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秦设计师 第34节

  如今,老秦人虽然过得苦,但由于灭六国、一统天下的捷报,他们还对秦王存有期待。

  六国之民同样如此,他们虽在怀疑惶恐,但毕竟事未实际落在身上,还抱有着秦律也许没那么恐怖的想法。只是在本来的历史上,老秦人的期愿落空,六国之民的惶恐被证实得死死的……没错,咱大秦就是这么残暴!

  想变法,嬴政知道光靠自己不行,算上李念也不行,还要大秦众臣相助,他这前后几次都是为让众臣接受他要变法、愿意随他变法。

  在这个过程中,嬴政的思想也在逐步发生改变。

  起初时,听李念说大秦二世而亡,嬴政虽比较震惊,但心里其实并未觉得问题有多严重,甚至还怀疑是否是李念在骗他?

  可今日传回的这些竹简让他切实感受到了,若不做出改变,他的大秦是真要亡。

  在一边侍立的蒙毅忽然听嬴政道:“李念诚不欺寡人也!”

  大王为何突然出此言?

  蒙毅一愣,未等他想明白,又听嬴政道:“章邯何在?”

  “已入宫多时,正等候大王召见。”

  嬴政下令时说的虽是“先不急召章邯”,但蒙毅知道大王的意思是不用立刻传召,不是不召,因此章邯此时已经入宫。

  “让他进来!”

  章邯提着一囊竹简进入宫殿,向嬴政行礼道:“臣章邯见过大王!”

  在得到嬴政的秘密委任后,章邯并未马上就离开咸阳,而是在招揽自己的人手,以及书写他对试点计划的安排。

  尤其后者,是写给嬴政的方案书,只有得到政老板同意,他才能大刀阔斧,一展拳脚。

  今日听到嬴政召见,章邯以为嬴政是要做最后的决定了,立马带上所写竹简赶到王宫。

  “起来吧!”

  嬴政看向章邯提的一囊竹简,点头道:“看来这些时日,你在用心做事。”

  章邯道:“为大王效力,岂敢不尽心用命?”

  嬴政道:“你有竹简呈于寡人,寡人这正好也有一些竹简与你,看过再说。”

  有内侍立刻端着两堆竹简送到章邯面前,同时又有内侍将章邯带来的竹简送至嬴政面前。

  两堆竹简,其中一堆是记载关中老秦人言语的竹简,另一堆则是嬴政和众臣方才探讨的记录。

  书友“20170629165752644”大大2张月票、感谢“微笑的迪妮莎sexy”大大2张月票、感谢“何处、天涯”大大2张月票、感谢“方浪”大大1张月票、感谢“书友20201010191603811”大大1张月票、感谢“穷者无疆”大大2张月票

第73章 寡人何时称皇帝为好?

  一时,整个章台宫内安静无声,唯有竹简被翻动的声音。

  章邯带来的竹简中写的是他对试点计划的具体想法和执行方案,看得嬴政不时点头,不愧为大秦末年差点力挽狂澜的人物,的确有真材实料。

  过了会儿,章邯也将竹简看完,嬴政声音适时传来:“看完了?”

  章邯道:“臣已看完!”

  嬴政道:“本想让你多准备些时日,再离开咸阳,但如今事有变,原本所定也须变化。”

  说到这,嬴政突然想起李念的话,“世间万物都在变化之中”,他此刻的变化也属于万物变化之一吧?

  “你应当也看出来了,大秦虽一统天下,然并不安稳,你也是老秦人,想必更能明白。寡人须得解决这些问题,这些问题也已严重到不可不及时解决。”

  嬴政看了眼章邯:“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方才已大致定下,正是你所看到‘缓刑罚,薄赋敛’,然此法若行,必会影响到寡人于你所定之策。这便是寡人今日召见你的原因!”

  “寡人不会放弃原本之策,但此策须做更改,让你观阅众臣方才所言,也是让你从中学习,知晓可如何更改,你可有信心做好?”

  原先的计划中,秦律暂时不改,由章邯在暗中执行改革试点计划,以验证秦律是否有问题,修改后的秦律是否更好,以及从侧面验证李念所言是否为真。

  但传回的老秦人竹简让嬴政意识到不改不行了,即使不做大的改变,也要做些小的改变,至少要做出个样子,让老秦人看到生活有奔头,才不会失去老秦人这块大秦根基。

  而这一改,他原先制定的改革试点计划必会受到影响,所以他才在

  这种时候岂能打退堂鼓?

  章邯道:“臣有信心,若不成,请大王取臣头颅!”

  毕竟是李念所说历史上,差点为大秦力挽狂澜之臣,嬴政对章邯颇有好感:“倒也不必如此。只是给不了你那么多时间,最多三年,最短一年,寡人希望你有所成效。”

  ‘大王这次对我好像宽容了许多,不像上次觐见时那般严厉,这是怎一回事?’

