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秦设计师 第64节

  嬴政道:“按先前所议,令其等即刻卸甲归乡,于所居之县观政。”

  观政,是嬴政和众臣想出的让秦卒治理地方,但秦卒经验不足的解决之法,让他们回乡跟着当地官吏学习。

  让秦卒们即刻会识字写字不好办到,可让他们学会处理地方上一些事务还是可行的。

  只是留给秦卒们学习的时间不多了,在嬴政称皇帝后,很快就会正式施行使秦卒为吏这一政策。

  最好自然是让秦卒们多学习观政一段时间,且修改后的秦律也将要正式颁布于天下,原先对某些事务的处理也要做更改,更应让秦卒们多学。

  可现今六国许多地方只在名义上属于大秦,实际根本不受控制。

  这种情况拖得越久,问题越多,只能让秦卒们快速上任,能学一点是一点,总比啥都不懂,直接走马上任要好。

  尉缭道了一声“遵命!”,便退了下去。

  嬴政又想起一事,道:“着令关中各地官吏着选民间聪慧稚子入咸阳,发现有聪慧稚子者,寡人将赏,稚子父母亦可随入咸阳。”

  如今纸已造出,那么李念所说的“启民智,开教育”也可以开始进行了,但以大秦当今的情况,想做到如李念所来自的后世那般人人皆可读书,人人皆可知史,不可能做到。

  连人人有饭吃都尚未做到,况论人人读书?

  那只能退而求其次,让一部分人先读书识字,从李念那学习后世的知识技术,让他们成为大秦的种子,成为李念说的那什么工业化、什么科学的根基。

  但要选什么人为种子?

  当然是聪明人!

  李念不可能教授太多人,只能精挑细选一群天才、神童。

第133章 有女舜英

  对嬴政突然下这道命令,众臣稍微一想,便猜到了嬴政的意图:大王点名要让天下间的聪慧稚子入咸阳,分明是要让他们学什么。

  而这些稚子会跟着谁学呢?

  众臣心中不约而同冒出两个字李念!

  又是那个李念!

  大王令各地官吏着选聪慧稚子入咸阳,是让他们跟随李念学习啊。

  一些大臣不由皱眉,若真如此,那日后大秦的官吏是否会全出于李念门下?

  倘若真那到时,这天下是李念的天下,还是大王的天下?

  且那李念似乎并不属于现今任何一家百家,其传道授学,诸子百家中恐会再多出一家。

  不仅如此,李念所教授的是自各地遴选而来的神童,虽其立学派尚晚,但有这些优秀弟子,还得大王支持,其他百家还能有活路?

  他们这时也自以为想通了一点:原来大王不独尊法家,不愿用儒家,他想要的治国学派、治国思想是要出于这李念啊。

  对李念,众臣更为好奇了,此人究竟是何方神圣?

  尽管顾忌于李念和大王之间不清不楚的关系,许多大臣不敢将所想说出,但还是有大臣起身问道:“大王可是要将这些稚子与李念教授?”

  嬴政道:“有何不妥?”

  这位大臣正色直言道:“臣以为大大不妥!臣知大王信任李念,李念亦有大才大功,然大王与其宠信太过,反会使其受害……”

  大秦这时还是有敢于言说的大臣的,其实就算到了胡亥时,也有敢于直言上谏的大臣,可惜被赵高一招“指鹿为马”灭了个干净。

  在那之后,大秦朝堂才彻底没了敢直言上谏的大臣,还留在朝堂的大臣,要么和赵高、胡亥同流合污,要么保持沉默混吃混喝。

  那时的大秦才完完全全烂到了根子里,纵使始皇从坟里爬出,重新登上帝位,也无法挽救。

  见嬴政没有发怒,也没阻止他说话,这位大臣继续道:“大王今信任李念,李念亦忠于大王,君臣相得为佳话,可随李念学习之人会否和李念一般忠于大王?”

  “李念弟子皆为天下聪慧稚子,学有所成,必将为我大秦肱骨,或坐镇一方,或入朝居高位,到得那时……”

  点到为止,这位大臣未再继续说下去,他相信他这番话已经足以让大王明白:

  您太过宠信李念,让李念收这些聪慧稚子为弟子,日后大秦的重臣要是全出自李念门下,到那时,这大秦是李念的,还是大王您的?

