是称帝大典的一环,总不好什么都不交代,嬴政自己登台就直接宣布“寡人今日皇帝,从今往后都得称朕为‘陛下’!”,当然要先讲说大秦和他的功劳,证明他有这个资格、有这个能力称皇帝。
而这需要一个有足够身份的人来讲,总不好嬴政自己吹自己的功劳吧?
身为大秦丞相的王绾显然是最适合之人。
王绾从大秦立国开始讲起,讲述大秦如何从一微小之国筚路蓝缕、奋多代之余烈走到了如今。
当然,在讲述中,王绾进行了美化,略掉了那些不太友好的内容。
等讲到嬴政时,王绾更是大说特说嬴政的功劳,言中之意几乎明着在说若没有嬴政,纵有诸位先王多世之余烈,也统一不了天下,结束不了长达数百年的兵戈。
嬴政是如今天下能得以统一的关键,大王功劳莫甚,我等和天下万民都当感谢大王,大王称皇帝当之无愧,合理合法!
王绾道:“今天下得以一统,兵戈休止,四海承平,皆因大王之功,遍寻过往,无人可与大王相比。”
“大王之德兼三皇,大王之功过五帝,以‘王’相称已不妥。”
“臣以为唯‘皇帝’方可彰大王之功,使天下人晓大王之德,臣请大王称‘皇帝’,顺天意,合民心!”
说着,王绾便跪了下去,大声奏请:“请大王称‘皇帝’!”
在王绾之后,年轻的公子婴代表大秦宗室出列,恭声奏请道:“臣婴请大王称‘皇帝’!”
被邀请来的刘季此刻代表天下百姓,也出列奏请道:“沛县乡民刘季请大王为天下万民计,称‘皇帝’!”
连被“请”来的六国王公中,齐王建也出列奏请嬴政称皇帝。
在这些人后,所有人才跪下一起奏请:“请大王称‘皇帝’!”
虽然早知会有这一出,但现在亲眼见到,李念还是觉得古人真会玩。
都知道这只是个过场,即使没这些,嬴政依旧会称皇帝,但有这流程更能证明其称皇帝合理合法,是众望所归。
可别小看这些流程,有时没了这些看似没用的流程,影响极大。
如某司马家不按流程来,当街捅死皇帝,不仅坏了誓约,更让后来弑君变得寻常,更让后来那些功高的大臣处境变得更危险,就算年纪很大,只要不死,便受君王猜忌。见这么多人一起奏请自己称皇帝,嬴政装模作样地推辞了一番,最后才在所有人“俺选嬴政,嬴政当皇帝是众望所归!”的呼声中宣布自己为大秦第一任皇帝。
待嬴政宣布自己为皇帝后,所有人立刻改了称呼,恭声朝拜道:“拜见陛下!”
此时,上午的太阳升到一定高度,阳光落在着黑色龙袍的嬴政身上,使其显得高大伟岸,深不可测。
嬴政道:“免礼!”
“谢陛下!”
嬴政道:“今日为朕称帝之日,亦为大秦新开之日,朕将于今日设大秦国旗、大秦国歌、大秦国徽。”
“来人,升国旗、奏国歌。”
这个流程自然是李念提出的,他讲了后世之国皆有自家的国旗国歌国徽,嬴政听后觉得有理,遂给他的大秦也安排上了,甚至还专门挑选了一队乐师供今日奏国歌所需。
嬴政话落,只见蒙毅率领着一队秦卒走来,行进十分整齐,蒙毅手中持一杆旗帜。
许多人这时才明白,原来在此的那根高杆是为这而设,他们还是头一次参加升国旗,都不由感到好奇和新鲜。
这队秦卒是王宫精选,从守卫王宫的侍卫中挑选出的高矮胖瘦相仿之人,同蒙毅一起在李念那经过升旗流程训练。
不多时,蒙毅走到旗杆前,和一名秦卒将手里的大秦国旗绑到绳子上,一手抓住左上角卷起的旗帜。
尽管先前已演练了多遍,但蒙毅在此刻依旧有些紧张。
这可是大秦第一次升国旗,还当着陛下和这么多人的面,且还有李念那小子拿着手机在记录,这要是将旗扬不好,给李念那小子照下来传于后世……
将旗帜绑好,一阵宏大庄严的乐声响起,仿佛有一卷煌煌诗篇在眼前展开,宏大、雄浑、铁血、坚毅、沧桑、巍峨,从古老而至,向未来走去,那是大秦的历史,从小到大,从弱至强,从为周王室养马的牧民到现在的天下之主。
伴随乐声,蒙毅将手中抓住的旗帜一角往上抛去,收卷的旗帜当空展开,飘扬而起,这让蒙毅大松口气,总算没出差错。
那是一面黑色的旗帜,其上有两个图腾,一为玄鸟,一为苍龙,同举而翔,飞于旗帜上。
秦人尚黑,以玄鸟为图腾,但今灭六国,一统天下,不好再纯以玄鸟为图,遂又于旗帜上再绘苍龙以代表天下。
玄鸟、苍龙不分上下,在旗上同飞,此意为大秦和天下不分割,大秦即天下,天下也即大秦。
听着那宏大雄浑的乐声,在场众人看着那面绘有玄鸟、苍龙的黑色旗帜迎着阳光缓缓升起,心中都生起一种从未有过的莫名感受,有种说不出的情绪在流动。
同在一面国旗下,同在一支国歌中,让这些人产生了对在大秦的身份认同,虽才萌芽,但有芽才可长成擎天大树。
也许未来大秦会灭,这面国旗会倒,这支国歌会被扫入历史的尘埃,但其带给的身份认同会流传给这片土地的人们。
纵使后世不再有大秦,不再称秦人,来自天南地北、海内海外,但都是一家兄弟姐妹。
第151章 改官制,赏百官
看着在阳光下飘扬的国旗,嬴政忽有感而发,奋力道:“溥天之下,莫非秦土,率土之滨,莫非秦臣,愿大秦之歌颂于万邦,愿大秦之旗飘扬万疆!”
台下众人先一怔,尤其王绾、尉缭、冯劫、李斯等参与整个大典流程设计之人。
在设计里,没这句话啊!
可陛下已经说了,这些人反应也快,迅速跟着嬴政奋力念道:“愿大秦之歌颂于万邦,愿大秦之旗飘扬万疆!”
其他人也赶紧跟上,整齐的声音传响于整个大秦王宫,直到王宫之外。
王宫外有许多秦人在,今日是他们的大王称帝之日,专程跑到这观望,看能否等到什么。
听到从宫内传出的声音,众人跪了一地,虽不知王宫里发生了什么,但也跟着吟诵:“愿大秦之歌颂于万邦,愿大秦之旗飘扬万疆!”
而这吟诵声迅速传遍整个咸阳城,整座城都在喊。
听到从宫外传回的更大吟诵声,嬴政微微愕然,李念却在遗憾自己没法拍到咸阳此时的场景。
他其实很想出去王宫拍一拍王宫外的景象,看一看在始皇称帝大典时咸阳的人们在干什么,将他们也拍摄记录下来,留传给后世。
那些不是秦人,在咸阳的他国之人,听到这震天的喊声后,无不惊于秦王在秦人心中的威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