  章邯郑重保证道:“臣定不辱命!”

  嬴政道:“既如此,你尽快离开咸阳,前往试行,若有变故,寡人会派人通告于你。若无别事,便回去准备吧!”

  章邯道了一声“臣遵命!”,向嬴政一礼后,转身离开宫殿。

  走出宫殿后,章邯心中并没多开心,他本想大干特干一番,争取和商君一样史上留名,现在就算计划成了,他的功绩也得削去很多。

  目视章邯离开,嬴政久未收回目光,总感觉这段时日,身边的东西都变了许多,世界变了,治国变了,大臣变了……

  不对,世界没有变,大臣原本也没变,只是因为李念那小子会说话之后,让他发生了一些改变,罪魁祸首在李念。

  只是不知这些变化对大秦是好是坏,对他是好是坏?

  嬴政此刻心中亦有迷茫。

  这也是他没有直接废去改革试点计划的主要原因,他不知变化是好是坏,需要章邯以改革试点为他做些验证。

  第二天,又是一个五日之期到了,这一次,嬴政对李念的召见还是在中午!

  李念落座后,嬴政道:“上次寡人与卿说过,寡人想知道后世王朝帝王如何继皇帝位,王朝官制如何?卿当能明白寡人之意!”“不过……”

  嬴政话锋一转:“在卿与寡人讲说这些前,寡人想知道一件事,卿以为寡人何时称‘皇帝’最为合适?”

  老板,普天之下您最大,您想什么时候称皇帝就什么称,再不济您去问夜观天象的那伙人,保准给您挑一个黄道吉日,问我干啥?

  但政老板的意思明显不是具体哪天适合称皇帝,李念稍作思考后,回道:“大王称皇帝这个时间不当过早,也不当过晚。”

  “很多人都在等大王称皇帝,将那一天视为一个吉日,若是过晚,会磨去人们的耐心,进而影响大王声望。正所谓‘大王不进步,他们如何进步?’”

  嬴政听到后一句话也不由一乐,仔细想想还真是,那些劝谏他早日称帝者,许多都是想在他称帝后获得封赏。

  “不当过早则是因大王称帝之日为吉日,应有祥瑞,应能与天下同庆,臣所言祥瑞非奇珍非异兽,而是能让普天之下万民感到这个日子很吉利的喜事。”

  “如可宣布万民在那天休歇,为大王称帝庆贺,如可在那天向天下宣布豆腐制作之法,再如宣布将修改秦律中某些酷刑……”

  “但准备和计划这些都需一定时间,所以无法过早!”

  “可惜没有广播和网络,否则大王在称帝那日,最好能向天下万民讲话,亲自宣布这些喜事。”

  “但没网络也可操作,只需在称帝前向天下各地派出人手,约定为大王称帝那日,让其等同时向各地百姓宣读。”

  这番话让嬴政眼前一亮,确实可以这么做啊。

  这一套做下来,不仅能让天下万民记住他称帝之日,还能让他获得巨大声望。

  看,大王多好,称帝之日也不忘我们,让我们能休歇一天,还特意修改律法,传来美食制作之法,大王大恩,大王大德,一生一世还不完,还不完呐!

  嬴政心中想着,嘴上道:“寡人已问完,卿可讲后世帝王如何继皇帝位。”

  李念道:“后世帝王登基,继皇帝位,因朝代不同而有差异,但大致可分为三步:一为祭祀天地宗庙;二为接受百官朝拜;三为昭告天下,宣布自己是天下的新皇帝。”

  “后世帝王登基步骤,臣已为大王写于竹简之上,然后世王朝众多,除汉唐明清外,还有许多如诸侯国一般的小型王朝,臣一时也难将每个王朝写尽……”

  “能将主要王朝写出即可。卿说如诸侯国一般的小型王朝是何意?”

  对这,他倒是很感兴趣。

  李念道:“自大王一统天下,汉将‘大一统’思想植根进这片土地的人们心中后,凡在天下分裂时出现的帝王,无不求一统。”

  秦虽开创了华夏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但如果没有汉的加深稳固,说不得还会回到春秋战国那种分裂的模式中去。

  项羽可就是想搞分封那套,若非汉高祖将其弄死,纵使华夏大地最终还是要归于一统,但估计还得再乱个几十年。

第74章 皇帝称谓和历法

  世上都嘲笑“高梁河车神”,可车神至少还有一统天下的念头,不像他的某些子孙,苟安于一隅,连想都不敢想。

  当然,车神后世子孙会想都不敢想,也是他种下的孽根,打不赢辽人,还治不了自己人?