  就算李念他本人十分忠心于您,可他教出的那些弟子未必啊,说不得给李念来一个王袍加身:诸位徒儿真是害苦了寡人啊!

  嬴政看向这名大臣,道:“卿为寡人分忧,当赏,赐蜀锦一匹,绸五匹!”

  大王不仅没有发怒,还奖励了自己,这名大臣赶紧谢恩:“谢大王赏赐!”

  赏赐完,嬴政又道:“然卿所言,寡人早已想到,心中亦有计较,不必多言。”

  这不是嬴政在说谎,的确是如此,他早就已经想到了这个问题。

  这次他下令让各地官吏送聪慧稚子入咸阳,让其等跟着李念学习,也是他的一场实验。

  他打算先看看李念所说的“启民智,开教育”会对君权造成多大影响,看跟着李念学习的稚子是否会忠于他,看李念能否解决好这个问题。

  若他看到的结果不符合他的预期,那就只有死些人了。

  后世的知识技术再好,若不利于他,那再好也无用。

  他能容忍修改秦律,能容忍新犁、蜂窝煤、桌椅等物推广于天下,惠及于万民,是因这些不仅不会损害到他的君王之权,反而有利。但若李念教授的后世知识会威胁到他的权力,他会毫不犹豫将之阻断,哪怕那些东西非常好。

  听到嬴政话后,这名大臣主动请罪道:“臣不知大王已有计较,于大王面前卖弄拙智,请大王降罪!”

  从嬴政的一番话中,众臣也听出了其他的意味:大王有他的想法,并不是完全信任那个李念。

  这让许多大臣舒了口气,要是大王完全宠信于一人,那对他们而言,绝不是一件好事。

  大王已在他们头上,可不想再出现一个仅次于大王的二大王。

  嬴政道:“卿忠心寡人,为寡人分忧,何罪之有?寡人若罚卿,岂不让世人以为寡人不辨忠奸?”

  朝会后,嬴政依旧将一份朝会内容的总结送去了六英宫。

  六英宫中,刚和苏胥上完课的李念看到又送来的竹简,摇了摇头。

  这段时日,始皇往他这送朝会竹简都成了惯例。

  但他也知这是始皇想让他帮忙查漏补缺,以后世的眼光去看朝会定下的这些政令是否有问题。

  翻开竹简,李念看到始皇和大秦诸公对纸的决定,再看到始皇和那名大臣的对话,心道:‘就算被称为千古一帝,始皇终归也超脱不了君王这一阶级的局限性。’

  ‘不仅是始皇,其他皇帝也一样,即便是在现代被认为相当开明,能纳谏容人的二凤,恐怕也会这样。’

  李念翻阅朝会竹简时,嬴政并不在章台宫处理政务,他正到了大秦王宫的后宫区域,此地住着他的妃嫔和女儿。

  由于发生过和他母亲赵姬那些事,嬴政对后宫的管理极严,除必要的侍卫外,几乎没有外界男子可入内。

  像《神话》里蒙毅和嬴政的宠妃玉漱有情,那是绝无可能之事。

  一旦被发现,不管蒙氏一族多受宠信,也必将被嬴政夷三族,但凡蒙毅不傻,绝不会接近玉漱。

  今日,蒙毅倒是陪同嬴政进来,但蒙毅也不敢乱看,表情认真严肃地跟于嬴政身后。

  嬴政来到一处宫殿,一少女早早等候在那,见嬴政走来,少女行礼道:“舜英见过父王!”

  和“扶苏”一样,“舜英”也出自《诗经.郑风》,不过是另一篇《有女同车》:

  有女同车,颜如舜华。将翱将翔,佩玉琼琚。彼美孟姜,洵美且都。

  有女同行,颜如舜英。将翱将翔,佩玉将将。彼美孟姜,德音不忘。

  不想写“嬴阴”,觉得这个时间点,其年龄可能很小,不适合,但又想不到啥名字,所以从《诗经》里选了一个,还正好跟《山有扶苏》同属于风雅颂中的郑风。

第134章 留侯虽死,其计犹存

  少女年龄在十五六岁左右,容貌秀美,气质娴雅。

  舜华指的是木槿花,嬴政从《诗经》中给少女取名“舜英”,是希望这个女儿能像木槿花一样。

  “不必多礼,舜英近日可好?可有缺少之物?”