  “然并非每位帝王都如大王一般能一统天下,因此在某些时间,华夏大地便出现了分裂,有多个国家存在。”

  “如先前与大王讲过的宋,曾和辽、夏、金并存,再如那五代十国,即字面之意,不到百年时间里,五个朝代十个国家。”

  嬴政点了点头,示意自己明白了。

  在秦之后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并非每个王朝都像他的大秦一样完成大一统,反而是诸侯割据,政权林立。

  看来寡人的大秦虽然二世而亡,在历史上也不算太差嘛,还有那么多小老弟垫底。

  这么一想,嬴政心情不由好了起来!

  李念继续道:“除竹简外,臣这几日绘出了后世各大王朝龙袍,皇子、妃嫔和大臣服饰,大王可作参考。龙袍,帝王之服也,又称龙衮,非帝王不可穿戴。”

  “在后世王朝,私制龙袍、私穿龙袍者都视同谋反,是足以诛九族的重罪,哪怕皇子擅穿,也要受重惩。”

  嬴政知道这是为了体现帝王的唯一性和尊贵性,若人人都能穿龙袍,那还如何彰显帝王的独一无二,让天下人敬畏?

  “速与寡人呈来。”

  随嬴政下令,有内侍端着一堆竹简、持着一块块木板从殿外进来。

  竹简呈于嬴政面前,他未立即去看,而是看向那些持举着木板的内侍,只见每块木板上个绘着一种衣饰,还有一个秦篆。

  如第一块木板上的秦篆是“秦”,表示的木板上所绘的龙袍出于大秦,嬴政仔细看了看,可看出是根据他常穿的王袍所改。

  再看第二块木板,嬴政挑了挑眉,木板上的篆字是“汉”,代表出自汉朝,只是那汉朝的龙袍咋看着跟大秦的好像……

  ‘好个汉朝贼子,竟连寡人的龙袍也‘承’了去!’

  但他心里并未生气,汉会承袭他大秦的龙袍,岂不是反在证明大秦的龙袍好?

  看完龙袍后,嬴政并未再去看后世王朝皇子、妃嫔和大臣的服饰,他拿起一卷竹简,一边观阅,一边对李念道:“卿可继续!”

  李念道:“大王已知晓,后世王朝的君王被称为‘皇帝’是源于大王您,大王是华夏历史上第一位称‘皇帝’的君王。皇帝的称谓在各朝也偶有不同,但大体是一样。”

  “皇帝也被称为‘天子’、‘九五之尊’,自称一般用‘朕’、‘寡人’、‘孤’,他人面见皇帝时往往并非直称皇帝,而是以‘陛下’、‘万岁’、‘皇上’、‘官家’、‘圣上’等称谓。”

  虽然在观阅竹简,但李念所说,嬴政一个字也未漏下,当听到“官家”也是对皇帝的称呼时,出声道:“‘官家’此称何意,从何而来?”

  李念道:“官家之称在汉时便已出现,但未被正式用于对皇帝的称呼,直到宋时,才正式被朝廷沿用。”

  “宋太宗也曾问过和大王一样的问题,其臣答曰‘三皇官天下,五帝家天下。盖皇帝之谓也’。”

  “此言原本出于三国时蒋济《万机论》,原为‘三皇官天下,五帝家天下,皇帝兼三、五之德,故曰官家’。”

  居然还有这种理解,三皇五帝还真是好用,被他搞出来一个“皇帝”,后面还有人发明出了“官家”!

  “但还有另一种说法,在宋代前,医者被称为医家、种田的农人被称为农家、沽酒之人被称作酒家,按他们所做的事冠以一个‘家’字,官家也同样如此,做皇帝之人。”嬴政皱了皱眉,这不就是将皇帝当作一种职业,那岂不是说谁都可以做?还有何唯一性、神秘性可言?

  讲完对皇帝的称呼,李念又讲起对皇子、妃嫔的称呼:“皇帝是后世君王之称,因君王称呼改变,君王之子和君王之妻的称呼也自然随之而变。”

  “君王之妻称皇后,其余则为妃嫔昭仪等,如贵妃、淑妃、德妃、贤妃等,君王之子为皇子,储君与其余皇子不同,单独被称为太子,”

  这同样是为体现出太子和其他皇子的不同。

  太子为储君,虽然还是“储”,不是正式的“君”,但也具有“君”的性质,岂能和其余皇子一般?

  听了李念讲述,嬴政发现也没多大变化嘛,很多称谓跟现在的大秦相比,只是将“王”改成“皇”。

  只转念一想,嬴政便知道了为何,非常可能是这些东西本就是他在大秦时开创,后世王朝承袭,再加入他们的一点改变。

首节上一节34/89下一节尾节目录