  边向少女的宫殿走,嬴政边问少女日常生活的一些琐事。

  少女一边回答嬴政的问话,一边在心中奇怪。

  父王有好几十个子女,她在其中并不算得宠,平常根本不会到她这来。

  今日咋突然想起她,到她这来嘘寒问暖?

  少女想到自己的年龄,又想起几位已经出嫁的姐姐,父王这趟过来,该不会是……

  到了少女的宫殿后,嬴政落实了少女的猜想,他看着少女,道:“舜英也到了该出嫁的年龄,寡人为舜英挑选了一位夫君。”

  父王果然是为此而来,少女心中叹息一声。

  随着她长大,这是早晚会来之事,她和几位姐姐一样要被父王下旨嫁于某人。

  这事由不得她们做主,她们也做不了主,只是听到嬴政话后,少女依旧忍不住想她要嫁的那位夫君是何人,长何模样,性情如何?

  希望不要和李廷尉家的长子一样!

  明明双方间年龄差那么大,可父王为显示对李廷尉的恩宠,硬是将长姐嫁给了李廷尉长子。

  她那位姐夫可是和父王年龄差不了多少。

  少女心里明白嬴政今日会过来看她,全是因为她那位素未谋面的夫君,如此看来,她要嫁的那位未知夫君的家世不会差。

  突然,一个想法在少女心中生出:父王该不会是要将我嫁给那个神秘的李念吧?

  李念之名,嬴政自己说出后,并未禁止传播,因此虽身处于深宫,少女也知晓有李念这个人。

  毕竟她们现用的一些东西和吃食,如那桌椅板凳,如她最近喜欢吃的豆腐,据说便是李念所制。

  只是想到父王可能要将她嫁给那李念,少女心底一苦。

  听闻那李念博学多才,能制作种种奇妙之物,但李念越是多才能干,越证明一件事:李念大概不年轻,是个很年长的人。

  因为若是年轻,不太可能知晓那么多东西,其必然是日积月累下才有如此博学,而这也即意味着年长。

  但就算是要嫁给一个七老八十的老头,她也反抗不了。

  少女乖巧地应道:“但凭父王做主!”

  往好处想,若父王要让她嫁的夫君真是那李念,她也是嫁给了一位有才之人。

  而且,是她在猜想李念年长,万一不是呢?

  嬴政注意到少女脸上细微的表情变化,大概也猜到了他这个女儿在想什么,不过他并没有告知少女之意,倒有些好奇想知道少女见到李念不是个老头子时的变化。

  他今日会来少女这,是受张良那番话影响:

  “离开了自己的时代,孤身一人至此,念兄才是这时代最孤独之人。”“良有一言赠与念兄:心安之处,即为故乡!”

  张良的话不仅是说给李念,也是说给他的:李念在这时代是孤身一人,即是其无牵无挂。

  别看李念自己说着什么贪生怕痛,畏惧大秦的酷刑,所以表现得很老实,对他想知道的事知无不言。

  但这都有一个前提,李念还想活着,可如果有朝一日李念不想活了,又当如何?

  这种无牵无挂的人,等同于没有弱点,这种人要是不想活了,还真不好办。

  杀一个人容易,可阻止一个不想活的人去死却很难。

  更难的是这种人如果不想活了,连死亡都不能再使其恐惧,也就意味着世上没有事能令他害怕屈服,那就更不可能再为他办事,一切的制约束缚都将失效,可谓无敌之人!

  我就是不想给你办事,你有种就杀了我啊,反正我也不想活了,来来来,大好头颅在这,随你砍。

  而想要李念不变成这种无敌之人,依旧能为他所用,为他所制,那便只有让其在这个世界、在大秦有所牵挂。

首节上一节64/8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